澎湃Logo
下载客户端

登录

  • +1

西北望︱中俄关系:走出俄乌冲突的迷雾(上)

赵华胜/中国论坛特约专家
2022-08-02 14:11
来源:澎湃新闻
澎湃研究所 >
字号

俄乌冲突发生后,许多人把继续发展中俄关系与支持俄罗斯挂钩,这是片面的。国家关系是一个复杂的系统,它的运行受多方面的因素推动,也有其惯性和规律,并有一定的独立性,保持正常国家关系并不意味着必然是对事件方的支持或反对。简单说,它们之间不是必然挂钩和等同。

俄乌冲突使世界陷入剧烈震荡,国际政治似翻天覆地,不过,仔细观察,却可以发现国家关系的基本格局并无明显变化,它有所调整,但没有被彻底打乱和重组——原本与俄罗斯友好的国家依然保持友好,很少有非西方国家急剧改变立场,站到反俄罗斯一边;而反俄的基本是西方国家或与西方关系更近的国家,也没有哪个西方国家改换门庭站到俄罗斯一边。

这不是偶然,类似情况在国际政治中屡见不鲜,它表明,国家关系受内外多种因素的影响,但双边关系状态最具基础意义。在友好国家之间,当外部形势发生变化时或出现危机时,在相互没有出现重大利益冲突的情况下,国家通常倾向于维持正常关系,而不是因有某些不同看法主动去毁掉它。良好的国家关系是数年乃至数代的积累,承载着多方面和长期的国家利益,维持国家关系的动力往往强于外部一时一事的冲击,这使友好的国家关系具有保持稳定的自我导向和惯性。

从这个角度说,中国在俄乌冲突中的政策并无特别之处,它与其他国家的行为模式没有重大不同,也符合国家关系的一般规律。

有观点认为,中国应站在和平和正义一边,旗帜鲜明地反对俄罗斯,主张中俄关系刹车。应该指出,在俄乌冲突问题上,不仅没有统一的道义评判,而且存在着尖锐的对立,对正义和道德有完全不同的理解。但毫无疑问,中国外交应有价值原则,应尊重国际法,问题在于应以最恰当方式表达,政策和策略是一个整体,正确的政策没有恰当的策略不仅达不到预想的结果,甚至可能适得其反。以损害甚至毁掉整个国家关系为手段显然是不可取的,也达不到其价值追求的目标。理想主义固然需要,但国家毕竟生活在现实主义的世界中,国家关系和国家利益有着更广泛和更持久的内容。  

也有观点认为中俄关系是中国外交的“负资产”,对中国弊多利少。它的主要论据有三:一是给中国道义形象带来负面影响;二是把中美关系推向对抗;三是给中国企业带来遭受制裁的风险。

确实,俄乌冲突使中国的道义形象在西方社会受到损害,特别是在欧洲,只要中国不谴责俄罗斯,这种情况是难以避免的,甚至仅仅谴责也不一定能使西方满足。但无论如何,中国不会按西方的要求决定对俄政策,特别是不会加入西方制裁俄罗斯的阵营。

认为中国被俄罗斯拖入与美国的对抗是过于夸张了,俄罗斯没这个能力,中国没这么幼稚,美国也没这么愚蠢。中美关系发展至今主要是由于其自身的逻辑,不是由于中俄关系。俄乌冲突给中美关系造成了新矛盾新问题,不过它是次生的,不是中美矛盾的根源。

中国企业确实有遭受次级制裁的可能,这对中国的商业利益是严重威胁。不过,不管是哪个国家,只要与俄罗斯在受美国制裁的范围有合作关系,都会招致制裁,与中俄是不是战略伙伴没有直接关系。这是美国的制裁政策造成的,中俄经济合作不是原因,经济合作是正常的往来,它本身不是错误。事实上,因俄乌冲突被美国列入贸易“黑名单”的不仅有中国企业,也有其他国家与俄罗斯有业务关系的企业,甚至包括像英国、新加坡、格鲁吉亚等与美国友好国家的企业。在这样的情况下,中国企业只能尽量规避风险,减小损失,同时寻求相对安全的适应新形势的合作方式。

赞成继续发展中俄关系是主流,不过论据也不相同,概括地说,两个论点最为突出:一是出于另一种理解的正义原则,认为俄罗斯是被迫反击,抗击霸权,具有正当性质,中国应支持俄罗斯;二是出于现实利益的考虑,认为即使中国谴责俄罗斯和加入对俄制裁,美国也不会改变对华政策,美国回过头来仍将全力对付中国。

关于俄罗斯行为正义性的问题无需多论,如前所说,在这一问题上见仁见智,没有统一的看法。不过,如果细究,可以看到这一论点背后另有逻辑。它的真正着眼点并不完全是道义,也不是俄罗斯,而是美国。换句话说,它是以中美竞争为出发点,不管是什么国家,只要是打击美国就支持——俄乌冲突在一定意义上也是俄罗斯与美国的战争,自然,中国应该支持俄罗斯。由此,对俄罗斯的支持与其说是为了俄罗斯,不如说是针对美国。这里不是肯定或否定这种观点,而只是指出它的实质。

在支持中俄关系的各种论据中,现实利益的论点最具代表性。既然中国反对俄罗斯也不可能改变美国遏制中国的政策,那中国这样做的最终结果只能是“赔了夫人又折兵”,既不能真正扭转中美关系,还搭进去中俄关系。中国不可能做这种傻事,而且,在美国“双遏制”的政策下,在美国以中国为主要战略对手的背景下,帮助美国削弱俄罗斯是变相地自我削弱,支持俄罗斯则是间接地支持自己。

显然,这是一种现实主义的论点。这一论点最为有力,也最为务实。不管认同与否,国际政治的现实是国家关系仍在很大程度上受现实主义思维支配,中国也不例外。不过,从理论上说,这一论点也有可探讨之处:这是否意味着假使中美关系能够改善,那中国就可以加入对俄制裁呢?换句话说,如能换取中美关系正常化,就可以牺牲中俄关系呢?这个问题在这里没有答案。

此外,从这个论点还可以做出这样的推断,即中国的对俄政策在一定程度上取决于美国,也即取决于外部因素,但这未必符合事实。这些虚拟情景在目前的现实中不会出现,因为美国不会拥抱中国,中国也不会牺牲中俄关系,但它涉及到中国处理国家关系的原则,因此在理论上做一探讨仍是有意义的。

一个有意思的现象是,尽管在对俄问题上观点对立,但它们有一个共性,那就是它们观点的形成实际上不是因为俄乌冲突,而主要是由于它们原有的立场,也就是说原有立场决定了它们的出发点,俄乌冲突不过是使其观点更为鲜明,使其对立更为尖锐。

-----

赵华胜,系中国论坛特约专家。

 

    责任编辑:单雪菱
    图片编辑:陈飞燕
    校对:徐亦嘉
    澎湃新闻报料:021-962866
    澎湃新闻,未经授权不得转载
    +1
    收藏
    我要举报
            查看更多

            扫码下载澎湃新闻客户端

            沪ICP备14003370号

            沪公网安备31010602000299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31120170006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沪B2-2017116

            © 2014-2024 上海东方报业有限公司

            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