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夜读丨你后悔学自己的专业吗
“大学后悔学医”,这是豆瓣一个讨论小组的名字,媒体最近报道了他们的故事,主要说的是他们在“规培”中付出了琐碎、重复、高强度的劳动,却换来微薄的薪水。他们自嘲为“医疗废物”,有个女生想要筹备婚礼却抽不出时间,想到医院有个“献血假”,献了200ml之后,她获得了7天宝贵的假期。
这是一个读了让人心疼的报道。每一代年轻人都有不容易的地方,但这代年轻人,尤其是部分领域,似乎对年轻人要求更高,给出的报酬和成长空间,却不理想。通过献血获得一个假期,这只是个例,但他们的烦恼依然有其普遍性。
记得长辈一直念叨,学医是很有前途的。在自己的印象中,在医院里工作的医生,那是特别体面的。可每一个专业、每一份工作背后,都有常人想象不到的辛苦和不易。毕业多年后,很多人都会在聚会上笑着谈起,自己当年的选择,真是太“傻”了。不知道,在办公室里忙忙碌碌的你,是不是偶尔也会有类似的感慨?
我学的是文科,毕业于地方一个籍籍无名的学校。记得毕业时冒着三伏天的高温,奔波于全城大大小小无数个单位、公司,无一例外都被拒绝了,最后位于郊区的一家水泥厂,答应可以过去当工人。在第二天要去报到的最后关头,还是放弃了那份工作,放弃的原因,无非是不甘心。好在,母校在我走投无路的时候抛出橄榄枝,把我召回到了学校,当了一名临时老师。
和无数年轻人曾吃过的苦头一样,作为一名新老师,要备课上课,晚上要值班,假期要招生,拿到手的薪水非常低,我记得那是1996年,月薪大概是200元。那份老师的工作,我干的时间很短,不过半年左右就辞职了。辞职的原因,很符合年轻人喜欢意气用事的风格,因为学校后勤在给老师们发冬季值班时穿的大衣时,我与另外一位留校的老师没有资格领到,于是就与学校“拜拜”了。
失业后我给我们县的一家效益很好的工厂写信,意思是可以去他们那里帮他们办一份厂报,并随信寄去了我搜集的一些厂报样报,很快就收到了回信。那家工厂的厂长对此很感兴趣,他表示很愿意给我一份办公室的工作,按照自己的想法办一份厂报出来。但在谈待遇的时候,我没有提工资要求,但要求有一份正式的企业编制,厂长面露难色,说别的都好谈,但编制这个事情不好解决,于是这份工作宣告泡汤。
后来我们县城驻地的乡镇政府,缺一名通讯报道员,而我在报纸上发表过一些豆腐块,于是如愿有了一份去镇政府办公室做临时工的机会。记得入职时的工资是197元一个月,每年增加1元/月的工龄工资,这份工作做了三年多。这意味着,起码在当年的环境下,我已绝无可能进入县城的任何一家单位工作。但即便面临这样走投无路的状况,我也没后悔过学习文科。
没后悔的原因很简单,即便以临时工身份拿微薄的薪水,但在工作中依然是快乐的。当一个人的起点非常低的时候,任何一点点的上升台阶,都是值得珍惜与欣慰的。况且,那段时间的工作机会,使得我更频繁地接触到了社会,对于热爱写作的人来说,来来往往的人,纷纷杂杂的事,都会触动我进行更深的观察,调动更敏锐的感受。
文学虽然不能带来直观的经济收益,但却能在内部调节一个人的心灵世界。低收入带来的生存艰难,很大程度上被一种无形的力量抵消了。
由年轻时便积累于心的那种希望感,到现在仍然时时会涌现于心里,我不确定这份希望感的来源,但我觉得,在这一事实之外,可能一个人的坚韧品格与向上追求,才是推动其走过困境的真实动力。
当然,在读完“大学后悔学医”小组的故事后,我并没办法告诉他们,怎样熬过困难期。规培的时间有多长?结束规培之后转为正式医生的可能性有多大?转正后的待遇理想不理想?这些问题,身在其中的人,会有较为清楚的答案。
你会不会后悔学自己的专业?自己选择的工作到底有没有前途?这些问题别人是没法为你回答的。来自外界的建议,没法做到有的放矢,走出困顿、失望、无奈的唯一方法,可能更多还要依赖自己的力量。
还是要坚定地去相信,哪怕作为个体很渺小,也要看到缝隙处的光亮,要推开那扇沉重的门。
- 报料热线: 021-962866
- 报料邮箱: news@thepaper.cn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31120170006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沪B2-2017116
© 2014-2024 上海东方报业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