澎湃Logo
下载客户端

登录

  • +1

HR经理揭招聘潜规则:电脑设定学校条件,非名校直接被筛

齐琪 郭艳丽/中国青年报
2017-12-25 12:16
教育家 >
字号

12月14日19时,距离2018年研究生招生考试仅剩一周,北京一所高校的教学楼内,李芳站在二楼走廊,轻声朗读着手里的复习资料,进行考研的最后冲刺。这名2014级化工专业的本科生,今年要报考一所以化学专业见长的院校的研究生。“我们班考研的同学挺多的,大概占80%,许多人有名校情结,想在专业领域继续深造,让自己的知识体系更完善。”

今年7月毕业于大连一所高校的李辉,已经是第二次参加研究生考试了。作为非应届毕业生,李辉在找过几轮工作后,“无奈地”选择继续加入考研大军。“谁不想多赚点钱?谁不想有更好的生活?但不是名校硕士,竞争力太弱,能选择的机会太少了。”他每天都学习到很晚,希望通过考上名校研究生找到好工作。

北京教育考试院研招办的统计数字显示,北京今年共有165个招生单位招收研究生,全国范围内报考北京招生单位的考生则为322897人(不含推免考生)。从报考志愿来看,北京大学、中国人民大学、中国科学院大学、对外经济贸易大学、清华大学、中国传媒大学、北京师范大学等12个招生单位的报考人数均超过1万人。也就是说,这12所“名校”吸引了报考北京院校的约1/3考生。中国青年报·中青在线记者在采访时发现,考生之所以扎堆儿报考名校,“继续深造”和“为了更好的就业”是普遍诉求。

HR经理揭开招聘“潜规则”:名校,研究生,必须的!

在安徽卫视一档访谈节目里,一位前HR经理曾抛出“会对非985高校的大学生区别对待”的话题,引起网络热议。

这位前HR经理表示,一些企业在招聘过程中,名义上遵循公平公正的原则,但在实际操作中,却往往对应聘者预先设置各种隐性约束。比如,参加招聘会时,他们会把985和非985的大学生简历分开放,离开时只带走985大学生的简历,非985大学生的简历只能“被清理”。

对于这个招聘环节的“潜规则”,很多非名校本科毕业生已心知肚明,许多人甚至从大一就开始准备考研。在他们看来,真相虽然残酷,但命运并非不可改变。他们期待通过考研进入心仪的名校,既提升学历,又能在未来为自己增加竞争砝码。

曲琳琳已经在某中央媒体工作了一段时间,一个“有情怀的理由”促使她在今年8月辞职,专心投入考研大军。“工作中认识了许多专业精进的前辈,他们让我从单纯对文学的热爱进一步发展到对新闻的热爱,要在这个领域立足,深造是必须的。”曲琳琳表示,她此次报考的是国内最知名的传媒院校之一,希望毕业后继续回归媒体领域。她坦言,名校硕士毕业生才有可能在任职单位解决编制、户口等。而这些对于非名校、又仅仅是本科毕业生的她来说,“不敢奢望”。

“名校+研究生等于更好的就业”,似乎正在成为找工作的“黄金定律”。“班主任告诉我们,学医的话,不考研没出路!”一名医学生在网帖中坦陈他坚定考研的原因,他回顾说,大一新生报到那天早上,有着消化科博士学历的班主任告诫道,准备将来做医生的一定要考研,而且一定要考上。因为本科毕业基本进不了大医院,在医院里会让人瞧不起。医学既需要经验,也需要不断研究和创新,不读研就意味着不懂研究和创新,无法最大化实现医生的价值。

HR经理心中的名校生标签:更聪明、更勤奋、能充当公司门面

在职场,许多人认同“学历不代表能力”“是骡子是马拉出来遛遛”。但可惜的是,面对用人单位的招聘标准,学历低的往往连“出来遛遛”的资格都没有。

“目前虽然是应试教育,存在死记硬背的因素,但名校研究生仍意味着更勤奋、更聪明、反应速度快、做事更容易上道。”就职于一家事业单位的人力资源部门负责人王亦宣说。一家香港上市公司的HR经理范雪柯则表示,名校生综合素质高,有较强的学习能力。“很多企业在宣传时经常会提及员工的学历情况、生源地,大学毕业生供不应求时,企业可能招收普通学校的学生,但当大学毕业生供大于求时,谁都想招聘到名校的毕业生。”某国企HR经理邓明表示,录用名校研究生更能壮大公司门面,来自北大、清华、人大、复旦等学校的毕业生,也能不断优化员工整体素质。

中国青年报·中青在线记者在采访中发现,用人单位在招聘员工时,由于名校学生自带聪明、勤奋、适合充当公司门面的标签,因此被企业聘用的几率更高。

广开才路、筛选非名校优秀人才?HR经理:成本太高

一些知名企业的HR经理表示,一次招聘往往会收到数十万份简历,确实存在“简单粗暴地”对待非名校毕业生简历的情况。比如,在进行电脑筛选简历的第一步时,就直接设置学校条件,非名校学生无论能力多强,简历也会被筛掉。但依据学校区分毕业生,企业是否担心会漏掉非名校的优秀人才?

“我个人认为,根据每年的人才市场行情,要具体问题具体分析。”范雪柯表示,“如果重点学校的学生能够满足招聘需求,就不会担心漏掉优秀人才。如果不能满足招聘需求,会适当放宽对学校的要求,非名校的求职者也不是全无机会。”

邓明告诉记者,在大量简历投递而来的情况下,因为筛选成本太高,一定会设置相应标准删除一些简历,非名校的优秀人才往往被漏掉。

王亦宣则表示已经习惯了招聘季时“优秀名校毕业生蜂拥而至”,不担心漏掉非名校的优秀人才。“名校的优秀研究生数量已经很庞大了,很难有精力再去甄别一名非名校的研究生是否优秀。”

中国青年报·中青在线记者在采访中发现,名校学生确实更有优势,但非名校学生也会以考取名校研究生的方式,增强自己的综合竞争力。

(文中人物均为化名,中国青年报·中青在线见习记者王亦、记者何欣对本文亦有贡献)

(原题为:《名校研究生求职缘何受青睐》)

    校对:丁晓
    澎湃新闻报料:021-962866
    澎湃新闻,未经授权不得转载
    +1
    收藏
    我要举报
            查看更多

            扫码下载澎湃新闻客户端

            沪ICP备14003370号

            沪公网安备31010602000299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31120170006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沪B2-2017116

            © 2014-2024 上海东方报业有限公司

            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