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俞敏洪:一个个弯路之后,他活成了一束光
新东方,不败。
纵有疾风起,人生不言弃。
有些企业是有信仰的,新东方就是。
1993年成立的新东方,历经风雨,向死而生。
在教育的赛道上节节向上,坚守教育,坚持育人。
冉冉升起的月亮,扶得住无数次日落。
2021年,双减政策出台,新东方成了最惨的日落。
那年,新东方捐出8万套课桌椅,留足现金,等待退款。
新东方,不言败。
即使在泥泞中也能长成亭亭玉立的荷花。
在失败时体现出风度,落魄时体现出高度。
双语带货、文化植入、段子整活,文化人出口成章,柴米油盐也能卖出风花雪月的感觉,新东方老师“卷”土重来,知识带货、取消坑位费,让直播界遭受了降维打击。
方向正确,理念正确,价值观正确,新东方华丽升级,成为了东方甄选。
走过一个又一个弯路之后,他和他的新东方活成了一束光。
“从绝望中寻找希望,人生终将辉煌”
六月,新东方在线股价大涨超500%,直播带货销售额超6亿元……
自“双减”后,消失了很久的新东方,又一次出现在人们的视野中。
这一次,新东方赢得漂亮。
“从绝望中寻找希望,人生终将辉煌。”正如新东方的企业精神,这个企业在无数次的挫折和跌倒中爬起。
俞敏洪,再一次成为舆论的热点。
作为新东方的创始人,俞敏洪和新东方,风光之下,一直经历着“惨淡人生”。
他出生在贫穷的农村。年幼时,过着插秧割稻喂猪养羊农家生活,曾经还差点掉河里被淹死。
1977年,由于文化大革命的冲击而中断了十年的中国高考制度得以恢复。
1978年,只读了一年高中的俞敏洪,就尝试报名参加高考。但是,他的目标,只不过是一个地方师范专科学校。那一年这个师专的英语分数线是38分。他只考了33分,其他科成绩也不理想。第一次高考遗憾落榜。
1979年,俞敏洪再次报考同一个师专。这次他的英语成绩是55分,录取分数线却已涨到60分。第二次高考再次落榜。
1980年,两次复习,参加了高考补习班后,俞敏洪再次参加高考,100分的英语考试,他成绩95。不仅金榜题名,还考上了北大。
如果能够成为未名湖象牙塔下的莘莘学子,是那个时代青年的梦想,北大的学生时代,却留给俞敏洪更多的“惨淡”。
从农村挑着两个麻袋到北大,懵懂的俞敏洪,根本不知道大学生活是怎么一回事。上学第一天,俞敏洪向同学自我介绍,普通话太差,全班哄堂大笑。
因为太过自卑,俞敏洪跟同学们的接触很少,他不懂怎么穿衣打扮,也不懂影视潮流。据说,北大读书期间,他被女生拒绝过20多次,直到不敢跟女生谈恋爱,直到毕业都没跟女生有过近距离接触。
为了摆脱身上的土气,北大“土学生”俞敏洪,拼命的读书,最大的爱好是写诗,前前后后写了几百首诗。每天晚上听听力,练口语,背英语单词。
到大三,因为压力太大,俞敏洪得了肺结核。休学卧病在床的一年中,俞敏洪读了200本书,词汇量达到两万。复学读书后,成绩才得以“突飞猛进”。
很多年后,俞敏洪在自传里写:“(当时)我就是一狗屁。”上了北大,却成了“最土鳖”的笨鸟,也就有了“我人生最痛苦的就是在北大的5年。”
从单打独斗到组建“三驾马车”
80年代留学盛行,大学毕业后,俞敏洪全班50个学生49个都出国了。他当然也想。于是每天挑灯夜战背单词,托福考了663分,GRE考了700分。
但出身农村的他发现,出国最需要的不是英语成绩,而是钱。于是,他就成为全班唯一一个留下来当了北大老师的同学。
参加过三次高考的俞敏洪,没有放弃留学梦。
那个时代,“做原子弹的不如卖茶叶蛋的”,留教北大一个月工资200元。按他当时的计算,攒够自费出国留学的费用,需要他攒222年。
为了赚取留学费用,他办起了托福和GRE辅导班,一个月赚了两千块,十倍于工资的收入。
在那个仍然有强烈“计划经济”痕迹的时代,对就职的学校而言,这样的做法,无异于挖学校墙脚,“私自办学、影响教学秩序”。何况,证照不全,属于“流窜作案”。
1991年,未名湖畔的三角地橱窗贴出了对俞敏洪的行政处分,贴了整整一个月。格外地刺眼,也疼死了他的心。
他也彻底失去了留学的机会,也失去了“北大教师”的铁饭碗,成了无家可归的流浪汉。
离开北大后,为了生计,俞敏洪开了一个“东方大学英语培训部”,其实就是个体英语培训班,在一间20平米的漏雨小平房里。除了上课,最重要的工作是招生。于是,他就骑着自行车在北京大街小巷的电线杆上贴小广告。
俞敏洪说,新东方成立最初只不过是为了糊口,让自己活下去。凭借着积累的经验,在拼死拼活一段时间后,学校渐渐有了起色。
就这样一个培训班,也好几次被人“一锅端”。俞敏洪还曾经被“村”里的同行竞争对手给绑架勒索,也曾经被人“暴打”。
到1993年,这个英语班,成了新东方学校。新东方成立当年,学员就突破1.5万人次,如雨后春笋般倔强生长。
1995年,俞敏洪,找到了在加拿大的老师徐小平和在美国的同学王强,组成了著名的新东方三驾马车。
一马当先,引来万马奔腾。曾经的同学、好友,在俞敏洪的邀请下,大批海内外精英人物加入新东方创业团队,给公司带来新的激情和活力。
养内安外,负重前行
对于新东方而言,比起从低谷走向高峰,从云端坠入谷底的日子更加难熬。俞敏洪曾说,2000年到2004年是新东方最困难的几年。就像所有快速成长的民营企业一样,新东方也遇到了来自人事的内部危机。
虽然有老师和同学的加入,但新东方学校,毕竟还是“家族个体户”。成立伊始,俞敏洪的母亲和姐夫就进入新东方,担任核心重要职位。
亲人的新东方元老,和老师同学的新东方海归,拉锯与斗争不断。俞敏洪,一边安慰母亲一边照拂兄弟。
内部管理的混乱,把迅速发展的新东方,带入深渊。新东方“乱了”。
从意气相投的亲人好友,到层次分明的公司职员,新东方的现实比电影《中国合伙人》里的冲突更加剧烈。身份转变、决策失误、理念不合、利益纷争,争吵和纷争不断出现在新东方的管理层中。几位骨干相继离开,三驾马车中的另外“两驾”也先后向俞敏洪辞职。
为了让亲人规避公司事务,面对把自己堵在新东方总部门口破口大骂的母亲,俞敏洪眼含热泪,“扑通”一声跪倒在地:“妈,我求你了,你离开新东方吧,好吗?”
这一举动,也感动了“新东方三驾马车”中的徐小平和王强。
“安内”工作做好后,新东方把全部精力转移到“不良”的外界环境中。
2001年,新东方卷入与ETS(美国教育考试服务中心)的版权之争,开始了从“家庭作坊”向结构化管理的转变。
一波未平一波又起。同年,发生了骇人听闻的“911”事件,赴美签证大量减少,导致新东方主营的“留学业务”遭受前所未有的打击。
停课四个月,退还学费,工资、房租还要照发……2003年,“非典”席卷中国,这也打断了新东方大步发展的节奏。那一年,新东方的现金流出现了2000万元的大断链。
这样的特殊经历,让俞敏洪为新东方立下了一项铁的规矩:如果哪一天倒闭了,新东方账上的钱必须能够同时能退还所有学生的学费,并且能够支付所有员工的离职工资。
正是这项“规矩”,在18年后的“双减”靴子落地后,“救”了新东方。
新东方一边严格坚守内部管理,一边创新业务,推出了先进的网络课堂:从2003年4月25日直至6月30日高考结束,免费开放远程高考英语辅导课程。直到六月底,养精蓄锐了四个月的新东方,以十足的精神迎接复课的学生潮,迎来了新的发展阶段。
2006年,新东方在美国纽交所上市,成为大陆首家海外上市的教育培训机构。那时的新东方并不缺钱也无需圈钱,毅然选择赴美上市,一方面是国内A股上市还不规范,另一方面也是为了寻求外界的约束来规范内部的管理。
历经“半生惨淡”,44岁俞敏洪,成了中国最富有的老师,被《亚洲周刊》评为“21世纪影响中国社会的10位人物”、还被称“21世纪不可忽视的10位企业人物”。
惨淡与危机
上市一年后,新东方严格按照美国上市公司的要求,用制度降低内耗,实现了自身的救赎。逢山开路,遇水搭桥。
2008年,金融危机自美国席卷全球,许多人暂缓出国计划,创始人俞敏洪却称新东方“并未受影响”。从出国留学转型全年龄段英语培训,从英语教学拓展全科目领域,从大班模式转向小班模式……新东方“另辟蹊径”,在全国各地扩建分校。
5月12日汶川大地震发生后,新东方捐款2000万元,并组织志愿者赴灾区服务,适时地承担起一个企业的社会责任。
然而,如果说俞敏洪历经“惨淡人生”,“新东方”也会经历“惨淡”。
2012年.美国浑水公司试图做空新东方,抛出一份指责新东方财务数据造假、教学区造假、学生人数造假的调查报告。
这份90多页的调查报告,给新东方带来史上最大的信誉危机。新东方股价大跌,从每股20多美元跌到了9美元,市值减少60%。如果无法稳住,新东方就会面临退市风险,或者面临美国股民起诉。
公司上下都慌了。俞敏洪坚持:"新东方从来没有做过假账,这是我的底线。
这种种的因素皆有可能导致一个初创企业倒闭,甚至再无东山再起的可能。但新东方挺了下来,而且抓住一切机会,让自己成长。
在被调查一年半后,美国证券交易委员会最终证实了新东方的清白。这也让新东方的财务体系、数据体系更加的完善。之后,新东方股价在上市十年里股价稳定攀升,2015年每股约80美元,2018年又涨到到108.23美元。
2019年,新东方在线在香港上市,成为“港股在线教育第一股”。新东方正如日中天。
然而,惨淡与危机再次悄然降临。
2020年,突如其来的新冠疫情,很多行业按下暂停键盘。教育培训行业首当其冲。
2021年7月,中国"双减政策"落地,旨在减轻学生义务教育阶段的课业负担和校外培训负担,教培行业迎来时代巨变。
一夜之间,学科教育上市公司股市暴跌,新东方股价下跌近90%,市值蒸发2000多亿。
国内大大小小的教培行业全部遭殃,新东方更甚,一触即发的生死危机随时出现。
60岁再出发,归来仍是少年
“君子弃瑕以拔才,壮士断腕以全质。”
2021年11月7日,俞敏洪直播宣布关停最大的K9业务,退租1500多个教学点,并为农村孩子捐献出所有教学点的8万套课桌椅。一辆辆货车载着崭新的桌椅,载着新东方的悲壮和无奈,坦然离去。
一位新东方的校长说:“我当时立马想到一句话,因为我们淋过雨,所以不能忘记给别人撑伞。”
历经惨淡的俞敏洪和新东方,选择“体面商人,优雅落幕”。在此艰难关头,俞敏洪说,“新东方账上的钱必须满足,如果有天新东方突然倒闭,或者说突然不做了,能够同时退还所有学生学费,并且能够支付所有员工的离职工资。”
这句话,火遍全网,闪出了一道光。全网敬俞敏洪,是条汉子。
俞敏洪和新东方,不仅优雅,不仅体面,还更勇敢。他和新东方,勇敢坦然的自救,几百名新东方老师走进直播间,进行农产品销售。
有人劝说新东方,说"老俞小心点啊,这个水很深,别把前世英明搭进去了。
俞敏洪只是尴尬笑笑,跳下互联网的深海,下海了。网友问他为啥卖农产品,俞敏洪笑笑说:“为什么我的眼里常含泪水,因为我对这土地爱得深沉。”
他还说,“痛苦本身没什么意义的,要看它对于谁来讲。对于温室里的花来讲,那就是灭顶之灾;如果对一棵松柏来讲,它如果能够扛过所有的苦难,那才是财富。”
当时,有网友留言说:“老俞,希望你记住自己说过的这句话,大家希望看到你东山再起。”
12月28日,新东方推出“东方甄选”,从教育培训转战电商。直播间最少的时候只有5、6个人,其中4个分别是两位主播的父母。第三方研究机构透镜公司研究创始人况玉清曾直言:“新东方转型做直播已经错过了最佳入局的红利期。”
有人做企业是有信仰的,俞敏洪就是。春天来临时,还是会绚烂成花。
被网友诟病的“低价搅局”的“东方甄选”,惨了半年多之后,逆风翻盘,火爆全网。突然间,“被网友骂了半年”后,红了,红的一发不可收拾。
取消坑位费,用英语卖牛排,用历史售玉米,用哲学销售大米……
新东方气质为直播界带来一股清流。
谁能知道,《人生30年从来没有这么离谱过》,结果是忍不住,忍不住地买了一袋大米,忍不住又买了一袋,然后离谱的忍不住再买一袋,又下单一袋。
谁能知道,卖一个玉米,“那个玉米的味道,你记不太清楚了,但你清楚的记得,是那些仲夏的夜里头,繁星点缀,树叶沙沙作响,微风吹过,你年轻”
……
网友惊呼,你有看直播吗?
“太上头!我又要泡在新东方直播间了”
“进去就出不来的直播间”
“看哭了的直播间”
“最高级的直播间”
“直播天花板”
……
东方甄选当前最新粉丝数为2030万,就在6月9日前,粉丝数不过刚过90万,而在半个多月的时间之间内,骤增22倍之多。
20多年来,从一家小小的培训机构,到中国最大的民办教育服务提供商,再到中国第一所综合性教育集团,这一次,成为新的“顶牛”。
有气度的俞敏洪,有温度的新东方,在惨的泥泞中也能成长为亭亭玉立的荷花。流水不争先,争的是滔滔不绝。
走过一个又一个弯路之后,俞敏洪和新东方活成了一束光。
其实,2021年开始被网民称呼为“老俞”的俞敏洪,已经60多岁了。这是大部分人退休的年纪。
文|董君颖
编辑|波仔
本文为澎湃号作者或机构在澎湃新闻上传并发布,仅代表该作者或机构观点,不代表澎湃新闻的观点或立场,澎湃新闻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申请澎湃号请用电脑访问http://renzheng.thepaper.cn。
- 报料热线: 021-962866
- 报料邮箱: news@thepaper.cn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31120170006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沪B2-2017116
© 2014-2024 上海东方报业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