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陕西宝鸡多个村子建村史馆,留住乡愁铭记历史还提升旅游
手摇式粗布纺织机、浑圆的青石碾子、锈迹斑斑的铁锹、发黄的历史照片……一件件老物件都在讲述村子的古老故事和发展变化……近年来,陕西宝鸡许多村子建起了以村风村俗历史文化为主题的村史馆,有的展示旧时生产生活方式,有的展示村子数百年的发展历史,有的展示村里历代名人先贤,有的展示改革开放后村子发生的巨大变化,成为农村社区建设的一个新亮点。
专家指出,内容丰富、图文并茂的村史馆既是社会发展、时代变迁的见证,又是后人了解村史、寻根溯源的源泉。随着各地村史馆的兴建,人们把古朴的村风、淳朴的民风、良好的家风一代代传承下去,留住乡愁,铭记历史,创造未来。
焦六村村支书傅得善在孝文化广场介绍治家百言。三秦都市报 图走进村史馆,七旬老人回忆蹉跎岁月
一张张老照片见证一段段难忘的岁月,一行行文字记载了近百年的乡村发展史,每当走进西秦村史展览馆,72岁的李志保老人都倍感亲切,充满激情,仿佛一下又回到了当年带领青年突击队兴修水利、战天斗地、热火朝天的劳动场面……
12月21日,三秦都市报记者在宝鸡市陈仓区西秦村采访时,在该村村史馆巧遇李志保老人,这位年过七旬的老人,耳不聋眼不花,精神抖擞,如今仍担任西秦村老人幸福院院长职务。他向记者详细介绍了西秦村从初级社、高级社到人民公社,以及改革开放到新时期的发展变化。令老人骄傲的是上世纪七十年代,他们大队拥有解放牌汽车、拖拉机几十辆,并创办了农机修配厂、面粉厂、砖瓦厂等,为国家贡献100多万元。当时,在别的生产队社员每个工分挣2—4角钱时,西秦村每个分值达1元多,成为其他社队学习的榜样。
作为西秦村的元老、村发展史的见证人,李志保老人从1963年开始担任西秦村团支部书记,带领青年生产队队员,白天下地干活,播种、锄地、浇水、收割,晚上开会学习。农闲时给村里的五保户担水、烧炕。农田会战,他所带领的青年突击队总是冲在最前方,干最苦最累的活。1970年,25岁的李志保,被选拔推荐到宝鸡县(现陈仓区)担任县团委副书记,为了扎根农村,他放弃了吃商品粮当脱产干部的机会,返回农村生产第一线。1982年12月20日,作为基层代表,他光荣地参加了共青团第十一次全国代表大会,达到他人生的顶峰。改革开放后,他先后担任西秦村砖瓦厂党支部书记、西秦村建筑公司党支部书记,带领村民发家致富,而他家的小日子也过得红红火火,上世纪80年代他们家率先在村里盖起了二层小洋楼。
据西秦村村委会主任李志红介绍说,西秦村史馆是宝鸡市自发创办的第一家村史馆,由于村里有两家村办企业建筑公司和饮水厂,村民年人均收入2万多元,经济基础较好,该村多年来一直非常重视村史档案的留存与搜集。2014年5月,在美丽乡村建设中,西秦村“两委会”决定在村委会办公楼一楼筹建村史馆,在村上现有资料的基础上,发动村民搜集整理有关西秦村历史、发展变化的图片和实物600多件。每到节假日,到此参观学习、旅游观光的游客络绎不绝,村委会专门指派一位大学生村官当解说员,有时村主任李志红和村支书李亚林也到这儿客串一把讲解员。
在西秦村史馆记者看到,“房屋地契”见证了1951年的土改运动,“党总支成立”、33户人家入社”见证了建社入社,而西秦村第一任党总支书记、后任宝鸡县委书记的李双印书写的“以史为镜,教育子孙”的题词,以及从解放后到现在,每个时期的资料照片、村史文物将西秦村的发展历史一一展现开来,给人留下非常深刻的印象。
以村史为鉴, “周礼之乡”建起村史馆
一走进岐山县青化镇焦六村,首先映入眼帘的是周礼文化园,先哲的画像,经典名言和村里的民约乡规相映成趣,宽阔的水泥路面,高大整洁的房屋,街道两旁展示“德、礼、仁、诚”为核心的周礼文化,在村子“孝文化广场”墙壁上写着治家百言,体育场和老人幸福院张贴着二十四孝图……
记者采访时,正赶上甘肃庆阳5位农村基层干部到村史馆参观学习,他们仔细观看村庄概况、村落起源和发展的资料图片,不时用手机拍下来,作为他们筹建村史馆的参考资料。当看到焦六村大学光荣榜,从1950年到2017年,这个拥有750户人家的小村落,先后有230人考上了一本大学,成为各行各业的佼佼者时,不由得啧啧称赞。
据村史记载,焦六村是西周时期历史文化悠久的古老乡村,作为周武王封神农六子之地,取焦为氏而得名。而民间传说为:“相传有一位老者姓焦排行老六,他助人为乐,乐善好施,所以乡邻为了感谢他,就命名为焦六村。”作为西周王城的近郊,这里的百姓骨子里透着对周礼文化的敬仰,村里的人文遗址和历史故事记载着民间礼仪、周礼传承。村民大多喜欢唱戏、书法绘画和收藏。
对于村史馆的开办,焦六村74岁的傅志坚老人说:“我村这个村史馆办得好,我闲了经常过来看看。现在的年轻人不知道老一辈人所受的苦,不知道今天的幸福生活来之不易,他们到这儿看了后,就会珍惜今天的幸福生活。”
焦六村村支书傅得善回忆说,以前焦六村曾经一度垃圾遍地,柴草乱堆,邻里纠纷、家庭摩擦不时发生。这样的村容环境,这样的乡风,年轻人找对象都困难。2013年,村两委会开始专项整治活动,并制定了“以德为先、以诚为本、以和为贵、以礼为典”的村规民约,营造一个和谐、健康、文明的良好风气,规范乡村的社会秩序,得到了村民的普遍认同,村容村貌发生了巨大变化。
为了传承周礼文化,铭记村史,2016年9月,在岐山县民政局拨款支持下,焦六村接受社会捐助、自筹资金30多万元建成了村史馆。岐山县青化镇维稳办主任兼民政工作负责人王志锋参与见证了焦六村村史馆的建设,他说:“自去年10月建成开馆以来,该馆不但吸引了周边乾县、礼泉、扶风等地村民参观学习,甘肃、青海外省的乡镇干部也慕名前来‘取经’。借着村史馆建成的契机,焦六村建成了孝文化广场、周礼文化园,并成立了乡贤理事会,增强村民的荣誉感、归属感、幸福感。如今焦六村村史馆已成为青化镇乃至岐山县乡村历史文化一张亮丽的名片。”
从“村史馆”到“乡村游”增容升级
宝鸡农村村史馆的建立开馆,吸引了大量的游客,宝鸡陈仓区西秦村史馆自2014年10月正式开馆,先后接待省内外游客5000多人次。岐山县焦六村村史馆一年时间累计接待游客6000多人次,但是由于场地比较狭小,摆不下历史文物和旧时的农机农具,而内容单一也成为村史馆综合利用的发展瓶颈。
对此,西秦村村委会主任李志红表示,下一步他们将在现有村史馆的基础上增容升级,另建一个占地300平方米的分馆,主要摆放实物,目前正在筹划中。
焦六村村主任徐万俊则拿出该村“农业创意园”的建设规划图,包括农业观光区、水果采摘区、划船垂钓区等,成为与村史馆相配套的新的旅游景点,由此招揽游客,增加村民的收入。目前已有港台客商愿意投资合办,正在商讨具体合作事宜。
眉县白家村是战国名将白起的故里,依托白起祠原址,白家村在建设村史馆的同时建起了眉县白起纪念馆,发展乡村旅游。村史馆和白起纪念馆建到一块,有利于眉县旅游全域化,乡村旅游和县上整体旅游能够挂上钩。2017年9月份以后,接待各地宗亲的次数已经不下20次。
村史馆铭记历史见证时代发展
近年来,宝鸡许多村子建起了以村风村俗历史文化为主题的村史馆,目前,全市已建成投用村史馆158个,其中市级示范村史馆63个。
据宝鸡市民政局的工作人员介绍,随后,宝鸡市将切实解决村史馆建设不平衡问题,通过充分挖掘村庄自然特色、人文历史、文化内涵等,进一步突出村史馆各自特色,做到一村一品,亮点纷呈。设立村史馆教育日,组织广大群众、学生和回乡成功人士参观学习,激发群众尊崇优秀传统、热爱故土家乡的热情。
陕西民俗学者梁荫认为,内容丰富、图文并茂的村史馆既是社会发展、时代变迁的见证,又是后人了解村史、寻根溯源的源泉。随着各地村史馆的兴建,人们将把古朴的村风、淳朴的民风、良好的家风一代代传承下去,留住乡愁,铭记历史,创造未来。
(原标题:用村史馆留住乡愁铭记历史)
- 报料热线: 021-962866
- 报料邮箱: news@thepaper.cn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31120170006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沪B2-2017116
© 2014-2024 上海东方报业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