澎湃Logo
下载客户端

登录

  • +1

巨变惊文眼 江山催挥毫——中国作协湖南系列活动纪行

2022-08-01 13:54
来源:澎湃新闻·澎湃号·政务
字号

湖南日报全媒体记者 易禹琳 杨又华 廖慧文 刘瀚潞

天热得像着了火,如湖南人喜迎贵客的激动心情,又不时降一场透雨,把奇山秀水洗得更青更碧。

7月29日起,中国作家协会率百余名作家来湘,开启“新时代山乡巨变创作计划”、“新时代文学攀登计划”等系列活动。

事关中国文学的未来。7月30日,作家们沿着总书记的足迹,踏上矮寨大桥,走进十八洞村,就此开启了湖南文学史上前所未见的盛事,必将产生深远的历史回响。

(花垣县双龙镇十八洞村。木楼相依,青山环抱,宛如一幅独具苗家特色的现代版“富春山居图”。 7月30日,由中国作协主办的中国作家“深入生活 扎根人民”新时代文学实践点授牌仪式在十八洞村精准坪广场举行。)

 

“湘西,我37年没来了。”诺贝尔文学奖得主莫言提前筹划,已和家人在湖南岳阳等地转了7天。

“湖南我是第一次来。从南京坐高铁到长沙,又从长沙坐到吉首。”茅盾文学奖得主、“宅男”毕飞宇从平原来,惊异于“清澈的湘西”连绵的山、一次次从隧道里钻出的亮光。

“我是第一次踏上湖南的土地,但对她心仪已久。”西藏文联党组成员、作协常务副主席次仁罗布从雪域高原来。

麦家从杭州来,阿来从成都来,陈彦、格非、徐贵祥、柳建伟从北京来,刘慈欣从山西来,熊红久从新疆来,闫艳从内蒙来,张丽、李红从东北来,缪开和从云南来,梅国云从海南来……

7月29日晚,飞过高山大海,跨过平原丘陵,来自全国各地的百余名知名作家准时集结湘西吉首。

(7月30日,由中国作协主办的中国作家“深入生活 扎根人民”新时代文学实践点授牌仪式在花垣县双龙镇十八洞村举行。 湖南日报全媒体记者 李健 傅聪 摄影报道)
这是一次酝酿已久的集结。

2021年12月14日-17日,中国文学艺术界联合会第十一次全国代表大会、中国作家协会第十次全国代表大会在北京召开。如何贯彻落实总书记的讲话精神,带领中国作家们紧跟时代步伐,抒写中国人民奋斗之志、创造之力、发展之果,全方位全景式展现新时代的精神气象?中国作协将目光落在湖南。

那里,有一个地方光彩夺目。精准扶贫首倡地湘西花垣十八洞村,自2013年习近平总书记考察,首次提出“实事求是、因地制宜、分类指导、精准扶贫”十六字方针后,创造了苗寨千年发展史上的奇迹,成为中国向世界贡献的脱贫攻坚村级范本。

那里,有一个人物众目所瞩。从益阳清溪村走出去的人民作家周立波,10年扎根家乡,创作出长篇小说《山乡巨变》,产生巨大的时代影响,并催生了家乡土地的两次历史性蝶变,树立了“深入生活、扎根人民”的标杆。

2022年2月,一个飞雪的日子,中国作协书记处书记邱华栋率调研组实地考察清溪村,发现这个“山乡巨变第一村”生机勃勃。从湖南省委、省政府到益阳市委、市政府,正努力把清溪村打造成中国文学之乡、乡村振兴示范区和新时代“山乡巨变”标志地。更坚定了在湖南举办文学盛会的决心。

这是一次高铁时代的集结。

1934年,沈从文从北京回凤凰,火车、汽车、渡船、轿子,来回辗转28天。阿来上世纪九十年代初来湘西,路上也花去了好几天。

2021年底,高铁呼啸进湘西。今天,沈从文的同行们发现,那个曾因溪山阻隔而深藏的美丽湘西如此之近。他们飞到长沙黄花机场、张家界荷花机场、贵州铜仁机场,再坐上张吉怀高铁,轻轻松松就到了吉首。从吉首到南方最美的小城凤凰古城,高铁只要11分钟,到有“翠翠”的边城茶峒,不过50分钟车程,到十八洞村,车程40分钟。

天时,地利,人和。精准扶贫的首倡地湖南,担负起新使命,成为中国作协“新时代山乡巨变创作计划”和“新时代文学攀登计划”的首发之地。

(7月30日,中国作协副主席、诺贝尔文学奖获得者莫言(左)近距离欣赏矮寨大桥的雄伟壮观。)

 

天是那样蓝,山是那样绿,水是那样清。

7月30日一大早,作家们迫不及待地沿着习近平总书记的足迹出发。湘西从沈从文的书里,黄永玉的画里,宋祖英的歌里跳出来,就在眼前,就在脚下。

高耸险峻的大峡谷上,一桥凌空飞架。那就是2013年11月3日总书记赞为“中国的圆月亮”的矮寨大桥。

(7月30日上午,中国作协率百余作家来到矮寨大桥。 湖南日报全媒体记者 李健 傅聪 摄影报道)

下车,坐扶梯,上观景台。看这座创下四个世界第一的大桥的雄姿,听桥上车辆欢快奔赴外面的世界,再踏上大桥观光通道,看四周断崖、石壁、峰林,脚下矮寨镇静卧,乡村公路蜿蜒串起深山里的苗寨,串起家庭村和幸福村,和沈从文一样“行过许多地方的桥”的作家们激动了。

“我心目中应该是第一” “肯定第一,中国能造这样的桥太棒了”“这是一座高科技大桥”“我要带家人经常来”……鲍坚、陈毅达、麦家点赞湖南路桥人的伟力。诗人邱华栋以“一桥飞架两山,天堑变通途”代言,当听说大桥上有蹦极等极限运动,他许诺:“我一定要来蹦一次!”

莫言拿着手机不停地拍拍拍,这样一座独特的桥,与周围青山绿水融合,尤其在2012年建成时就预设了观光通道,以人为本,发展旅游,充满人文精神。他赞:“一座完美的桥。”参观完后,他挥毫写下“人间仙境”四个字。河北作协主席关仁山也欣然留下“矮寨不矮,时代标高”字样的墨宝。

当中国铁路作协主席王雄还在感慨交通之便给湘西这块土地带来的巨变时,车从国道转入一条8米宽的柏油路,十八洞村很快就到了。2013年11月3日,习近平总书记进村时,还只是3米宽的土路。现在,这条“中国十大最美农村路”,让游客进了寨,村民回了家。

(7月30日,作家们在花垣县双龙镇十八洞村品尝热情的拦门酒。 湖南日报全媒体记者 李健 傅聪 摄影报道)

在高高的梨子寨,“精准扶贫”四个字深刻在村口的石头上。一个又一个旅行团进了村,苗家阿哥阿妹摆起拦门酒,唱起歌,跳起舞,眼角眉梢都是笑。作家们和广场游客一起高唱一曲《我和我的祖国》才得以进村。

邮局里摆满了土特产和十八洞风光明信片;非遗中心里游客在选购苗绣银饰;280岁老梨树下,杨再康在炒一大盆香喷喷的腊肉,他的农家乐今天有四五桌客人要来。原来不会汉语的“石大姐”越活越年轻,现在每晚7时追新闻联播。和总书记合过影的龙东姐开了全村第一家民宿“幸福人家”,现在村里更高档的有五六家,她又改为开“幸福人家”酒坊了。“酒鬼”龙先兰养蜂脱了单……

“该变的都变了,不该变的都没变。”作家们分散在村里转悠,云南省文联副主席缪开和感慨,湘西的贫穷落后变了,但人们勤劳朴实、热情好客的本色没有变。

“翻天覆地,沧海桑田。”海南省作协主席梅国云看到乡亲们的精气神,感觉自己看到了社会主义新农村的真实模样。

中国化工作协主席钱玉贵20多年前来过湘西,他深刻感到湘西人的精神面貌变了,未来更可期待。

(7月30日,中国作家“深入生活 扎根人民”新时代文学实践点授牌仪式在花垣县双龙镇十八洞村精准坪广场举行。图为活动仪式现场。本版照片均为湖南日报全媒体记者 李健 傅聪 摄影报道)

 

2013年11月3日,习近平总书记来十八洞村考察,在施成富家前坪召开座谈会,首次提出“精准扶贫”的重要论述,从此,中国大地上展开了波澜壮阔的精准扶贫伟大实践。

2022年7月30日,在这个“精准坪”上,中国作协举行中国作家“深入生活、扎根人民”新时代文学实践点授牌仪式。希望十八洞成为当地作家乃至全国作家的一块文学根据地,作家们在这里深入开掘,创作出属于新时代的新史诗。

烈日炎炎,作家们挥汗如雨,但个个庄重严肃。他们明白,这是一次中国文学重新出发、再攀高峰的誓师大会。

(7月30日,由中国作协主办的中国作家“深入生活 扎根人民”新时代文学实践点授牌仪式在花垣县双龙镇十八洞村举行。图为现场授牌仪式。 湖南日报全媒体记者 李健 傅聪 摄影报道)

在中国乡村全部实现脱贫之后,如何以文学的方式助推乡村振兴,催生土地的新蝶变,是作家和文学实践点都要思考和探索的课题。

“这是吹响了冲锋号!”湖南省作协主席王跃文表示,这次活动对湖南文学事业的发展将产生深远影响。“生活原野是作家的终身大学,深入生活,扎根人民是作家的终身课程,作家们只有不停的‘考试’,永远没有‘毕业’的时候”。

文学新征程的首发之地,当有首发之为。王跃文告诉记者,湖南省作协将认真贯彻落实中国作协在湘系列活动的精神,拿出切实可行的措施保证“两个计划”在湘扎实落地。湖南省作协已经行动起来,在确定重点作品扶植项目、约请作家到人民中去生活和创作,都将把项目是否体现鲜明的人民性、作家是否沉得下去作为决定性的考量标准。

“这是时代的号角!让作家投入到对时代的书写中。”作为来自西藏高原的作家,西藏文联党组成员、作协常务副主席次仁罗布表示,回去后将把中国作协的精神传达给每一位写作者,让他们关注山乡巨变,讲好中国故事,讲好西藏的进步与发展,更要讲好西藏在全国人民的支援下团结进步的动人故事。

中国作协书记处书记邱华栋表示,中国作协从今年开始,在全国范围内选择一批文学氛围浓厚、文学队伍齐整的地区,陆续建立中国作家“深入生活、扎根人民”新时代文学实践点。为广大作家深入生活、潜心写作构筑优质平台,为作家面向社会提供文学服务搭建重要载体,引导广大作家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创作导向,让深入生活真正成为写作必修课,鼓励作家走得出、沉得下、蹲得住,最终写出思想性和文学性并重,时代期许、人民喜爱的优秀作品。

江山壮丽,人民豪迈。在精准扶贫首倡地举办的新时代文学再出发的誓师大会,必将在全国落地开花,收获丰厚的文学果实。

湖南日报全媒体评论员 朱永华

7月30日,由中国作协牵头组织的100多位国内知名作家汇集湘西,开启了“新时代山乡巨变创作计划”和“新时代文学攀登计划”的序幕。

实施“新时代山乡巨变创作计划”和“新时代文学攀登计划”,建立新时代文学实践点是中国文学界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国文联十一大、中国作协十大开幕式上重要讲话精神的具体行动。连日来,作家们冒酷暑,顶烈日,穿行在湘西的村寨和山岭之间,收获最大的是满满的人民情怀。在十八洞村,作家们看到这里翻天覆地的变化,听到村民们由衷流露的感恩之情,感受到了他们对美好生活的进一步向往。在矮寨大桥,在峡谷飞虹之间,他们感受到人民群众在党的领导下创造的伟力和“矮寨不矮时代标高”的时代精神。在益阳市清溪村,他们看到了该村一日千里的发展历程,深深体会到:一方土地哺育了周立波这位杰出作家,他坚守人民立场,书写这片土地生生不息的人民史诗,创作出划时代的作品,同时他的创作反哺土地,催生了这里新的历史巨变。

毋庸讳言,一段时期,作家队伍中也出现过逃离现实、疏远人民的现象,他们迷恋小我世界,热衷于与时代不谐的光怪陆离。时代在变,文艺为人民应该永不变——这是作家们一路的深切体悟。正如中国作协副主席徐贵祥所说,我们要向老一代作家学习,学习他们那样一种扎根人民服务人民讴歌人民的精神。新时代的人民群众实践,既为他们提供施展才华的舞台,也提出了文学工作者为人民服务的要求。

当前的中国乡村,正在发生激动人心的巨变。在脱贫攻坚的伟大实践中,出现了无数可歌可泣的人物,业已兴起的乡村振兴大潮中同样会发生各种令人感奋的故事。时代需要文学工作者更好地去发现、书写、讴歌、鼓舞人民,从厚植人民情怀中获取源源不断的创作动力。

“新时代山乡巨变创作计划”和“新时代文学攀登计划”的开启,是中国当代文学界一次罕见的集结,它指出了中国文学继续前进的方向,一定会在中国文学史上产生长久深远的影响。这次集结也一定会催生出更多更好符合时代要求、深受人民喜爱、彰显文学价值和力量的精品力作。

    本文为澎湃号作者或机构在澎湃新闻上传并发布,仅代表该作者或机构观点,不代表澎湃新闻的观点或立场,澎湃新闻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申请澎湃号请用电脑访问http://renzheng.thepaper.cn。

    +1
    收藏
    我要举报
            查看更多

            扫码下载澎湃新闻客户端

            沪ICP备14003370号

            沪公网安备31010602000299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31120170006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沪B2-2017116

            © 2014-2024 上海东方报业有限公司

            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