澎湃Logo
下载客户端

登录

  • +1

大榛子带来好收益 建设村念活“特色经”

2022-07-27 21:19
来源:澎湃新闻·澎湃号·媒体
字号

夏日骄阳下,在深绿色枝叶中间,一簇簇榛果青翠可人。高大密实的榛子树林一眼望不到头,榛果隐在其中,坠弯了枝头。

这一喜人的景象,不是在深山中,而是在哈尔滨市松北区对青山镇建设村。

这里为什么会有榛子林?种植榛子会有怎样的收益?带着这些疑问,记者采访了这片榛子林的主人——松北区隆鑫种植农民专业合作社理事长丁芳贤。

干脆利落、风风火火,这是丁芳贤给记者的第一印象。

1970年出生的丁芳贤,生于斯长于斯,对建设村有着深厚的感情。近年来,眼见着村子里的年轻人越来越少,守着肥沃的农田却不能产生更大的效益,作为村委会会计的丁芳贤心里真着急。

“必须做点什么,改变这一现状。”2010年5月,丁芳贤带头联合村里的6个农户共同组建了松北区隆鑫种植农民专业合作社。

成立当年,在松北区农业部门的大力支持下,建立了300亩的露地蔬菜基地,共有17户农户参与。基地种植胡萝卜、黄金勾豆角等6个品种,实行统一品种、统一管理、统一销售的管理模式。年底算账:17户农户当年人均增收3000元。

初尝甜头的丁芳贤开展特色种植的积极性更高了。

2011年,偶尔听业内人士说种植美国大榛子效益好,丁芳贤就拿出自家三亩地,栽了600棵大榛子秧苗做实验。由于榛子的生长速度缓慢,加之对这种作物不甚了解,久而久之大家都对它不抱希望,但丁芳贤仍精心饲弄,静待花开。

2014年,榛子树迎来第一次结果期,三亩地就产了300多斤。这让丁芳贤格外惊喜,但惊喜之余更多的是担忧:卖给谁?销售渠道怎样打通?

苦苦思索中,她灵机一动,将榛子收获信息挂在了微信朋友圈。没想到个大饱满的榛子很受欢迎,一斤30元,大家争先购买,第一次售卖收入就将近1万元,这让丁芳贤发现了其中的商机。

更让人惊喜的是,从种植的第二年开始,这三亩榛子林产量高达1000斤。通过老顾客的口口相传和互联网平台的传播,大榛子再次被抢购一空。

丰收的消息不径而走,村民们纷纷找上门,要跟丁芳贤学习种榛子。丁芳贤毫无保留,倾囊相授。从2017年至今,建设村已经有20多户农户种植大榛子,种植面积发展到701亩。

扎根在建设村的榛子树,不仅为农户带来了可观收入,也让农民看到了特色种植的美好“钱”景,引领农民思想观念发生大转变。“思想观念转变是种植大榛子带来的最大‘收益’。”丁芳贤说,此后,建设村的特色种植业一路风生水起。

2013年,建立无公害蔬菜实验基地,引进棚室种植技术;2014年,种植红树梅,利用对青山镇交通便利的地理优势,搞起集采摘、餐饮于一体的乡村游,2个月接待游客2200人,直接效益12万元;2015年,食用菌开始安家在建设村的温室大棚里;2019年,建设村老年人被发动起来,房前屋后的小院落成为特色蔬菜种植的新天地……

在不断寻找新品种的同时,丁芳贤紧跟时代浪潮,利用互联网平台展示村里的特色农产品,为当地农产品销售开辟了全新方式。目前,全村开展特色种植的农户达50余户,户均增收3800元。

记者:薛婧

原标题:《大榛子带来好收益 建设村念活“特色经”》

阅读原文

    本文为澎湃号作者或机构在澎湃新闻上传并发布,仅代表该作者或机构观点,不代表澎湃新闻的观点或立场,澎湃新闻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申请澎湃号请用电脑访问http://renzheng.thepaper.cn。

    +1
    收藏
    我要举报

            扫码下载澎湃新闻客户端

            沪ICP备14003370号

            沪公网安备31010602000299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31120170006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沪B2-2017116

            © 2014-2024 上海东方报业有限公司

            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