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复旦公布一流大学建设总体方案:27个学科为拟建设一流学科
2017年12月28日,《复旦大学一流大学建设总体方案》(以下简称《方案》)正式发布。作为一所享有盛誉的综合性研究型大学,我们认识到:要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强国梦,高等教育必须率先向世界一流水平靠拢。复旦大学要在中国实现强国梦的道路上率先迈入“世界一流”,乃至跻身“世界顶尖”。
复旦大学高度重视《方案》编制工作,学校于2016年2月成立“一流建设”领导小组、工作组和专家组,着手编制“双一流”建设方案,期间不断听取意见、凝聚师生共识,凝练建设目标与核心理念,完善建设举措和改革措施,直至形成最终的方案。《方案》共有学校建设目标、学科建设总体规划、建设任务、改革任务、预期成效和组织保障六个部分。根据教育部对拟建设学科进行调整整合的要求,学校明确27个学科为拟建设一流学科,每个拟建设学科也根据要求形成了建设方案。
“双一流”建设方案解读
学校的总体建设目标是:坚持社会主义办学方向,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坚持为人民服务,为中国共产党治国理政服务,为巩固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服务,为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服务,以立德树人为根本任务,扎根中国大地办大学,加快建设中国特色世界一流大学的步伐,以一流育人质量、一流学术成果和一流社会贡献,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为人类福祉和社会进步做出更大贡献。
学校将通过“双一流”建设,分不同时间节点来实现这一奋斗目标:
在2020年前,人文、社科、理科、医科主干学科保持国内最高水平,加快完成新工科学科布局,学科融合创新形成新兴学科门类。
在2030年前,五大学科门类均衡发展,学科融合创新推动新兴学科门类形成新优势,多个学术研究领域享有国际盛誉,产出若干对人类进步有重要影响的学术成果,整体水平处于世界一流大学前列。
到本世纪中叶,学校在育人、学术和文化等各领域具有全球卓越的声誉,在多个学术研究领域引领全球创新,汇聚、培养一大批世界知名的学者,形成一批世界公认对人类文明进步有重要影响的标志性成果,在中国文化与思想传播上体现强大辐射力,整体水平处于顶尖世界一流大学行列。
学科建设
建设一流大学,关键是建设一批国内顶尖、国际有重要影响力的学科。学校将以“一流育人质量、一流学术成果和一流社会贡献”为核心目标,重点建设27个一流学科,带动一级学科重点发展、融合发展和特色发展;注重学科融合创新和前沿发展,不断优化布局,形成五大学科门类整体发展新格局;以学科建设为龙头,带动一流大学建设。学校通过设置重点建设项目,从学校层面及各学科进行内涵建设,以质量和效益为标杆,发挥校院两级和师生积极性,确保一流大学和一流学科建设落到实处。
发展思路和建设、改革任务
学校设置七项重点建设任务和八项综合改革任务,其核心内容可以概括为以下六个方面:围绕“一流育人质量”的目标,不断深化教育教学改革,提高人才培养质量;
推进重大科研平台建设和重点研究项目开展,认真组织高水平的学术研究,努力产生一流的原创科研成果,尤其是围绕国家重大科技计划和上海科创中心建设的各项任务,发挥并进一步提升学校的科研及成果转化能力;
加快构建中国特色哲学社会科学体系,着力推出一批代表中国人文社会科学最高水平的学术作品,加强海外中国研究中心布局,构建国际智库网络,提升国际学术话语权和影响力;
整体推进医学科研、教学和学科建设,特别强调以核心教研区和核心人才队伍为抓手,建设好临床特色学科;
加快培养和引进一批活跃在国际学术前沿、满足国家重大战略需求的一流优秀人才;
全面推进中国特色现代大学制度建设和综合改革,全面加强党的领导,健全学校决策体系和学术治理架构,深入推进校院两级管理体制改革以及教学、科研、人事、财务、资产、后勤管理等关键环节的改革,进一步拓宽办学思路,更加科学、合理地配置办学资源,使办学活力和潜能得以充分释放。
聚焦点
预计到2020年,通过“双一流”建设,学校将基本形成具有中国特色世界一流的本科教育体系,科研创新和科技成果转化能力大幅提升,在承担国家重大科研项目、参与上海科创中心建设、国际科研合作和科技成果转化等方面表现突出,新工科建设推动工程技术学科实现跨越式发展,五大学科门类均衡发展,学校办学实力、社会声誉和国际影响力进一步提升,为建设具有中国特色世界一流大学奠定坚实基础。
(原题为《图解 | 《复旦大学一流大学建设总体方案》发布》)
- 报料热线: 021-962866
- 报料邮箱: news@thepaper.cn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31120170006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沪B2-2017116
© 2014-2024 上海东方报业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