澎湃Logo
下载客户端

登录

  • +1

作家侯大康忆当文工团政委的芳华岁月:当领导要正派正直公正

现代快报
2017-12-24 13:24
中国政库 >
字号

侯大康讲述在文工团的岁月。

正在公映的电影《芳华》,讲述了上世纪七八十年代部队文工团一群青春少年的故事,备受关注。大众对文工团素来是好奇的。在南京,一位作家也书写着自己的“芳华”。他叫侯大康,曾任前线歌舞团、前线话剧团政治处主任和政委,著有《战地浪漫曲》、《战地文工团》等军旅作品。在文工团的岁月,是他人生中永远不会忘却的青春记忆。他选择用文字将它们凝固起来。

1

几十年过去了,侯大康青年时代第一次见到文工团的画面依然清晰如昨。

“我接触文工团最早是上世纪的80年代初,当时我从江西师范大学刚刚毕业分到部队,在军校里当教员。大军区文工团到我们学校来慰问,在学校的林阴大道上,和文工团的队伍迎面相遇。”侯大康说,那是他第一次见到文工团团员,内心极其震撼。他们一个个清纯、漂亮、潇洒、威武,纪律严明,军容整肃,让人羡慕。“当时我注意到一个细节,队伍从身边走过,竟然闻不到一点粉脂气。这是后来我经常说的:文工团员虽然让人感觉如天之骄子高不可攀,但却非常朴实、非常清朗。”

完全没想到,大概12年后,侯大康被任命到文工团任职,而且是全国和全军著名的前线歌舞团。

一个军事干部转行搞文化,进入文工团,听上去比较偶然,但其中也蕴含了必然性。侯大康在地方大学学中文专业,一直坚持写作,上世纪80年代就发表了不少小说、散文、报告文学和文艺评论,并加入省作协。这是他从部队院校调入军区文化部工作的原因。1993年被任命为歌舞团政治处主任,1996年任前线话剧团政委,一直到1999年提升为副师职领导,离开文工团。

侯大康

2

“在文工团这些年我的体会太深了,酸甜苦辣都有,人生的收获是非常大的。在我的一生中,文工团的经历极其重要又极其多彩。”侯大康回忆,在当政委期间,团里创作演出了当时引起轰动的话剧《虎踞钟山》,创造了文工团历史上新的辉煌。

侯大康笑谈:文工团在许多人眼里,很神秘、浪漫、传奇。“我有一个生活体会,每当和朋友在一起,被人介绍曾当过部队文工团政委的时候,都会引起关注。其实我知道,大家关注的不是我,而是曾经任职过的文艺团体。跟这个经历相比,我的其他身份似乎可以忽略不计了。”

文工团领导好不好当?这些年,他被很多人问过这样的问题。侯大康笑着说道:部队流行一句话“宁带千军万马,不带歌舞杂耍”,说明文艺团体领导不好当。因为演员、艺术家有时候既可爱又可气。与他们相处,既要讲原则又要讲感情,既要讲纪律又要讲方法,既要讲效果又要讲艺术。“当文工团领导,非常重要的是正派、正直、公正。如果做不到这一点,团长、政委不是当不当得好的问题,而是当不当得下去的问题。”

漫步在曾经工作过的前线文工团大院,侯大康走走停停,回忆一点一点蔓延开来。在文工团电视制作部,他驻足了很久。很多人不知道,制作部正是侯大康任政委期间,收归到文工团旗下的。而这个单位制作的作品我们耳熟能详,《DA师》《我的兄弟叫顺溜》《我是特种兵》等作品都成为荧屏上一道道迷彩风景,大热的电影《战狼1》的出品方之一也是前线文工团。

3

到外地任职后,侯大康对文工团仍然感情深厚,那段生活始终在脑海里翻腾,因此有了强烈的写作冲动,“这段经历是人生的‘富矿’,我应该把这段生活记录下来,把它凝固起来,让更多读者了解我们文工团,同时也让自己这段人生变得更有价值。”

到军分区后,侯大康经过多年的思考、沉淀,写了中篇小说《舅舅的一段革命经历》。作品在《解放军文艺》发表之后,迅速被许多刊物转载、获奖,评价很高。现在有人听到他的名字,还会说起:“你是侯大康?你的《舅舅的一段革命经历》我读过。”这么多年前的小说,还被人记得,这让侯大康很感动。

其实,这部小说是他的一次投石问路。由于作品的成功,引发了后面的长篇小说《战地浪漫曲》。该书一经出版,也迅速引起了各界关注,马上就有影视公司来联系要改编成电视剧。“最好的编剧当然就是我。我太了解我的作品,我太了解我的文工团。”侯大康笑道。小说很快改编成了电视剧,由著名演员陶慧敏、林永健主演,2009年登陆了多个卫视,在北京还专门开了专家研讨会,广受好评。

侯大康很快又着手写文工团系列的第二部长篇《战地文工团》,于去年出版。这部小说情节跌宕起伏,既有悬疑又有时代气象,尤其对苏州的刻画细腻生动,在故事的推进中,文工团成员的生活和性格跃然纸上,为读者揭开了文工团的神秘面纱。这部新作满足了很多看过《战地浪漫曲》、催着出“续集”的读者的期待,范小青、苏童、朱苏进等多位名家也倾力推荐。

这两部作品,时间跨度大约四年。《战地浪漫曲》从1947年写到1949年,《战地文工团》从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到抗美援朝。侯大康计划还要出文工团系列第三部,背景会放在抗美援朝战场。“抗美援朝战场上,部队文工团有很多回忆是几代人印象都非常深刻的,像《英雄儿女》。”只有完成这部,“三部”曲才有完美的终结。

除了文工团系列小说之外,侯大康的另一部心血之作,也于近日完成初稿。书名暂定为《我在文工团当政委》。这是一部纪实的传记,记载了侯大康在文工团的经历。既在部队文化部,又在歌舞团、话剧团两个团都任过职的经历十分难得,因此这部回忆录也会更具张力和厚重感。虽然这本书酝酿了很长时间,但是创作的速度却比以往的作品都快。今年9月份动手,三个月不到就完成,目前在梳理和修改的阶段。顺利的话,明年上半年可以出版。

听说冯小刚的电影《芳华》正在上映,侯大康也表达了自己的期待。“《芳华》记录了一代人的青春。我的青春岁月,也是留在了文工团。这段青春岁月和青春经历,让人刻骨铭心,一辈子都不会忘记。”

对话

枕着紫金山,仿佛能听到它的脉动

读品:苏童称您的小说《战地文工团》是“从军人角度写苏州,抑或从苏州角度写军人,在长篇小说创作上好像是第一次。英雄与丽人、刚勇和柔美的交集”,您为何选取苏州作为故事的发生地?

侯大康:我老家是绍兴下属的诸暨,父母都是诸暨人。诸暨和苏州,在春秋战国时期是吴越之争中的两个重要城市。为自己所生长、生活和热爱的城市写点作品,是很自然的事。苏州人文荟萃,历史文化灿烂。文脉传承造就了当今苏州诗人辈出、作家众多。纵览小说创作,苏州确实不缺乏精致和柔美,但也似乎缺少了一点气度和格局。我不喜欢、也许也不擅长写市井街巷,但有自己的文化优势和创作领域。将本人优势和当地气息结合起来,不也是一个聪明选择吗?这就是我创作《战地文工团》时选择作品的社会背景、素材环境的原因。其实苏州的历史也不缺少刚勇和热血。吴钩吴兵就是一种英雄文化。吴将丁奉率三千吴兵大胜七万魏军,堪称史上英雄佳话。当代文化人不应该忘却吴地苏州这种特质和遗产。小说《战地文工团》不敢说给苏州小说创作吹进一丝新风,但至少是一种尝试。

读品:那么南京这座古城又给您的创作带来了哪些滋养?

侯大康:南京我最喜欢的当然是紫金山。住在紫金山的东麓,这是我一生最大的幸运之一。枕着紫金山,仿佛能听到它的脉动。漫步在茂密的森林中,心旷神怡,神游天外。

读品:除了军旅题材的作品,您还出版过不少传记文学,比如编撰了《白崇禧回忆录》。您平时喜欢阅读哪一类的书籍?

侯大康:除了中外名著,我还喜欢历史类的、名人回忆录,很喜欢读好的散文和诗歌。我的阅读很受媒体评介和权威评奖的影响。发现有对自己脾胃的,或对正在进行的写作有益的,会马上购买阅读。我喜欢书,每年都会买不少书,我有两个大书房。 

(原题为《侯大康的“芳华”:我在文工团当政委》)

    澎湃新闻报料:021-962866
    澎湃新闻,未经授权不得转载
    +1
    收藏
    我要举报
            查看更多

            扫码下载澎湃新闻客户端

            沪ICP备14003370号

            沪公网安备31010602000299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31120170006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沪B2-2017116

            © 2014-2025 上海东方报业有限公司

            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