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培养了诺奖得主吉野彰的旭化成迎来创业100周年,今后也将继续为全球大众的“生命”与“生活”做贡献
凭借在可充电锂离子电池领域的研究贡献,旭化成名誉特别研究员吉野彰荣获2019年诺贝尔化学奖,旭化成也随之受到人们关注。民营企业工程师获诺贝尔奖可谓凤毛麟角。为何旭化成能成为诺奖得主的摇篮?在了解了旭化成勇于向新事业发起挑战的历史后,答案便不言自明。
旭化成于2022年5月25日迎来了创业100周年。作为在全球产业链确立了多项核心技术的高科技化工企业,旭化成始终恪守“为全球大众的‘生命’与‘生活’做贡献”的企业使命,创业100年来,公司业务范围从最初的纺织业务到树脂、橡胶等化工业务,再到住宅与建材业务、半导体业务、医药和医疗器械与急救医疗业务等,每一项都与人们健康富足的生活紧密相关。
源自“突破”和“创新”的竞争力
凭借催化剂工艺、高分子加工、纤维、膜分离、健康、住宅建材、化合物半导体LSI领域的核心技术和产品,旭化成在全球化工、医药品、电子等多条产业链上游均拥有举足轻重的地位。回顾其发展历程,“突破”和“创新”是两个重要的关键词。
旭化成创业之初的发展与创始人野口遵“独辟蹊径,完成别人想都不敢想的事情”的精神密不可分,这也成为了旭化成的DNA并传承至今。
野口遵毕业于帝国大学(现东京大学)电气工程系,于1906年创办水力发电公司;1908年成立氮肥公司,吸收化合空气中的氮来制造氮肥;1923年设立合成氨工厂……可谓是精力旺盛的企业家。
1922年,野口遵创立了旭化成的前身——旭绢织株式会社,起初主要生产以天然纤维为原料的人造丝,此后不断壮大业务,生产化肥及火药等产品。1944年野口遵因病去世。他奠定了现代日本化学工业的基础,被誉为“电气化学工业之父”。
进入1960年代后,旭化成的中兴之祖宫崎辉将尼龙、合成橡胶、建材事业奉为“三大神器”,以这“三大新事业”为核心,推进业务的多元化,为现在的旭化成打下了基础。“再大的企业,若五年里没有任何放手一搏的决断,一直满足于现状的话,很快就会走向衰亡”。宫崎辉坚信以崭新的视角创造未来10年、20年的业务才是关键。
例如,现在用于食品保鲜的热门产品“旭包鲜™”(Saran Wrap)就是在可持续发展的战略下生产出来的。实际上,当时旭化成与美国陶氏化学公司签署了技术引进合同,开始运营后3年时间里,累计亏损高达7.2亿日元。在公司里批判声四起的情况下,宫崎仍坚持推进该业务。此后,随着时代发展,冰箱和微波炉逐渐普及,“旭包鲜™”的“耐冷耐热”性能恰好与之匹配,销量因此攀升,才有了如今的“旭包鲜™”。
此后,旭化成进入微电子市场(为智能手机、个人电脑、AV设备等信息领域设备提供重要部件),进一步推动业务拓展。除此之外,还增添了另一个重要支柱,即“生命”领域,扩充了血液透析和血浆置换等医疗业务。2012年收购美国ZOLL Medical公司,借此打入急救医疗领域,业绩蒸蒸日上。
现在,材料、住宅和健康被称为旭化成的三大事业领域。“多元化”如今已成为旭化成的代名词,而所有业务发展的背后,都能看到旭化成满足大众需求的真挚态度。
用持续的研发投入为大众的“生命”与“生活”做贡献
旭化成的成长得益于持续强劲的研发投入。这是其快速发展的核心要素。接下来介绍研发投入的部分事例。
成立于1974年的旭医疗株式会社(现旭化成医疗株式会社)在全球率先研发出使用铜氨人造丝的透析器,整个70年代给旭化成的未来发展带来了深远影响。如今该产品凭借稳定安全的特性和持续的技术创新,为应对各种疾病,提供可提高输血用血液制剂品质的过滤产品,有助于提高患者的QOL。
除了深耕医疗领域外,在基础研究领域,旭化成也常常会在一个项目上花费5~10年甚至更长时间。吉野彰的锂离子电池研发就是旭化成重视研发的一个典型例子。
1980年代,便携设备的研发如火如荼,与之相关的各行各业都在探索如何实现设备的小型化和轻量化。以吉野彰为代表的旭化成的化学专家们敏锐地察觉到锂离子电池这一有待开发的市场,于是,旭化成决定由吉野彰牵头组建团队,着手研发。
在公司的支持下,吉野彰于1985年完成了锂离子电池的研发。他开发出全球首个以碳为负极、钴酸锂(LiCoO2)为正极的LIB原型的二次电池,并成功开发出将铝(AI)用于正极集电体的LIB基础技术、商业化所需的电极化技术、电芯化技术和外围技术,实现了小型且轻量的新型LIB二次电池的商业化。2005年,旭化成设立吉野彰研究室,以完善自由的研究环境。
吉野彰在首次采访中谈到,“旭化成提供了充足的报酬和研发经费,让我可以毫无后顾之忧地做研究。旭化成还是一家时刻挑战新事物的公司,也会给予年轻人很多机会”。
2019年诺贝尔化学奖得主吉野彰
深耕中国市场,推动可持续发展
回顾旭化成在中国的发展历程,1988年设立北京代表处,1993年作为首家日本化学企业与中国化工部签署一揽子协议,出口尼龙66相关技术。如今旭化成已深耕中国市场30余年,贴近中国消费市场进行创新的同时,在众多领域为中国消费者带来了可持续的产品体验及解决方案。
例如,2005年,旭化成与(浙江)宁波宜科科技实业股份有限公司共同出资,成立了宁波宜阳宾霸纺织品有限公司,向市场稳定供应“宾霸®”产品。“宾霸®”是一种再生纤维素纤维,原料100%采用棉籽油榨油过程中的副产物棉籽绒。生产中秉持环保原则,如主要化学药品回收再利用的独特闭环系统和废弃物零排放。“宾霸”作为一种可生物降解、可堆肥的环境友好型循环性材料,逐渐被大众认识。
旭化成还生产与“宾霸®”原料相同的再生纤维素长纤维无纺布“冰羽灵®”。“冰羽灵®”的特点是吸液性和保液性强,不易起毛。
在汽车领域,用高功能树脂替代金属的旭化成产品也引起了中国消费者的极大兴趣。
旭化成开发了一款产品,可将现有车型的踏板支架由金属制品替换为旭化成自产的玻璃纤维强化聚酰胺树脂“雷鸥娜™”。从金属到树脂的替换,实现了汽车轻量化,有助于CO2减排。
其中,CAE(Computer Aided Engineering,通过计算机进行树脂部件的精密设计和技术预测)可对旭化成自研的树脂进行最佳的拓扑解析,提出划时代的、再现性高的部件形状方案,还有助于减轻客户在开发工序上的负担。
值得一提的是,旭化成除了将研究成果引进中国,为中国消费者带来实用性和便利性,还在可持续发展方面履行着企业的社会责任。
在中国的社会贡献活动
即便与业务无关,也就是说在不追求利润的活动中,旭化成也在为中国社会做贡献。下面介绍两个给读者留下印象的事例。
2020年新冠疫情暴发后,旭化成医疗器械公司的血液透析器(也用于治疗急性肾衰等病症)被政府指定为紧急采购产品。旭化成医疗器械三名员工冒着高风险奔赴武汉雷神山医院,在最短时间内完成设备安装和医务人员培训工作,为救治重症患者贡献了力量。
2010年8月,甘肃舟曲泥石流灾害发生后,旭化成的两台滤膜净水设备“Microza™”被送往灾区,用于过滤河水,为3,000名当地受灾群众持续提供生活用水。旭化成还派出三名专业技术人员前往灾区,支持两台净水器的安装、调试并向当地志愿者提供操作指导。
打造新的旭化成
“传统不是守护出来的,而是创造出来的”。站在100周年这一时间节点上,展望旭化成的未来。旭化成总经理工藤幸四郎说,“打造旭化成的新未来,不是指去思考未来100年旭化成的理想姿态,而是要怀着自主开辟新道路的气概去努力。‘认准前进的方向’并‘亲力亲为’,希望大家重视这两点”。
到目前为止,本报介绍了一系列旭化成产品,该公司还拥有很多有助于解决中国的社会课题的产品。此外,旭化成从今年起参展进博会,以展示其为解决中国的社会课题所做的贡献并提出贡献假设,今后的企业活动一定会成为万众期待的焦点。
用手机截图并扫描上方二维码,即可访问旭化成中国(微信公众号)
- 报料热线: 021-962866
- 报料邮箱: news@thepaper.cn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31120170006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沪B2-2017116
© 2014-2024 上海东方报业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