澎湃Logo
下载客户端

登录

  • +1

守艺人|“湘绣”传承人刘雅:一个湖湘妹子的万般情“丝”

2022-08-08 11:24
来源:澎湃新闻·澎湃号·湃客
字号

“一口花针,一根绣线,连缀着几千年的历史文明。”

湘绣最早可追溯到春秋战国时期,距今已有两千多年的历史。它与“苏绣”“蜀绣”“粤绣”并称为中国四大名绣。

“以针代笔”“以线晕色”,所绣之物呼之欲出,乃湘绣之风韵。

湘绣具有72种传统针法,针法之多造就了题材之广。它可展现仕女风情,亦可展现山水浩气;可展现花鸟鱼虫,亦可展现狮虎猛禽。

“西池借得麻姑爪,三丝五色夺天巧。停针罢绣看雄威,神采奕奕何牡佼。”湘绣的狮虎大气奔放,展现出湖湘人的任气豪迈,承载着湘绣绣娘性子里的“辣”劲。

能收能放“辣妹子”

1979年,刘雅出生在一个湘绣世家,现为国家级非遗项目湘绣市级代表性传承人。她的母亲柳建新是这个湘绣家族里的第三代传承人,也是湘绣的国家级非遗传承人。

“在绣绷底下蹦蹦跶跶地长大”是刘雅对童年的记忆。她两三岁时,就常常被母亲带着出入绣房,5岁学绘画书法,9岁学古筝。

从小在湘绣研究所大院里,她接触到的长辈不是从事湘绣工艺,就是画家或者书法家。在浓厚的艺术氛围中,刘雅耳濡目染,从小就萌生了对艺术的浓厚兴趣。

但时代的“偏见”却让一家人在她高考时选择对现实“妥协”。

刘雅的成绩很好,在高考时本打算选择艺术类专业。但是在90年代,人们对于艺考和艺术生抱有不小的偏见。加上传统手工艺行业萎靡,老师与亲戚都劝她不要艺考,选择一条更有发展前景的道路。

当时经济学十分热门,于是刘雅的父母便让她报了这个专业。就这样,刘雅暂离湘绣,走上了商科之路,从国内走到国外,又从国外回国就业,有了一份稳定的高薪工作。

但是在内心深处,她仍然挂念着故乡、挂念着湘绣。大学期间,每到暑假,她都会回到母亲身边,看母亲创作,自己也学习、动手。

“我觉得我骨子里就流淌着湘绣的血液吧。”

2007年,父亲的去世使母亲独木难支,刘雅最终下定决心放弃北京的高薪工作,顶着身边的种种非议回到家乡,与母亲一同发展湘绣事业。

湘绣的一大特点就是“有粗有细,能收能放”。绣线粗时很粗,细时很细,因时而变,着线大胆,其气自成。

湘绣如此,作为湘绣传承人的刘雅亦是如此,她的骨子里就带着一股果决的 “辣”劲。

刘雅决心,既然要做,就要做好、做精。

她在留学期间了解到许多国外非遗的保护模式。当时,国内非遗保护的概念还十分模糊,许多政策措施都不完善。刘雅结合自己在国外学习到的经验,向当地政府提了许多非遗保护的提案和建议。

“我并不后悔当初走上了商学这条路。这些年的经历让我能够从一个更宏观的角度去看待非遗,是对我的一种丰满。我也希望这些学识和见闻能够帮助湘绣发展得越来越好。”

“创作也要与时俱进”

在高考后,刘雅离开湘绣多年,为了尽快补上这些年的空白,她“没日没夜地努力,不断地学习,学习,学习。”因此牺牲掉了许多陪伴家人的时间。

但是,刘雅并不想过多地沉湎于过去的付出和牺牲,她更愿意展望由此造就的未来。

她参加了各种各样的培训,去到中央美院、苏州美院进修,抓紧一切时间,不断地思考和探索,在脑海里归纳,在实践中尝试。

“工是指技艺,艺是指设计,工艺美术并不是纯美术,只有工和艺结合才是真正的工艺美术。最好的结合是什么呢?就是既要有传统,又要有创新,既要有精湛的技艺之美,也要有灵动的设计之美。”

深耕湘绣和海外留学的经历使她有了更广的眼界。如今,世界文化相互交融,人们的审美认知也更加多元和立体。刘雅认为,在这样的时代背景下,创作也应当与时俱进。

几年前,她在北京保利剧院看了一场《牡丹亭》,传统戏曲和现代技术的结合给她留下了很深刻的印象,也给她的创作带来了很大的启发。

“我就觉得,这样的非遗谁不爱看?”

于是刘雅也开始了各种创新尝试:用西方的油画布作底,以求更独特的光泽;用非遗“夏布”作底,以求更古朴、更具表现力的画面;将湘绣与装置艺术结合,以拓展湘绣的表现形式;开发湘绣的文创产品,以求更好地顺应时代……

一幅完整的湘绣作品,短的需要花上一两个月,长的则要花上几年。在重回湘绣的十几年间,刘雅创作的作品已有40余件。

“每一幅作品对于我来说都是意义非凡的。我对每一件作品都有自己的要求,都有自己的思考,都会去突破和尝试。”

在她看来,真正的创作需要不断地自我革新。

“我觉得做手艺这个东西,如果你不动脑筋地去做,你可能会成为一个很好的工匠,但是你不一定会成为一个很好的传承人。我觉得传承人应该是一个很丰满的人,不仅要技艺精湛,他还要有自己的思想。”

母女间的薪火传递

刘雅敢想敢做的性格正如母亲柳建新曾经一样。

柳建新不仅在技术上发展了“鬅毛针法”,首创了双面全异绣,还创造性地建立“绣吧”,免费接收全国各地慕名前来的数百名下岗工人为徒弟,“包吃包住,传承发扬湘绣”。

2003年初,柳建新萌发了创作一幅作品以迎接2008年北京奥运会的想法。她花5年时间创作的巨幅长卷《千鹤图卷》长20.08米,成为湘绣史上最长的绣品。1001只鹤跃然其上,没有一只形态重复。

“我母亲很开明,她很愿意倾听我的想法,很愿意尝试创新。”

刘雅与母亲合作完成了《天界卫士》《藏獒白玉》《母爱》《银虎》等多幅作品。在她看来,自己与母亲的创作风格和表现手法或许不同,但是对创作的极致追求是相同的。

这种母女间的默契促成了“长沙市柳建新刺绣艺术馆”的诞生。这间艺术馆是湖南省首个以私人命名的湘绣艺术馆,共4层,藏品有200多件。除了陈设作品外,艺术馆还开设DIY体验中心、文创中心和中长期培训课堂,可谓“麻雀虽小,五脏俱全”,正是如今湘绣行业的一个缩影。

如今湘绣市场十分多元,“是百花齐放的”,出现了不同的市场细分。一部分人专攻技艺,注重手艺的传承;一部分人注重大众化,生产价格更加亲民的作品;还有一部分研究生活美学,探索开发湘绣的实用之途。

“我觉得市场就应该是百花齐放的,非遗传承也是,要在‘守正’的基础上大胆创新。”

尽管如今湘绣面临着缺乏传承人的困境,但刘雅仍然对湘绣的未来抱有积极的态度。

她希望,未来湘绣行业可以推进设计人才的引进、加强国际合作、加大对传承人的扶持力度,从而焕发出新的生机。

她也相信,随着社会对非遗愈发重视,在不久的将来大家能够看到湘绣的蓬勃朝气。

“行万里路,绣万卷图。”

这既是刘雅对自己的期盼,也是她对湘绣行业的希冀。

策划|董宇平

撰文|周怡萍

编辑|波 仔

    本文为澎湃号作者或机构在澎湃新闻上传并发布,仅代表该作者或机构观点,不代表澎湃新闻的观点或立场,澎湃新闻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申请澎湃号请用电脑访问http://renzheng.thepaper.cn。

    +1
    收藏
    我要举报

            扫码下载澎湃新闻客户端

            沪ICP备14003370号

            沪公网安备31010602000299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31120170006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沪B2-2017116

            © 2014-2024 上海东方报业有限公司

            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