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一周艺术人物|古根海姆馆长将离任,阿德斯梅探索创伤与生命
经过14年的任职,所罗门·R·古根海姆基金会馆长理查德·阿姆斯特朗(Richard Armstrong)宣布于明年卸任,但并未说明原因。
在上海,工作并生活于法国的阿尔及利亚艺术家阿岱尔·阿德斯梅以外滩美术馆个展“御旨”探索创伤、流亡与生命。金宇澄以版画和手稿等形式,在上海K11美术馆呈现“景象”。在北京,“无尽意·痕——冯远绘画艺术展”是对冯远创作生涯的一次系统总结。
在巴黎,建筑师马岩松带领的MAD建筑事务所公布了首个建成欧洲项目“UNIC”,探索城市更新下的混合居住。《澎湃新闻·艺术评论》“一周艺术人物”报道一周以来的热点艺术事件与人物。
美国|古根海姆博物馆馆长理查德·阿姆斯特朗,将于2023年离任
理查德·阿姆斯特朗
据Artforum中文网等媒体报道,自2008年起一直领导所罗门·R·古根海姆基金会的理查德·阿姆斯特朗(Richard Armstrong)在任职超过14年后将于2023年卸任。阿姆斯特朗预计将协助基金会董事会寻找继任者。他在近日接受《金融时报》采访时首次公开自己将要离职,但并未说明原因。
阿姆斯特朗在执掌匹兹堡卡内基美术馆(Carnegie Museum of Art)十几年后来到古根海姆,接替托马斯·克伦斯(Thomas Krens)担任馆长一职。
他在任期内接续着克伦斯提出的全球扩张计划,同时也专注于使现有的项目更加国际化,启动了为期六年的古根海姆瑞银MAP全球艺术计划,并监督了关于日本具体派运动的展览和“1989年后的艺术和中国:世界剧场”。2018年,该博物馆举办了其有史以来参观人数最多的希尔玛·阿夫·克林特 (Hilma af Klint) 个展,在官方公告中,博物馆将阿姆斯特朗的任期描述为“强调学术研究,探索鲜为人知的历史,以及对单个艺术家的深入介绍”,重点包括河原温 (Kawara) 、阿尔贝托·布里 (Alberto Burri) 、艾格尼丝·马丁 (Agnes Martin) 、拉斯洛·莫霍伊-纳吉 (László Moholy-Nagy) 和莫瑞吉奥·卡特兰 (Maurizio Cattelan) 等艺术家的展览,以及聚焦意大利未来主义、中国当代艺术和德国艺术团体“零团体” (Zero group) 的展览。
在阿姆斯特朗的领导下,博物馆的访客量增加了一倍多,其国际影响力也继续提高,包括建造预计于2025年开幕的古根海姆阿布扎比分馆。在阿姆斯特朗的任期内,古根海姆的员工们成功组建了工会,但同时也出现了对古根海姆内部体制性种族主义的指责。在一次备受关注的事件中,客座策展人查德里亚·拉布维尔指责当时的副馆长兼首席策展人南希·斯佩克特试图“抹杀”她在巴斯奎特展览上的贡献。
在宣布阿姆斯特朗离职的声明中,古根海姆博物馆董事长温迪·费舍尔 (Wendy Fisher) 称阿姆斯特朗对纽约收藏品的艺术完整性有不朽的的贡献;董事会主席J.Tomilson Hill将阿姆斯特朗的存在描述为 “稳定和令人鼓舞的”,并表示其“培养了一种学术、创新和包容的文化”。(整理/畹町)
上海|艺术家阿岱尔·阿德斯梅 外滩美术馆个展“御旨”,开启内省之旅
阿岱尔·阿德斯梅
近日,艺术家阿岱尔·阿德斯梅(Adel Abdessemed)个展“御旨”在上海外滩美术馆开幕。阿德斯梅1971年出生于阿尔及利亚,目前工作和生活于法国巴黎,他研究并探索我们当下的创伤,他的作品跨越绘画、影像、雕塑、诗歌、声音等不同媒介,展现了材料、情感和概念的强烈碰撞。展览以卡夫卡的短篇寓言《御旨》(An Imperial Message)命名,呈现40余件作品。阿德斯梅邀请观众通过展览开启一场内省之旅,思考遍布世界的暴力行为,直面我们内在的感受、恐惧和欲望。
展览从五楼开启,一组全新创作的炭笔画系列《空(气)》勾勒出姿态各异的人体形象,悬浮于纸张的空无之中,下坠的瞬间被定格。苦难与创伤一直是阿德斯梅的创作基础和驱动力,但艺术家不流于对创伤的直接叙述,他的描绘涌动着喷薄的生命力。
《信鸽》,阿岱尔·阿德斯梅
弥漫在五楼和四楼空间中的音乐是弗朗兹·舒伯特(Franz Schubert)的临终遗作《信鸽》。阿德斯梅沿用了这件遗作的名字,带来影像作品《信鸽》。而正对它的,是一幅名为《阿尔及尔 阿尔及尔》的9米长幅画卷,本件作品也是对阿尔及利亚歌手莉莉·博尼切(Lili Boniche)创作的同名流行歌曲的致敬之作,讲述了流亡者缅怀故土和家人的故事。画作映射出流亡分离的主题,以及艺术家对阿尔及利亚及其首都阿尔及尔的怀念和敬意。
三楼展厅以影像作品《一只黑猫从我们之间穿过》迎接观众,黑猫的“眼睛/自我”正对着观众的“眼睛/自我”。二楼展厅则展出了雕塑作品《所有时钟显示五点》以及阿德斯梅于2016年开始创作的“可可丽可”绘画系列,艺术家使用来自海洋、垃圾场和街道上人们丢弃的金属罐,压平重组形成特定规律性的色彩与图案。
《所有时钟显示五点》
阿德斯梅的创作植根于权力结构问题。无论是从性格还是作品上来说,阿德斯梅都是人性、爱、同情心与希望的坚定捍卫者。阿德斯梅的作品通过幽微的情绪和参与体验,制止我们对暴力行为的惯性脱敏,将温和与震慑等看似不和谐的元素召集到一起。(整理/钱雪儿)
上海|金宇澄 用图像描绘城市中的人文韵味
金宇澄
金宇澄,茅盾文学奖得主,曾任《上海文学》主编。其文学代表作有《轻寒》《方岛》《洗牌年代》《碗》《回望》等,长篇小说《繁花》荣膺各大奖项,由导演王家卫执导拍摄同名影视剧。
金宇澄曾说:“城市就是我的故乡”,在小说《繁花》中,他以上海人的视角执笔,以沪语为载体,写就了上海普通民众充满烟火气的生活。《繁花》以蒙太奇的手法,将时间线交错开来,同时呈现新旧两个上海的舞台场景,依托于大量沪语对话,使读者能身临其境般感受街头巷弄的家长里短。
近年来,金宇澄将表达形式转移到了图像上,从手绘插画出发,丝网版画为介,再一次展现了他眼里的城市各角。他笔下的人间细节彼此依靠,互相牵引,绵密的人文韵味,层层叠叠,不断延伸聚焦,形成关于过去、当下与未来的复杂图景,并始终保有鲜明的个人风格和珍贵的独立性。
金宇澄作品
近期,展览“金宇澄:景象”在上海K11美术馆展出。这一展览既是回顾,也是展望,围绕了8类主题,呈现了100余件作品,涵盖丝网版画、铜版原版、手稿、雕塑、装置等。同时,展览还邀请了新锐艺术家加入原创,崭新的数字影像、声音交互、装置作品,以充满想象力的诠释与金宇澄进行对话。
《繁花》系列之《楼下理发店》,金宇澄版画作品
展厅中,除了《繁花》主题的作品外,展览中也有不少以马作为主体的表达。那是他童年时期,上海的晨雾中走过卖马奶的马,青年时代他又在农场养过马。而马的形象,无疑也是解开其想象世界的钥匙。
正如书画家王震坤所说,“金宇澄用文字唤起读者八十年代九十年代的市井记忆,接踵而来又用“镜像迷宫”带入读者窥视当今的滚滚红尘。”(文/陆林汉)
巴黎|建筑师马岩松 公布事务所首个欧洲建成项目,探索城市更新下的混合居住
马岩松
近日,马岩松带领的MAD建筑事务所公布“巴黎UNIC”建成,这是MAD在欧洲建成的首个建筑,也是中国建筑事务所在欧洲建成的首个作品。
UNIC位于巴黎第17区Clichy-Batignolles,曾经是铁路车站附属用地,20世纪70年代开始逐渐被废弃,地块之间相互脱节,绿地稀缺。
2001年为申办2012夏季奥运会,该片区被规划为奥运村,后在巴黎政府“修复城市肌理”和“建设生态之城”的目标下,被改造为总面积达54公顷、由27个地块与中央10公顷的马丁·路德·金公园(Martin Luther King Park)共同组建成的混合开发生态区。
“大城市中,林立的高楼与自然日渐脱节。我们希望延续巴黎将自然与花园融入城市环境的传统,这也是为什么我们在UNIC的各个楼层都设置了丰富的自然空间。”马岩松说道。
MAD“巴黎UNIC”,摄影:Jared Chulski
UNIC由低到高退让,层次丰富,通过多变的退台将生态自然延续至建筑的立体空间,从而创造一处人与自然互动对话的新型建筑空间,流动而有机的形式也反映出周边地带建筑与文化的多样性。在上层,露台提供了巴黎城市全景,东侧住户可遥望巴黎北部的蒙马特高地(Montmartre),八层以上的西南侧住户还拥有埃菲尔铁塔的景观视野。
UNIC与另一栋社会住宅共用裙房,并在裙房内设立幼儿园、餐饮、超市及地铁站出入口,将私人住宅与公共设施结合,增强了日常社区联系,以创新的空间形式拉近居民间的距离。
在UNIC的前期设计阶段,社区也参与到了对这座住宅楼的讨论中。MAD设计团队与当地建筑师、居民和开发商通过工作坊,从城市规划、可持续发展、资源共享和能源管理等诸多层面探讨,保障UNIC是一个与社区融为一体的创意项目。
“巴黎建筑(1948-2020):城市进程的见证”特展 摄影:田方方
此外,UNIC先后展出于法国蓬皮杜艺术中心的首个建筑永久收藏展“MAD X”、西岸美术馆与蓬皮杜艺术中心合作推出的特展“巴黎建筑(1948-2020):城市进程的见证”中。(整理/钱雪儿)
北京|冯远 清华大学艺术博物馆个展举行
冯远
近日,“无尽意·痕——冯远绘画艺术展”在清华大学艺术博物馆开幕。本次展览是对冯远创作生涯的一次系统总结,展览以“尚意人文”“尚技形神”“时史之中”“有无之间”四个单元展出188件作品,创作时间跨度长达40年。这些作品均来自画家受有关历史的阅读研习、有关生命与现实的关照迁想以及人生历炼的感悟与影响。他的人物画中,体现着他对中国人物画语言和范式创新的探索。
画家冯远,1952年生于上海。1980年毕业于浙江美术学院研究生班,师从方增先,1996年起历任中国美术学院副院长、国家文化部教育科技司司长等,兼任清华大学美术学院名誉院长、清华大学艺术博物馆馆长等职务。冯远的作品多以反映历史题材和现实生活为主,尤擅创作大型史诗性作品和古典诗词画意作品。代表作品有中国画《长城》《星火》《母子图》《屈原与楚辞》《世纪智者》《逐日图》《世界》等。
展览现场
冯远表示:“作为个体的艺术家,是这个时代的、更是历史大趋势中的沧海一粟而已,倾一生心力去努力做了,如果能够在历史上有一道划痕、印痕,对我来说已经是无上荣幸了。人一到七十岁就有一种莫名的紧迫感,作为一个人物画家,我们需要在国人的眼神、表情和他们的精神面貌由内而外的呈现中,感受到这个国家发生的深刻巨变。”
据了解,本次展览后,冯远也将捐赠47件(套)绘画作品给清华大学艺术博物馆,以丰富和完善该馆的现当代水墨绘画收藏体系。(文/高丹)
- 报料热线: 021-962866
- 报料邮箱: news@thepaper.cn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31120170006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沪B2-2017116
© 2014-2024 上海东方报业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