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社会创新|手机低头族,老奶奶来扶你过马路
“世界上最遥远的距离不是生与死,是我坐在你面前,而你却在低头玩手机。” 从工作、购物、社交到娱乐,手机几乎渗透到我们生活中每一个角落,“低头族”日渐壮大,你我可能不知不觉就成为其中一员。
有机构对在阿姆斯特丹、柏林、巴黎、罗马等欧洲大城市低头族现象进行街头抽样调查,发现17%的人会在步行时使用手机,尤其是25到35岁之间的青年人,大约25%是低头族。
手机僵尸Smombie(伦敦艺术家Steve Cutts)在西方国家,“低头族”更多被称为“手机僵尸”(Smombie),由智能手机(smartphone)和僵尸(zombie)两个单词衍生而来。2015年“手机僵尸”被德国年轻人选为年度关键词,这种新兴现象也因此得到越来越多的关注。这些在城市中行走的“手机僵尸”,会对我们的城市产生怎样的影响?城市又该如何应对呢?
长在地上的红绿灯
位于德国南部的奥格斯堡市曾经发生过好几起由于使用手机穿越电车轨道而引起的事故。“手机僵尸”已经不仅是一句玩笑话,而成为关系城市出行安全的议题了。于是市政府决定采用一种新型的交通灯——地面红绿灯。
其中一个试点在Haunstetterstraße车站,在电车轨道两侧地面分别嵌入了8个红色LED灯,当电车经过的时候,红灯就会亮起。
奥格斯堡市的地上行人交通灯(www.theguardian.com)对这个改进措施,人们的意见分为两派。每天上学经过此地的Katja Lechner说:“没错,当电车来的时候红灯是在闪,但人们并不会停下来,而是加快脚步赶在电车到来前冲过马路。”她认为还不如把钱花在教育人们走路时不要使用手机。
有一个7岁女儿的Arzu Araz则不认同。她说:“这种灯对孩子来说是最理想的,他们可以马上注意到灯。”
但也有人对此视而不见。一个受访的十来岁年轻人说:“说实话,你不说我都没注意它。”
这种地上交通灯效果如何还有待时间检验。但不管怎么说,至少这种现象已经引起了多方关注,而奥格斯堡市也不是唯一做出反应的城市。
科隆为城市里的三个有轨电车人行通道安装了类似的警示灯,还为这种灯创造了一个单词 “Bompeln”,意思是地面交通灯。墨尔本、荷兰博德赫拉芬市、德国慕尼黑都进行了相关的尝试,在人行横道边上安装地面交通灯,借此提升一点点低头族们的安全意识。
来自老奶奶的温馨提醒
不同于欧洲城市对症下药的预防措施,巴西某曲奇品牌采取了更为温情、更具教育意义的方式,来提醒低头族们注意过街安全。
那应该由谁来提醒呢?这个曲奇品牌选择了一位老奶奶。在实验中,老奶奶主动拉起低头族的胳膊走过马路,提醒注意避让来往车辆。被“搀扶”过马路的低头族们事后纷纷对老奶奶表达谢意。
老奶奶帮助年轻人过马路(popupcity.net)过去都是年轻人帮助老奶奶过马路,如今老奶奶帮助低头族们过马路。
这种互换角色实在耐人寻味。
开辟低头族专用道
低头族的行为不仅为自身带来危险,还会影响到其他行人。为了减少低头族对其他行人的干扰,2014年,美国国家地理节目组在华盛顿进行了一个实验,把人行道区分为“快行道”和“低头族道”。在低头族道上,节目组写道“看手机的走此道,风险自负”。
美国国家地理节目组的低头族专用道实验(popupcity.net)把低头族和其他行人分开,看上去是个不错的主意。但到底实验效果如何呢?
现实是很多低头族根本就没注意到标识的存在,因为他们的注意力都放在手机屏幕上了。
当然有不少人注意到了,然后他们停下来用手机拍下来上传微博——另外一种“手机控”的行为。
紧接着在华盛顿的实验,重庆某主题公园推出了一条“中国第一条手机人行道”,当时引起了不少关注。可惜中国的行人并没有比美国的行人更守规矩。
“低头族专用道”这个主意似乎是噱头大于实际,要让“低头族”从手机中抽离出来确实不是一件容易的事。
摇铃一响,低头族散退
没有低头族专用道,面对在城市中游走的“手机僵尸”,其他行人该如何自保呢?
东京一对夫妇的小发明可能可以帮到你。
手持摇铃Runbell(popupcity.net)这对夫妇的发明很简单,就是一个类似自行车车铃的手持铃铛,名为Runbell,意思是拿着它你可以在拥挤的行人道上跑起来。当路上行人从背后听到这种铃声,他们就知道他们挡路了,会自动向两边闪躲。
有了这个简单而有用的设计,至少低头族们不会挡着我们的路了。
行走的电话亭
当你一边走路一边沉迷于那一方电子屏幕的时候是一种什么感觉?
法国艺术家Bufalino给了一个形象的比喻——就像一个行走的电话亭。为此他设计了一个装置,给电话亭配上马达和车轮,然后驶上马路。
艺术家Bufalino的艺术:行走的电话亭(popupcity.net)人们看到这个装置的反应通常有两种:一是“为什么”,二是“酷毙了”。把两个不相关的东西叠加起来,让两者焕发出新的意义是Bufalino的强项。之前,他在法国里昂灯光节上,创作了一个街道艺术作品“迪斯科混凝土搅拌车”。
创作者可能出于一个天真的想法,想要一个能开上马路的电话亭,一个字面意义上的“移动电话”(mobile phone);也可能希望通过这个艺术行为传递出更深层次的社会寓意。一边通过电话与外界交流、一边在城市中移动却与身边环境隔绝,不正是低头族们的真实写照么?
确实,手机已经深入到我们生活的方方面面,技术越来越日新月异、新闻越来越抓人眼球、游戏越来越惊心动魄、线上服务越来越贴心、聊天表情越来越丰富,我们也越来越离不开手机。
设计师们和艺术家们所做的,就是努力把城市变得有趣一些,好让低头族抬起头来,让手机僵尸活过来,认真看看眼前这个真实而精彩的世界。
- 报料热线: 021-962866
- 报料邮箱: news@thepaper.cn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31120170006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沪B2-2017116
© 2014-2024 上海东方报业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