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中国乐器协会古琴专委会成立 助力行业健康有序发展
自2003年古琴申遗成功之后,国家在政策上加大了对古琴事业的支持力度;2008年,北京奥运会的大舞台让古琴进入公众视野。进入7月以来,我国古琴行业再次迎来发展。7月12日,斫琴师作为中国乐器行业列入《国家职业分类大典》的一个“新职业”正式公布与公示;7月17日,中国乐器协会古琴专业委员会成立大会以线上线下相结合的方式召开,选举产生了第一届领导班子。从2003年到2022年,无论古琴制造业,还是古琴演奏领域,都在逐步走向繁荣。
古琴文化源远流长,独成体系,追溯性、传承性、规范性强,文化符号明显,内容丰富。传承至今的古琴有100多个泛音,是世界上拥有泛音最多的乐器。古琴有自己的记谱方法,至少有1500多年的历史。古琴现存有150多部古琴谱,包含着流传下来的3000多首古琴曲;古琴还有9大“琴派”,这些由具有共同艺术风格的琴人所形成的流派,各有所长且又各自独立,具有鲜明的艺术风格。古琴作为一种音乐文化,已经深深植根于中华民族的血液之中。
2021年,中国乐器协会充分吸收行业意见建议,通过组织专家进行评估,拟增加“古琴”和“未来音乐科技”两个专委会。7月17日,在中国乐器协会古琴专业委员会成立大会上,中国乐器协会古琴专业委员会(第一届)主任徐君跃表示,中国乐器协会古琴专业委员会有几项重要的工作任务:一是兴文化、展形象;二是要通过融合产、学、研、演,并充分利用已经公示、即将进入《国家职业分类大典》的新职业——斫琴师的职业能力评价工作,提升古琴制造水平与附加值,让古琴在新时代焕发新的青春;三是要运用历史、艺术、美学的观点来创作古琴作品,打谱和新作品的创作都是需要努力的方向;四是要做好“育新人”工作,专委会要勇于担当古琴文化艺术传承的使命,继承古琴制造与演奏技艺,注重古琴内在文化精神的传承,为古琴界培养人才,传承古琴文化。
中国乐器协会副理事长陈晋武表示,古琴是中国古老乐器的代表,有着辉煌的历史和文化传承,古琴和斫琴技艺作为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与发展并存。古琴专委会要以产业为基,以文化为魂,以人才为本,以传承为径,充分发挥行业专家的引领作用,把古琴行业的事情办好。对于如何推进古琴传承,陈晋武 从四个方面提出建议: 一是深入研究古琴音乐文化内涵,提倡“崇文优先”,做到崇尚文化艺术优先考虑、文化活动优先安排、文化产业项目优先选择; 二是深入挖掘古琴和斫琴的技艺精髓; 三是深入探讨古琴乐谱的传承与创新,深入探讨各古琴流派流传至今的艺术精品和经典作品的艺术价值; 四是深入思考与践行古琴“普及”和经典“传承”两项工作,多出值得传承下去的经典作品,使古琴事业健康有序发展。
记者了解到,斫琴师是指在制作古琴方面有较深造诣的人。其中“斫”字是用刀、斧砍的意思。古法斫琴是指采用唐代传统方式精工细作的一种古琴制作工艺,它是融汇文化、艺术、音律、美学修养和木工、漆工等技术于一体的综合技艺。2021年,中国乐器协会向国家人社部申报斫琴师和乐器设计师两个新职业,这也是继乐器维修工、钢琴调律师等9个与乐器行业相关的职业之后,又被列入《国家职业分类大典》里的新职业。中国乐器协会副理事长孙瑞勇介绍,这11个职业已基本涵盖了乐器的专业门类,为培养一线的能工巧匠队伍提供了保障。
陈晋武表示,中国乐器制造业不能满足于制造大国的称谓,要看到差距和奋斗目标。咬定创新不放松,关键是加快人才培养。古琴专委会要发挥自身特长,发挥古琴专家、非遗传承人的作用,努力增加人才“软实力”;利用斫琴师已列入《国家职业分类大典》的契机和行业“职业技能考核鉴定”体系优势,努力培养一支古琴专业高技能人才队伍。借力专委会新的工作平台,不但在高技能人才培育上寻求突破,也要利用多种途径加速培训培养中青年科技骨干、中高级斫琴师和专业经营管理人才;建议在重点工作岗位,注重培养传承与发展的人才和综合职业技能人才,为行业做大、做优、做久,形成人才队伍需求的立体化支撑。
文|本报记者 王薛淄
本文为澎湃号作者或机构在澎湃新闻上传并发布,仅代表该作者或机构观点,不代表澎湃新闻的观点或立场,澎湃新闻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申请澎湃号请用电脑访问http://renzheng.thepaper.cn。
- 报料热线: 021-962866
- 报料邮箱: news@thepaper.cn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31120170006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沪B2-2017116
© 2014-2024 上海东方报业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