澎湃Logo
下载客户端

登录

  • +1

让文物“活起来”,上海发布“十四五”文物保护利用规划

乐游上海
2022-07-25 10:30
来源:澎湃新闻
古代艺术 >
字号

近日,上海市文物局编制印发了《上海市“十四五”文物保护利用规划》(以下简称《规划》)。

“十四五”时期,上海文物工作将从最有资源、最有优势的地方入手,谋划、实施“建筑可阅读”“海派城市考古”“大博物馆计划”“长江口二号古船考古与文物保护”等文旅融合高质量发展的卓越实践,切实推动文物保护利用与时代共进与人民共享;建立文物领域交流互鉴的“上海模式”。

武康大楼

《规划》指出,“十三五”时期,上海各区、各部门合力推进文物保护利用工作,文物保护事业迈上新台阶。上海文物保护利用改革深入推进,文物保护基础工作不断夯实,文物安全形势稳中向好,革命文物保护利用水平显著加强,现代博物馆体系基本形成,文物保护成果全民共享机制初步建立。文物已经成为上海厚植城市精神、彰显城市品格、全面提升城市软实力的重要载体,文物工作融入经济社会发展大局的态势基本形成。

《规划》分为发展形势、总体要求、主要任务和保障措施四个部分,设置了7类27个发展指标,明确了8个方面的主要任务和8个相关专项行动,呈现4大亮点。

亮点一:提供科技赋能文物保护的“上海经验”

文物保护是一门交叉学科,科技研究和技术创新是文物保护利用的重要支撑。《规划》对标对表国务院办公厅印发的《“十四五”文物保护和科技创新规划》,把科技创新作为推动“十四五”文物工作的主题主线,在基层文物安全预警、近现代文物建筑预防性保护、文物修缮、水下考古和科技考古等领域,利用好上海打造“科创中心”和加快城市数字化转型的资源优势,探索建立多学科、多领域、多部门协同合作的科技创新机制,完善研究方向布局,优化科技资源配置,推动成果转化应用,切实提升文物保护利用科技水平。

上海宋庆龄故居预防性保护项目

长江口二号古船模拟图

亮点二:推动实施让文物“活起来”的“上海实践”

《规划》坚持文物保护成果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深入贯彻“人民城市”重要理念,把最好的资源留给人民,用优质的供给服务人民,充分挖掘、整合具有上海城市特征、特色、特点的文物资源,推动文物保护利用融入人民群众生产生活,做到文物保护为了人民、依靠人民,成果由人民共享,不断增强人民群众的认同感、参与感、获得感。“十四五”时期,上海文物工作将从最有资源、最有优势的地方入手,谋划、实施“建筑可阅读”“海派城市考古”“大博物馆计划”“长江口二号古船考古与文物保护”等文旅融合高质量发展的卓越实践,切实推动文物保护利用与时代共进与人民共享。

科学会堂

亮点三:打造文物保护利用改革的“上海方案”

近年来,“改革”已经成为文物工作的“关键词”,中央、本市集中发布了一批文物领域重要的改革性文件,将改革创新作为统筹推进文物保护利用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保护传承的核心动力。《规划》明确要坚持系统性改革观念,全面深化本市文物领域各项改革举措,重点聚焦社会文物管理综合改革试点、杨浦“生活秀带”国家文物保护利用示范区创建等国家文物局交给上海实施的改革试点,以及基层治理、博物馆体制机制改革等解决文物保护利用“最后一公里”问题的制度创新,统筹协调服务大局的改革性举措,奋力当好全国文物领域改革开放的排头兵、创新发展的先行者。

杨浦 “生活秀带”国家文物保护利用示范区

亮点四:建立文物领域交流互鉴的“上海模式”

上海是世界观察中国的重要窗口,也是讲好中国故事、弘扬中国精神、传播中国声音的重要舞台。《规划》提出要通过文物资源扩大文化交流合作与多层次文明对话,进一步提升中华文明以及上海文化的国际影响力。一方面,将坚定不移推进高水平对外开放,推动上海深度融入国际文物艺术品交易市场,加快推进国际文物艺术品交易中心建设,增强上海文物艺术品市场的全球资源配置能力。另一方面,将依托文物加快构建上海文化叙事体系,围绕中华文化“走出去”整体战略,系统梳理兼具文化传统、当代价值、世界意义的文物资源,通过展览展示、人才培养、专业合作等方面交流互鉴,深度参与文物的国际治理,全面增强全球叙事能力,向世界讲好中国故事和上海精彩。

第四届进博会苏富比展位现场

佳士得“上海-伦敦联合拍卖”现场

上海市文物局局长方世忠表示,全市文物工作者要孜孜践行习近平总书记对文物工作和上海发展寄予的殷殷嘱托,深入贯彻落实好全国文物工作会议精神,狠抓“十四五”规划明确的各项任务,不断深化对中华文明、上海文化的研究、阐释和传播,进一步做深做实“以物论史”“以史增信”两篇大文章,打造一批文物保护成果广泛惠及人民群众的“卓越实践”,目标到2025年,基本形成与上海建设具有世界影响力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际大都市地位相匹配的文物事业发展新格局。

附:一图读懂上海市“十四五”文物保护利用规划

注:本文转载自上海市文旅局《乐游上海》公众号,标题为编者另拟。

    责任编辑:黄松
    校对:施鋆
    澎湃新闻报料:021-962866
    澎湃新闻,未经授权不得转载
    +1
    收藏
    我要举报
            查看更多

            扫码下载澎湃新闻客户端

            沪ICP备14003370号

            沪公网安备31010602000299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31120170006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沪B2-2017116

            © 2014-2024 上海东方报业有限公司

            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