澎湃Logo
下载客户端

登录

  • +1

大麦植发赴港IPO,植发手术均价下降,处罚、投诉缠身

2022-07-21 14:57
来源:澎湃新闻·澎湃号·湃客
字号

原创 苏杭 洞察IPO

作者:苏杭

出品:洞察IPO

2021年12月13日,“植发第一股”雍禾医疗(2279.HK)登陆港交所,盘中一度涨超16%,截至收盘涨5.06%,报16.6港元,总市值约86.31亿港元。

但好景不长,几天后雍禾医疗就开始了一路下跌,截至7月20日收盘报8.36港元,总市值约44亿港元。

近日,又一家植发机构,大麦植发医疗(深圳)集团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大麦植发”)向港交所递交招股书,拟香港主板上市。

虽然在行业内属龙头企业,且已于2020年扭亏,但盈利能力低下,植发手术平均收入持续下降,处罚、投诉缠身的大麦植发能否顺利跻身“植发第二股”?

植发手术平均收入下降

此前,大麦植发官网宣称自己成立于1997年,不过关于其成立时间始终是一桩“迷案”。招股书显示,大麦植发的原名“科发源”注册于2009年,2019年9月因品牌传播发展的需要,更名为“大麦微针植发”。

此前,大麦植发曾表示于2018年在美国芝加哥设立分院,开启全球化布局,但招股书中并未提及,目前大麦植发的33家医院全部位于国内。

2019年-2021年,大麦植发营业收入分别为7.47亿元、7.64亿元、10.21亿元,净利润分别为-1501.4万元、6955.8万元、6611.6万元。

植发手术毫无疑问是大麦植发的主业,报告期内收入微幅增长,分别为7.15亿元、7.12亿元、8.07亿元。

不过,报告期内大麦植发的手术植发服务的平均交易额分别约为3万元、2.58万元及2.47万元,逐年减少。

由于植发多为一次性服务,极少有人会进行二次植发,加上行业竞争加剧,因此,除了植发外,近几年大麦医疗也重点开发了养护服务,且收入占比不断提升。

报告期内,非手术固发及养发的收入分别为3189.9万元、5269.1万元、2.14亿元,占总收入的比例分别为4.3%、6.9%、21%。

2021年,养固服务的平均交易额(包括服务及销售商品)为3380元,较前一年的1496元提升了约125.9%。

图片来源:大麦植发招股书

“钻头发”还是“砖头发”?

医美行业的“金眼银牙”已经成为市场共识,但关于头发的争议却一直不断,有人认为“颜值经济”下,植发行业将成为继眼科和牙科后的第三桶金,是“钻头发”,但也有一种声音认为,植发或许并不是一门好生意。

植发市场的表面繁荣,背后是大笔的营销费用在苦苦支撑。

以“眼茅”爱尔眼科(300015.SZ)及“牙茅”通策医疗(600763.SH)为例,2021年,两家上市公司毛利率分别为51.92%、46.06%,净利率分别为16.47%、28.27%。

大麦植发2021年的毛利率则高达70.9%,即使与2019年的79.8%相比已经下降不少,但仍高于上述两家公司。

然而2019年-2021年,其净利率却分别仅为-2.0%、9.1%、6.5%,主要原因则是销售费用这个“吞金兽”。

报告期内,大麦植发销售及分销开支分别为5.01亿元、3.99亿元、5.21亿元,销售费用率分别达到67%、52.3%、50.9%,

同期,即使是市占率居前的雍禾医疗,销售费用率也分别达到了53.1%、47.6%、49.4%。

2019年-2021年,爱尔眼科及通策医疗的销售费用率则分别为10.5%、8.95%、9.65%及0.62%、0.84%、0.89%,高下立判。

此外,2019年-2021年,大麦植发的植发患者数量分别为2.38万人、2.76万人、3.27万人,粗略计算平均每位手术患者的获客成本约为2.1万元、1.45万元、1.59万元,这部分成本自然要让消费者分担,手术费用也就居高不下。

因此,在决定是否植发时,高昂的价格也劝退了不少人。

前文提过,2019年-2021年大麦植发的付费患者植发服务的平均交易额分别约为3万元、2.58万元及2.47万元;2020年及2021年雍禾医疗植发患者的平均消费则分别为2.79万元及2.66万元。

根据国家统计局数据,2022年上半年,全国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为1.85万元,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为2.5万元,与一台植发手术的费用几乎持平。

然而,与眼部及口腔治疗不同,植发手术几乎不涉及健康问题,除心理因素外,客观上脱发也不会对患者日常生活产生重大影响,即植发几乎仅与颜值有关,而随着审美环境的宽松,以及反审美焦虑的思想兴起,真正需要且愿意为头发付出如此高代价的消费者终究是少数。

投诉不断屡受处罚

相较于销售费用的高昂,大麦植发的研发投入却少得可怜。

2019年-2021年,大麦植发研发费用分别为645.8万元、460.1万元、478.4万元,研发费用率仅分别为0.4%、0.6%、0.8%,不及销售费用的1%;同期雍禾医疗的研发费用率均为0.7%左右。

研发投入低,加上监管不到位以及相关专业医生缺乏等原因,导致植发行业门槛较低,鱼龙混杂,即使是行业“老大”雍禾医疗也曾存在无证行医、广告违法等问题,大麦植发同样是负面缠身,处罚、投诉不断,严重影响消费者信心。

2020年11月,据中国网报道,大麦植发在其官网及电商平台、团购平台上,使用未授予专利权的专利申请和已经终止、撤销、无效的专利作广告宣传,并存在承诺毛囊成活率,利用患者和模特作代言、证明等违法违规行为。

2021年,宁波市市场监管局通报,宁波大麦美容美发有限公司在美团平台店铺发布微针植发医疗广告,内容包含王平医生的微针植发案例,案例中出现了患者形象和治疗前后效果对比。但经查证,该植发手术并非王平所做。最终宁波市市场监管局高新区分局作出行政处罚,责令其停止发布违法广告,在相应范围内消除影响,并罚款3万元。

2021年6月,《天津日报》报道,天津科发源医疗美容诊所(后更名为大麦微针植发诊所)违规给女性患者使用“仅限男性使用”的药品,导致患者汗毛加重。后被红桥区卫健部门认定违规,分别对大麦微针植发诊所和相关从业人员处以3000元和8000元的行政罚款。

除了各项处罚,在黑猫投诉平台上,针对大麦植发的投诉也是五花八门,包括虚假宣传成活率、主刀医生与协议不同、诱导消费者购买护理服务等.

图片来源:黑猫投诉平台

此外,关于大麦植发宣称1997年成立而其创始人当时年仅18岁、创始人仅持有助理医师资格证却为患者做手术、混淆微针与种植笔概念等问题也引起了市场热议,亟待大麦植发的回应。

原标题:《大麦植发赴港IPO,植发手术均价下降,处罚、投诉缠身》

阅读原文

    本文为澎湃号作者或机构在澎湃新闻上传并发布,仅代表该作者或机构观点,不代表澎湃新闻的观点或立场,澎湃新闻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申请澎湃号请用电脑访问http://renzheng.thepaper.cn。

    +1
    收藏
    我要举报
            查看更多

            扫码下载澎湃新闻客户端

            沪ICP备14003370号

            沪公网安备31010602000299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31120170006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沪B2-2017116

            © 2014-2024 上海东方报业有限公司

            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