澎湃Logo
下载客户端

登录

  • +1

别让更多的“白鲟”离我们而去——重庆发布生物多样性保护行动计划

2022-07-25 21:30
来源:澎湃新闻·澎湃号·媒体
字号

7月21日,国际自然与自然资源保护联盟( IUCN)发布全球濒危物种红色目录更新报告,宣布白鲟灭绝,长江鲟野外灭绝。

中国于1994年3月18日发行的《白鲟》邮票

在重庆自然博物馆,两尾白鲟标本静静地挂在角落,自2015年11月新馆开放至今,一直存放在这里,成为大众了解白鲟的途径之一。

事实上,重庆也是白鲟幼年的成长地之一,早在1930年就有关于在重庆采集白鲟标本的文献记载。随着长江流域重点水域“十年禁渔”的全面启动,重庆各地严打非法捕捞、开展增殖放流、修复长江生态等一系列措施的强力推进,长江生态正得到有效恢复。

近日,《重庆市生物多样性保护行动计划(2022—2025年)》(以下简称《计划》)也正式发布,计划到2025年,重庆自然保护地占国土面积不低于15.4%,森林覆盖率不低于57%,90%以上典型的亚热带常绿阔叶林生态系统得到有效保护,国家重点保护野生动植物物种数保护率不低于90%,通过这一系列的保护,让重庆以更科学的规划和系统的措施来保护生物多样性,全面提升生物多样性保护能力和水平。

重庆生物多样性保护成效初显

重庆市生态环境局生态处相关负责人向记者介绍,重庆作为第四纪冰川时期优良的生物避难所,保存了大量珍稀、濒危和特有动植物,是全球34个生物多样性关键地区之一,其中渝东北(大巴山区)和渝东南(武陵山区)是国家35个生物多样性保护优先区的重要组成部分。

近年来,重庆已经加大了生物多样性保护力度,变化正悄然显现。

该负责人表示,目前重庆有野生维管植物6000余种;陆生野生脊椎动物800余种;江河鱼类180余种,其中包括长江鲟、中华鲟、胭脂鱼、鲈鲤等长江上游珍稀特有鱼类;累计保存农业微生物菌株5000余株,保存农作物种质资源7.3万余份、畜禽遗传资源1.5万余份。

重庆自然博物馆内的白鲟标本。王龙摄

通过设立包括自然保护区、森林公园、湿地公园、地质公园等在内的218处自然保护地,对自然生态系统和生物物种资源进行系统就地保护,有效保护了重庆90%以上珍稀濒危野生动植物和90%以上典型的亚热带常绿阔叶林生态系统,重庆生态系统稳定性和生态服务功能不断增强。

截至目前,已完成黔江、奉节、云阳、垫江、秀山县域生物多样性调查,渝东南、渝东北等25个区县外来入侵物种调查,形成了相关调查报告,以便于就调查结果提出外来入侵物种防治措施。此外,还完成了巫溪阴条岭、黔江生物多样性综合观测站建设。

但保护生物多样性、维护生态平衡仍需久久为功。《计划》提出,重庆将围绕优化生物多样性保护空间格局、强化重要生态系统保护修复、加强濒危特有物种保护与恢复等八项重点任务,结合重庆实际,进一步推动重庆生物多样性保护工作取得新成效。

优化空间格局,保护濒危物种

在优化生物多样性保护空间格局方面,加快构建“三带四屏多廊多点”的总体生态安全格局,合理规划生态、农业、城镇空间,划定落实生态保护红线、永久基本农田、城镇开发边界“三条控制线”,推进“四山”保护提升和长江、嘉陵江、乌江、涪江流域生态廊道建设。严守生态保护红线,完成生态保护红线评估调整和勘界定标,以生物多样性综合评价结果为基础,完成自然保护地优化整合,提高自然保护地连通性,建立科学合理的自然保护地体系,强化自然保护地监管。

《计划》还明确,在大巴山、武陵山生物多样性保护优先区,长江、嘉陵江、乌江等重点区域,以重要生态系统、生物物种和遗传资源为重点,持续开展生物多样性调查与评估工作,完善全市生物多样性基础数据库,更新重庆市重点保护野生动植物名录。构建生物多样性观测网络,加快“空天地一体化”监测技术应用,推进生物多样性监测现代化,开展长期监测,推动生物多样性保护基础数据共享应用健全生物多样性评估体系。

重庆自然博物馆内长江鱼类标本展区。王龙摄

在强化重要生态系统保护修复方面,将加大保护修复力度,提升森林、草甸、河流、湿地等重要生态系统质量和稳定性,推进城市和农田生态系统保护修复,深入实施“两江四岸”治理提升工程,绿化美化江岸设施,重塑“两江四岸”生态功能。实施小流域、坡耕地和三峡库区水土流失综合治理,开展历史遗留和关闭矿山地质环境治理恢复,强化三峡库区消落带保护和治理,在万州、云阳、巫山开展消落带生态修复试点,推进消落带生态修复技术示范研究,新增消落带库岸环境治理50公里。

备受各界关注的关于加强濒危特有物种保护与恢复,也在《计划》中表明,重庆将落实就地保护体系,优化以维护濒危特有物种栖息地为主的就地保护体系,严格执行“十年禁渔”,开展圆口铜鱼、长鳍吻鮈等长江上游珍稀特有鱼类抢救性移养驯化及人工繁殖试验,实施巫山巴鲵、金佛拟小鲵等珍稀物种极小种群野外构建或重建,完善迁地保护体系。

完善法律法规,强化公众参与

在推动遗传资源保护与可持续利用方面,重庆还将加强遗传资源保护,强化农、林、牧、渔等领域生物多样性保护与可持续利用,鼓励发展生态种植、生态养殖和可持续经营。进一步扩大生物多样性保护与乡村振兴相协同的示范技术、创新机制等应用范围。

除此,还将围绕加强生物技术环境安全监测管理、提升外来入侵物种防控管理水平等来提升生物安全管理水平。

公众参与是生物多样性保护的核心。《计划》中提到,将深化生物多样性合作交流,协同推进毗邻区域生物多样性保护合作,共同推进跨区域生态保护修复重大工程,加强生物多样性保护协同监管。持续开展生物多样性保护宣传教育和科普活动,推动生物多样性科普基地建设,引导学校开设生物多样性保护相关课程。同时,完善社会参与机制,激励相关单位、社会组织开展生物多样性保护咨询服务、法律援助等活动,完善违法活动举报机制,强化信息公开机制。

在完善生物多样性保护政策法规方面,《计划》指出,要健全生物多样性保护制度体系,完善生态环境公益诉讼、生态环境损害赔偿、生态保护补偿等制度。加大执法和监督检查力度,建立健全跨区域跨部门联合执法联动协作机制,将危害重点保护野生动植物及其栖息地行为和整治情况纳入市级生态环境保护督察、自然保护地大排查大整治等专项行动。

小小一棵“草”竟成世界最大生物体?可它也受到了威胁!大暑节气“闯”平谷蟠桃园,“生态桥”下的桃子不一般!人间天上一湖水:东江湖治水记炎炎夏日,北京大熊猫吃上了冰镇竹笋来源:中国环境APP

编辑:张韵晨

更多精彩,请关注中国环境APP

长按识别二维码下载↓↓↓

版权声明

中国环境报社旗下媒体包括中国环境报、《环境经济》杂志、中国环境APP、中国环境网、中国环境微信、中国环境微博等。为维护自身版权利益,制止非法转载行为,特此郑重声明如下:

1、任何媒体机构及营利性组织,凡在互联网、移动客户端、微信和微博等公开传播平台上使用中国环境报社所属版权的新闻作品,须事先取得中国环境报社的书面授权后,方可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和转载,且必须为作者署名,并注明来源,同时按有关国际公约和我国法律的有关规定向中国环境报社支付版权费用。

2、任何媒体机构及营利性组织,未经书面授权不得擅自使用中国环境报社所属版权的新闻作品。对于侵权行为,中国环境报社将予以警告。

3、对于警告无效者,中国环境报社将采取包括但不限于公开谴责、向国家版权行政主管部门举报、向人民法院提起侵权诉讼等多种措施以维护著作权人的合法权益。届时产生的一切后果由侵权人承担。

4、对于各类非法转载行为,欢迎读者举报。

本作品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及时删除。

原标题:《别让更多的“白鲟”离我们而去——重庆发布生物多样性保护行动计划》

阅读原文

    本文为澎湃号作者或机构在澎湃新闻上传并发布,仅代表该作者或机构观点,不代表澎湃新闻的观点或立场,澎湃新闻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申请澎湃号请用电脑访问http://renzheng.thepaper.cn。

    +1
    收藏
    我要举报

            扫码下载澎湃新闻客户端

            沪ICP备14003370号

            沪公网安备31010602000299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31120170006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沪B2-2017116

            © 2014-2024 上海东方报业有限公司

            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