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卡尔·雅斯贝尔斯:不懂心理学的教育家不是合格的哲学大师
二十世纪初,一位二十岁的青年为自己的人生订立了如下的规则:
1、非常有规律地生活。十点上传。七点至八点起身。在规定的时间吃饭。然后安静舒适地躺一会儿,但不入睡。
2、仔细地、有意识地按部就班地进行精神工作。
3、小心对待一切身体的不适。
4、如果人们要我做一些与我生活秩序相悖的事情……我必须尽可能毫不胆怯地表示厌恶。
这位年轻人,出生时就体弱多病,不停地咳嗽、头部和膝部长满湿疹,也很容易感染。18岁的时候,他被确诊为肺部支气管扩张、早期肾炎,由于肺气肿的加剧,心脏功能不佳。
这意味着,这样的身体是有生命危险的,他必须避免任何体力上的劳累,必须生活有规律,医生必须定时抽取他肺部的排泄物(多达40毫升),每日二至三次。只要不这样做,他马上便会发热畏寒,肺病就急性发作。
即便如此,这位体弱多病的年轻人,凭借着顽强的生命力、自律与坚韧,成为了一名精神病学家,并在40岁之后成为享誉欧洲的哲学大师,同时还在二战后积极参与德国大学体系的重建过程,成为了一名教育家。
他就是卡尔·雅斯贝尔斯,即便拖着无力的身体,经历了两次世界大战,他仍顽强的向世界证明了自己的存在,在其86年的人生中,为人类的精神世界贡献了其独特的洞见。即便他的知名度不如同时代的海德格尔,或其后辈萨特,但雅斯贝尔斯为世人留下的精神财富是极为丰富的,不亚于那些声名远播的哲学家。
生平:与身体斗争一生的伟大精神
1883年,伟大的马克思去世,而卡尔·雅斯贝尔斯诞生于德国北海岸附近的奥尔登堡。
对于孩提时代的雅斯贝尔斯来说,父母是他的楷模。母亲一生都豪爽大方,以她迷人的快乐情绪,给全家带来了生气,一人操持着家务,并让所有的人由于她宽容的气度凝聚在一起。父亲是法学专业,29岁就当上了地方长官,而后成为了当地银行的董事,并以此身份成为了州议会议员等社会工作。
他们始终“以身作则教育孩子,不去利用身为父母的权威,也不将某种客观权威树立成标尺。”正是这种自由的氛围,让雅斯贝尔斯可以从自身的角度去思考未来,在对其身体疾病的反复考量下,他决定放弃法学转学医学。
1909年,雅斯贝尔斯在海德堡取得了医学博士学位,随后他开始在海德堡大学精神病院从事精神病理学研究。1913年,《一般精神病理学》的出版,奠定了其在精神病理学领域的地位,为精神病理学提供了新的研究方法,他将其称之为“理解的心理学”,这本书也被视为现象学精神病理学的开山之作。
虽然雅斯贝尔斯在精神病理学方面取得了卓越的成就,但这并没有让他忘记少年时代的哲学梦想,并在哲学领域不断深入探索。1922年,他被聘任为海德堡大学哲学教授,经历了十年的沉淀,1932年,他完成了为他赢得广泛赞誉并使其成为公众人物的《时代的精神状况》。
1933年,纳粹上台,由于雅斯贝尔斯的妻子是犹太人,而他们的感情又深到雅斯贝尔斯不可能与妻子离婚,这就导致了他的教学生涯受到了纳粹的阻碍。1933年起,雅斯贝尔斯被排斥于一切大学行政事务之外。1937年他的教授职位遭到剥夺,被迫走下讲台。1938年后,他失去了出版的权利。
1945年,一位朋友暗中告诉雅斯贝尔斯,由于纳粹的最终解决方案,他与妻子将于4月14日被遣送至集中营。幸运的是,4月1日,海德堡迎来了美军,雅斯贝尔斯在自传中这样写道:“一个德国人不会忘记,他与妻子能够活下来,要感激美国人,感激他们反对那些以纳粹德国名义想要置他于死地的德国人。”
二战结束后,雅斯贝尔斯在日记中写道:“认识幸存者必须肩负一个使命,为此应付出他的余生”。而这个使命对于他来说既是单一的,也是多重的。单一即是对纳粹统治下,德国人所制造的人道灾难的反思与追责。而在此基础上,他的行动却是多重的,一方面继续哲学研究,另一方面开始重建海德堡大学,同时还借助其社会影响力,撰写政治著作以促进德国人对战争责任的反思。
1948年,雅斯贝尔斯又做出了一个惊人的决定,放弃了海德堡大学的职务,接受了瑞士的一所“小”大学巴塞尔大学的邀请。而在当时德国舆论中,他这一行为是对德国的背叛,由此他的作品和人格也在德国经受了长期的公开批判。不过多年以后,重回这段历史,不难看出,雅斯贝尔斯只不过是希望过上一个相对轻松的隐士生活,并在这段日子里,构思和落实他对哲学的宏大构想。
在巴塞尔的日子里,雅斯贝尔斯平均每年完成一本书。并在两个新的主题有所突破:其一是建立一种现代的历史哲学,在1949年出版的《历史的目的与起源》中找到了“轴心时代”;其二是勤奋地完成宗教哲学思想,主要内容集中在1962年出版的《面对启示录的哲学信仰》。
在此基础上,雅斯贝尔斯又在构想一个宏大的“世界哲学史”计划,他希望通过多维度的探索,突破传统的按照编年或人物思想排列方式形成的哲学史,而是构建一个全新的,从形式到内容再到人物的哲学史框架。可惜的是,这部分内容只完成了一小部分,如1957年的《大哲学家》,其他主要内容他做了大量的准备,但上帝并没有给他足够的时间来完成。
1969年2月26日,也就是雅斯贝尔斯妻子九十岁生日这一天,他家中源源不断用进来了祝福和献花的人,这时,他的生命慢慢地停止了,时间定格在十三时四十三分。
纵观雅斯贝尔斯的一生,首先可以看到如下特征:在德国历史上也许是最动荡的年代里——由封建王朝变成魏玛共和国,由魏玛共和国变成第三帝国,继而一分为二,期间经历了两次世界范围内的灾难——雅斯贝尔斯却没有较大波折地一步步地走完了自己的人生。
他深知外部的历史灾难与其平稳的生活之间的不协调,他曾说:“我有一种深深的痛苦,我一生都一再感受到它:我无法进入世界,我不能在活生生的当下中把握人们的思想,并且也不能让别人来把握我的思想。”
他的这种不协调既是由其自然禀赋所决定的,又是他最亲近的人为他创造的。自由多病的他只能依靠他人的帮助躲避世界的灾祸,孩提时代父母给了他足够的支持,后来他的妻子,将自己全部奉献出来,用以维持雅斯贝尔斯的生活。她是“伸入这个世界的一只臂膀”,给予雅斯贝尔斯安全,并且使他有可能悉心地在精神世界中遨游。
在感激他人、特别是妻子对自己的支持的同时,雅斯贝尔斯也在自然赋予他带病身体的思考中,得出了一个被他称作“极限情境”的概念,即人无法超越的死亡、偶然事件、罪责和世界的不可靠性等状况,在这些状况下,现实的全部不可靠性会凸显出来,而支撑个人经验和思维的支柱消失了,人们会发现自己原来处于绝对孤独的处境之中。雅斯贝尔斯也是沿着古希腊哲学家们的传统,继惊讶与怀疑之后,意识到极限情境是哲学更深的起源。
由此雅斯贝尔斯构建了他继承自克尔凯郭尔,又与海德格尔共同分享,但同时也专属于他的“生存哲学”(也可以统称为存在主义)。他用自己对自身苦难的观察和对20世纪全球灾难的反思,探索着在信仰逐渐消失的年代,人该过上一种什么样的生活。
著作:心理学、哲学与教育
雅斯贝尔斯既是研究者又是一位教师。作为教师,他是一个教育家。他一生都在从事研究,作为心理病理学家,他仅仅是一个研究者;作为心理学家,他主要是研究者,号召进行自我沉思;作为哲学家,他也是研究者。研究、汲取哲学史的进化;作为哲学家,他还是研究者,从事对思维的解释。
作为研究者,雅斯贝尔斯首先是一个方法大师。他创造和描述了各种方法,而就其分析方法和从事现象学而言,他又是一个分析学家;就其作为一个理解心理学家而言,他是一个心理活动的描述者;就他创造了方法大厦而言,他是一个进行观察的方法的整理者;就他使只是内涵在总体性上达到统一而言,他是一个综合家。
雅斯贝尔斯一生著作颇丰,包括但不限于:1913年《普通精神病理学》;1919年《世界观的心理学》;1932年《哲学》、《时代的精神状况》、《大学的观念》;1935年《理性与生存》;1938年《生存哲学》(当时被禁止发表);1947年《论真理》;1948年《哲学的信仰》;1949年《论历史的起源与目标》;1953年《作为哲学家的列奥纳多》;1957年《大哲学家》;1958年《哲学与世界》;1961年《大学的观念》(新版);1962年《面对启示的哲学信仰》等。
不过在中文世界里,雅斯贝尔斯的一方面是知名度不够高,另一方面对其感兴趣的人群不够大,这就导致了中文翻译作品的稀少以及翻译深度的不佳。目前可供参考的书目为:
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的《雅斯贝尔斯著作集》,共37卷,但实际上市面上能买到的不过五本《生存哲学》、《哲学入门》、《历史的起源与目标》、《论悲剧》、《尼采》,另外还有老版本的《大哲学家》。同时还有两本较新的《时代的精神状况》以及小册子《什么是教育》。
商务印书馆出版的汉斯·萨尼尔所著《雅斯贝尔斯传》也是了解其生平和观点的最佳也可能是唯一中文版本。
本文为澎湃号作者或机构在澎湃新闻上传并发布,仅代表该作者或机构观点,不代表澎湃新闻的观点或立场,澎湃新闻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申请澎湃号请用电脑访问http://renzheng.thepaper.cn。
- 报料热线: 021-962866
- 报料邮箱: news@thepaper.cn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31120170006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沪B2-2017116
© 2014-2025 上海东方报业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