澎湃Logo
下载客户端

登录

  • +1

辞法国终身教职加盟北大,青年数学家谢俊逸在国际顶刊连发文

澎湃新闻记者 岳怀让
2022-07-28 14:25
来源:澎湃新闻
教育家 >
字号

辞去法国终身教职,全职回国加盟北京大学半年多之后,青年数学家谢俊逸迅速展现了自己强大的科研能力。

谢俊逸在北京大学北京国际数学中心

澎湃新闻记者注意到,北京大学官方微信公众号7月28日刊文《辞去法国终身教职,他加入北大!》介绍:今年春天,北京大学北京国际数学研究中心教授谢俊逸和袁新意合作的论文“Geometric Bogomolov conjecture in arbitrary characteristics”在世界顶级数学期刊Inventiones mathematicae发表,引起国内外广泛关注。著名的算术Bogomolov猜想由数学家Ullmo和张寿武在1998年证明。

而几何Bogomolov猜想是少见的函数域比数域更难的猜想,此前已有不少数学家挑战,谢俊逸和袁新意的工作最终证明了几何Bogomolov猜想的所有情形,用纯代数几何的语言描述,给出了射影代数曲线上的阿贝尔概型上的线丛在闭子簇上的bigness的一个完美的判别法。

文章介绍,作为此次研究的合作者之一,谢俊逸是算术动力系统领域极为活跃的青年领军数学家,在算术动力系统领域做出了非常深刻和有影响力的原创性工作。2021年,谢俊逸辞去法国国家科学研究中心(CNRS)的终身职位,同年秋天加入北京大学北京国际数学研究中心。

公开资料显示,谢俊逸,现任北京大学北京国际数学研究中心教授。2005年-2008年就读于中国科学技术大学数学系,2008年-2011年就读于巴黎高等师范学院及巴黎第七大学,2014年获巴黎综合理工大学博士学位,2014年-2016年在法国雷恩第一大学、图卢兹数学研究所从事研究工作,2016年取得法国国家科研中心(CNRS)的终身职位,2021年11月加入北京大学。主要研究方向为算术动力系统,以及相关的代数几何问题。

澎湃新闻记者注意到,在北京大学北京国际数学研究中心官网上,除了上述提到与袁新意合作的论文之外,今年4月还提到谢俊逸在算术动力系统领域的研究中取得重要进展,研究结果近期以“The existence of Zariski dense orbits for endomorphisms of projective surfaces”为题,被国际顶尖数学期刊Journal of American Mathematical Society(JAMS)在线发表。

Zariski轨道稠密猜想是算术动力系统领域的重要问题。这一猜想最早由张寿武提出,之后被Medvedev-Scanlon和Amerik-Bogomolov-Rovinsky加强为现在的形式。粗略地说,它猜测对定义在可数域,特别是数域上的动力系统,大部分代数点的行为并不特殊。谢俊逸对超越次数有限的域上的代数簇定义了一个新的典则的拓扑,此拓扑比Zariski拓扑更精细,但不可约代数簇在此新拓扑下仍不可约。应用这一拓扑,谢俊逸开发了一个一般性的策略来处理Zariski轨道稠密猜想。通过这一策略以及对曲面上动力系统的细致分析,他证明了Zariski轨道稠密猜想对光滑射影曲面上的自映射成立。此外,他还推广了Zariski轨道稠密猜想的此前几乎所有结果。

在论文中,谢俊逸还提出了一类新的问题,Zariski轨道稠密猜想可以看成是这类问题的一个特例。这篇文章引入的新拓扑已经被应用在算术动力系统的多个其他问题中。

上述北京大学官方微信公众号文章介绍,谢俊逸于2005年进入中国科学技术大学数学系学习,对数学充满好奇的他常常下课就逮着老师问数学问题。当时复动力系统领域的专家沈维孝在中科大讲授实变函数课程,与沈老师的相处让谢俊逸对动力系统方面的研究萌生了兴趣。

大三那年,谢俊逸通过法国巴黎高等师范学院的国际招生项目,前往法国留学深造,这在国内尚属较早一批。在法国求学工作了十多年后,谢俊逸对法国数学的“学统”有一番自己的见解:法国数学的底蕴深厚,就数学这个学科本身来说,各个方向都有一些历史的积累。法国的数学家并不完全工作在最热门的方向,这种多样化有时候也很有意义,可以在数学里表达个人的风格。

这种遵循个人兴趣、多样化发展的研究思路,也让谢俊逸始终着眼于探索“主流”之外,更广阔的数学风景。

谢俊逸从博士阶段就开始关注算术动力系统领域的问题,即由多项式定义的空间上的规律的演化,这些只需要通过加减乘除就能统一的表达看似简单,但经过反复迭代后会有错综复杂的行为。由简单而繁复,恰如大千世界的繁衍生长,而“平平无奇”的表面下蕴含的复杂结构,暗示着这一方向的深邃内涵。谢俊逸进入这一领域后,发现这正是他感兴趣的,尤其是算术动力系统属于相对新兴的方向,有足够的空间供研究者驰骋个人风格,“我比较喜欢这样的东西,它不是非常成熟,就代表我可以把很多我自己的东西做进去”。2016年,谢俊逸获得了第四届新世界数学奖博士论文金奖。

目前,算术动力系统的研究仍有巨大潜力,且与其他成熟的方向有紧密的联系,这也意味着它可以从周边方向吸取充足的养分,相互促进。谢俊逸期待自己能够发掘出其中更具深刻性和原创性的问题,同时,他并不满足于处理具体的问题,也希望发展框架性的基础工作,推动算术动力系统领域的研究开辟新的前景。

“我没有想具体要什么时间回国,但我一直有回国的打算。”谢俊逸觉得自己内心深处还是更适应国内的文化,也希望自己的孩子能在国内的环境下生活,回国的念头一直在他心里盘旋。

在正式加入北大之前,谢俊逸在北京国际数学研究中心有过半年多的访问经历。访问期间,他与北大的同事交流讨论数学想法,受邀做一些报告,也讲授短期课程,这里的环境让他觉得“挺舒服”。他也不知道怎么为这种氛围下定义,但他觉得这就是一件好事情:这说明这里比较自由,并没有别人会强迫你、把一个思想灌输到你脑袋里。

北大亲密的学术共同体无疑是吸引谢俊逸最终加入的因素之一。优秀的数学家之间的对话往往能打开全新的思考,此次谢俊逸与袁新意的珠联璧合之作便是如此。

早在法国工作时,谢俊逸就与其他合作者探讨过几何Bogomolov猜想的问题。在2018年,谢俊逸与Cantat、高紫阳、Habegger合作证明了这一猜想在特征零的时候成立。谢俊逸此后一直希望能完全解决这个猜想,时不时地会想一想它;而刚从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回到北大的袁新意同样关注着这一问题。

谢俊逸和袁新意在北京大学怀新园的办公室就在同一个院落,时常互相拜访切磋。不到两周的时间,他们就攻克了这一猜想。

如此高效的智慧火花碰撞,与两人的默契合作不可分。“两个合作者里至少要有一个人比较耐心,这可能是合作比较必要的条件,我和袁老师都还比较耐心,可能袁老师更耐心一些。”谈起合作研究的“秘诀”,谢俊逸笑着说。

耐心、友善,让学术的“互通有无”畅通无阻,此外,风格的互补也为合作创造可能。谢俊逸认为自己是动力系统学家,关注点和想法都是非常“动力系统的”,而袁新意则是数论方面首屈一指的学者。共同的兴趣和互补的知识结构,让二人的巧妙想法组合起来,迅速取得了突破。结果刚出来时,谢俊逸和袁新意都挺开心,因为这项工作的周期在数学界可谓是相当短的。这种“神仙组合”多少有些可遇不可求,但北大“驻扎”着的众多优秀数学家,让这种可能不再是悬浮的空中楼阁,而变得触手可及。

上述文章介绍,谢俊逸将在2022年秋季学期开设一门代数几何的专题课,介绍自己的相关工作,现在他正处于忙碌的备课状态。因为之前在法国的职位不需要上课,这对他来说是一次新的挑战,他对讲课也充满着期待:别人本来对这个东西不了解,但是通过你的讲授,他能觉得这个看上去很难的东西其实很简单,或者对这个东西很感兴趣,我觉得这其实是一件很有意义的事情。

    责任编辑:蒋晨锐
    图片编辑:金洁
    澎湃新闻报料:021-962866
    澎湃新闻,未经授权不得转载
    +1
    收藏
    我要举报
            查看更多

            扫码下载澎湃新闻客户端

            沪ICP备14003370号

            沪公网安备31010602000299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31120170006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沪B2-2017116

            © 2014-2025 上海东方报业有限公司

            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