澎湃Logo
下载客户端

登录

  • +1

话说陇西堂

2022-08-01 22:20
来源:澎湃新闻·澎湃号·政务
字号

天下李氏,出自陇西。

陇西,就在甘肃省境内。

自唐以来,凡李氏必称陇西,因此,李家人的祠堂,被称为—陇西堂。

李氏出自陇西,李家人的大祠堂——陇西堂在陇西,李家龙宫在陇西,而我们作为李家人的后代,在很长一段时间里却并不知道,直到海外的李氏宗亲们敲开了陇西堂的大门。

改革开放初期,大约是1984年,有一位来自日本的华裔妇女带着子女千里迢迢来到陇西。她多方打听,要找陇西堂。

她自称姓李,祖上旅居海外多年,已经有几代人了。父亲去世时有交代:说天下李氏,根在陇西,自己已经没有办法回去了,希望女儿能到陇西去寻根问祖,在祖先的祠堂里磕个头,敬三炷香,落叶不能归根,只能以此了却自己一生的心愿。于是,这位妇女来到了陇西。

在当地老乡们的指引下,她来到原来陇西堂的旧址上。这里当时被一所小学所占用,孩子们还在老房子里上课。她只好趁孩子们上课的时候,在院子里点燃了三炷香,带着儿子和女儿跪下磕了头……

此后,陇西又迎来了一批又一批的海外来客……

我国台湾的、香港的,还有马来西亚、新加坡的,后来,连加拿大、美国和欧洲的一些华人李氏宗亲,也不远万里来到陇西,寻根、祭祖、种树、捐款,寄托着自己的思乡、寻根之情。而且,人数越来越多,规模越来越大……

其时,国内一些省份,如福建、广东、浙江等地也不断有人过来,一时间,小小的陇西县城每年都要接待许多李氏宗亲,压力很大,应接不暇。

这件事,不能不引起陇西县政府的重视……

于是,县里把此事汇报到了市里,市里又汇报到了省里,省里对此事也重视了起来:这么多的海外华人来陇西寻根,恐怕事出有因!省里便做了两件事:一是成立一个研究会,组织一些专家学者研究一下这件事,看是不是靠谱。二是请县里也相应成立一个组织,一方面收集文史资料,进行深入研究;一方面尽快筹建“陇西堂”,接待好海内外来的宾客,并和他们建立广泛的联系。从此,陇西堂的建设和陇西李氏文化研究有了开端。

1992年6月,甘肃省委办公厅和省政府办公厅正式批复,同意恢复“陇西堂”。

1994年5月,甘肃陇西李氏文化研究总会正式成立。研究会不但有省里的老领导参加,还汇集了一大批专家学者,还有许多热心的企业家加入。研究会的任务是研究、收集、整理、交流、宣传和保存历代李氏文化资料,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加强与海内外李氏同胞联系,沟通感情,增进共识,为祖国统一、振兴中华贡献力量。研究成果也十分丰硕:除了召开多次大型的研讨会外,几年下来,共研究出版了《李氏文化研究》专辑10集,《李氏名人大观》以及《李氏文化研究新编》等文集1-3集,还收集、整理了李氏家谱、族谱1000多部。先后在国内外报纸、杂志发表各种文章、报道、评论160多篇……

这些成果,为后来开展陇西李氏文化活动打下了坚实的基础。源远流长、博大精深的陇西李氏文化,逐步被人们所认识,影响也覆盖到海内外。

李姓,在中华姓氏中位列榜首。据中国科学院遗传研究所对李姓人口抽样分析,得出的研究成果表明:李姓人口占中国总人口的7.9%,人数逾亿,位列百家姓之首。如果全国的李姓人排成一排,可绕地球两圈。由此可见,在中华民族众多姓氏中,李氏是一个庞大的家族,在社会中具有举足轻重的地位。

李姓历史悠久,源远流长。据史书记载,李姓的血缘始祖是皋陶,因任理官,以理为姓。又以商朝理官利贞公避难食木子而保命为得姓始祖。至此,改“理”为“李”。

李姓从形成时起,数百年间默默无闻,直到春秋时期,李耳为周朝“守藏宝之吏”,成为春秋时期最重要的思想家之一,李氏由此崛起。作为道家流派的始祖,李耳著《道德经》而流芳百世。

时至盛唐,这个处于中国封建社会鼎盛的王朝,也恰逢陇西李氏大发展的关键时期。唐朝开基者李渊,率领“关陇集团”及“关陇军”得天下,他自认是陇西的后裔,由此李姓成为国姓。

贞观十二年(638年)唐太宗李世民登上皇位,他命高士廉撰修《氏族志》,一改旧例,以皇姓李姓居首。李世民还下诏:“天下李氏,郡望为陇西。”值得一提的是,在众多姓氏中,郡望、堂号取郡名者是一件十分罕见的事情,而堂号只有一个称谓者,也只有李姓的“陇西堂”而已。陇西,作为一个宗族的共同标识和世代相袭的郡望,其意义已经远远超出了地域的名称,成为一个博大精深的文化现象,无怪乎旅居世界各地的李氏宗亲,对“陇西”二字怀有浓厚深切的感情。

人们说,祠堂,是存放我们乡愁的陈列馆;祠堂,是安放我们灵魂的栖息地。

“陇西堂”,也是。

多年来,陇西堂一直吸引着海内外李氏宗亲,吸引着海内外的儿女们。成千上万的李氏亲人们,千里迢迢赶到这里,他们跪拜、上香,用各种方式寄托着他们的乡愁。特别是海外来的宗亲们,有的在陇西堂前长跪;有的在李氏文化宗亲林里亲手植树;有的捧起一捧黄土,说要带回去供起来;有的白发苍苍的老人则在陇西堂前缓步徘徊,久久舍不得离去……这就是对故乡的眷恋啊!这就是亲情的凝聚力啊!

有一位海外宗亲会的长者对我说:“我们是盼望着祖国强大啊!我们是盼望着祖国强盛啊!祖国强盛了,我们这些海外游子才扬眉吐气啊!腰杆子才更硬了呀!”

“陇西堂”在海外的影响,远远超出了我的预料。

二十多年前,我刚刚知道有“陇西堂”这回事,这一年我到美国访问,中午在纽约一家中国餐馆里吃饭。餐馆老板热情地招呼我们,听他自我介绍说姓李,我便多问了一句,问他是否知道“陇西堂”。结果他回答:“怎么不知道,我们就是陇西李咧!”他一听说我也姓李,就更加热情了,干脆拉过来一张椅子坐在我旁边聊了起来。他说,他不但知道有“陇西堂”,他们还有李姓的宗亲组织,他就是副会长。他们每年都有活动,祭祖,联谊,有了困难大家互相帮助,红白喜事,大家都要到场!在这里,宗亲是最亲近的人。他还说,十分向往“陇西堂”,希望能回去看看……

而在我国台湾,李氏宗亲们的表现就更令我感动了。前些年,我作为研究会的会长去台湾访问。在桃园机场,刚出接站口,便见到一群人打着横幅在迎接我们,他们个个身穿马甲,上面有李姓统一的标志,有老有少,有男有女,年长的已经七十多岁了,见面就鞠躬、握手、拥抱,让人大为感动!在接下来几天的访问中也是一样,无论是到台北、台中还是台南、高雄……各地的李氏宗亲们都热情地接待我们,把我们当作亲人!有一次,我们去当地的李氏祠堂参观,离开乘车的时候,有一位宗亲送我们上车,由于激动,头碰在车门上,额头碰破了,血都渗了出来,我们大惊失色,忙停下车要送他去治疗,结果他毫不在意,还幽默地说:“这才是血浓于水啊!”

在香港,也让我难忘。有一位李姓长老,在宗亲会里担任比较高的职务。我和他交谈,希望他能支持我们把海外世界李氏宗亲会的大会放在陇西来开,推动“陇西堂”的宣传和建设,他毫不犹豫地说:“怎么不可以?放在新加坡、马来西亚可以,放在陇西开当然也可以,陇西是李家的根呀!”

海外是这样,内地也是这样。前几年,我去云南腾冲旅游,无意中听说和顺古镇有一家李氏祠堂,保护得很好,便想去看看。一大早,我就到了和顺,我没有顾上观景就直奔祠堂而去。走得近了,只见祠堂前十分安静,一位大嫂正在安详地扫地。我上前做了介绍,说希望见见祠堂的主持或管理者。她一听是陇西来的人,忙笑着答道:“有的,有的!”便扔下笤帚跑去找人。不一会儿工夫,两位老人急急忙忙向我走来。一位大约有七十多岁,另一位已经八十多岁了!他们热情地接待我进祠堂参观,向我介绍情况,然后坐下来喝茶说话。有一位曾经在县上当过对台办主任的老人,更是健谈。我问他知道不知道陇西堂,他回答说:“怎么不知道!我们就是陇西人哪!”他给我介绍说,他们这一支李姓人是明朝从南京过来的,领头的是一位将军,当年到云南是来守边疆的,带来的这支队伍有上千人,后来就永远留在了这里!祠堂里还有他们的牌位和影像,这位将军镇守边关立了什么功,为老百姓做了什么事,他都讲得清清楚楚……我听了十分感动。这就是一代一代地传承啊!李氏一脉生生不息,中华民族代代传承,传承的不就是我们民族的精神吗?

这几年,我们常说,要继承和弘扬好的“家风”“家训”。那么,“家风”“家训”从哪里来,记载在哪里呢?翻开家谱和族谱,我恍然大悟,原来“家风”和“家训”就记载在这里!

我翻阅过不少的李氏家谱、族谱。我发现,许多好的“家训”,就记在家谱里,家族里好的“家风”也记录在家谱里。一部家谱,打开以后,首页就开宗明义,明明白白的“家训”就写在上面:爱国守法、敦亲睦邻、耕读传家、廉洁奉公、尊老爱幼、长幼有序、孝顺父母、教育子女、兄弟和睦,等等。有的家谱甚至明确写上,家族里有人做官,要忠君报国;家族里有人致富,要修桥铺路,惠及乡里……

这就是中华民族的优秀传统,这就是教育下一代极好的教材,家谱、族谱有文字记载,一代一代地传承。我们中国人的优良传统,不就是这样一代一代传下来的吗?

因此,我觉得,研究家谱和族谱也是一件十分有意义的事情。值得欣慰的是,在各地李氏宗亲的热情捐助下,陇西堂已经收集了各地大量的李氏家谱、族谱。我们要把这些财富集中起来,运用现代的互联网技术,争取建成一个李氏家谱、族谱的查询中心。

如今,陇西李氏文化和陇西堂已经成为展示陇西、推介陇西的靓丽名片,成为宣传甘肃的一面金字招牌,成为海内外李氏宗亲寻根祭祖的圣地。在我们总会各位会长的积极帮助下,甘肃陇西李氏文化研究总会做了一些有益的工作,但我们不能骄傲,不能满足,还要继续努力工作。一是要更加努力推动“陇西堂”和“世界李氏文化中心”的建设。让它成为一个传承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亮点,成为海内外李氏宗亲们都向往的圣地。二是要继续加强陇西李氏文化的研究,更广泛地听取专家、学者的意见,听取李氏宗亲们的意见,出版我们的研究成果。三是要广泛收集李氏家谱和族谱,推动建设李氏家谱和族谱的查询中心、并实现电子智能化管理。四是要坚持“高举爱国主义旗帜,团结海内外李氏宗亲,弘扬和传播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共同建设祖国,实现中国梦”的宗旨,继续加强与海内外李氏宗亲的联系,加强团结,推动祖国统一,为实现“中国梦”而努力奋斗。

“我李百万叶,柯条遍神州”,让我们携起手来,共同建设李氏故里的美好家园。

作者:李维平 现任甘肃陇西李氏文化研究总会会长 ,原甘肃省保密局局长,原甘肃省政协科教文卫体委员会副主任。

来源:当归定西

    本文为澎湃号作者或机构在澎湃新闻上传并发布,仅代表该作者或机构观点,不代表澎湃新闻的观点或立场,澎湃新闻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申请澎湃号请用电脑访问http://renzheng.thepaper.cn。

    +1
    收藏
    我要举报
            查看更多

            扫码下载澎湃新闻客户端

            沪ICP备14003370号

            沪公网安备31010602000299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31120170006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沪B2-2017116

            © 2014-2024 上海东方报业有限公司

            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