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要了解莫兰迪,请先忘掉莫兰迪色
原创 分享生活的灵感 Voicer
你真的认识莫兰迪吗?还是只是互联网构建的他?
在社交媒体的追捧下,“莫兰迪色”成为热度不减的营销标签,但是真正的莫兰迪却像他的那些画一样,蒙上一层更加神秘的灰色,朦胧不清。作为世界上最伟大的静物画家之一,莫兰迪或许不应只因色彩而被记住。
7月20日是乔治·莫兰迪(Giorgio Morandi)的生日,在这个特别的日子,我们想拨开他身上的浓雾,和你一起认识一个远比莫兰迪色更丰富的莫兰迪。
用一生来画
瓶瓶罐罐们
● 莫兰迪1948年的静物画
高的、矮的、胖的、瘦的——不同“模特”器皿排列组合,贯穿了莫兰迪毕生的创作。在他存世的上千幅画作里,到底有多少个瓶瓶罐罐,恐怕没人数得清。
德国诗人Walter Helmut Fritz写诗来描摹莫兰迪的作品,“寂静呈现于一个瓶子、一个碗、一个罐子的轮廓。”
● 左滑看看更多莫兰迪的瓶瓶罐罐
这些最朴素的生活用具,被莫兰迪几十年如一日地描绘,成为一种超越时间的存在。平凡却灵动,简单却永恒。
他对瓶瓶罐罐的执念,多少受到了伽利略影响。伽利略认为,真正的哲学之书、自然之书的文字,并非由人类发明的字母表写成。莫兰迪也相信,这个世界的感觉和图像难以言传,只有形式、色彩、空间和光线才能精确形容。
香烟、眼镜、西装
莫兰迪三件套
● 莫兰迪
莫兰迪是资深烟鬼。他的照片,十张里有八张都有香烟出镜。他对抽烟爱得如痴如醉,最后甚至因它而死。1964年6月18日,莫兰迪去世,死因是肺癌。
● 一个烟瘾很大的人
除了香烟,另一样不离身的物品是黑框眼镜。莫兰迪身材高大,脚也宽大。喜欢戴帽子,西装革履,衣服上常残留作画的痕迹。
● 在家附近的郊野
● 莫兰迪不同时期的自画像(时间由近及远)
● 插画家伊野孝行画的莫兰迪
博洛尼亚的老屋
他住了一辈子
● Via Fondazza的莫兰迪之家
Via Fondazza,意大利博洛尼亚的一条普通街道。在莫兰迪生活的年代,这里满是妓女、作坊和玩牌的老人,还有一座孤儿院和军营。这条街的36号,就是莫兰迪一辈子的家。
父亲去世后,母亲带着莫兰迪和两个妹妹一起搬到这里。莫兰迪终身未娶,一直和妹妹们住在一起。在小小的9平米卧室里,画出无数瓶瓶罐罐。
● 家里的瓶瓶罐罐和颜料
从他的卧室望出去,可以看到花园、亚平宁山脉、山间小镇Grizzana。上世纪50年代,退休后的莫兰迪在Grizzana也建造了小屋,用作度假休憩。
● Grizzana的故居保持着1994年的样子,那一年莫兰迪最小的妹妹去世
莫兰迪年轻时曾在意大利其他城市游学几年,也去过瑞士旅行,除此之外几乎一生未离开故乡。生活日复一日,与世隔绝,像他的画一样安静恒久,因此他也被称为“僧侣画家”。
如今Via Fondazza和Grizzana的莫兰迪故居,都还保留着他在世时的痕迹。散落的瓶瓶罐罐、衣柜里的大衣、抽屉里的香烟,还有书架上乔托和马萨乔的书。
莫兰迪好像还站在窗边,眺望着群山,缓缓吐出一口烟。
他笔下的
故乡风景
● 《风景》,1935
一个环游世界的人,也可能会一无所见。为了形成理解,有必要不去看很多东西,而是认真看你所看到的。
- 莫兰迪
几十年生活在同一个地方,看同样的风景,走同样的道路,这一切都没有减弱莫兰迪的绘画热情。他反复记录着周遭的景色,不厌其烦。
● 左滑看看莫兰迪画的博洛尼亚风景
20世纪上半叶,意大利的整体氛围极为喧闹、激荡,莫兰迪却拒绝参与其中。他偏居一隅,安静地画瓶子、画风景,仿佛被时代遗忘的隐士。在他的画里,时间也好像从未存在。
退休后,莫兰迪在Grizzana悠闲地散步写生,“过了那个弯道,就是世界上最美丽的风景。”他说自己只有在那里,才能看到70种颜色的绿。
● 不同的绿
没有生命的静物花
被赋予力量
除了瓶子和风景,莫兰迪最爱画花。1917年,在战争的大环境下,莫兰迪身心俱疲。那一年,他为数不多的作品里就包括花。
● 莫兰迪早期花卉作品,分别画于1917年和1920年
之后几十年,莫兰迪如同珍爱瓶子一般钟爱花卉这个主题。
他有个特别的偏好,相比鲜花,更爱画干花或人工花,因为色调更为柔和清淡。他会给它们搭配上同样素雅的花瓶。
我本质上是那种画静物画的画家,传达一点宁静和隐秘的氛围,我从来都把这种氛围置于其他因素之上。
- 莫兰迪
近乎偏执的
创作方式
● 莫兰迪的工作台,由François Halard拍摄
乍看之下,莫兰迪的画并没有太复杂的构图和透视,但他往往要花上几周来调整器物们的组合摆放,并在桌上记录下位置,直到效果令他满意才罢休。
动笔前,他还要将费心调出的颜色在静物背后的墙上画一笔,反复检验色彩和静物之间的和谐度。
“我要花费数周来决定哪组瓶子能配某种特定颜色的桌布,然而还是经常在空间上出错。也许我的工作速度太快了。”
● 桌上用于定位的圆圈互相缠绕,墙上试笔的色彩星星点点
● 画架横杆上的油画颜料干壳
所谓的莫兰迪色
怎么来的?
莫兰迪的画作沐浴在可谓是不变的光中——这光从不闪耀,不刺目,从不闪烁,不穿透云朵,哪怕它清如黎明,有着微妙的灰色、玫瑰色,这光亦是奇异般的宁静。
- 诗人菲利普·雅各泰
“莫兰迪色”这个概念可能莫兰迪本人都没有听说过,甚至有些“莫兰迪色”并未在他的画作中出现。
从互联网的语境下理解,莫兰迪色指灰色调的低饱和色彩。虽然这个概念是新造的,但莫兰迪在色彩上确实煞费苦心。
他买回透明的瓶子,涂上颜料,再放在工作室积灰。灰尘减弱了器物表面的光泽,色彩更柔和,这正是莫兰迪期待的效果。他从不允许别人打扫他的瓶子们。
直到瓶子们都蒙上一层厚厚的灰,他才动笔。先在画布上铺一层鲜艳的色彩,再覆盖一层白色或灰色。这么做是为了让灰色调富于变化,更加朦胧舒缓。
他的早期绘画
很不「莫兰迪」
习惯了莫兰迪温柔平静的笔触,突然看到他早期的画作往往难以置信:这真的是莫兰迪画的吗?
1910年代末期,莫兰迪受形而上画派画家契里柯和卡拉影响,曾经短暂尝试过形而上学画派和立体主义风格。线条更利落,画面更冷冽。
● 莫兰迪早期画作,这一风格系列多创作于1918年前后
虽然风格与后期大相径庭,但是从中已经可以看出莫兰迪的创作线索,比如对静物主题的偏爱、对光影的处理。
即便是莫兰迪,也曾在艺术创作之路上迷茫和试错。在形而上画派短暂徘徊后,莫兰迪终于找到了属于自己的绘画语言。
自此之后,他便不再理会外界艺术浪潮更迭,一心只画自己想画的:瓶子、风景,还有最爱的花卉。
他在大学教书
科目却是版画
鲜为人知的是,莫兰迪还是一名老师。作为母校博洛尼亚美术学院的教授。他教学的内容是版画而非油画。在他看来,版画只需要教学生技巧,而不用涉及太多观念上的内容。
成为大学教授之前,莫兰迪是当地一所小学的老师,教孩子们画素描。
那么,莫兰迪自己的蚀刻版画和铅笔画长什么样?你可以说它们很不莫兰迪,在视觉上和那些温柔的油画相去甚远。但它们又真的很莫兰迪,因为画的仍然是故乡风景和瓶瓶罐罐。
● 莫兰迪的风景版画
● 花卉版画
他的版画通过平行斜纹刻画层次,个人风格明显。比起“精雕细琢”的版画,他的铅笔画就随意许多。寥寥几笔,天真又散漫。
● 意大利曾分别发行过莫兰迪水彩画和版画的邮票
● 左滑看看莫兰迪的铅笔画
莫兰迪工作室
灵感开始的地方
● Luigi Ghirri拍摄的莫兰迪工作室
虽然莫兰迪已经去世数十年,但他工作室(当然也是他的家)仍然在给后世的创作者提供源源不断的创作灵感。
不少知名摄影师都曾经到访这间落满灰尘、狭小陈旧的房间,并在此地留下动人的摄影作品。
● 摄影师Francois Halard的作品,他还曾拍过许多名人的家
● Luigi Ghirri的作品
● 左滑看看Giandin Berengo Gardin的作品
2015年,以彩色摄影闻名的美国摄影师Joel Meyerowitz到访莫兰迪家。这里所有瓶罐摆设一如当年,空气里似乎还飘荡着莫兰迪的气息。
Joel坐在莫兰迪曾经画画的位子上,一一拍摄房间内留下的250多件器物:瓶瓶罐罐、花瓶、水罐、贝壳……这些照片汇总成一本摄影集《Morandi's Objects》。
在这本影集的序言里,Joel的妻子写道,“尽管我认真看了三十五年莫兰迪的画,这个人本身仍然是一个谜。”
● 《Morandi's Objects》
● 莫兰迪125周年诞辰时的Google Doodle
安静、柔和、坚定。
当莫兰迪不在意时间的流逝,
他和他的作品就彻底
脱离了时间的桎梏,
成为一种恒久的存在。
你也喜欢莫兰迪吗?
欢迎留言分享你对他的感受!
原标题:《要了解莫兰迪,请先忘掉莫兰迪色》
本文为澎湃号作者或机构在澎湃新闻上传并发布,仅代表该作者或机构观点,不代表澎湃新闻的观点或立场,澎湃新闻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申请澎湃号请用电脑访问http://renzheng.thepaper.cn。
- 报料热线: 021-962866
- 报料邮箱: news@thepaper.cn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31120170006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沪B2-2017116
© 2014-2024 上海东方报业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