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冬至|“入殓师”上海工匠徐军:一丝不苟守护逝者尊严21年
“生如夏花般灿烂,死如秋叶般静美。死亡也可诠释得如此自然和美丽。” 影片《入殓师》让将遗体整容师这个职业,真实而清晰地展现在人们面前。
入殓师,在中国又称遗体防腐整容师,对遗体进行防腐、修复、整形、美容,留住逝者的最美容颜。在这个常人或许难以接受的工作岗位上,上海市宝兴殡仪馆业务科副科长兼技术总监徐军已坚守了21年。
2015年,“东方之星”客轮遇险翻沉后,为了让96名遇难的上海籍游客“体面回家”,徐军带领技术团队在前线奋战了11个日夜。其中有一家五口人遇难,五具遗体溺水高腐处理难度特别大,徐军带领团队和当地同行,从除沙、清洁、除臭、消肿、修复、整容、化妆等,每处细节都处理得一丝不苟。
“让逝者安息,让生者安心”是徐军的工作座右铭。48岁的徐军说,他至今仍深爱着这份工作,因为遗体防腐整容师不仅是逝者的尊严守护者,更是家属的心灵慰藉者。经他着手处理的遗体难以计数,而无论难度多高,他都会让逝者以完整、安详的遗容出现在追悼会上。
徐军先后获评上海市劳动模范、2017年“上海工匠”等。他也是继龙华殡仪馆高级遗体整容师王刚之后,获评“上海工匠”的第二位遗体防腐整容师。
徐军在工作中。本文图片均来源于 上海市宝兴殡仪馆选择
在27岁以前,徐军从未想过,有一天,他的工作会是对着一具具遗体。
徐军出生于1969年,在中学毕业后进入职业学校,学习宾馆服务管理专业,毕业后在餐饮行业一直做了9年。直到1996年,在从事民政行业的父亲的介绍下,徐军开始进入殡葬行业。在宝兴殡仪馆提供的车队驾驶员和化妆组两个岗位中,他毫不犹豫地选择了后者。
“当时我问他们,哪个岗位最没有人想去?他们说,化妆组。我说,那我就去化妆组。”徐军告诉澎湃新闻记者,他之所以会这样选择,主要基于两方面的考虑。
一方面,从长远发展的角度考虑,逝者容颜是生老病死的最后一关,遗体防腐、化妆是一直都会被需要的岗位,很难被替代。而驾驶员,只能是阶段性的。
另一方面,他自己本身对人体有兴趣,而且胆子大,看到遗体不会害怕。但是对于开车,他到现在都很有恐惧感。在综合考量后,徐军觉得自己在心理上完全能够承受,入门又有师傅带,便坚定了这个选择,并说服了最初持反对态度的父母。
“从宾馆到殡仪馆,其实(从发音看)就多了一个字,但工作内容却完全不同。”徐军说,但事实证明,他对自己的认识和选择都是正确的。从踏上工作岗位的第一天起,面对遗体,他就没有害怕过,而且很适应,“几乎不需要适应过程”。
最难的阶段
行业里的人都知道,化妆组是殡仪馆里环境最差、活最累的部门,也是技术含金量最高的地方。
在此之前,徐军从未接触过遗体,更不用说给遗体整容化妆了。徐军从学徒干起,刚一开始,徐军并没有觉得这套技术有多难,因为有师傅带,只要跟着师傅学就行。入行两三年后,师傅教的基本技艺,徐军都已经基本学会了。
但这时他却发现,自己有了更多的思考和问题,师傅却回答不了。
工作中的徐军。“对我来说,这是最难的一个阶段。”徐军坦言,当心中的很多疑问,师傅却无法解决的时候,他只能靠自己去研究去学习,必须重新补充知识。他开始向遗体防腐研究所、各大医院的专家、教授请教,不断汲取新的知识。
2001年,在上海市民政局联合劳动局首次在殡葬行业举办的化妆防腐技能操作比赛中,徐军一举夺冠,获得“化妆、防腐”两个高级工职称。2002年,他被单位外派到加拿大学习国外先进的殡葬整容防腐技术。从2002年开始多次参与民政部、殡葬协会和殡葬服务中心整容防腐职业资格培训教材的编写、讲授和实践指导。
慢慢地,徐军为自己的问题找到了答案,各种遗体防腐、整容技术都有了理论的支撑,知道了要学习和努力的方向和目标,最难的阶段也逐渐变得不难了。4年间,徐军完成了从学徒到行业里最年轻高级工的蜕变。
徐军并不甘于现状。他始终觉得,可以将防腐整容技术做得更好。
为此,他致力于核心技术研发,开创了一系列全新的遗体处理方法和殡殓服务模式。例如由他主导研制的口腔闭合器和防腐注射一体机等一系列针对遗体服务的特殊专用工具,已经在全国范围进行推广使用。每一次遇到不同的特殊创伤,他还在专用工具的基础上,开发研制能够便于实际操作的各类器械。
作为宝兴殡仪馆化妆组组长,他将培养技术人才作为班组建设的重点。2009年下半年,为了备战殡葬防腐整容中级工考试,他自己出模拟考题;每天晚上陪他们一起操练;请来老师授课,自己制作PPT图解和光盘等。功夫不负有心人,这次考试,宝兴化妆组又多了1名高级工和多名中级工。
支援“东方之星”
徐军的精湛技术,在全国各地的殡仪馆中小有名气,经常有外地同行来请求外援。
2008年8月,宝兴殡仪馆收到来自广州殡仪馆的求助信息,要立即处理一具非正常死亡的遗体。从传真过来的照片上看,遗体已经高度腐烂,下肢损坏。徐军接到任务后,二话没说便连夜出发。
当时正值三伏盛夏,当地气温高达40℃,存放遗体的殡仪馆设施简陋,遗体腐败的情况极其严重。徐军抵达后没有停歇,立即投入工作。没有灌注的容器,就用大号可乐瓶代替;一边不停地添加药水,一边对血肉模糊的下肢进行缝合。尸臭味、药水味,再加上身上的汗臭味混在一起,令人窒息。
这种环境里,他足足坚持了3个小时。等他起身出来时,才发现浑身早已湿透了,汗水仍像雨滴一样滚落。看着恢复正常肤色和接缝好下肢的遗体,他脸上却露出了轻松而欣慰的笑容。
2015年6月1日,“东方之星”客轮发生沉船事故。为了让96名遇难的上海籍游客“体面回家”,徐军带领技术团队在前线奋战了11个日夜。
6月5日下午4点,作为遗体处理专家的徐军和同事们带着好几箱遗体善后处理的相关器械物品,连夜赶了近16个小时的车程,抵达了千里之外的救援工作地——湖北省洪湖市新堤殡仪馆,肩负起为“东方之星”客轮翻沉事件中的遇难者进行遗体善后处理的重任。
经过数天高腐遗体处理的现场操作,徐军和他率领的上海工作团队的精湛技术和敬业精神在工作组和同行中已是声名远播,每当遇到“疑难杂症”都要请“上海师傅”们亲自操作。
6月8日上午,正在遗体处理间忙碌的徐军接到监利工作组打来电话,有一家五口人遇难,这五具遗体溺水高腐处理难度特别大,要求上海工作团队给予援助。徐军二话没说,等到他们把这一家五口人全部集中运到洪湖新提殡仪馆,就马上开始应该处理。
当五具高腐遗体运至洪湖殡仪馆后,徐军带领团队和当地同行一起操作,从除沙、清洁、除臭、消肿、修复、整容、化妆等等,每一个环节都做得一丝不苟;每一处细节都要求精益求精。他在操作间和大家一起分享技术,不仅提高了工作效率,也让当地同行相应提升了技艺。
技术传承
殡葬技术的传承,以前靠的是老一辈的言传身教。
徐军认为,这种简单的师徒结对教学模式已经远远无法满足现代技术人才的培养。这样宝贵的财富在我们这一代应该用科学、系统地方法进行整理和记录,让更多的殡葬后来者学习和掌握,并不断研究和发展。
为解决人才培养的问题,他通过多方协调、层层沟通,经过长达五年的时间,最终主导完成了《遗体防腐师(专用于民政职业技能鉴定国家职业资格培训教程) 与遗体防腐整容化妆实用手册》的编写。目前,这套教材已经运用于全国民政专业院校及相关职业资格的培训与专业实用方面的指导。
他还积极参与由国家民政部组织的《殡葬学科丛书》的编撰工作,以及全国殡葬协会、上海市民政局、上海市殡葬协会和上海市殡葬服务中心等各个层面组织的殡葬整容防腐职业资格培训教材的编写,培训课程的教授,现场操作的实践指导,技能比武和技术等级的考核评审等工作,为上海乃至全国各地的殡仪馆培训了大量的技术骨干。
“现在已进入3D时代,我们还需要继续研究学习,不断创新,提高技艺水平和服务质量。”徐军说,殡葬行业将根据国家要求和实际需求,不断实现自我提升和发展。目前,他也已开始着手进行遗体防腐整容标准化流程的制定。
- 报料热线: 021-962866
- 报料邮箱: news@thepaper.cn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31120170006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沪B2-2017116
© 2014-2024 上海东方报业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