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建言丨对话华黎:建筑中不变的就是设计始终需要直指人心
【建言】:建其筑,言其道,Roca艺术廊联合建筑档案,推出的内容栏目。通过视频、图像、声音多重方式展现,聚焦在场的设计言论。专注于城市现象的研究与持续化讨论,结合城市观察者与建筑思考者的洞察,同筑在场设计,共享建设新知。
本期嘉宾
华黎,迹·建筑事务所(TAO)创始人及主持建筑师,英国皇家特许注册建筑师,本硕分别毕业于清华大学和美国耶鲁大学建筑学院,之后曾实践于纽约。华黎以及TAO的主要设计作品包括:云南高黎贡手工造纸博物馆、四川孝泉民族小学、武夷山竹筏育制场、林建筑、四分院、将将甜品店、Lens空间等,并曾获得国内外诸多建筑奖项 。
我们的事务所从2009年创立到现在,已经有13年的时间了。其间最主要的变化在于项目的类型、规模以及所在区域,总体来说是一种从小尺度向更大尺度的变化。就区域而言,我们也存在从乡村向城市的变化,以前在乡村做了一些实践,近几年在城市做的项目更多一些。
我认为建筑实践是在拓宽建筑师的广度。 项目不一定非要局限于某一种类型的地区和尺度,在我看来乡村和城市也并没有本质的区别。 做各种类型的建筑在根本上面对的问题都是一样的,只是针对不同的条件,会有一些不同的解决方式、策略。
▲高黎贡造纸博物馆 © 舒赫
做建筑没有固定的方式,不是用预设的风格或者语言进行搭建。就像水无常形一样,每一个项目都有它自身的独特性,建筑师要去回应这些非常具体的条件和因素,因为建筑手段在不断发生变化。
我对建筑设计的认识是不断深入的过程。 建筑中不曾改变的,就是建筑师始终需要做到让设计直指人心,这是设计必须要去回应的事情。 建筑绝不仅仅是解决功能的问题,只有触及到精神层面的建筑才有更长远的价值。
▲青衣江路小学校 © 是然建筑摄影
建筑永远都是建筑师个性的外化,是建筑师自身的体现,所以我一直认为做建筑就是在不断地挖掘自己、认识自己。 我希望我的建筑更隽永一些,更耐人寻味,能经得起时间的考验。
建筑本身是沉默的,它拒绝被过度阐释,拒绝用文字去解释它的意义。在所谓的概念解读和各种说辞当中,往往带有很多误读的性质。 所以我更希望我的建筑能够通过自身去表达,而不是通用过多的文字进行阐述。
▲阿那亚剧场鸟瞰 © 在野照物所
▲阿那亚剧场 © 是然建筑摄影
▲酒神剧场 © 是然建筑摄影
我们的项目所在的场地一般都比较特别。 过往项目有两类场地给我留下了非常深刻的印象。一类是自然当中能够体现天地之气的场地。 比如说之前在胶东的小岛上,我们在悬崖顶上做过一个项目,那是一个非常令人感动的场地,有天,有地,有地平线,它提供了一种很强大的自然力量去影响建筑。
▲崖顶咖啡厅及塔居 © 迹·建筑事务所(TAO)
还有一类场地在城市当中具有复杂性,能够体现城市的历史积淀和时间层次。 比如说我们在北京做的将将甜品店,它的位置是城市里的一个只有几十平米的角落。 城市里有很多这种不太起眼的、被忽略的、消极的空间,这类空间反而能通过设计进行良好转化,从而为场地注入新的能量。 再如我们之前在四川孝泉所做的民族小学,也位于古老的村落,有深厚的历史积累,包括场地里面的古树等要素,都是我们在设计中要去回应的,它们能够带给设计一种复杂度。
▲将将甜品店 © 陈颢
▲孝泉民族小学 © 姚力
建筑师在项目中的表达是因项目而异的,不可能一开始就带有一种预设,或者在开始前就已经知道要怎么做。设计本身就是个不断酝酿的过程,所以不管是什么项目,首先都需要建筑师在场地里面用心去感受。
感受的过程实际上就是场地的精神在你内心产生回应和共鸣的过程,它在设计过程中会像催化剂或酵母一样起到发酵的作用。 用心去感受之后,再把场地的精神体现在设计的自我理解中,最后通过和场地对话形成一种新的融合关系,也可以称为重塑场地精神,或对场地的精神进行转化。
▲海口寰岛实验学校 © 是然建筑摄影
最近我们在东莞做松山湖科技平台项目,是通过国际竞赛赢来的。这个项目的内容比较综合,它有会议中心、音乐厅、酒店,还有一些接待空间。它所涉及的内容非常庞杂,专业方面的顾问工作也非常多。 相比于我们以前做的项目类型来说,它是一个更复杂的系统工程,这对于建筑师、事务所来说,都是新的工作维度,也是新的挑战。
▲松山湖科技交流平台 © 迹·建筑事务所(TAO)
另外一个问题是设计问题,要灵活处理整体和局部的关系。 既要保留个性,又要追求整体性的平衡,我觉得这是项目最具有挑战的地方 。 项目位置在小岛上,建筑要和环境取得非常高的、有机的融合度。既要把建筑和环境当成整体去理解,又要有非常独立的属性和特点。比如说音乐厅和酒店几乎一墙之隔,但它实际上是不同气质的公共性、私密性空间。
▲金融交流中心(上)以及 音乐厅(下左)和会议中心(下右)© 迹·建筑事务所(TAO)
这个项目在探讨如何用当代的方式来回应岭南的气候和传统,这也是我们事务所接触的比较新的话题。 项目我们已经做了一年多了,建设过程中有很多反复。本来计划在2024年建成,实际上项目周期比预想得要长。
▲松山湖项目场地环境
▲松山湖项目概念 © 迹·建筑事务所(TAO)
我想尝试的都是没做过的项目。具体来讲,目前我们更希望在城市里有特征的复杂地段做一些公共性的项目,比如说图书馆、美术馆,这种项目对于城市的意义和影响会更大一些。 其它类型的项目一样很重要,建筑的价值不在于规模大小,有时小尺度的项目也可以产生很大的影响。 我希望能够不断开拓新的战场,接触新的挑战。
▲先锋厦地水田书店 © 卓育兴
▲先锋厦地水田书店 © 陈颢
近几年我们事务所城市和乡村的项目是平行开展的状态,这两种类型相互之间实际上也存在一些共同的建筑学领域的探讨,比如空间形式、结构、光材料,等等。所有的类型都离不开这些建筑中永恒的话题。
我们在乡村仍然陆陆续续有一些小的实践,比如说和先锋书店的合作。我们近期也在云南做了一些项目,定位在乡村和自然环境中,我们希望通过小的建筑给原有的场地环境注入新的能量。我们也在城市里做了一些具有公共性的项目,参加了像图书馆、剧院这类公共文化类型建筑的竞赛,比如前年在深圳赢得的红树林湿地博物馆。
▲新寨咖啡庄园 © 陈颢
▲红树林湿地博物馆 © 迹·建筑事务所(TAO)
如果不做建筑师,我或许会成为歌手,他们都说我是被建筑耽误的歌手。我也可能去考古,我以前对历史特别的痴迷。
我很难说出最欣赏的建筑师是谁,因为在建筑生涯中,能够影响我的建筑师肯定不止一位。如果非要说一个“最”,可以说是路易·康。因为他很笃定,不同于当时的主流,他在在那个时代里重新塑造了建筑学的脉络。
▲萨尔克生物研究所,路易·康
当你持续地投入其中去做建筑,在做的过程中会获得享受,这样才能对建筑行业始终抱有热情。 如果无法享受这个过程,热情很快就会被耗尽。
因此,我闲暇的时候最喜欢运动,因为运动能让我保持比较良好的身体状态,从而能够持续投入到设计工作当中。现在我最常做的运动是跑步和骑车,我有时会骑车上下班,充分利用路上的通勤时间来运动 。
建言思想汇之华黎
合 作 方 :建筑档案
本文为澎湃号作者或机构在澎湃新闻上传并发布,仅代表该作者或机构观点,不代表澎湃新闻的观点或立场,澎湃新闻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申请澎湃号请用电脑访问http://renzheng.thepaper.cn。
- 报料热线: 021-962866
- 报料邮箱: news@thepaper.cn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31120170006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沪B2-2017116
© 2014-2024 上海东方报业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