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隈研吾:与其追求人生的巅峰,不如拥抱生命的日常
他小时候想成为一个兽医,
却因为奥运建筑着迷而将人生目标定为建筑师
他年少一帆风顺,
但想要颠覆建筑基准的他,却被颠覆了人生
他进入乡村,感受自然,最终重回顶峰
那就是生命的日常
小米·大艺术家第二季 - 隈研吾:生命的建筑
被奥运改变的人生
儿时的隈研吾(右),图片提供:Kengo Kuma & Associates
1954年,隈研吾出生在东京。
他的父亲热爱艺术,家中收藏了许许多多的画册,除了艺术家还有不少建筑师的作品。
但儿时的隈研吾却从没想过要成为一个建筑师,反而是猫猫狗狗更能吸引他,所以他一直以来的梦想是成为一名兽医。
隈研吾和父亲,图片提供:Kengo Kuma & Associates
20世纪50年代,战后日本经济腾飞,还一举拿下来1964年夏季奥林匹克运动会的主办权。一座主场馆在东京代代木地区落成。
在参观时,隈研吾看到之后感受到建筑带给人的震撼感,他大吃一惊,问家人这是谁设计的。
家人告诉他,这座国立综合体育馆是由著名的日本建筑师丹下健三设计的,他是一个建筑家。
也因为此,还在上小学四年级的隈研吾便暗下决心,要成为一名建筑家。
隈研吾一家,图片提供:Kengo Kuma & Associates
作为一个品学兼优的有为青年,隈研吾1979年顺利考入东京大学建筑系。
毕业后,1985年,隈研吾又前往美国纽约哥伦比亚大学访问学习。
在美国游学时的隈研吾,图片提供:Kengo Kuma & Associates
1987年,回国后的隈研吾建立"Spatial Design Studio”,1990年,他建立了自己的工作室 "Kengo Kuma & Associates”。
几乎可以确定,在这些背景和光环的笼罩下,隈研吾离他自己的梦想已经触手可及。
1986年的隈研吾,图片提供:Kengo Kuma & Associates
意料中的失败,意外中的收获
1991年,隈研吾为马自达汽车公司在东京设计M2项目,作为汽车的展示厅。
在后现代主义思潮和泡沫经济来临前的双重影响下,建筑师们都在探索,甚至说是挑战,挑战传统的规矩和界限。
比如弗兰克·盖里为Chit/Day公司设计的大楼入口就是一个超级写实的望远镜筒。
而隈研吾在设计这个项目的时候,也做出了一些挑战。
在建筑外形上,他仿照古希腊爱奥尼亚柱式,并将其在比例上放大8倍。虽然在建筑内部,这个楼面设计非常适合作为汽车展厅,还预留足够大的电梯及出入口以供汽车进场。
M2内部,©Kengo Kuma & Associates
这可以说是日本泡沫经济崩溃前建筑师追求标新立异的最疯狂表现。
“M2”建成之初日本还在泡沫经济未幻灭的亢奋期,追求建筑新奇;但随着经济泡沫的破裂(1991年2月,维基),他得到了苦涩的报应:
这位曾被称为“后现代旗手”的建筑界新人被“逐出”东京建筑圈,12年间没接到一个东京的工程项目。
M2外部,©Kengo Kuma & Associates
在那之后,隈研吾离开东京,在他现在看来,那反而是一种幸运。
他有更多的时间去旅行,去看各种各样的建筑,并且找到属于他自己的路。
Water/Glass,Shizuoka, Japan,1995年,© Mitsumasa Fujitsuka
这消失的10年里隈研吾工作在偏远的县镇,他也开始反思,建筑如何融入环境,建筑如何为土地发声。
石博物馆,2000年,©Mitsumasa Fujitsuka
“这段时间,我的想法也慢慢改变,其中包括,早年的我主张建筑应该融合在环境之中,不要太引人注目,那是为了对抗当时的风潮,许多建筑像庞然大物般杵立在地上。但最近,我有些不一样的想法,”
隈研吾说,他已能接受建筑有较强烈的风格,但关键在于,建筑要能为土地发声,
“也可以在土地上有比较明确的主张。”
Noh Stage in the Forest,1996年,©Mitsumasa Fujitsuka
不再追求大,而去关怀世界
隈研吾说,用竹子、木头做建筑是他的梦想。
为了这个梦想,他不断尝试,亲手做试验,甚至费工地在竹子里灌水泥,让竹子拥有钢筋的支撑力。
他用复杂的电脑程式,算出木头如何作为支撑建筑物的结构。
长城脚下的公社,竹屋,2002年,图片:视觉中国。
2002年,隈研吾接受中国的邀请,为长城脚下的公社设计竹屋,这也是他非常满意的代表作品之一。
2020年,东京将再次举办夏季奥运会,而奥运主场馆的建设也历经波折。从最开始的扎哈·哈迪德,到隈研吾和伊东丰雄的竞争,最后,隈研吾凭借着自然的理念和较低的成本夺得设计权。
这个被奥运改变了命运的建筑师终于有了圆梦的方式,用他自己的设计影响世界。
东京奥运会宣布采用隈研吾(右)的设计,图片:视觉中国。
东京新国立竞技场奥,隈研吾设计
这一次的奥运场馆,他使用了大量的木材,他希望以此传递出日本人对于木材、对于自然的感情。不仅仅是小房屋,如此大的建筑都可以是用木质材质,甚至整座城市都可以使用木材建造。
Portland Japanese Garden © Jeremy Bittermann
他说,他希望去创造一个符合2020年人们需要的东西,符合未来的人们需要的东西。
这样的价值观中的建筑,不再是越大越好、越酷越好,而是让人类更容易亲近。
Portland Japanese Garden © Jeremy Bittermann
现在他的生活,充满了工作和旅行,但他一定会留出一些时间和自己相处。
当他一个人独处的时候,他能够独立思考。他在迷茫的时候,就会走回书里,走到另外一个世界里,也是他想向年轻人分享的故事。
原标题:《隈研吾:与其追求人生的巅峰,不如拥抱生命的日常》
本文为澎湃号作者或机构在澎湃新闻上传并发布,仅代表该作者或机构观点,不代表澎湃新闻的观点或立场,澎湃新闻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申请澎湃号请用电脑访问http://renzheng.thepaper.cn。
- 报料热线: 021-962866
- 报料邮箱: news@thepaper.cn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31120170006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沪B2-2017116
© 2014-2024 上海东方报业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