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千年珠溪 人文伍佑丨伍佑地名的来历
从汉代开始
长达一千多年的历史进程中
伍佑兴旺的盐业
受到了很多商贾巨户青睐
留下各地众多文人墨客的足迹
为古镇留下了丰厚的历史文化遗产
尽管千年的时光把沧海变成了桑田,却不能泯灭古镇承载的厚重记忆。当我们凝视着饱经风霜的伍佑,仿佛能看到伍佑场往日的喧嚣、繁华。通济桥上,跨桥而过的李汝珍正和好友谈论着自己新著的《镜花缘》;陈氏宗祠内,迎风绽放的枯枝牡丹前赏花人不断……沉默不语的历史透过古镇回应着我们的探究和期待。“盐南发布”微信公众号推出每周二特别栏目——《千年珠溪 人文伍佑》,深入介绍伍佑珠溪古镇的历史人文风情,让您尽情领略古镇风采,品读古镇风韵,感受古镇风情。
伍佑,历史悠久,初名东堡庄,后称珠溪,现地名伍佑,在两淮盐场中,是唯一以人姓名命名的盐场。
▲伍佑珠溪古镇东南角实景图
据《伍佑志》和相关历史文献载:伍祐,字佑之,北宋福建宁化(今宁化县)人。宋大中祥符元年(1008年) 进士,任于都、宜城、海昌县令,以勤政干练、爱民清廉著称,迁楚州团练推官。彼时盐城属楚州,自唐乾符年间(874年-879年) 荒废逾百年。伍祐到任后提请朝廷兴复,得到皇上恩准。鉴于唐代末年征劳役扰民,积民怨甚多,伍祐改以工授钱粮,得乡民拥护,盐民灶丁纷至沓来,盐场兴复,当年贡缴银钱数万。为彰表伍祐兴复盐场之功绩,境内以“伍祐”名命之。天圣年间伍祐荣升秘书著作郎,转承议郎。后因奸臣谗之,左迁海宁县令,转任华阳县令。其间施政有策、惠民有方,迁维州通判,擢任太常博士。伍祐文风,近乎古朴,著有《伍太常集》。清《宁化县志》载其《幽亭夜坐》一诗。伍氏宗族后世赞其“文连称孝子,人号伍祐场”。
▲伍祐像
另据盐城市政协原副主席、文史专家周梦庄(1901-1998)先生《蒋鹿谭年谱》所记:伍佑,“盐课灶伍祐场之所在。原名东堡庄,因宋福建宁化伍祐,任楚州团练推官时,倡议恢复久废之盐场,场人德之,以名称地”。伍佑地名的来历,再次得到印证。
▲周梦庄像
伍佑因盐而兴。伍祐的倡议为伍佑盐场后期的发展奠定了坚实基础。在两淮盐场中,伍佑享有“三十六盐场,大不过伍佑场”的美誉。北宋名臣余靖(1000年~1064年,政治家,"庆历四谏官"之一)于宝元元年在《楚州盐城南场公署壁记》中就记载着伍佑“富国也博”“亭灶棋列”……之繁华盛景。伍佑场“东南有物,巍然隆起,高出屋脊,望之如丘,盘亘历历,皆盐岭也。”民国印水心(1883-1968,著名编辑、出版家、翻译家、教育家)编著的《盐城县乡土地理》中也描述了伍佑盐场的壮观景象。由此可见,伍佑“盐廪积雪”能成为盐城古八景中之一就不难想象了。
▲北宋名臣余靖
▲印水心编著的《盐城县乡土地理》
▲网络配图:“盐廪积雪”古景
在相当长的历史时期内,两淮盐场素有“自古煮盐之利,重于东南,而两淮为最”“两淮盐税甲天下”之说,而“天下盐利,两淮居半”。据相关数据显示:在南宋末期,盐税占比80%以上;在北宋时,最重要的盐产地便是两淮流域,盐城、泰州一带盐产量更是占到全国三分之一。即使到了清朝,两淮盐税也比同时期其他地区高出很多,1705年-1720年,两淮盐税的各项总税额仍基本维持在二百五十万两银子,占当时全国的52%。不得不说,伍佑盐场能够长期兴旺发达,与伍祐的高瞻远瞩息息相关。
▲网络配图:盐税局
近现代以来,随着海岸线逐渐东移,曾经的伍佑早已沧海变成桑田,伍佑盐场也早已完成了历史赋予的光辉使命。如今虽经历史沿革,但地名“伍佑”却一直沿用至今,“伍祐”不仅是千年伍佑古镇的最好印证,更沉淀了伍佑悠久的历史文化底蕴。
伍佑人民永远怀念你——伍祐。
原标题:《千年珠溪 人文伍佑丨伍佑地名的来历》
本文为澎湃号作者或机构在澎湃新闻上传并发布,仅代表该作者或机构观点,不代表澎湃新闻的观点或立场,澎湃新闻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申请澎湃号请用电脑访问http://renzheng.thepaper.cn。
- 报料热线: 021-962866
- 报料邮箱: news@thepaper.cn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31120170006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沪B2-2017116
© 2014-2024 上海东方报业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