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深一度|网红与破圈,矛盾和憧憬,这是真实的中国大学篮球
当重庆的乐动力江南体育中心里飘满漫天金色碎纸,清华大学男篮达成了“三连冠”的成就,也就此拉下了第24届CUBA男篮一级联赛的大幕。
对于“24岁”的CUBA联赛来说,这是一个颇为波折的赛季。
疫情一度让联赛陷入停摆,但从6月26日在海南复赛之后,男子和女子组依旧进行了220场比赛,直到在山城重庆,3000多名观众涌入球馆,见证了联赛历史上第三个“三连冠”王朝的诞生。
清华大学完成CUBA三连冠。
过去几个赛季,CUBA从联赛到球员的影响力都在越变越大——比赛走进了社会球场,球员登上了真人秀舞台……
但伴随着关注度而来的还有舆论的讨论和质疑:
联赛商业化会不会让校园篮球变得不纯粹;
又一个“三连冠”背后是不是名校“垄断”了优秀的篮球人才;
像王少杰和王岚嵚这样一直征战大学联赛的CBA新秀们,在24、25岁的年龄才走进职业赛场还有成长空间吗?
在刚刚结束的CUBA全国总决赛期间,澎湃新闻记者和主办方大学生体育协会、教练员和球员们都聊了聊,试图还原CUBA联赛正在经历的问题和矛盾。
就在已经两连冠的清华男篮和第一次踏上总决赛地板的广东工业大学会师本赛季总决赛时,外界舆论基本上一边倒地判定——“这是一场没有悬念的决赛”。
甚至有不少球迷在社交网络上调侃,“广工输30分以内算赢”。
确实,这个赛季拥有新科CBA选秀状元王岚嵚的清华男篮,在战绩和数据统计上是“独一档”的存在。
总决赛之前,清华男篮自北区赛以来保持全胜,场均得到100.7分,排名CUBA联赛第2位,场均仅失分57.4分,每场净胜对手43.3分。
但从总决赛一开始,广工男篮在攻防两端的一个钉板大帽和一个精准三分,就给卫冕冠军来了个下马威。
双方球员在比赛中。
相比于清华男篮,广工男篮没有身高和天赋上的绝对优势,也没有像王岚嵚这样得到职业联赛CBA认可的顶尖球员,但他们依靠着场上的积极拼抢、犀利突破、合理的传导支配球,再加上相当高的战术执行力,一度在上半场以微弱的优势控制着局势。
即便在第四节一开始,当球队的内线核心陈国豪在防守王岚嵚时领到第五次犯规,无奈离场,广工男篮主教练于广龙所祭出的“绝命五小”阵容,依旧能跟清华男篮撕咬得难解难分。
当和《灌篮高手》一般的热血剧情出现在了真实的赛场上,热情似火的重庆球迷也被感染了。
当MC在现场带动气氛,大声问观众“谁会是总冠军”时,“广工男篮”的喊声依旧和“清华男篮”的喊声不分伯仲。
最终,广工男篮只输给了清华男篮3分,而赛前那个“输30分算赢”的预测,在广工球员的努力面前,就像是一个笑话。
姚明现场观赛。
名校招生优势?我们不在意
在决赛之前,清华男篮确实展现出了一种“统治级别”的强大,这或许也是为什么球迷和不少媒体在全国八强赛期间就早早开始讨论起——“清北这些名校的招生优势影响了CUBA联赛的竞争平衡”。
然而,联赛之中那些真正的挑战者们,并没有抱怨什么所谓的“名校招生优势”。
“清华北大这些年,确实因为招生条件什么的,能够招到优秀的球员,但是像重庆文理学院,包括我们的球员,同样都打得很好。”
在输掉了总决赛之后,广工男篮的于广龙教练告诉澎湃新闻记者,在他看来,CUBA现在很难有常胜将军,“每个球队都会有各自的特点,也有各自独到的训练方法,我一直以来就没有觉得清华北大一定是高一个档次的球队,最终还是要看训练。”
事实上,所谓的“名校招生优势”不仅仅是CUBA会遇到的一个讨论,包括美国NCAA联赛的杜克大学和北卡大学同样也会处在这样的讨论之中——大学生联赛的发展,终究会遇到这样的问题。
但拥有了好的天赋并不代表着就一定能赢得冠军,就如于广龙教练所说,在大学阶段的训练包括球员在场上的战术执行力,才是球队成功的关键。
只能说,清华的“三连冠”是建立在球员的天赋加上刻苦的训练,还有冠军教头陈磊的指导和帮助之上的。
赛后,清华球员抛起陈磊。
“这次夺冠之后,我们球队的王岚嵚和钟晓阳这一内一外两个主力就毕业退役了,我再一看广工那边,就退役了一个,我还在想下个赛季要怎么办呢。”
当和澎湃新闻记者说起球员的优势,陈磊自己也笑了,“大学和高中校园有非常多优秀人才,而且人才的培养需要按部就班,可能不止五年十年,这样才不会有断档,我们要把基层训练做好,才能够稳步提升。”
“结局不算完美但一路上的坚持,不辜负汗水。”这是广工男篮主力中锋陈国豪在赛后写下的一段社交网络状态。
尽管他身边的队友不如清华男篮的球员那么有名气,但在下个赛季,他们还有机会冲进总决赛,再次对“王者”发起挑战。
“造星”和“破圈”没有错
其实,在过去的23届CUBA联赛里,校园篮球一直不缺少拼尽全力和虽败犹荣的热血故事,同样也不缺少像“五道口德比”这样的宿敌恩怨。
只不过在此前很长一段时间里,这些颇具话题的故事大都停留在校园里,或者最多就是在校友之间津津乐道。
直到阿里体育在2018年以10亿元的价格从大学生体育协会手中接过了未来7年CUBA的运营权后,CUBA从联赛到球员才开始真正“破圈”。
所谓的“破圈”就是要打破原本的边界,进入另一个新的环境。这样的尝试,不管在什么领域,总是会遇到质疑。
从调整联赛赛制到开放CUBA基层商业开发权,从利用物联网生态圈为球员打造更高的曝光度到提出在社会场馆举行CUBA比赛,阿里体育的每一步总是会引发不小的讨论和争议。
而从过去四年运营CUBA的各种尝试和改造来看,CUBA确实有了更大的影响力,也为球员们带来了更多的曝光度。
就在这个赛季的全国总决赛期间,阿里体育市场及赛事总经理李敏给出了一组数据:尽管赛季因疫情的影响一度陷入停摆,但一级联赛从1月9日打响之后,直到6月26日在海南复赛,男、女子组比赛共计220场。
尽管比赛场次较上赛季有所减少,但截至总决赛前已经结束的场次中,线上观看量已经超过了7000万,与去年同期持平。从6月宣布复赛至今,CUBA相关话题全网浏览量、播放量超过22亿,全网话题上榜数量达43次。
现场观众满坑满谷。
此外,当全国八强汇聚山城重庆,在为期三天的全国赛期间,根据相关售票网站统计,有超过2万人次入场观赛,在疫情防控需要限制现场人数的情况下,场均上座率超过2/3。
另据澎湃新闻记者了解,全国赛八强赛的三天时间,所有场次的球票收入就超过了200万元。
除了东道主重庆文理学院的比赛之外,半决赛和决赛的不少球票都被炒到了两三倍甚至更高的价格。在总决赛期间,球场外的黄牛手中甚至还出现了仿制的嘉宾观赛证……
“我们从来不反对大学体育的市场化和娱乐化,我们觉得校园体育发展到一定的时候,需要跟市场接轨。”一年半之前,当CUBA的全明星赛第一次造访山城重庆时,时任阿里体育副总裁的黄春翔就表示,“让更多的资源进来,这样大家才能更好地了解这些大学生球员的故事。”
尽管依旧有不少质疑的声音认为,“破圈”和“造星”让CUBA球员分散了精力,越来越高的商业化让联赛变得“不够纯粹”,但CUBA的影响力和关注度确实越来越高。
在刚刚缔造了CUBA“三连冠”王朝的功勋教练陈磊看来,这些改变对于球员也是有好处的。
“这几年赛事水平搞上去了。关注度越高,优秀的球员就越有曝光,他们就会在训练中想要更努力。”
走出去和带回来
CUBA用了4年时间“走出去破圈”,但在整体计划中,“走出去”是为了更好的“带回来”。
“我们希望CUBA是引领和带动,然后尽量去把越来越多像乒羽、攀岩、游泳,包括健身健美这些将近70个项目,带回到校园里,让更多青年大学生们有选择,并且参与其中。”
中国大学生体育协会副主席申震向澎湃新闻记者透露,当疫情防控趋于稳定之后,CUBA的比赛还是会回到校园中。
“我们一定要走到学生身边,把CUBA以主客场形式带回到校园里,让同学真正感受到他们和其他学校的那种竞争和拼搏。”
“我们利用线上APP,和大体协联合举办了线上的校园AI赛事。我们降低了参赛门槛,让每个学生都能参与进来。”
李敏也向澎湃新闻记者透露了一组数据,从去年12月到今年6月,这些校园AI赛事已经有超过1300万次的运动数,超过40万人次的学生报名,“我们希望借助CUBA线下和线上的串联,让更多普通大学生都运动起来。”
除了互动,体育场馆的建设运营也有了CUBA的助推。
这就像2006年建成的重庆江南体育馆,如今在加上“乐动力”前缀之后,在一年半时间里迎来了CUBA全明星赛和全国总决赛两场大赛事,让这座老球馆又焕发了新活力。
“这两年好久都没有因为体育赛事这么热闹了。”一位长期报道体育的重庆记者感慨道,“希望这么精彩的比赛能够越来越多,不要再停下来。”
大学生去打CBA,起步太晚了?
的确,“24岁”的CUBA正在被赋予越来越多的价值以及期待。
它不仅仅是引领各种体育赛事回归校园,同时激发学生运动兴趣的灯塔,同时也是校园体育与职业体育之间,如今最宽阔也是最稳固的一座桥梁。
根据CBA的官方数据统计,自从2015年来自西北工业大学的方君磊成为CBA联盟历史上的第一位选秀状元之后,8年时间里,在选秀大会上一共有57名CUBA球员被选中,登上职业篮球赛场。
在这个夏天的选秀大会上,在20名参选的大学生中,有12名最终登陆CBA。刚刚帮助清华男篮实现“三连冠”的王岚嵚正是他们中第一个走上舞台,打开“状元及第”书卷的那个佼佼者。
不过,当一批又一批大学球员走入职业赛场,质疑随之而来——像清华和北大球队中的那些天赋球员,在18岁到22岁这样长身体和涨球的关键时期,只能在校园联赛这样对抗强度的比赛中成长。
等到真正走入职业联赛已经23岁或者24岁,那么这些“不算年轻”的职业球员们未来的成长空间和潜力在哪里?
CBA今年选秀状元王岚嵚。
这样的观点背后确实是中国职业体育和校园体育,在体教融合问题上难以在短时间内找到“最优解”的现实状况。
但随着CUBA联赛在这几个赛季的成熟,随着越来越多像陈磊这样的CBA球员退役后进入校园篮球体系,随着越来越多优秀的资深教练扎根基层,职业球员和学生球员的差距正在一点一点缩小。
“现在很多大学生球员经过四五年的CUBA洗礼,比赛打得更多,专业青年队的训练,其实比赛并不如我们多。”广工男篮的于广龙教练在赛后告诉澎湃新闻记者,这就是更多比赛所产生的“量变到质变”。
“年龄大了进入CBA确实有利有弊,但我觉得未来的方向肯定是往大学发展,然后更多的大学生球员往CBA走,因为包括他们在校园里的熏陶和学习,其实对未来的职业道路也有帮助。”
清华大学主教练陈磊。
“搂草打兔子”
从CBA联赛走入校园篮球的陈磊教练,也和于广龙教练持有同样的观点。
“他们有四五年相对于CBA(水平)低的联赛的磨炼,也是一个好的沉淀。”
在陈磊教练看来,从大学联赛到职业联赛的“淘汰率”来看,能够进入CBA的大学生球员并不能以校园联赛的整体水平来衡量,“CUBA联赛有多少支队伍,有多少球员,我们今年就选中了12个,可能连1%的概率都不到,只有最突出的学生,才有机会成为职业球员。”
扎根校园篮球四年,陈磊也更加了解了大学篮球的意义。这位曾经北京男篮的队长用一句俗话“搂草打兔子”来形容如今的校园篮球和职业篮球的关系。
“我们不想跟职业梯队去比较,其实也没有什么可比性,因为大学生球员的年龄确实大了, 按照他们的年龄,这个阶段优秀的球员都进国家队了,甚至比他们小的都进国家队了,所以起步确实晚。但他们有了大学四五年的经历,可能会更加圆满,也算是两条腿走路。”
王岚嵚“状元及第”。
就在即将前往南京同曦报到前,状元王岚嵚已经亲历了一场退役仪式,这是一段校园篮球旅程的终章,同时也是下一段职业道路的起点。
“其实大学里的每一场比赛,不管强弱,它带来的经验都是有帮助的。”24岁的王岚嵚在和澎湃新闻记者谈起未来的CBA之旅时,对自己颇有信心,“我会去适应CBA的对抗,找准定位,尽快融入。”
说这番话时,他身边的队友邹阳看了看自己胸前的冠军奖牌。
作为重庆人,邹阳在家乡球迷面前实现“三连冠”并且成为总决赛MVP,对于这位明年选秀的“状元大热”而言,这也算是一种传承。
22岁的邹阳用“庸常之中,微芒不朽”来形容未来的篮球之路,“我还是想脚踏实地练好每一堂训练课,顺位什么的我不去渴求,但是要做好所有的训练和准备,剩下的选秀那就看天意了。”
- 报料热线: 021-962866
- 报料邮箱: news@thepaper.cn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31120170006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沪B2-2017116
© 2014-2024 上海东方报业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