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自然散步 | 去高原,邂逅那一抹清凉的蓝
周敏
今年夏天格外热。才七月初,全国不少城市的最高温度已经突破了四十摄氏度,比往年提前了近半个月。这时,最想看到的颜色,莫过于自带清凉感的蓝色了。
人类偏爱蓝色是有悠久历史的,蓝色令我们联想到大海的深邃,蓝天的辽远以及星空的宁静。除了清凉,蓝色还带给人们心理上深深的抚慰。
然而,蓝色却是自然界最稀有的颜色。在植物的花朵、动物的身上以及岩石中,蓝色都出奇地稀少。据统计,在近30万种已知的开花植物中,开蓝色花的植物只占不到10%。这是什么原因呢?
为什么自然界里,开蓝色花的植物那么少呢?该图摄于西藏。 阿珠 图
花朵的颜色与气味,是植物的“原始吸引力”,其功能与本质,都是提高对传粉动物的吸引力。蓝色花多盛放于高海拔地带,如我国的西南地区与青藏高原,且多为昆虫授粉的草本植物,其中的原因并不像我们想像的那么浪漫——那是迫于生存压力演化出来的。
对植物来说,高寒地带的生存环境是极其严酷的:紫外光强,气候寒冷且变化无常,传粉昆虫也相对减少。中国科学院昆明植物研究所的相关研究表明,在高海拔地区,众多高山植物的传粉昆虫通常都是熊蜂。
熊蜂对低温环境适应力强,却偏爱蓝色花,这迫使部分植物忽略合成蓝色色素的高额成本,开出蓝色花以确保授粉成功。西北农林科技大学的一项研究也表明,对传粉者的竞争压力可能是蓝色花的主要进化动力。
吸引传粉者完成授粉,从而结出果实,保证后代的繁衍,这就是植物开花唯一的目的。“崇尚简单,直抵目的,为自然造物之精髓。”——我想起了梭罗说过的这句话,真是精辟的总结。
此外,高原上日照强烈,植物需要积累更多的花青素来抵御紫外线,呈现在花瓣的颜色上面,就是蓝紫色。
现在,正是到西南地区与青藏高原观赏蓝色高山花卉的最佳时节。这些美丽出尘的蓝花,集中来自以下几个家族:
龙胆:高原蓝花的旗舰
龙胆科是“高山名花”三大家族之一(另外两个是杜鹃花科与报春花科),集中了高原上种类最多的蓝色花,堪称高原蓝花的旗舰。我国共有250种龙胆,大多数种类集中分布于西南地区,主要生长在高山流石滩、高山草甸和灌木丛中。
那些蓝沁沁的,就像世界上最古老的海水一样的龙胆花,大都极其华丽,蓝色的花朵上常点缀着美丽的斑点或脉纹。它们常成片生长,像星星一样散落在高山草甸上,惹人遐思。
三歧龙胆(Gentiana trichotoma)是高山龙胆中极具辨识度的一种,因花序三歧分枝而得名。植株高约三十四厘米,花冠蓝色,狭漏斗形或漏斗形,上面有长短不一的细条纹;花萼倒锥形,花萼裂片大,直立或稍开展。
三歧龙胆,龙胆科龙胆属,花期7-9月。 本文图片除特别注明外均拍摄于川西高原的康定、金川等地,均为作者周敏 图
肾叶龙胆(Gentiana crassuloides)植株矮小铺散,基部多分枝,单花生于小枝顶端。它的花虽然很小,却蓝得非常讨人喜欢:花冠上部蓝色或蓝紫色,下部黄绿色,檐部五裂,裂片之间有边缘啮蚀形的褶,乍一看似乎有着十枚花裂片一样,这是龙胆的典型特征。对生的茎上部叶与直立的花萼裂片均为肾形。
肾叶龙胆,花期6-9月。
除了龙胆属,龙胆科的另一种明星植物是湿生扁蕾(Gentianopsis paludosa)。它的花单生于茎与分枝的顶端,花梗长且直立;整朵花有着丝绸般的光泽,宽筒状的花冠蓝得纯正而华丽,四枚花冠裂片下部的两侧有明显的细条裂齿。湿生扁蕾区别于同属种的特征主要是花萼,长为花冠之半,两对萼裂片近等长,内面一对裂片较宽,呈三角形。
湿生扁蕾,龙胆科扁蕾属,花期7-10月。
翠雀:成群嬉戏的蓝精灵
翠雀,光听这个名字你都大致能推测出它的样子:花是蓝色或蓝紫色的,拖着一只长长的尾巴(植物学上叫做“距”),像极了一只小鸟。这个特征,令它在众多的高原蓝花中有了极其鲜明的标志。
翠雀属是高原上另一个最具代表性的蓝花家族,清一色的高颜值。我国有100多种,大多数种分布在四川西部、云南北部与西藏东部的高山地区。
翠雀很容易亲近。在川西高原上,大路边就常能遇见。它们的茎细而高,疾风过处,成串的花便雀跃不已,就像一群聚在一起嬉戏的蓝精灵。
翠雀最奇特的地方,是大而艳丽的蓝色“花瓣”,其实是五枚花瓣状的萼片,那根长长的雀尾,就是由上萼片延伸出去的萼距。从正面看,花中心的两坨黄色或白色髯毛像极了两只眼睛,这是两枚退化雄蕊,真正的花瓣反倒很小。
大而艳丽的蓝色“花瓣”,其实是五枚花瓣状的萼片。
翠雀属的定种是公认的难,除了花的特征,还需要观察花序、花梗、小苞片、叶片等的特征及被毛情况,一个也不能少。展毛翠雀花(Delphinium kamaonense var.glabrescens)是在海拔3700多米的金川情人海路边遇见的,主要的特征有以下几个:总状花序,每序有花十来朵;萼距水平开展,长于上萼片;退化雄蕊与萼片同色;腹面中央髯毛为黄色;小苞片位于花梗中部,花序轴与花梗均疏被毛。
展毛翠雀花,毛茛科翠雀属,花期6-8月。
党参与沙参:淡蓝色风铃
行走在高原上,总能看到很多大大小小的、花似铃铛的植物,大多是清雅的淡蓝色。它们大多是桔梗科的,党参或沙参。
党参属在我国约有40种,全国均产,但主产于西南各省区。大花党参(Codonopsis nervosa var.macrantha)是其中最美丽的一种,在高山草甸、云顶花海或是路边,都能看到它的花葶高高地伸出来,每枝上面只有一朵花,大如铜铃——党参属的学名“Codonopsis”,意思就是“钟形的”或“铃形的”;下垂的淡蓝色花冠先端五浅裂,裂片外部顶端被毛,外面有着蓝白色的脉纹。
辨识党参,茎的形态是非常重要的一个分类特征。茎直立或多少蔓生的,归臭参组,大花党参就属于这一组,其主茎上叶少而小,基部多分枝。花萼的特征也很重要,它的花萼筒部呈半球形,上面常有十条明显的辐射脉;花萼裂片5枚,裂片边缘向侧后卷叠,全面被毛——这是它与原变种脉花党参(Codonopsis nervosa)的主要区别。
大花党参,桔梗科党参属,花期7-10月。
甘孜沙参(Adenophora jasionifolia)是我在康定塔公大草原路边遇见的,成片成串的淡蓝色花朵在草丛中随风摇曳,见之心喜。它的花冠呈漏斗状,分裂可至花冠的一半,区别于沙参属相似种的特征之一是花萼常为灰色,花萼裂片边缘有多对瘤状小齿。
甘孜沙参,桔梗科沙参属,花期7-8月。
紫堇:青鸟不传云外信
生长于高山草甸的紫堇,以其独特的气质深受植物爱好者的青睐。特别是其中那些开蓝色花的,更是美得仿佛来自另一个不惹尘埃的世界。我国有350多种紫堇,南北各地均有分布,但以西南部最集中。
紫堇花形奇特,就像一只小鸟,紫堇属的学名“Corydalis”意思就是“云雀”。但凡长得像鸟雀的花,结构都异常复杂精巧:紫堇属的4枚花瓣,分为内外两轮;外轮的2枚分为上花瓣与下花瓣,上花瓣前端扩展成伸展的花瓣片,后部反向延长成直伸、上翘或下弯的距,跟下花瓣的形状通常不同。两侧内花瓣同形,先端粘合先端粘合在一起,把雄蕊与雌蕊全部包裹在里面。
上下花瓣与距的形态变化多姿,是辨识紫堇的最重要特征。曲花紫堇(Corydalis curviflora)的花呈亮蓝色,上花瓣的花瓣片为舟状宽卵形,先端具短尖,背部有鸡冠状突起,下花瓣宽倒卵形,先端圆,具短尖;距圆筒形,粗壮,末端向上弯曲。总状花序顶生,密集多花。
曲花紫堇,罂粟科紫堇属,花期5-8月。
尖瓣紫堇(Corydalis oxypetala)也是顶生的总状花序,花瓣蓝色,上花瓣的花瓣片卵形,背部具矮鸡冠状突起;下花瓣长倒披针形,鸡冠状突起矮小;距近圆锥形。
尖瓣紫堇(Corydalis oxypetala),花期7-9月。南山摄于云南。
绿绒蒿:离“天堂”最近的花
绿绒蒿大概是最具传奇色彩的高原之花,它们可以在雪线附近绽放,因而被称为离“天堂”最近的花。绿绒蒿属有50多种,除1种产西欧外,其余均分布于东亚的中国一喜马拉雅地区。我国有40余种,集中分布于西南部。
绿绒蒿的花,跟它们所生长的高寒环境形成强烈反差。高原的生境对植物来说都是非常严酷的挑战,它们却开出了美得令人窒息的花——花瓣薄如蝉翼,吹弹可破,颜色更是纯净到极致,几如梦幻。难怪很多西方植物学家为它魂牵梦萦,称之为“喜马拉雅蓝罂粟”。
绿绒蒿属里,开蓝色或蓝紫色花的有很多种,辨识它们的主要特征是花序形态与叶片的生长情况。总状绿绒蒿(Meconopsis racemosa)的叶基生及茎生,多朵花排列成具苞片的总状花序;花瓣5-8枚,天蓝色或蓝紫色。植株高20-50厘米,全株被坚硬而平展的硬刺。
总状绿绒蒿,罂粟科绿绒蒿属,花期5-11月。摄于四川巴朗山。 陈湛 图
藿香叶绿绒蒿(Meconopsis betonicifolia)的蓝非常特别,是一种接近透明的天蓝色,很有梦幻气息。它的花瓣通常4-6枚,花序特别,3-6朵生于最上部茎生叶腋内;既有基生叶,也有茎生叶,最上部的茎生叶丛生成假轮生状。
藿香叶绿绒蒿,花期6-11月。摄于西藏。 阿珠 图
多刺绿绒蒿,花期6-9月。摄于西藏。 阿珠 图
多刺绿绒蒿(Meconopsis horridula),听到这个硬朗的名字,你能想像出它惊心动魄的美丽吗?它的一身上下都布满了坚硬而平展的刺:花单生于基生花葶上,花葶5-12或更多,密被平展的刺;植株高15-20厘米,叶全部基生,两面也都是硬刺。这些刚硬的刺,将它蓝紫色的花朵反衬得格外娇柔,也格外打动人心。
(作者周敏,资深媒体人,博物爱好者,参与编写《认识中国植物 西南分册》,个人公众号:植物上瘾者。 )
本文为澎湃号作者或机构在澎湃新闻上传并发布,仅代表该作者或机构观点,不代表澎湃新闻的观点或立场,澎湃新闻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申请澎湃号请用电脑访问http://renzheng.thepaper.cn。
- 报料热线: 021-962866
- 报料邮箱: news@thepaper.cn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31120170006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沪B2-2017116
© 2014-2025 上海东方报业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