澎湃Logo
下载客户端

登录

  • +1

新加坡国歌,为何用马来语唱?

2022-07-29 09:39
来源:澎湃新闻·澎湃号·湃客
字号

原创 环球情报员 环球情报员

新加坡国歌

作者|霈霖

责编|Thomas

新加坡是世界上除了中国以外,唯一华人占大多数的国家,在本国公民中占74%,其次是马来族(13.5%)和印度族(9%)。

也正是由于华人占主体的原因,新加坡在1965年被马来西亚“踢”出,不得不独立建国。

▲新加坡充满中华传统文化特色

尽管华人是主体民族,新加坡独立后却一直把马来语定为国语,英语作为通用语,再加上华语和泰米尔语,小小的新加坡居然有4种官方语言。

更有意思的是,新加坡的国歌《前进吧,新加坡》不仅是用马来语谱写的,而且法律规定只能用马来语演唱,英语、华语、泰米尔语有国歌的译文,却不能用来演唱。

▲新加坡国歌歌词

既然新加坡的主体是华人,又是被马来西亚联邦“踢”出来的,那么又为什么会对马来语念念不忘,不仅将马来语定为国语,还规定只能用马来语演唱国歌?

一、下南洋

新加坡位于马来半岛南端、马六甲海峡北岸,是沟通中国南海和印度洋的锁钥之地,因而是东西方海上贸易的重要中转站,具有极高的战略价值和经济价值。

▲新加坡因扼守马六甲海峡而具有重要的战略地位

1511年,葡萄牙人侵占马六甲,然后是荷兰人和英国人,逐步将“南洋”变成欧洲人的殖民地。1819年,英国租借马来半岛最南端的新加坡岛,并以其为基础建立“海峡殖民地”。

▲海峡殖民地主要管辖新加坡、马六甲等地,都分布着大量的华人

自古以来,广东、福建、海南等地的沿海居民就有“下南洋”的传统,尽管“下南洋”多次陷入过低谷,但始终没有中断过。

“南洋”泛指现在的马来西亚和印度尼西亚的大部分地区,这里主要以马来人为主,历史上曾经信仰佛教和印度教(14世纪以后,这里改信了伊斯兰教)。

▲新加坡华人一直在纪念当年的“下南洋”活动

19世纪末,英属马来殖民地的四个基本政治板块成型,除了海峡殖民地外,还有马来半岛上的马来亚联合邦,以及加里曼丹岛北部的沙巴和沙捞越。

▲新加坡的崛起建立在英国殖民体系上

海峡殖民地虽然仅管辖新加坡、槟城等几个港口城市,面积很小,却是马来半岛最主要的对外贸易通道,同时也是英属马来殖民地的核心部分,政治地位很高。

为了平衡占优势数量的马来人,英国人刻意引导“下南洋”的华人向海峡殖民地移民,尤其是新加坡,华人逐步占到了这座城市的人口主体,从而使新加坡成为马来人“伊斯兰世界”里中的一个“孤岛”。

▲海峡殖民地发行的一元纸币

由于海峡殖民地由英国直管,马来亚等地则是通过苏丹建立起来的间接殖民体系,因而海峡殖民地与英国的关系更密切、政治地位更高。

像新加坡的政治活动和公众集会上均要演唱英国国歌,英属马来殖民地的其他三个政治板块则都有各自的代表歌曲,很少使用英国国歌。

二战后,英国放弃了原有的殖民体系,各殖民地纷纷推动独立进程。1946年,海峡殖民地被撤销后,新加坡在1958年获得自治地位,英国国歌显然不再适宜,新加坡需要能够代表自己的旗帜和歌曲。

▲新加坡及海峡殖民地的历代旗帜,英属色彩十分明显

于是,新加坡官员邀请马来裔作曲家朱比赛,创作了一首准国歌《Majulah Singapura》。标准歌词是马来文,汉语译名是《前进吧,新加坡》。

《前进吧,新加坡》的歌词相对简单,只有两节共20多个单词,却着重突出新加坡人民的团结精神,前一节最重要的一句是“让我们共同向幸福迈进”,后一节再次强调“团结在一起”。由此可见,新加坡人对团结的重视程度。

二、非自愿独立

1963年9月16日,英属马来殖民地正式宣布独立,由马来亚、新加坡、沙巴、沙捞越这四个政治实体组成马来西亚。

也就是说,新加坡是马来西亚的一个联邦,《前进吧,新加坡》成为新加坡的邦歌。

▲马来西亚联邦最初由四个板块组成,新加坡是其中之一

新生的马来西亚继承了英国殖民遗产,将四块殖民地捏合在一起。其中,马来半岛的马来亚人口最多、经济最发达。而新加坡虽小,却有重要的历史和政治地位,加里曼丹岛的沙巴和沙捞越则相对较为弱势。

▲强调“团结”是《前进吧,新加坡》的最主要特色

马来西亚是一个多民族国家,1963年独立建国时,马来人的人口比例勉强达到半数,华人是第二大民族,占总人口的40%左右。第三大民族是印度裔,大约占7%,大部分是泰米尔人。

在原殖民地四个政治实体中,马来亚、沙巴、沙捞越的主体都是信仰伊斯兰教的马来人。马来西亚的执政党、代表马来人的“巫统”,在此三邦及联邦政府内部都占有明显优势。

但新加坡却很特别,只有新加坡是华人占大多数,执政党也是李光耀领导、华人为主的“人民行动党”。

▲李光耀是人民行动党的灵魂人物,新加坡国父

由于巫统奉行“马来人优先”政策,在政治和经济等多方面希望对华人进行限制,但马来西亚的大部分经济资源都掌握在华人手里,而华人的参政意识普遍不强。

新加坡加入马来西亚后,新加坡的人民行动党也顺理成章地变成马来西亚的政党,开始在马来西亚全国华人中发展力量,声势大张,让巫统感受到了一定的威胁。

▲1965年新加坡独立庆典,尽管这种独立是迫不得已的

于是,在巫统的推动下,主要由马来人控制的马来西亚议会将新加坡开除出去,马来西亚的华人比例从40%骤降到25%左右,大大巩固了巫统及马来人的优势地位。

新加坡共和国在1965年8月9日“含泪”宣布独立,《前进吧,新加坡》随之成为新加坡的国歌。

虽然这种独立是非自愿的,新加坡却更加需要《前进吧,新加坡》里所强调的团结精神。

三、马来化的新加坡

新加坡独立建国后,采用议会制政体,由议会多数党领袖担任总理,负责政府实际运作,总统只是名义上的国家元首。因此,李光耀及人民行动党才是新加坡的真正掌舵人。

新加坡华人占总人口的75%,马来人占14%,印裔占9%,华人大多信仰佛教或基督教,印裔信仰印度教,只有马来人信仰伊斯兰教。

▲新加坡始终强调民族团结和民族平等

但新加坡在很多方面更像是一个马来国家,然后加入大量华人元素,或者说将马来人和华人元素揉和在一起。

新加坡总统是马来族的伊萨克,国语是马来语,国歌是一首马来语歌曲,国旗也含有伊斯兰教的星月标志。

1966年通过的新加坡宪法规定,官方语言有马来语、英语、华语、泰米尔语四种。将马来语定为国语,代表着新加坡对这片土地原住民(马来人)的尊重。

英语作为通用语,是行政语言是殖民时代的遗产,以及为了减少三大民族的沟通成本。华语和泰米尔语则分别用于华人和印度裔的内部交流。

▲据李光耀称,国旗上的五星是对中国五星红旗的仿效

新加坡国旗上红下白,左上角有象征伊斯兰教的星月标志。与一般星月旗不同的是,新加坡国旗上还有五颗星,据李光耀称:“这是对中国五星红旗的效仿”。新加坡的国旗夹杂了马来人(伊斯兰教)和华人(中国)的元素在里面。

国歌《前进吧,新加坡》本身就是一首马来语歌曲,新加坡政府还规定只能用马来语歌唱,其他三种官方语言的译文并不是国歌的法定版本,仅用于各族人群加深对国歌的理解。

▲新加坡几乎没有自我防御能力,必须与邻国保持良好关系

作为弹丸小国,新加坡做出这样的选择,既是现实的需要,很大程度上也是一种无奈。

新加坡是一个岛国和城市国家,几乎没有自我生存和防御能力,连最基本的淡水都需要从马来西亚进口,因此必须维护好与马来西亚、印尼的良好关系。

新加坡早在1961年和1962年两次与当时的马来亚签订淡水供应协议,随着新加坡的经济发展,又在1990年一次性补偿给马来西亚3.2亿林吉特(约1亿美元),以取得稳定的淡水供应。

▲新加坡一直在努力增加海水淡化能力,目标是实现淡水自给

从历史角度看,新加坡这块土地长期曾经属于马来人,华人虽然现在是主体民族,却主要是清朝中后期华人移民的后代,相对马来人是后来者。

因此,新加坡在语言、国歌、国旗等方面的“马来化”,能够避免让马来人和邻国马来西亚产生“鹊巢鸠占”的感觉。

还有一个很关键的因素,除了国防、淡水等基本需要外,新加坡在经济上同样对马来西亚依赖很深。在英国殖民时代,新加坡就是作为马来半岛的对外贸易窗口而崛起的。

▲“新加坡”这个词来源于马来语,意思为“狮子”

新加坡直到60年代仍然算不上富裕,李光耀年轻时曾经羡慕过缅甸的繁荣景象,比起盛产橡胶、锡矿、珍稀木料香料的马来半岛,新加坡并没有多少优势。

由于东亚地区在60年代还没有开始经济腾飞,马六甲海峡在经济上的重要性远不如80-90年代之后,当时并不能给予新加坡足够的发展动力,因此新加坡当时的对外经济发展的重点仍然在马来西亚、印尼等周边国家。

▲60年代的新加坡并不算富裕

新加坡的繁荣,同样离不开外来移民的贡献,来自马来西亚、印尼、印度,以及其他原英属殖民地的移民,对新加坡经济有很大的促进作用。

因此,将马来语、英语、泰米尔语同时定为官方语言,对吸引外来移民有很大的好处。

▲新加坡非常重视爱国主义教育,每年都要举行独立日庆典

在种种内外因素的综合作用下,新加坡独立后就一直强调民族团结,并提高马来语的地位,以此来维系自身的生存和发展。

以法律形式规定用马来语演唱国歌《前进吧,新加坡》,便是其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四、四语平等

独立半个多世纪以来,新加坡凭借工业升级、日益繁忙的自由港优势,以及搭上东亚经济腾飞的快车道,目前已经跻身发达国家行列,2020年人均GDP达到6万美元。新加坡的城市建设也领先全球,有“花园国家”的美称。

新加坡的快速发展,很大程度上得益于良好的外部环境,尤其是与马来西亚的关系。马来西亚人口3300万,是新加坡的近10倍,为新加坡提供了庞大的市场,以及丰富的原材料和劳动力。

▲新加坡的城市建设非常著名,被誉为花园城市或花园国家

新加坡人口从1965年独立时的200万,增加到目前的350万,华人比例一直保持在75%上下,与马来西亚华人移民的大量涌入有很大关系。

他们还带来了可观的资金,对新加坡经济腾飞起到重要作用。相比之下,新加坡对马来人移民的控制更为严格一些。

新加坡一直强调四种官方语言是平等的,没有高下之分。从使用范围来看,马来语除了作为国语外,主要用于马来人之间,包括华人在内的其他民族大部分都不会说。除了演唱国歌《前进吧,新加坡》外,平时也没有强制使用的要求。

▲新加坡实行双语教育,所有学生要学习英语和母语

英语是新加坡的行政语言,政府公文用英语书写,既是殖民时代遗留产物,也是一种通用语,免去了各民族之间沟通的障碍。

新加坡实行双语教育,英语是第一语言,绝大部分课程用英语讲授,第二语言是学生所在族裔的母语(即华人须掌握华语、马来人须掌握马来语)。也就是说,新加坡人主要掌握英语和所在族裔的母语即可。

泰米尔语主要用于来印度裔以及新加坡务工的泰米尔人,他们人数虽少,但泰米尔语仍然被列为官方语言之一,充分证明了新加坡对民族平等政策的坚持。

▲新加坡是除了斯里兰卡以外,唯一将泰米尔语定为官方语言的国家

在官方层面上,华语似乎排在马来语和英语之后,事实上,新加坡人也十分重视华语,1979年又启动常年性的“推广华语活动”,以中国大陆的普通话(华语)取代原先的新加坡的各种汉语方言,并采用汉语拼音和简体字,与中国大陆全面接轨。

▲新加坡“讲华语运动”

新加坡将马来语定为国语,四种语言同时作为官方语言。马来语作为国语,法律规定只能用马来语唱国歌《前进吧,新加坡》,实际运用范围远远不及英语和华语,更多体现的是象征意义。

这样的语言政策是符合新加坡实情的,有利于加强民族团结,维持与邻国之间的良好关系,完全称得上是小国的一种生存智慧。

▲花园城市

长期作者|霈霖

历史资深爱好者

责任编辑|Thomas

伦敦政治经济学院毕业生|环球情报员主编

—(全文完)—

本文系 「环球情报员」原创内容

未经授权,禁止随意转载

原标题:《不给华人面子?新加坡国歌,为何用马来语唱?》

阅读原文

    本文为澎湃号作者或机构在澎湃新闻上传并发布,仅代表该作者或机构观点,不代表澎湃新闻的观点或立场,澎湃新闻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申请澎湃号请用电脑访问http://renzheng.thepaper.cn。

    +1
    收藏
    我要举报
            查看更多

            扫码下载澎湃新闻客户端

            沪ICP备14003370号

            沪公网安备31010602000299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31120170006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沪B2-2017116

            © 2014-2024 上海东方报业有限公司

            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