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既不炫爹也不败家,朱熹也点赞的皇二代:“生子当如‘李亚子’”
《火与冰:后唐庄宗李存勖》
Li Cunxu and the Founding
of the Later Tang
乱世之中,武力、军权、人才均是跻身霸主的重要因素。而要想从霸主成为天下之主,便要在几方面力压群雄,成为当世最靓丽的一道风景。
美国汉学家戴仁柱在《火与冰:后唐庄宗李存勖》一书中,多次详述、介绍了李存勖的大小军事行动,被敌方盛赞的“李亚子”也由此得名。
但受限于史书工笔寥寥,他多将重点放在分析与评论上,从战役之难和得胜之多侧面衬托出李存勖的军事才能。
(一)立足郓州
由于受到内忧外患的困扰,李存勖早在闰四月的时候就召集高级将领,探讨可以攻取的战略要地。他最开始还与大臣商议,但随即决定发动闪电战突袭梁朝,通过占领其京城东部的战略重镇,“以断梁右臂”。一座深入梁境五十公里的城池对唐军而言,一般来说是难以触及的,因为任何渡过黄河的行动,都会被梁军的重重巡查发现,几年前对郓州的侦察足以说明当时这座城池的防守依然坚固。但战场的形势已经发生改变,郓州的日常防守开始失效,一方面是因为当地军队被重新部署到其他要地,另一方面则是因为北方的军队在之前的侦察中不断收集积累有关此地的情报。唐军因此可以避开巡逻渡过黄河,深入梁朝境内。庄宗还十分聪明地把先遣部队限制在五千骑兵,从而降低被侦察发现的可能性。
由义兄李嗣源和其副将高行周率领的五千精兵,在暴雨的掩护之下,乘夜偷袭郓州。在行军路上,军士不肯前进,高行周宣称道:“此天赞我也!郓人恃雨,不备吾来,宜出其不意。”确实如此,在唐军到达,甚至翻越城墙占领城池之时,郓州的士兵尚在梦中。
对梁朝而言,在龙德三年(923)夏天丢掉郓州是一个毁灭性的打击:唐军在黄河南岸有了立足之处,这让他们可以随时进攻梁朝腹地内的其他战略要地。新形势促使庄宗采取外交手段来增强己方的实力。他秘密派出使团到吴国,其国主早前曾鼓励他即位称帝。此时,他想更进一步,提议合作进攻梁朝。吴国拒绝了这一提案,他们若发动战争,所获甚少。不过外交行动依然会让梁朝分心,因为这实际上也是提醒开封朝廷,它也有可能受到南方的攻击。
(二)降者密报
七月杨刘解围后,庄宗在那里待了将近一个月,在此期间,他收到了叛梁大将康延孝的进言。康延孝是胡人,最初在李克用手下服役,“有罪亡命于梁”。他为开封朝廷至少服务了十年,此时已经晋升为将领,成为段凝麾下的右先锋指挥使。同光元年(923)六月,康延孝带着一小队骑兵来降,对开封而言,这是一个巨大的损失,因为他可以接触到高级别的情报。康延孝来降乃是由李嗣源在郓州运作通报的,庄宗收到消息后十分兴奋,立即带兵进屯朝城(今山东莘县西南),以接见这位降将。见到康延孝后,庄宗解下自己的御衣金带赐给对方。康延孝最终被封为捧日军使兼南面招讨指挥使、检校司空,守博州刺史,并于魏州获赐田宅,同时被赐名李绍琛,成为皇帝的假子。两位来自内亚的武士很快就找到了彼此之间的联系,康延孝既是归降,也是归家。
庄宗与康延孝之间的情谊迅速发展,他也充分利用这一点,就很多问题征询康延孝的看法,康延孝也异常坦率。他反复强调必须保住近来攻取的郓州,以确保后唐的战略利益。在他看来,梁朝在短期内是十分脆弱的,因为梁军士气低落,梁朝皇帝的管理又混乱无效。与此同时,尽管梁朝有这些弱点,但他们还是计划在接下来的冬天对唐发起进攻,这一行动将会动员十万精兵,并且兵锋会直指黄河沿岸的战略要地。这个计划也包括趁宦官张承业刚刚去世之机,突袭沙陀人的老家晋阳。
接着,针对梁朝的进攻,康延孝提出了有效反击的关键所在,那就是先下手为强,用突袭的策略来弥补双方兵力的差距,他说:
梁兵虽众,分则无余。臣请待其既分,以铁骑五千自郓趋汴,出其不意,捣其空虚,不旬日,天下定矣。
康延孝乐观预测唐军能迅速征服中原腹地,这实际上并没有改变其所带来的消息的要旨:梁军突袭后唐各处重镇已经从计划转变为动员,而开封朝廷也有意倾其全力于一举,这一对历史对手的最后摊牌注定是一场激烈的大战。
(三)定计袭汴
到了同光元年(923)的秋天,对后唐来说比战争规模扩大更严峻的是财政危机,国库钱粮连六个月都支撑不住了。由于长期战乱,朝廷过度征税,老百姓纷纷逃田,生产力大幅下降,动摇了税收基础。更糟糕的是,整个中原大地都有相同的情况,包括唐军攻占的黄河南岸部分地区。有鉴于此,再加上康延孝带来的新情报,庄宗把军中将吏召到跟前商议,会议上弥漫着悲观的情绪。大多数将吏倾向于从黄河南岸的郓州撤出,以换取与梁朝和解。在一片反对声中,只有郭崇韬坚持主战。众将离开之后,庄宗把郭崇韬单独留在帐中商议,郭崇韬认为,继续扩大战果才是唯一可行的选择。
郭崇韬指出,后唐财政脆弱,前线战区消耗巨大,而河北数州秋天未能获得丰收,粮食不能支撑半年。他同样担心十余年的征战使军人疲乏,士气低落,且建号以来,人心思安,局势有被逆转的可能。他说:“况今大号已建,自河以北,人皆引首以望成功而思休息。”换言之,最新的政治形势要求后唐必须加快推进针对全国的军事议程。郭崇韬估计,无论北方的形势多么令人担忧,南方的情况肯定更加糟糕:“臣自康延孝来,尽得梁之虚实,此真天亡之时也。”梁朝的军事将会被其多线作战压垮,而其主将段凝也非适当人选,“无足可畏”。
郭崇韬主张不从郓州撤兵,赞同庄宗亲率精兵前往黄河前线。这样,庄宗就可以与身在郓州的李嗣源合兵,一同进攻开封,而此时开封城的防守,早就摇摇欲坠了。郭崇韬进而预测梁朝必将迅速灭亡:“苟伪主授首,则诸将自降矣。”其势必将引起多米诺骨牌般的连锁反应,并最终送后唐入主中原。实质上,郭崇韬是全盘接受了康延孝的计划。之前还不悦的庄宗听了郭崇韬这番分析后,立即大喜,他断言道:“大丈夫得则为王,失则为寇,予行计决矣。”庄宗的直觉将遭到前所未有的考验,但其随后的行动表明,他对最后的结果并没有多大信心。
大战之前,李存勖安排在前线朝城陪伴他左右的刘氏及其儿子李继岌返回魏州,这种事情在历史记载中乃是第一次。但比遣返家人的举动更引人注目的,是他们之间最后一次交流中所流露出的悲观情绪。十月初一当他们“泣别”之时,李存勖指示刘氏说:“若其不济,当聚吾家于魏宫而焚之!”他不想他们受到身体上的虐待,而这对被征服者而言是非常普遍的,生者会被折磨致死,死者则被曝尸荒野。而他的生母曹氏及嫡母刘氏由于从未离开过晋阳,应该可以避过开封朝廷的报复。
(四)进逼开封
早在九月的时候,王彦章率兵渡过汶水,欲重新夺回郓州,但被李嗣源大败。王彦章被迫逃至郓州东南的中都县(今山东汶上),而此地的防守更加不堪。接下来,李嗣源在几天之后给了王彦章最后一击,后者已经身负重伤。就此一役,李存勖高度赞誉李嗣源之功,他说:“今日之功,公与崇韬之力也。曏从绍宏辈语,大事去矣。”
“王铁枪”这位梁军中最优秀的将领,跟其他几百名军官一起被俘虏了。李存勖坚持涉险,亲赴中都一会这位传奇般的敌手。“尔尝以孺子待我,”他说,此语是暗指王彦章曾嘲笑李存勖为“斗鸡小儿”,“今日服乎?”这种幽默的语调,显示出李存勖对王彦章并不存在私人恩怨。他甚至给王彦章赐药疗伤,并多次派人去招降这位将军。“岂有朝为梁将,暮为唐臣!此我所不为也。”这是王彦章的回答,他用道德原则拒绝劝降;被俘几天之后,他就被杀害了。《旧五代史》指出此役唐军斩首二万级,可见此战之激烈程度。
到达中都之后,李存勖与诸将举行会议。大多数将领都提出保守的建议,认为应该先攻取郓州以东至东海的土地,然后再伺机向西袭击开封。归降而来的康延孝不同意,李嗣源也不同意,后者更进一步提出攻袭梁都开封的计划,因为从此处往西至开封,几乎是一路坦途,他说:
彦章之败,(段)凝犹未知,使其闻知,迟疑定计,亦须三日。纵使料吾所向,亟发救兵,必渡黎阳,数万之众,舟楫非一日具也。此去汴州,不数百里,前无险阻,方阵而行,信宿可至,汴州已破,段凝岂足顾哉!
郭崇韬也赞同李嗣源的意见,前者长期以来对于边疆战争都采取进取的态度。庄宗要作出决定也并不困难,毕竟在他面前没有第三种更强有力的意见。
当晚,李嗣源率前锋部队离开郓州,向开封进发,未几,皇帝率兵向西进驻曹州(今山东曹县西北),此地正在开封的东面。在此之前,梁将段凝为了阻挡唐军,掘开了黄河的堤坝。在过去,这样的行动可以拖延敌军的前进,但奇怪的是这一次并没有阻挡唐军几天,这很可能与段凝缺乏决心有关。
同光元年(923)十月初九,李嗣源攻破开封的封丘门,而几个时辰之后,庄宗也亲率大军到达。此情此景,甚至令李存勖不敢置信,有点发愣,随后,他用自己的头碰触李嗣源的头,并说了几句表达他对义兄永远感激的话:“吾有天下,卿父子之功也,天下与尔共之。”除了北军参谋的足智多谋外,开封城被迅速攻陷也是梁朝谋士错误计算的结果:他们想保持进攻,给敌人制造压力,可却忽视了最基本的内部防守,其悲剧的结果就是前一天晚上沙陀大军围城,君臣相拥而泣。
一位历史学者总结认为,唐军在开封攻城战中所使用的战略,在整个五代里是最具创意的,此战甚至可以与公元前218年汉尼拔翻越阿尔卑斯山相比。在那一战中,来自迦太基(今突尼斯)的军队以伊比利亚半岛为基地,成功翻越阿尔卑斯山,征服了意大利,从此占领罗马十五年,足以让其蒙羞。汉尼拔的军队在行进途中面临着很多天然阻碍,他们从西班牙的地中海沿岸出发,翻过比利牛斯山,然后从意大利西北的山脊进入。尽管后唐军队跟汉尼拔军队所面临的困难不一样,但这两次行动有一个相同之处,那就是绝对的大胆。同时,这两次军事行动的组织也都达到了令人敬佩的程度,包括协调各方多支军队的物流能力,以及足以迷惑守城者的速度。最后,开封攻城战也是一次极其讲求合作的军事行动,这个问题往往容易被历史学者忽视,因为他们过度关注战争中英雄式的领军人物,如李存勖和李嗣源。
本文部分图片来自互联网
本文摘选自《火与冰:后唐庄宗李存勖》第一章。著作开篇介绍了庄宗李存勖所处的时代、家庭及历史背景。李存勖生于唐代末期的代北,作为有沙陀血统的胡人,其祖、父辈因战功承袭唐皇室李氏属籍,成为节度河东的霸主。生为天之骄子,李存勖在年少时就受到父亲李克用的重用培养。而在南征北战中,他将游牧民族与汉族文化融合为一,这使继位晋王后的李存勖坐拥阵容强大的核心班底:冲锋陷阵的猛将、运筹帷幄的宰辅、坐镇内宫的宦官总管以及冷静严苛的长辈。
《火与冰:后唐庄宗李存勖》
作者:[美]戴仁柱 著 刘广丰 译
出版社:重庆出版社
出品方:华章同人
出版时间:2022年7月
原标题:《既不炫爹也不败家,朱熹也点赞的皇二代:“生子当如‘李亚子’”》
本文为澎湃号作者或机构在澎湃新闻上传并发布,仅代表该作者或机构观点,不代表澎湃新闻的观点或立场,澎湃新闻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申请澎湃号请用电脑访问http://renzheng.thepaper.cn。
- 报料热线: 021-962866
- 报料邮箱: news@thepaper.cn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31120170006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沪B2-2017116
© 2014-2024 上海东方报业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