澎湃Logo
下载客户端

登录

  • +1

MBTI人格测试走红:“超级准”还是“伪科学”?| 有数

2022-07-21 19:06
来源:澎湃新闻·澎湃号·湃客
字号

本文为“有数”栏目独家稿件,由SISUvis x 有数联合出品,版权所有,任何媒体或平台未经许可,不得转载。

最近半年里,你是否有过这种体验:无论刷会微博、抖音,还是豆瓣、小红书,MBTI这四个字母都会出现在你眼前。

图片来源于微博

今年三月以来,关于“MBTI”的百度指数多次呈现大幅增长的趋势,并在4月2日时达到峰值,当日整体环比增长达到了249%。

对于已经上瘾MBTI的人来说,在网络冲浪时转发符合自己描述的文字、梗图,或是寻找同类型人格,具有十足乐趣。然而,还没了解过MBTI的人则会一头雾水:念叨INFP、ENSP等奇怪字母串的人,到底着了什么魔?

MBTI到底是什么?它是如何一夜之间火爆全网的?

| 席卷网络的MBTI,究竟是什么?

MBTI全称为Myers-Briggs Type Indicator,是美国作家伊莎贝尔·布里格斯·迈尔斯(Isabel Briggs Myers)与其母亲凯恩琳·布里格斯(Katharine Cook Briggs)共同制作的一种人格类型理论模型。

该模型以瑞士心理学家卡尔·荣格(Carl Jung)于1920年划分的8种心理类型为基础,经过多年研究检验后,于1956年正式编制而成。

作者根据网络资料整理

1997年,第四军医大学心理学教研室的苗丹民教授与美国东卡罗莱纳大学的学者合作,翻译了MBTI-G量表,将MBTI引入国内学界视野。

长期以来,MBTI一直作为一个心理学的测试工具与理论在学术领域发展。直到今年年初,经由韩国推出的综艺节目《MBTI Inside》在国内互联网传播,以及冬奥会期间,谷爱凌对自己MBTI人格类型的主动介绍,MBTI开始被更加广泛的人群所认识。

到了今年夏天,MBTI的声量在互联网上有所下滑。但从各大社交媒体的讨论话题来看,MBTI已经具备了一个规模庞大的年轻“死忠”群体,对MBTI的交友与心理文化的讨论也成为许多年轻人的日常。

| MBTI的人格划分,中国人哪种最多?

在MBTI的文化系统里,十六类人格可为划分为四个大类:分析家、外交家、守护者与探险家。每个人格都有着独特的性格特征和职业特征。

MBTI的文化系统还为每个类别提供了一些名人参考。例如,分析家下的逻辑学家(INTP)人格,典型案例包括了达·芬奇、爱因斯坦、牛顿、达尔文等如雷贯耳的名字。

那么,中国人在MBTI人格上具有怎样的特点呢?

根据MBTI测试知名站点16personalities公布的数据,在参加测试的中国用户中,调停者(INFP)、执政官(ESFJ)、守卫者(ISFJ)占比最多,而企业家(ESTP)、指挥官(ENTJ)等人格的占比则居于末位。整体上,内向型人格以0.14%的比例略多于外向型人格,感性人格比理性人格足足多出了8.52个百分点。这大致表明,中国人总体上是一个更加倾向内敛与浪漫的民族

由于许多网友热爱在社交媒体上展示自己的人格类型,我们统计了主要的社交媒体平台上的MBTI画像。

在抖音平台,I型人格讨论度略高于E型人格;而在知乎、豆瓣和微博上,I型讨论度则远远多于E型。

在知乎、豆瓣与微博等平台上,30岁以下的年轻人群通常是核心活跃用户,而抖音的用户年龄结构分布则相对均匀。可以推测,年轻人的人格标签以I(内向)居多——这或许是因为,更为外向的E人在现实生活中已经十分活跃,而相对内敛的年轻I人更爱在社交媒体上表达想法。

从N和S所属的维度来看,我们又发现了一个新现象:代表直觉的N型人格,比代表实感的S型人格更喜欢参与讨论。在MBTI划分中,直觉型人格更注重“第六感”。相反,实感型人格注重事物本身的细节。

结合以上两个发现,我们认为,相比现实生活中的交流,内向型人格者也许更喜欢参与到网络世界的交友中;直觉型人格的人,偏好于在观点分享类的平台进行相关讨论。

事实上,MBTI的16个人格看似平等,但讨论的热度有明显差异——INFP人格的讨论热度,在所有社交媒体平台上都占据第一。相反,ESFJ人格的讨论度则很少。由此可见,社交媒体上的MBTI讨论,一方面以人格隶属人群的规模为基础,一方面又和该人格的特征与争议性呈现较大关系。

| MBTI,真测试还是伪科学?

MBTI很火,但它真的准确、可信吗?喜欢MBTI的人,热衷于探索其文化,但也有人坚信这不过是营销过度的伪科学。

我们打开知网,决定从学术视野来探索MBTI的价值,发现其背后的秘密。

从MBTI相关论文的发表年份与学科划分上可以看出,MBTI在早期仅限于心理科学的讨论。一些研究人员发展了MBTI的测评量表,将其人格分类理论应用到人力资源管理、人才选拔、领导力等管理学方向的实证检验中,以拓展其解释效力。

从1982年开始,心理科学领域的MBTI论文在所有相关论文中所占的比重,开始呈现下降趋势。1982年时,其比重超过了50%,而今年则仅有13.33%。

一般来说,被CSSCI数据库收纳的论文,可以被理解为在国内社会科学论文中具有较高质量和认可度。心理学与管理科学的高质量期刊,通常也会被纳入到CSSCI的检索系统。

然而,CSSCI论文中讨论MBTI的数量近年来明显下滑。在本世纪初期,研究MBTI的CSSCI期刊论文每年可以达到四至五篇。2018年以来,符合条件的论文合计却只有三篇。

这一现象表明了MBTI研究方向的泛化,也为后来大众也能参与MBTI的讨论打下了基础。

当然,用直白的话讲,是MBTI变“水”了——学界对MBTI的兴趣下降,而MBTI也正转化为一种流行文化。有海外学者指出:对于MBTI理论的支持声音越来越少,因为经过严谨的统计检验,这一理论不像“以前认为的那样可靠、有效、独立和全面”。

| 从原理机制看MBTI,是否真的严谨?

MBTI受到质疑的一个重要原因在于其量表信度。

简单来说,同一个人,做出来的结果可能每次都不一样。这是否源于MBTI提问选择时的单一性、模糊性?对此,我们分析了一份MBTI量表中的93个提问。

测试的内容以四个维度划分出的八个侧面(E&I/N&S/F&T/J&P)进行分布。其中,S和N侧面相关的问题占比最高,达到31.1%,而T和F侧面问题最少,仅占到了总数量的21.5%,J&P侧面以及E&I侧面问题所占到的比重几乎一致,都处于总量的23.7%左右。

这表明,用来进行人格分类判断的提问数量本身就是不均匀的

在选项数量上,依据才储提供的中文版本,MBTI的量表并不会像常见的李克特量表那样设置五个或七个的程度选项,而是仅有两个选项。两个选项通常代表了两种极端情况:例如,“你看肥皂剧的时候会很投入”,仅有“是”、“否”两个选项,这让处于中间状态(“偶尔”、“有时”)的用户举棋不定,不知道“站哪边”。

在问题性质方面,部分问题提供了情境假设,选项中提供了正面或负面的暗示,这也不同于学术量表设计所要求的中立、无偏向性规范。当这些问题与选项的单一化结合,偏差便有可能出现

例如,在“周围的朋友们都说我是很冷静的人”这一问题中,两个选项分别为“是,我的性格是孤言寡语,非常冷静”和“我说话做事比较冲动,并非冷静的人”。当进行选择时,部分测试者很可能会受到“孤言寡语”、“冲动”等词语所含有的一定的贬义意味所影响,而无法通过自己的第一反应做出选择。

| 其实,我们都是MBTI的“混血儿”

通过对MBTI的提问进行分析,我们已经嗅出其量表设计本身“有一点不严谨”的端倪。为了进一步分析MBTI的严谨性,我们对300余位MBTI爱好者进行了两项新的测试,来看看当被试者面对其他人格标签的常见描述时,是否也同样表现出认同感。

首先,在一轮问卷中,我们先让被试者输入自己的MBTI人格,然后推送相对应的人格特征表情包,来看看他们对于这些表情包描述的情况产生了多大的认同感。

结果显示,约有74.7%的被试者认为表情包中对应的人格描述符合自己在现实生活中的言行举止。甚至有被试在做完问卷后,前来索要表情包的原图——因为他们真的很喜欢。

不过,也要注意到,也有大约四分之一的被试者,面对理应符合其人格特质的表情包描述,并没有感到认同。

在表情包的测试外,我们还进行了第二轮测试。

在新测试中,我们隐藏了人格标签,将各种人格的通用描述融入到提问中,询问被试者对这些描述的认可情况。结果显示,不少人都对理应与自己完全相反的人格描述表示了认同。共有14种人格描述,得到了超过半数的被试者的认同感——哪怕与这他们声称的MBTI分类并不相符。

在ISTP的人格描述中,认为符合的比例甚至达到了82.55%。即,有超过八成的人认为,自己跟ISTP的特质“有点像”。即便是被认同最少的ENFP和ESTP类型,也有接近一半的被试认为符合自身情况。

为什么许多人都认可MBTI的测试结果?

这就如同“星座文化”,针对不同星座或人格类型的描述,都具有一定的普适性。ENFP体现出的特质,未尝不能在ISTJ身上体现。

毕竟,MBTI划分的结果,只是十六个“典型”的人格画像。某一人格类型也许能涵盖我们的主要特征,但终究难以完全代表我们全部的独特性

| 职场里的MBTI——测试说我适合干这活

尽管MBTI的出现与发展一直伴随着争议和批评,但也曾被学术圈“爱过”。源于这种“半学术化”的属性,MBTI已经频繁出现在职场测评与相关讨论中,被用来考察不同人格最适合的工作岗位。

根据智联招聘的数据,我们发现,如果遵循MBTI的文化观,不少人所从事的工作,的确与他们所测出的MBTI人格存在一定的契合度。

例如,市场营销岗位中,ENTP人格的从业者占比最大。根据MBTI的测试网站资料,ENTP人格在工作中能够充分发挥自己的创造性和开拓性,从事挑战性较大的任务,且可以从较为灵活的工作中得到乐趣。正是因为这些特质,ENTP类人格在营销岗位中有可能取得更好的绩效。

尽管如此,仍有许多特例存在。

例如,按照常见描述,采购类岗位需要性格偏外向、爱交际的人格,但在实际的从业者中,作为内向型人格的ISFP才是这一岗位的主力。财务类岗位,被认为需要理性化一点的T型人格,但排在首位的从业者人格却是侧重感情与情绪的ISFP。

由此可见,MBTI可以作为人才选拔的参考,但若将其作为员工选择的硬性指标来进行求职限制,大可不必。一个重要的解释在于,许多人在择业中,不一定会追求自身人格是否真的适合该岗位,而只是为了求得一份工作。也许,只有下班后的时间,人格才属于自己。

| 想听解读?乖乖交钱!

MBTI的大火在吸引大量拥趸的同时,也招致了不少投机者。当你在搜索MBTI时,一些来路不明的性格测试网站正在守株待兔。

这些测试通常以先测试后收费的形式进行盈利——测试者辛辛苦苦做完测试等待结果时,或者已经阅读部分结果以后,才知道这是收费项目。好奇心或不能半途而废的遗憾感驱使测试者没忍住,便掏了钱。

测试结果的解读可靠吗?也不一定。随着MBTI文化的流行,一些改造自民间的MBTI提问与解释也开始融入到这些站点中,相关解释的准确性更加存疑。

在16personalities、才储等相对知名的MBTI测试网站上,测试本身免费,但如果测试者想要获取更专业的测试内容、更详细的结果分析,同样需要付出几十元甚至上千元的成本。

作为MBTI的“粉丝”,小葛也是付费大军中的一员。她在微信中搜到了一个小程序,花费19.9元拿到了结果。她觉得不妨一信,因为周围的朋友都在询问她的人格“字母”了。

山寨网站的出现、高昂收费的现象背后,是MBTI呈现出的过度营销的趋势。然而,小葛也注意到了MBTI热度正在随着时间下滑。相关表情包还在,但越来越少使用。周围的朋友似乎重燃了对星座的兴趣。她认为,究其根本,MBTI的流行是暂时的,但人们对认识自己和人际社交的需求是永远存在的。

四个字母,也许不应该定义我们。”小葛表示。

如果你依然对自己的人格类型的特质充满好奇,我们结合各大测试站点和文献资料制作了一份MBTI人格图鉴,供你进一步查阅。

参考资料:

[1] 潇湘慕御. mbti人格与其他类型关系 [EB/OL]. 2020-10-21.

https://zhuanlan.zhihu.com/p/141209321

[2] 胡子叔叔. MBTI职场性格类型大数据报告 [EB/OL]. 2021-12-25

https://zhuanlan.zhihu.com/p/449664268 

[3] 陈曦. 火遍全网的MBTI测试 不是伪科学,但认真你就输了 [N]. 科技日报, 2022-04-14(10)

http://digitalpaper.stdaily.com/http_www.kjrb.com/kjrb/html/202204/14/content_533548.htm?div=-1

[4] 温竞华. 风靡社交网络的MBTI人格测试,究竟是科学还是玄学? [N]. 新华网, 2022-04-19

http://www.news.cn/politics/2022-04/19/c_1128575052.htm

[5] 苗丹民,刘旭峰,姜明,Rosina C. Chia. MBTI人格类型量表的效度分析[C]//.第八届全国心理学学术会议文摘选集.[出版者不详],1997:276.

[6] Crawford M M. A comprehensive scenario intervention typology[J]. Technological Forecasting and Social Change, 2019, 149: 119748.

[7] 刘又嘉,刘剑锋.网络社会中青年的星座崇拜及其信仰超验化风险[J].中国青年研究,2022(01):43-52.

本文为上海外国语大学新闻传播学院《数据可视化》课程作品

作者:(成员按照拼音顺序排序,不分先后)

陈吴越、陈俞彣、刘金鑫、魏大承

联系方式:chenwy0205@163.com

指导教师:赵鹿鸣

    本文为澎湃号作者或机构在澎湃新闻上传并发布,仅代表该作者或机构观点,不代表澎湃新闻的观点或立场,澎湃新闻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申请澎湃号请用电脑访问http://renzheng.thepaper.cn。

    +1
    收藏
    我要举报
            查看更多

            扫码下载澎湃新闻客户端

            沪ICP备14003370号

            沪公网安备31010602000299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31120170006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沪B2-2017116

            © 2014-2024 上海东方报业有限公司

            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