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年年亏损:充电桩,新风口or无底洞?
作者/星空下的锅包肉
编辑/菠菜的星空
排版/星空下的油麦菜
大家都知道,新能源赛道热。但是到底热到什么程度呢?我们来算一笔账。
2021年,全国汽车销售2627.5万辆,其中新能源汽车销售352.1万辆,占比13.4%。根据《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规划(2021-2035年)》,到2025年,这个比例将达到20%左右。
假设汽车销售总量保持稳定,20%即为525万辆。按此推算,2022-2025年,预计将再销售1800+万辆新能源汽车(CGAR10.5%)。
来源:预测数据
什么概念呢?
截止2021年底,全国新能源汽车保有量只有784万辆。这就意味着,未来四年,新能源汽车保有量或将再翻两倍(未计算淘汰量,鉴于前几年销量不高,理论上淘汰量也不会太大)!
都说站在风口上,猪都能上天。
那么,试想一下,充电桩这个行业会怎样?二级市场上,最早入场的万马股份(002276),以及规模最大的特锐德(300001),又会如何?
是不是想想就很激动?但是翻开这俩公司财报来看,有时候我们的乐观,未免有些想当然。
一、深陷价格战泥潭,愈演愈烈
电动汽车与充电桩,二者本就相辅相成。为推动新能源汽车转型,2020年充电桩已被国家纳入“新基建”之一。而汽车保有量增加,反过来也会刺激充电桩需求倍增。
这点毫无疑问。
只是,摆在眼前的利益,万马、特锐德能看到,别人自然也能看到。
来看两组数据:
2021年,特锐德充电量同比增长55.6%,充电业务营收同比增长51.9%。
同期,万马股份充电量同比增长43.9%,充电业务营收同比增长41.6%。
来源:公开数据
充电桩的收入,是按照每度电收取服务费的。而特锐德和万马股份的营收增速,都要小于充电量增长幅度。这就说明,充电服务费单价在下降。
为什么?很简单,价格战。
2020年,国内充电桩运营数量超过1万台的公司,还只有9家。到2021年,已升至13家。
更关键的是,充电桩的技术壁垒并不高。上游元器件基本都是标准化生产,中游主要负责整合制造。唯一的门槛是前期需要一定的资金投入,回报周期较长。但这个原因,对于认准行业前景的企业来讲,还不足以令其止步。
这就意味着,未来在政策利好,以及高需求的双重刺激下,行业内现有企业会继续积极扩产,行业外新玩家也会不断涌入。
而价格战,也势必愈演愈烈。
二、亏损路上,越走越远
在这场没有硝烟的战争打响之前,特锐德和万马股份的处境,已然不乐观。
万马股份旗下,经营充电桩的重要子公司,是万马新能源产业集团。2021年营业利润、净利润分别亏损-1.25亿、-1.3亿。同比去年继续下降了26%、29%。
来源:万马股份2021年年报
特锐德旗下,经营充电网的主体是2014年成立的特来电。
先解释一下,特锐德一直宣称,不做充电桩,而做充电网。所谓充电网,就是将几十个、上百个充电桩连成了一个新的网络,能够一边充电,一边采集客户数据。据说充电网技术壁垒高,但从前面的数据来看,特锐德同样难逃价格战的泥潭。
来源:特锐德2021年年报
充电网的根本还是充电桩。不知道充电网实际发挥了多大的作用,唯一能看到的,是特锐德为了建立这个充电网,5年投入了50多个亿。当初预计到2018年即可实现盈亏平衡,但到2021年,营业利润、净利润仍然分别亏损1300多万、5000多万。
乍一看,特锐德比万马的亏损规模小了不少,但背后,还包括充电桩补贴6656万,充电站运营奖励1934万。
在确定性的市场前景,和较低的技术壁垒面前,想要赚钱,绝不简单。
三、赔钱抢市场,万马落下风
不过,即便都是赔钱抢市场,企业之间,仍然会有不小的差距。与特锐德相比,万马股份明显落了下风。
1►充电桩使用效率下降
首先,万马股份的充电桩和充电量,与特锐德就根本不是一个量级。截止2021年底,特锐德充电桩25.23万台,而万马股份只有1.96万台。
当然,特锐德这样大面积铺桩,也付出了一定代价。其单个桩的平均充电量,明显不如万马。
来源:公开数据
但是,纵向对比2020年数据会发现,特锐德的单桩充电量同比增长了27.9%,而万马股份则同比下滑了4.7%。
这就说明,特锐德的充电桩使用效率在逐渐回升。而万马股份随着充电桩的扩建,平均使用效率逐渐下降 。
从发展趋势来看,特锐德向好,万马股份越来越差。
2►盈利情况恶化
反应在业绩上,随着充电桩数量的增加,万马股份和特锐德营收规模都有不小的增长。
来源:公开数据
但是,特锐德营收增长52%,营业利润同比增加67%。利润涨幅高于营收,说明摊薄之后的成本在下降,盈利在改善。
而万马股份,营收增长42%,但营业利润、净利润分别下滑26%、29%。规模越大赔的越多,说明万马的扩建,也不过是赔本赚吆喝。
四、看似一片坦途,实则荆棘丛生
总体来说,充电桩确实站在风口上,但却上不了天。因为这个行业,准入门槛低,竞争压力大。前期投入还没收回来,价格战就已经出现了。
特锐德和万马股份,一个代表了规模最大(星星充电还未上市),一个代表了起步最早(之一)。但从数据来看,距离盈利,依然很远。
二者相比,万马的充电桩使用率更高,但随着充电桩数量增加,使用率下降,其盈利能力已出现恶化。
相反特锐德步子迈的更大,已建25万+充电桩。这种战略路线,相当于把亏损留在了前期。日后随着单个充电桩的使用率增加,盈利情况有望随之改善。
只是,特锐德前期投入高,现金流压力大。而且经营亏损,限制了融资能力。如今特锐德正在筹备,将特来电分拆至科创板上市。如果成功,或许能够为日后发展,提供一定的资金支撑。否则资金问题迟早会成为压死骆驼的稻草。
充电桩赛道,看似一片坦途,实则荆棘丛生。
注:本文不构成任何投资建议。股市有风险,入市需谨慎。没有买卖就没有伤害。
本文为澎湃号作者或机构在澎湃新闻上传并发布,仅代表该作者或机构观点,不代表澎湃新闻的观点或立场,澎湃新闻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申请澎湃号请用电脑访问http://renzheng.thepaper.cn。
- 报料热线: 021-962866
- 报料邮箱: news@thepaper.cn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31120170006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沪B2-2017116
© 2014-2025 上海东方报业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