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统信软件王耀华:根社区为国产操作系统的破局带来了什么?
作者 | 王新喜
来源 | 热点微评
国产操作系统有了新动向。
早在5月18日,统信软件发布了中国首个桌面操作系统根社区——“深度”根社区。在日前2022开放原子全球开源峰会开源社区专场分论坛上,统信软件开源社区中心总经理、深度社区负责人王耀华谈到了深度根社区的建设规划,“根社区”一度成为开源操作系统领域的热点话题。
日前,深度社区负责人王耀华接受了热点微评的专访,阐述了深度根社区的发展历程与未来规划。目前看来,根社区正在成为国产操作系统向前发展关键一跃。
根社区成为了行业关注热点
在政策与市场推动下,国产操作系统在快速发展。数据显示,2021年中国Linux桌面操作系统出货量首次超过5%,预计到2025年,中国Linux操作系统出货量将超过20%,中国市场整体占有率超过10%。
当前国内桌面操作系统都是基于开源Linux,但近年来局限性也愈发明显,上游开源社区的“断供”会让下游系统的产品体验与安全受到影响,进而波及到产业的可持续发展。
究其原因,是国内基于Linux开源系统的根社区在国外。
根社区指的是从Linux kernel和其他开源组件构建,不依赖上游发行版,有大量的外部个人贡献者与企业参与共建的开源社区。成功的根社区会被全球范围内的开发者认可,拥有完善的社区运行机制和正向的社区回馈能力,并衍生出不同分支发行版或下游社区。
国产Linux大多是基于Debian、Fedora、CentOS进行开发的发行版,深度打造根社区是一种水到渠成的过程,也与被上游社区影响的发展经历相关。
从Ubuntu转向Debian到发力根社区,深度数次跨越上游背后
深度(deepin)社区是由统信软件全资子公司武汉深之度科技于 2008 年发起。根据深度社区负责人王耀华的介绍,深度在2009年之前更多偏社区化运营,基于 Ubuntu做美化、字体配置,后来又开始布局一些本地化的应用,比如音乐播放器、视频播放器、应用商店等,这给深度早期发展带来了许多用户。
但考虑到操作系统的核心能力建设,在2011年前后,深度迈出了关键一步,开始布局桌面环境DDE及其底层开发框架,并持续打磨产品与迭代版本。
2015年之后,深度社区放弃Ubuntu,转向基于Debian作为研发的上游社区。“这种转变是一个自然而然的过程。”王耀华谈到,“在Ubuntu作为上游社区的时候,我们用的是它的仓库,我们发现,如果不是长期支持版本,过一段时间它就会把仓库删掉,导致软件突然之间无法下载,这对用户与客户体验造成了很大影响。”
“一方面我们要掌握系统的控制权,一方面也遇到了一些实际的问题,因此自然就转向了Debian。Debian是基于一种滚动的模式来做,它的仓库永远不会被删除。”
伴随着社区的经验和能力基础的积累,如今深度再次从Debian脱离而出,基于 Linux Kernel、其他开源项目和自研项目组件,建立首个中国桌面操作系统根社区。
在王耀华看来,这也是一种自然的过程。“从我们的使命来说,我们一直希望做一款成功的桌面系统版本,从过去的桌面环境到底层仓库的管控,都是这个理念的指引。”
从过往15年来,deepin操作系统持续更新超过200次,全球下载超过8000万,海外用户超过300万,向国际开源项目307个项目提交超过1000个贡献,支持全球33种语言,在全球35个国家100余个镜像站点,拥有西班牙、捷克、法国、巴西等多国用户社区,并基于deepin衍生出UbuntuDDE、Manjaro deepin等多个发行版本。
它在2019年、2020年、2021年连续三年荣获最受欢迎中国开源软件第一名,是国内规模最大、历史最悠久、活跃度最高的开源操作系统社区之一。
“目前深度也已经到了布局根社区这个阶段了。”王耀华认为,无论是内核系统还是成千上万个组件之间的关系,深度当下需要进一步做深入研究,这需要联合上下游厂商,做出一个符合发展趋势的社区架构,推动国内技术体系的演进。
打造根社区的难题与统信的三年规划
“千里之行,始于足下,这一步始终是要迈出去的。”王耀华表示,国际上Debian等成熟的社区,早在1991年就基于Linux发行了第一个版本,发展到今天,开发者数量与质量都达到了一定的规模,短时间追赶上比较有挑战。
对比Debian等成熟社区,深度当前也面临着开发者生态、社区治理等方面的挑战。“根社区生态是一个长期的过程,统信一直坚持一个信念,就是仰望星空,脚踏实地——看到一个美好的目标,又能脚踏实地的不停地去积累。这需要长期的坚持,也是比较难的部分。”
关于根社区的发展方向,王耀华认为,不会为了创新而创新,也不会完全的推倒重来。从社区系统架构更新到整个生态发展模式,我们会有自己的实践与想法,但Debian等成熟社区的机制与流程,依然有值得学习与借鉴的地方。
国内做社区的厂商并非深度一家,比如openEuler(欧拉)、OpenAnolis。在王耀华看来,openEuler是偏向服务器的社区,更偏向B端。
而深度社区作为桌面操作系统根社区,有B端的政企客户,也有C端的个人消费者,与openEuler有彼此有互相配合与合作的地方。比如在服务器业务领域,基于欧拉操作系统,统信也做了商业化的发行版本。
在王耀华看来,目前国内不少公司在商业成功之后再去做社区,而深度一直是社区模式,慢慢的壮大之后去发展商业化的业务。彼此的背景、发展方向、投入力度都不同。
对于根社区的未来,统信发布了三年规划——2022 年要完成深度社区组织架构搭建,形成过程透明环境;构建版本开放;尝试更多的社区联合形式培养人才;尝试海外社区联合建设。
2023年将引入社区管理人才、专家顾问,提升外部开发者贡献,通过海内外社区联合形成更强大的影响力。
王耀华表示,一个成熟开放的开源社区,需要有一个开放的运营机制与环境,让更多的外部开源专家与用户参与进来,推动一个开放、中立的长远规划。并通过不断的版本迭代去吸引客户与合作伙伴来共同推进社区治理,提升贡献。
根据规划,在 2024 年,深度社区将形成成熟的社区联合治理模型,国外社区、国外用户数量上达到数十万规模,力争在开发者数量、开源治理模式上追赶国际主流发行版社区水平。
在王耀华看来,今天的大环境利好根社区的规划与推进。在政策层面,国内开源也第一次被写入国家“十四五”规划中,企业对于开源的投入不断加大。“百度、腾讯、小米等互联网公司在开源上投入也越来越大,甚至连科大讯飞、百度的许多人工智能的开源组件也正在逐步集成到我们的系统之中。”王耀华说。
根社区给国产操作系统带来什么?
根社区能助力操作系统厂商摆脱上游社区的影响,解决卡脖子的问题,在信息安全层面有更好的保障。而供应链安全,是深度打造根社区的一个重要目标。
王耀华表示:“根社区可以更好地解决安全层面的一些问题。源代码有比较强的漏洞管理机制,在安全层面,我们是基于链条上供方的源代码做标签,进行分门别类的管理。在源代码标签的基础上,形成依赖树的识别机制,谁依赖了这个组件,这个组件有没有安全漏洞,通过针对不同软件的依赖树关系去识别安全漏洞,实现体系化的管理。”
此外是针对源码编译过程的篡改等方面,会引入可重构建的技术来确保源码的安全性,整体形成了一个长链条、端到端的管理交付模式与链条式的安全保障体系。
解决供应链安全是一方面,国产操作系统还面临软硬件生态的难题。就产业而言,尽管国产操作系统达十余种以上,但如何与Windows、MacOS等一流国际大厂同场竞技,还存在现实的差距与生态建设、软硬件适配层面的难题。
在深度社区负责人王耀华看来,国际大厂与国内操作系统厂商处于不同的阶段,前者有充足的资金去试错创新,对未来的趋势把控会更好。
王耀华分析了国际大厂目前聚焦的方向:一是交互创新;二是多端融合,包括PC、手机、平板多个终端实现联动与融合;三是生态兼容,比如微软已经在兼容Android的生态;此外是在安全层面投入力度很大。
当前国际操作系统大厂由于生态规模的庞大,可以基于市场需求来针对性发力创新,软硬件适配层面,有更好的用户体验。国内由于缺乏统一的开发标准,系统版本、技术路线过多,调试成本高,一定程度影响了生态发展。
“目前国内操作系统都是后适配,操作系统出来之后,软硬件再去做测试,有问题再做修改,这带来了较大的适配成本,有时候需要通过对固件、驱动的修改来完成对机器的适配。”
王耀华表示,“无论是Windows还是Mac,都是提前把新版本开放,开发者先把应用迁移上去,迭代一段时间待稳定之后,系统正式版才会出炉。这其实是在过程中做开发和适配,形成了良性的软硬件适配模式。”
在王耀华看来,改善操作系统软硬件适配上的难题,是根社区的重要发力目标。
“目前主流的发行版在底层内核与架构设计上其实有些偏保守,深度更倾向围绕操作系统的组织结构比如固件内核系统接口、仓库构造、标准规范等方面做一些创新。”王耀华表示,“当前社区已在固件、驱动等方面,做一系列合作机制与标准规范,让后适配的工作迁移到社区里面完成,带动上下游厂商参与进来,按照统一标准来做开发与创新。”
这种做法本质是将不同操作系统软硬件接口、规范、标准统一,降低适配成本。王耀华的思考是,如何把后适配变成一个前置开发,对根社区的要求很高。深度的方向是研发自己的开发套件给到生态厂商去使用,推动更多的开发者共同参与国产开源操作系统的开发。
国产操作系统,拐点到了吗?
对于国产操作系统未来生态的发展,王耀华保持乐观:“无利不起早,许多国产厂商已在投入原生的适配,毕竟,从国产PC出货与国产操作系统装机量来看,上行趋势非常明显。”
“目前中国PC出货每年有近五千万台,国产操作系统装机量大概有5%,未来三五年,在市场推动下,我们每年装机量就能达到千万量级。这么大的市场量级与用户规模,会让更多的厂商参与进来。”
在过去,国内基于Linux的“根社区”是Debian、Fedora等,上游变动会引起下游的多个系统公司的策略调整。目前深度发力建设根社区,让国产操作系统有了自己的根,产品体验与底层安全更加自主可控。这也是国产操作系统厂商迈出的关键一步。
目前国产芯片与软件应用已经足以形成合力推进的局面,国产操作系统也在积极主动拥抱开源技术,中国参与开源的人数和贡献量越来越大。
数据显示,国内有上千万的开源贡献者,仅GitHub上中国开源贡献者就达到750万。中国主要Linux操作系统公司的研发人员规模,已经超过Ubuntu、SUSE,位居全球前三。
随着国产PC出货未来持续上行,深度根社区或有望助推国内操作系统产业链形成合力,助力操作系统自主生态加速推进。
有观点认为,操作系统每过十年左右会出现一次跨越式发展机遇,而如今内外部环境也处在剧变周期中,国产操作系统也在迎来新一轮发展拐点,未来几年,深度根社区会给国内操作系统生态带来哪些改变,值得期待。
本文为澎湃号作者或机构在澎湃新闻上传并发布,仅代表该作者或机构观点,不代表澎湃新闻的观点或立场,澎湃新闻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申请澎湃号请用电脑访问http://renzheng.thepaper.cn。
- 报料热线: 021-962866
- 报料邮箱: news@thepaper.cn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31120170006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沪B2-2017116
© 2014-2024 上海东方报业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