澎湃Logo
下载客户端

登录

  • +1

辽宁男子和患病母亲同一天捐遗:希望能帮上需要的人

辽沈晚报、聊沈客户端
2018-01-01 10:23
直击现场 >
字号

每天,臧铭久都会在床前,给卧病在床的妈妈读新闻。辽沈晚报、聊沈客户端主任记者 杨帆 摄 

不幸先后降临到这个家,却让他们更加坚强。

7岁那年,小女儿被查出脑瘤,22岁便离开了人世。

几十年后,年迈的妈妈也查出脑垂体瘤,常年卧病在床。

老伴儿的离世和大儿子的摔伤致残,又让这个家雪上加霜。

如今,儿子每天24小时陪在卧床的妈妈身边,用日记本记下妈妈多年实时的血糖和血压,每天只睡3个小时觉。

在一个普通的晚上,母子做了一个重要的决定:一起捐献遗体。他说,“希望能通过我们捐遗,研究妹妹和母亲患病的原因,为医学做一些贡献,希望能帮上更需要的人。”

母子在同一天

签自愿书捐献遗体

“能捐献,能做贡献,就做吧。”说完这句话,辽宁沈阳73岁的老人唐丽娟在遗体捐献志愿书上按下了自己的手印。

几分钟前,她48岁的儿子臧铭久也刚刚完成遗体捐献的书面签署。

这是他们母子共同的心愿,他们希望捐遗能够为医学研究做一份贡献,让更多的人远离病痛,留更多的时间给自己的家人。

采访过程中,唐丽娟始终卧床。臧铭久表示,妈妈这种状态已经很多年,由于患有脑垂体瘤和糖尿病,老人已经失去平衡感,无法正常走路,大多数时间只能卧床。

“有可能刚尿完,我妈就马上又有尿,甚至来不及去卫生间,就会尿在床上。”臧铭久说,因为母亲无法走路,每到想去厕所的时候,他都会充当“平衡杆”,把妈妈架在自己的身上,然后拖着妈妈去10米远的卫生间。虽然只有10米远,但母子俩要走上1分钟。

可即便如此,由于臧铭久勤为母亲换洗,在屋子里闻不到异味。

母亲患脑垂体瘤

与女儿病情相似

唐丽娟是在2003年5月8日那天发现了自己的异常,“那天我妈在马路上走,突然间发现眼睛看不见信号灯了,慢慢地视力越来越弱,现在几乎看不见东西。”臧铭久说。

虽然开始是当眼病进行的治疗,但后来唐丽娟被确诊为脑垂体瘤,这才是导致视力下降的真正原因。让一家人害怕的不是疾病的本身,而是母亲的这一症状与因脑瘤离世的小女儿极其相似。

在臧铭久有关小时候的印象中,家里是其乐融融的,父亲在铸造厂,母亲在灯泡厂,工资稳定,家庭状况挺优越。他作为家里的长子,也负责照顾着妹妹臧英霞。

可突然的变故在1979年到来,那时刚满7周岁的臧英霞准备去小学报到,可突然间呕吐不止,眼睛也看不到,经诊断确诊是脑瘤。

虽然经历了开颅手术,当时的主治医师也非常照顾臧英霞,但她的眼睛还是没保住。而且留下了癫痫的后遗症,只能通过常年吃药进行控制。臧铭久还记得,那时候的药瓶上还印着小“骷髅”,副作用不小。

初中毕业后

儿子选择上班贴补家用

因为病的原因,臧英霞无法上学,只能留在家里由父母照顾,但仍然经常发病。

臧铭久记得,那个年代,家里由条件优越一下子变得负债累累,“那个年代家里就有上万元的饥荒,我爸我妈一个月加一起的工资也不到100元钱。”

为了减轻家里的负担,在初中毕业后,臧铭久就选择工作,贴补家用。他来到了父亲的铸造厂,并当上了厂里变电所的最后一任所长。

而妹妹由于病情严重,在22岁那年,还是离开了人世。

家里小女儿的离世,给父母很大的打击,可生活还是要继续,一家人又开始为了生活奔波。

不过好景不长,2002年,悲剧又接连降临到这个家。

父亲突然的脑出血,住院20天,让家里又背上了巨额债务。

同一年秋天,在西厂区搬运铜线时,臧铭久不慎从梯子上跌落,导致右尺骨鹰嘴粉碎性骨折、右髋骨臼骨折。被认定为六级伤残,并确认为工伤。

儿子摔伤,母亲患病

照顾的角色对换

臧铭久记得,那一次摔伤,让他住院248天,母亲几乎是医院照顾儿子、回家照顾老伴儿,这样两头儿忙不迭地跑。

“可以说,我妈给了我两次生命,一次是生我,一次是这次住院。”臧铭久在采访中不停地重复着这句话。

可等儿子站起来,妈妈却倒下了。2003年5月8日,唐丽娟出现异常后,最终被确诊为脑垂体瘤,病情虽然发展缓慢,但最终还是让她大多数时间只能卧床。

从那以后,就变成了儿子照顾妈妈。“当时我爸工作也很忙,我和父亲就轮流照顾母亲,虽然很难,但我们必须这么做。”臧铭久表示,给母亲真正的打击是父亲的离世。2014年8月,外出买东西的父亲被一辆面包车撞倒,撞伤了左腿。2016年2月10日,父亲走了。只剩下了母子俩相依为命。

“我妈的身边只有我,我欠她的,我必须照顾她,我没有别的选择。”为了能全心全意地照顾妈妈,臧铭久决定不考虑结婚,“我不能当丈夫和父亲了,不能给别人增加负担。我得照顾好我妈。”

常年用日记本记录

母亲的血压和血糖

在母亲的床边,除了一堆注射器和药,还有几个小日记本,记者翻开发现,上面都是记录的血压和血糖指数,这是臧铭久为了监护妈妈的情况,自己做的记录,从2014年到2017年始终没有间断。

因为担心母亲尿路感染和生疮,虽然方便,但他也从没给母亲用过尿不湿。几乎每隔一段时间,他都会给母亲接一次尿,晚上他几乎只能睡上三个小时的整觉。

“500斤胖哥走了,遗体和器官捐了。”在母亲的病床旁,臧铭久读着一份《辽沈晚报》。因为担心母亲烦躁,家里的电视几乎从来不打开,蒙电视的布落了一层灰。母亲获取外界的信息基本靠收音机和儿子朗读报纸上的文章。

“我订了几份报纸,每天自己看的同时,也给妈妈读一读,让她了解外面的世界,她最爱听这样的温情故事。”臧铭久说,看了500斤胖哥捐献遗体和器官的报道后,给他极大触动,其实很多年前,臧铭久就有过这样的想法,只是这一次,他把这个想法也告诉了妈妈。

志愿者上门

帮助母子完成捐遗心愿

“我妈考虑之后同意了,她说‘能捐献,能做贡献,就做吧’。”臧铭久说,自己在妹妹患病时就考虑过,今后要从医或者捐献遗体,为医学做贡献。

因为需要24小时照顾母亲,臧铭久无法外出去办理捐遗手续。辽沈晚报记者联系上了沈阳市红十字会,希望能有工作人员上门为这对母子完成心愿。

得知这对母子的故事,沈阳市红十字会志愿者工作委员会常务副主任窦伟和志愿者张雪华来到了唐丽娟的家,为母子二人办理了捐遗手续。

由于母亲眼睛的问题,无法完成签字,在经过母亲同意后,臧铭久替母亲在遗体捐献自愿书上签上了名字。

窦伟说,“通过给他们办手续,了解到这对母子很不容易,也让我很感动。尤其是儿子,每天照料母亲,全部的精力都放在母亲身上。母亲捐献遗体,等到他百年之后,也会追随着母亲而去,他们的名字会被刻在捐遗者纪念碑上,永久纪念。”

对话臧铭久

我和妈妈卧床时

做的决定

在给妈妈读500斤胖哥捐献遗体和器官时,臧铭久的声音有些颤抖,他不记得这是给妈妈读的第几篇文章,他只知道,他即将和妈妈做一件非常有意义的事情。

辽沈晚报:是怎样的机会让你有了和妈妈一起捐献遗体的想法?

臧铭久:在妹妹有病之后,捐献遗体的想法其实就已经在我的脑海里了,当时想法是或者将来从医,给别人治病。或者就是捐献遗体,给医学做贡献,研究为什么会得这种病,怎么治?当时的想法比较单纯,后来因为从医不太可能,但我可以有第二个选择。

辽沈晚报:当时怎么和妈妈说的?妈妈同意吗?

臧铭久:我当时跟妈妈说,我想把遗体捐给医学做一些研究,相当于我自愿做这件事,妈妈响应我。她考虑之后,有一天咱娘俩卧床的时候,她告诉我,“儿子如果你要捐,妈妈也跟你一起捐。”

辽沈晚报:也许会有人提出质疑,你怎么看待这种另一个角度的声音?

臧铭久:我也意识到,也许会有人说我不孝,但我们的生命是有限的,而且因为这个病,让我妹妹和妈妈承受了很多痛苦,我希望如果可能的话,可以让医生了解这个病是什么原因?怎么治疗?能做出我们的一点贡献,也能让更多的家庭远离病痛。  

(原标题:他和老妈同一天捐遗:希望能帮上需要的人) 

    校对:刘威
    澎湃新闻报料:021-962866
    澎湃新闻,未经授权不得转载
    +1
    收藏
    我要举报
            查看更多

            扫码下载澎湃新闻客户端

            沪ICP备14003370号

            沪公网安备31010602000299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31120170006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沪B2-2017116

            © 2014-2024 上海东方报业有限公司

            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