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刷屏的“二舅”,为什么是世界上第二快乐的人?
原创 大将军郭 我们心里都有病
作者:大将军郭|心理咨询师|性感长腿女青年
图片来源于网络
1
看到#二舅残疾证办下来了#的热搜时,我还在想二舅是谁?
打开朋友圈才发现已被“二舅”刷屏,《回村三天,二舅治好了我的精神内耗》这条视频已经有千万级的播放量,微博联动话题也有了上亿的讨论。
二舅是谁?
二舅是短视频博主“衣戈猜想”的二舅。
他曾是村里的天才少年,小学和初中都是全校第一,衣戈说“市里通考,从农村一共收上去三份试卷,其中一份就是二舅的。”
1977年恢复高考,十八九岁的二舅考上了大学,走出村子走到了北京,他成了一名工程师,作为高科技人才,二舅住上了单位分的房子,也为国家做出了很多贡献。
如今66岁的他,享受着国家发的退休金,“他成为了汪曾祺笔下,父亲汪菊生那样充满闲情雅趣的老顽童。”
以上所述,从1977年开始的部分都是假的,是博主衣戈猜想的“如果”二舅,也是我能构想出的平行时空的“二舅”。
真实的二舅不是汪菊生,他是“棋王”——他这种奇才啊,只不过是生不逢时,他应该受国家的栽培,名扬天下才对,不应该弄到这么落魄可怜。
真实的“天才少年”二舅在1977年之前,已折损于庸医之手。
2
十几岁的二舅发了一场高烧,隔壁村的赤脚医生在他屁股上打了四针,二舅成了残疾,成了断了腿的卧龙先生。
断腿的二舅在第一年拒绝下床,第二年终于爬下床,“他总是呆坐在天井,像一只大号的青蛙”。
第三年,二舅看木匠做了三天活儿,他说自己看会了,三年来他第一次走出了院门,去生产队做板凳,一天做两个,一个一毛钱,二舅开始养活自己了。
可是后来,生产队不在了,改革开放来了。二舅也跟着“改革开放”,他去各个村子做木工,又辗转去了北京在部队里给士兵们做桌子做椅子。
二舅又回到了村里,两个妹妹结婚的时候,二舅尽他所能亲手打了所有的家具。
再后来,二舅领养了一个女孩叫宁宁,他拼命赚钱,十年前宁宁结婚的时候,二舅拿出了10几万给她在县城买房。
二舅终生未婚,但跟隔壁村一个有丈夫有孩子的女人相好过,直到女人和她的丈夫死在外地,这段感情再也不被提及。
衣戈问“那时候爱情来过没有呢?”,也许最后“只剩了一笔烂账,烂在了二舅一个人的心里。”
再往后的30年,二舅的生活极其普通而平凡,他继续做活,照顾生活不能自理的母亲,出门时就把姥姥放到车上,“66岁的老汉随身携带88岁老母,这个6688组合简直酷得要死。”
二舅不只是木匠,他在村子里从来没闲着,帮村民修插线板、燃气灶、床头灯、玩具车、水龙头,他给姥姥针灸,为寺庙做雕刻,他是算命师,他还会做二胡,“二舅不会修的只有三样,智能手机、汽车和电脑”。
二舅为乡里乡亲做了这么多,但他总说能顾得上自己就不错,“村里人都开玩笑叫他歪子,但我们每个人都清楚,我们爱这个歪子,我们离不开这个歪子”。
而我们每个人更清楚的是,二舅本可以不成为歪子,他可以成为平行世界的那个二舅,四肢健全,读了大学,衣锦还乡,颐养天年。
这是博主衣戈的遗憾,但不是二舅的遗憾,他问二舅,是否想过另一种人生的可能,二舅说他从来没有。
从来没有。
3
今天的二舅,是世界上第二快乐的人,“第二快乐的人就是从不回头看的人”。
我想,可以治好年轻人精神内耗的二舅,不是因为他有多成功多励志,也不是因为他历经的苦难,苦难不值得歌颂,值得歌颂的是二舅没有沉溺于苦难,他找到了自己的自洽之路,且“从不回头看”。
从不回头看的人,才能安心走好未来的路。
二舅的故事也让我受到了内心振动,看前半段视频时我也为二舅感到遗憾,但看完又觉得释然,正像衣戈配的旁白“遗憾在电影里是主角崛起的前戏,在生活里是让人沉沦的毒药。”
而观看视频的我们,可能还抱着毒药处在前戏里,构想着自己的多重宇宙,“如果当时没有如何,我现在会如何”。
现在的我们不会如何,现在的我们都是少年时的二舅,经历了意外和挫折,还没有爬起来。
我在想,如果是早几年,二舅的故事还有没有治愈效果?或许有,但那种治愈可能更多来源于向下比较的结果,看到了身处苦难的人仍不屈服与命运的安排,我们会自我鼓励要快马加鞭。
是啊,前几年还是高歌猛进的时代,一切都在向上走,哪怕是苦难我们也相信只是暂时,看到生活不易的人,我们更多联想到要珍惜现在的美好生活,我们不会精神内耗,时代自会倒逼我们去行动。
但是今天,我们似乎已经失去了生活会变得更美好的希冀,有人失业,有人“毕业”,有人毕业就失业,有人困在家中,有人走不出去内心困境,更多人走不出现实困境,像二舅失去的那条健全的腿,我们也失去了某种人生的支点。
行动也找不到方向,于是,只能内耗。
我们似乎不再相信世界会变得更好了,或许唯一可以相信的是“二舅”所代表的符号人物,是跟二舅一样的我们自己,只能各自找寻出路,如何才能在低谷里翻身。
4
二舅故事里的显性文本已经指明了二舅的人生哲学——向前看,从不回头。这是一条出路。
但回味这条视频的时候,我还看到了二舅故事中隐藏的一条“内耗人生”指南——去连接他人,去感受“被需要”。
意外致残后一蹶不振的年轻二舅,是一座孤岛,从床上爬起来的动力是跟外部世界建立起关联,哪怕只是呆坐在天井,也是一种感受存在的方式,而真正走出院门,是他看到了木匠做活,他觉得自己可以,可以养活自己,也可以被他人需要。
三刷视频的时候,我再次确认这是其中的“玄机”,衣戈并未浓墨重彩地去渲染二舅的苦难,他白描的是二舅残疾后的具体人生。
二舅做的所有事,都是在为他周围的人服务,年轻时做木匠活,收养女童,为妹妹打家具,中老年后为村民维修、做工,视频中的二舅从不是眉头紧锁,也没有倦意,你甚至能品出几分乐在其中的味道。
能感受到被他人需要,能把自己跟他人紧密连接在一起,或许才是治愈精神内耗的真义所在。
当我们总在探寻人生意义的时候,二舅已经在用双手去亲自实践人生的意义。
我并非在宣扬利他主义,也不是在歌颂奉献精神,这些宏观的定义依然是被建构出来的“意义”罢了。
跟他人产生联结,感觉到被需要,是一种本能,也是我们的内心需要,我们在被需要的时候也满足了自己的需要,我们在感知到他人存在的同时也在强烈的确认自己的存在。
我曾经思考过,“将军知道”栏目做了这么久,有那么多的读者留言给提问者,到底是为什么?说到底,那些提问,终归都是别人的问题,是别人的生活。
但二舅的故事也给了我一个答案,栏目的每一条回复,无论是给建议还是“批评”,无论是安慰还是鼓励,都是我们在用自己的方式跟他人产生联结,都是在感受自己被这个世界需要着。
也许你的生活里没有衣戈这样的“二舅”,但我们每个人都可以成为“二舅”,我们在治愈他人的时候,也治愈了自己。
—— END ——
原标题:《刷屏的“二舅”,为什么是世界上第二快乐的人?》
本文为澎湃号作者或机构在澎湃新闻上传并发布,仅代表该作者或机构观点,不代表澎湃新闻的观点或立场,澎湃新闻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申请澎湃号请用电脑访问http://renzheng.thepaper.cn。
- 报料热线: 021-962866
- 报料邮箱: news@thepaper.cn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31120170006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沪B2-2017116
© 2014-2024 上海东方报业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