澎湃Logo
下载客户端

登录

  • +1

久仰了,徐州黄楼!

2022-07-27 22:05
来源:澎湃新闻·澎湃号·政务
字号

以下文章来源于快哉徐州快哉快哉 ,作者李婷

快哉徐州快哉快哉.

“快哉徐州快哉快哉”是徐州广播电视传媒集团宣传徐州市文化旅游整体形象,并为大众提供最新文旅资讯、文旅产品的平台。

点击“微递鼓楼”关注我们

(摄影/季广天)

一古一今

看尽黄楼下

千年光景百态人生

矗立在黄河故道旁的黄楼,是徐州五大名楼之一,见证着苏轼带领徐州军民抗击洪水不屈的精神。

(摄影/李婷)

“荡荡清河埔,黄楼我所开。”出自苏轼《送郑户曹》诗,诗中历数徐州山川胜迹和古今豪杰,亦写出了建造黄楼的初衷。

(摄影/李婷)

黄河之水,蜿蜒而来。东行至黄楼,拐而南流穿城而过,到积水坝,绕过显红岛而浩浩东去。

(摄影/李婷)

公元1077年秋,苏轼刚到徐州做太守,徐州就遭遇了黄河决堤,洪水咆哮而下,徐州城南的清河一夜暴涨。祸不单行,当时的徐州城又逢暴雨连降。水势凶猛,眼见就要把城墙冲垮。

此时的徐州城,危在旦夕。

如果城墙失守,徐州城内的几万百姓难免灭顶之灾。苏轼当机立断,率城内百姓齐心协力抵抗洪水。经过近两个月的艰苦战斗,洪水终于被引回黄河故道,徐州的危险解除了。

由此留下了“苏轼三过家门而不入”的佳话。

为了防止洪水再袭,苏轼请命带领全城吏民筑堤修坝。为了纪念这次治水事件,苏轼在当时徐州城的东门,建起一座楼,由于“土实胜水”,以土克水,有镇水之意,所以用黄土涂饰墙面,故名“黄楼”。

(摄影 季广天)

苏轼却不曾懈怠,立即提出“筑堤防水,利在百世”的主张。于是,一道“苏堤”在徐州落成,流芳百世。

黄楼建成之后,在九月九日重阳节举行了典礼,苏轼亲自题写“黄楼”二字匾额。

(摄影/李婷)

同时还写了一篇文章:

“起东郊之壮观,破西楚之淫名。宾客如云,来四方之豪杰;钟鼓殷地,竦万目之观瞻。实与徐民,长为佳话。”

(摄影/李婷)

黄河水退,黄楼落成。

苏轼感慨良多,写下《九日黄楼作》。

去年重阳不可说,南城夜半千沤发。

水穿城下作雷鸣,泥满城头飞雨滑。

黄花白酒无人问,日暮归来洗靴袜。

岂知还复有今年,把盏对花容一呷。

莫嫌酒薄红粉陋,终胜泥中事锹锸。

重修的黄楼飞檐翘角,明、清两朝曾四次大修, 然而从清末到民国,由于年久失修,逐渐衰颓。解放初期,黄楼已破烂不堪,为避免危险而拆除。

上世纪八十年代,黄楼重建。黄琉璃瓦覆顶,双层飞檐雕栏,大门两侧的对联表达了数代彭城人对苏轼的怀念。

(摄影/李婷)

“湖山共唱黄楼赋,天地同怀苏子功”

/

“江山信美黄楼千载雄三楚

人物风流赤县万民忆二苏”

文人骚客为黄楼所做的名篇流传至今。一直都是徐州地标「网红打卡圣地」。

(摄影/李婷)

黄楼公园,北起合群桥,南至积水坝,横贯市区庆云桥、济众桥、和平桥等9座大桥和中山路、淮海路、建国路等市区7条主干道。

(摄影 季广天)

(摄影/李婷)

黄楼公园里还有多处徐州人民治水纪念物,除黄楼外、还有镇水铁牛和五省通衢牌楼。

(摄影/李婷)

2007年,黄楼东侧增添“问月舫”景致,石舫位于古黄河河道南侧水面上,有石阶与岸相连,石舫一侧的岸壁上刻画了苏轼在徐州的故事。

(摄影/李婷)

昔日穿城而过的故黄河,如今已被修建成带状公园,成为徐州城黄河畔靓丽的风景线。

(摄影/李婷)

如今的黄楼公园已成为老人们休闲放松最爱去的地方,乘着阴凉,围坐一起打牌、聊天、发呆...充满了浓浓的生活气息。

(摄影/李婷)

//

(摄影/李婷)

如今的徐州,

高楼林立,车行人往,繁花似锦,

黄楼,

也成为这座城市灿烂文化的见证,

一种文化符号,一种情结。

原标题:《久仰了,徐州黄楼!》

阅读原文

    本文为澎湃号作者或机构在澎湃新闻上传并发布,仅代表该作者或机构观点,不代表澎湃新闻的观点或立场,澎湃新闻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申请澎湃号请用电脑访问http://renzheng.thepaper.cn。

    +1
    收藏
    我要举报
            查看更多

            扫码下载澎湃新闻客户端

            沪ICP备14003370号

            沪公网安备31010602000299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31120170006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沪B2-2017116

            © 2014-2024 上海东方报业有限公司

            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