澎湃Logo
下载客户端

登录

  • +1

新能源风口这八年,车企还在“打嘴炮”

2022-07-28 12:02
来源:澎湃新闻·澎湃号·湃客
字号

 

近日,明星林志颖出车祸,把特斯拉再次推向了风口浪尖。

7月22日上午10点多,林志颖开着一辆特斯拉Model X,在台湾桃园芦竹区的一段路上,撞上了路中间的分隔岛,然后车子起火,车头烧成一堆废铁。从当时网络上流传的照片来看,似乎情况惨烈,但幸好目前父子俩伤势都不太严重。

进入2022年以来,新能源汽车事故不断。国家应急管理部公布的2022 年一季度新能源汽车火灾事故数据显示,今年一季度新能源汽车共发生火灾事故640起,与去年同期相比,一季度新能源汽车火灾事故数量增加 32%,日均超7例。不过,这并没有对新能源汽车销量产生多大的影响,上半年新能源汽车销量走势碾压传统燃油车。

其实不止销量,在新能源车企和车主的嘴里,新能源已经全方位“碾压”燃油车。

前有李想的“理想L9是500万以内最好的家用旗舰SUV”,后有何小鹏的“小鹏G9底盘操控可以媲美保时捷卡宴,整车NVH可以媲美GLS迈巴赫”,不造车只卖车的华为也信誓旦旦地喊出了“问界M7是百万以内最好的SUV”。

在业内,新能源车企不拉踩燃油车,似乎都不会正经卖车了,而更让人唏嘘的是,从2014年风起至今,新能源汽车之间的争斗虽未停歇,却还是停留在嘴上,而非技术。

“吹”出来的风口

2014年,马斯克曾放话,到2020年,自动驾驶系统将变得足够先进,以至于“你真的可以上车、入睡,然后在目的地醒来”。当时,Autopilot仅仅是一款L2级自动驾驶系统,严格来说是一个辅助驾驶系统,可马斯克上嘴唇碰下嘴唇,一个足够有吸引力的故事,把新能源汽车的技术含量和高度吹上了天。

 

 

当然,新能源风起不能完全归功于马斯克。2014年,我国共推出了16项新能源汽车政策,包括免除购置税、明确新能源汽车在新增公车中所占比例、破除地方保护主义等等,极大地助力了新能源汽车的推广。

这一年,我国新能源汽车呈现爆发式增长,被业界定为中国新能源汽车商业化元年,也是在2014年,乐视、拜腾、蔚来、小鹏、威马等造车新势力,雨后春笋般涌入了市场。

不管做没做成,先把牛吹出去,这是最初国内造车新势力跟马斯克学的。比如前几年,新能源车企还没交付和量产前,创始人们争相“画饼”:贾跃亭拿着发布会上的车架子,对外称乐视会成为超越苹果的公司,李斌、李想、何小鹏,多次公布交付日期,可交付日期一次次被延迟,消费者等得身心俱疲。

新能源汽车的第一次口水战正是围绕交付而起。2018年,李斌宣布9月份之前要交付1万台创始版ES8,何小鹏随即在朋友圈冷嘲热讽,称“今年新造车企业没有能交付10000台的”,为此,两人打了个赌。中间李学凌也来插了一脚,声援何小鹏。

这场交锋没有谁输谁赢,蔚来、小鹏汽车以及来蹭热度的其他品牌,通过赌约,博得了舆论和资本的关注,为新能源汽车的交付之争增添了话题。

后来交付关口一过,产能和交付数据就成了次要的,因为消费者开始买单,他们最关心的是车辆性能好不好、过不过关,所以新能源车企纷纷转而吹嘘自家车辆的性能。但怎样让消费者直观感受自家车辆的性能有多好呢?自然是对比,捧一踩一,“差距”和“优越感”就有了。

细看蔚小理,何小鹏怼人最多,环顾做新能源汽车的企业,几乎没有不被他怼过的,尤其是什么事件最热,他就喜欢跑出来品评两句,跟人唱反调;李斌相对温和一些,可冷不丁来了一次拉踩燃油车的经典话术—除了能闻点汽油味,油车还有什么好的地方—让网友大跌眼镜;李想本来不想与蔚来、小鹏汽车走一样的营销路子,他更喜欢讲情怀,而前段时间新车发布上,一句“500万以内最好的家用SUV”,刷新了车企“吹牛”的新高度。

吹牛、碰瓷、拉踩…新能源车企的炮火对准了燃油车和特斯拉,因为尽管大佬们之间互相看不惯,可他们深知燃油车霸主和特斯拉是他们共同的两个敌人。

只是,网友们都有个疑惑,车企喜欢在数十万至上百万的数字区间中通过拉踩,寻求存在感,却极少在核心技术上宣传得如此上心。八年时间,这点似乎从未改变,也令人生疑,新能源车企“卷”营销的背后,或许是在掩盖技术上的无所作为?

“无聊”的技术内卷:造型、大屏、智能化场景…

理想L9刚刚凭借李想的一句话火了,何小鹏随即在接受采访时意有所指,称自己“坚定反对车里有很多个屏幕”。战火虽未拉开,但明眼人都闻到了硝烟的味道,不过抛开竞争不谈,何小鹏的反对确实引发了业内对新能源汽车追求大屏、多屏的质疑。

 

 

从近两年新上市的车型看,车载显示屏不仅越做越大,多屏化也成为了一种趋势。比如理想L9,不仅中控屏和副驾娱乐屏均为15.7英寸OLED屏幕,还在车顶搞了块15.7英寸的小电视,甚至在方向盘上也采用了交互屏;再比如上汽荣威,为旗下新款RX5专门开了一场智能座舱发布会,介绍了其全球首创的“27寸无界全景可滑动大屏”。

尽管有反对之声,可往车里塞更大、更多的屏幕,似乎已成为新能源汽车的一种主流,甚至奔驰、宝马等燃油车也开始跟随,相互内卷。

但屏幕做得越来越大、越来越多,对于新能源汽车行业的技术创新有意义吗?直白来讲,几乎没有。一则,车企只是在用大屏或多屏作为冲击高端、提高溢价的手段,不仅消费者不需要,而且车企似乎也忽略了娱乐化场景带来的安全隐患;一位理想的车主表示,L9车内屏幕太多太大,只是增加了购车成本罢了”。

二则,在自动驾驶没有实现之前,这更像是车企强行提高智能化含量的噱头罢了,换句话说,这些浅层次的智能化创新,掩盖的是自动驾驶技术研发的停滞;

这些年,新能源车企之间的技术“竞赛”,似乎总停留在一些缺乏实际意义的地方,从外观到屏幕再到智能化场景,真正的技术含量寥寥,反而还总喜欢过度堆料,脱离用户需求。

以智能化场景为例,无论是多屏、VR/AR还是投影,新能源车企们都在借助这些硬件的堆叠,向消费者传达出“第三空间”的理念,告诉我们未来可以在车内实现看电影、玩游戏和看球赛等场景的娱乐。我们也看到,“蔚小理”三兄弟虽然在车内拥有几块屏幕的问题上“唇枪舌战”,可在智能座舱领域已经卷了起来。

电池技术眼花缭乱,而安全从未解决

“动力电池成本已经占到新能源汽车的40%~50%,甚至60%,那我现在不是在给宁德时代打工吗?”广汽集团董事长曾庆洪的一个疑问,成了2022世界动力电池大会中最有争议的话题。

且不说这个锅该不该甩到上游原材料的价格暴涨上,动力电池确实一直在整车成本中占据较大比例,而且这么长的时间里电池成本仍然没有降低。数据显示,传统燃油车动力总成系统成本占整车约25%,而新能源车的三电系统占整车成本达52%,电池系统成本占比最高,达到整车的38%。

推动新能源汽车行业技术进步的核心力量其实不是车企,是宁德时代等电池供应商,可当前的动力电池技术看似“百花齐放”,实际上和车企在技术上的尴尬处境类似,雷声大,雨点小,核心的问题一个也没解决。

成本是一个,安全也是一个。从电动汽车诞生之时,人们就最为担心安全问题,可时至今日,事故越来越多发。据车质网数据显示,近三年来“汽车自燃”相关投诉量增长迅速,继2020年出现同比10倍猛增后,2022年又迎来了一波上涨,仅上半年就达到了9宗。

 

 

冬天怕冻,夏天怕晒,车主们每次看到新能源汽车事故的报道后都战战兢兢。

新能源汽车发展初期,磷酸铁锂电池一直占据主流位置,装机占比最高时达到70%,而后为了提高续航里程,高能量密度的三元锂电池渗透率迅速提升,一定程度上压制了磷酸铁锂在乘用车中的应用。但随着CTP、刀片技术的突破,提升了磷酸铁锂电池体积能量密度,近两年,磷酸铁锂电池开始回暖。

相比三元锂电池,磷酸铁锂电池在成本、安全、循环寿命方面更有优势,可兜兜转转,电池技术似乎又回到了原来的路线。磷酸铁锂电池提升了能量秘密,可低温性能差、快充能力弱、电池管理系统(BMS)控制难度大等问题,仍然困扰着电池生产厂商。

而且今年南方异常高温,新能源车主们已经不敢相信磷酸铁锂电池的稳定性了。一位购买了一台搭载了磷酸铁锂动力电池的纯电动汽车的车主称,自从看到上半年有部分发生自燃事故的新能源汽车,搭载的也是以安全性著称、号称不会“失控”的磷酸铁锂电池后,他再也不敢肆无忌惮地将汽车随意停在停车场,任凭烈日暴晒。

当下,无论是电池供应商还是计划自研电池的车企,纷纷推出新型电池技术概念,麒麟电池、4680电池、刀片电池等等,这给市场和消费者带来一种错觉,似乎动力电池的诸多问题有很多解法,可能不能从概念进入应用,还需要时间验证。

新生事物的认可、发展和成熟,需要时间,所以我们理应给予新能源汽车更多的时间,可是现在的行业通病是,明明很多问题没有解决,却刻意吹捧新能源汽车。

当期待被拉得越高,可能失望越大。

道总有理,曾用名歪道道,互联网与科技圈新媒体。同名微信公众号:道总有理(daotmt)。本文为原创文章,谢绝未保留作者相关信息的任何形式的转载。

    本文为澎湃号作者或机构在澎湃新闻上传并发布,仅代表该作者或机构观点,不代表澎湃新闻的观点或立场,澎湃新闻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申请澎湃号请用电脑访问http://renzheng.thepaper.cn。

    +1
    收藏
    我要举报
            查看更多

            扫码下载澎湃新闻客户端

            沪ICP备14003370号

            沪公网安备31010602000299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31120170006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沪B2-2017116

            © 2014-2024 上海东方报业有限公司

            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