澎湃Logo
下载客户端

登录

  • +1

我的高考|马川越:选择哲学专业,理性思考是永不过时的能力

澎湃新闻记者 韩晓蓉
2022-07-23 18:33
来源:澎湃新闻
浦江头条 >
字号

【编者按】

7月23日傍晚,大暑节气,2022年上海秋季高考成绩公布。

今年上海高考因疫情延期一个月举行,高考成绩也晚了一个月发榜。经历了网课、封控、延期,一群Z世代考生们终于迎来了自己的成果,步入人生新旅途。

借放榜之际,澎湃新闻推出“我的高考”系列,邀几位今年的高考考生聊聊过往,谈谈理想,不光纪念这场高考,也纪念这段自我意识萌发的青春岁月。

马川越:高考总分628分:语文135分、数学146分、英语一考140分、英语二考129分;选考科目207分(历史A+、化学A、生物A+)

大学选什么专业?这是高考生们最近最关注的问题之一。

优秀毕业生代表马川越在复旦附中2022届学生毕业典礼上发言。本文图片均为受访者 供图

对于复旦大学附属中学(简称:复旦附中)高三九班的马川越而言,只有一个坚定的选择:哲学。

马川越告诉澎湃新闻记者,她的强基计划填报了北京大学的文科组,第一志愿是哲学系,零志愿还会报北大哲学系。

“本科仍然是一个打基础的阶段。无论是出于对哲学本身的浓厚兴趣,还是出于日后很可能出现的学习社会科学的需求,我都会毫不犹豫地选择哲学。”马川越说,最近一直听到哲学系毕业找不到工作的说法,“但我觉得之于社会,经历过刻苦训练的理性思考是一种永远不会过时也永远不会废用的能力;之于自己,所谓的工作只能给你一种别人说好的生活,哲学才能让你享受和反思任何一种生活。”

马川越还幽默地表示,就自己的“打探”而言,哲学系毕业找不到工作就是个伪命题,在她看来,少年不必困囿于所谓“找工作”,世界瞬息万变,船到桥头才会直。

马川越在复旦附中。

马川越小学就读于上海市黄浦区蓬莱路第二小学,初中就读于兰生复旦中学,高中就读于复旦大学附属中学,高中毕业时在高三九班,担任学习委员和校友工作部干事。

谈及高中生活,马川越说印象最深的是各种学术体验的机会。高一的时候根据在云南的小调查写过一篇关于滇越铁路的历史小论文,历史组老师会和我们一起探讨,还找了复旦大学历史系博士生学姐来跟我讨论,后面成篇参赛获奖了,不过还是过程更让人兴奋。

高一后暑假参加了复旦大学的一个学术见习活动,复旦的哲学教授带了包括她在内的六个学生,每个人有一个选题,大家就这六个话题都会讨论。后来马川越成篇的是《康德启蒙观的突破与实践》,“一篇7000字左右我现在觉得漏洞百出的小文章。但过程中还是收获很大。”

高一到高二马川越还做了一个利用微生物催熟茭白的实验,实验地点就在复旦附中的校内实验室,无菌环境和各种设备都有,科技导师还帮她配了一位实验导师,并找到了一位很可靠的搭档。一直买不到菌株,后来自己从茭白里提取培养的;查不到基础数据,后来做了挺久预实验自己摸索的,很不容易也很快乐。最后做出结果了,写成了论文并参赛获奖了。

马川越在毕业典礼发言时说:在附中,我们度过了自我意识开始觉醒的青春岁月。这一过程中,附中始终以温和又强大的力量在引导我们审视自我,发现自我,不断地去触碰自我的边界。我们每个人的独特性都曾被尊重。

马川越高中期间参加了复旦大学的“步青计划”和北京大学优秀高中生暑期学堂,“步青计划”让她惊叹于大学对于自主探索的要求。由于参加的哲学系的“步青计划”活动,是在短时间内自主选题、小组讨论、形成报告,这一点又格外突出。最要紧的问题或许不是“怎么想”,而是“想什么”,“为什么想这个?”提问题的能力,组织问题链的能力要远远重于回答问题的能力。

而对于北京大学优秀高中生暑期学堂,她建议不妨把其测试所涉题目看成一种引导而非考核,以便考后进行衔接性学习。

马川越曾作为志愿者赴云南元阳为当地同学带去爱心暑托班,她表示,公益活动的驱动力与其说是“付出”,不如说是“交流”和“共同成长”。

马川越认为复旦附中的学习生活是有内部张力的,是修身和应试之间的内部张力。希望学弟学妹妹们能一起在高中时期向内发现自我,确认自我;向外认清现实,与之合作。从而担负起作为现代人的自由,和作为中国人的责任。

    责任编辑:李佳蔚
    图片编辑:朱伟辉
    校对:栾梦
    澎湃新闻报料:021-962866
    澎湃新闻,未经授权不得转载
    +1
    收藏
    我要举报
            查看更多

            扫码下载澎湃新闻客户端

            沪ICP备14003370号

            沪公网安备31010602000299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31120170006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沪B2-2017116

            © 2014-2024 上海东方报业有限公司

            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