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国民版色卡:为什么中国传统色色卡,版权却在日本?
“陌生又熟悉
亲切又难过”
是郭浩提起这件事的复杂情绪
熟悉是因为这套色卡体现的是中国传统色
陌生感,是不知道日本在八九十年代就做了
一套完整的中国传统色色卡
更令人伤心的是
这套色卡的作者是央美的王定理教授
但是它的知识产权归属却在日本
● 日本版中国传统色色卡
中国的传统色,中国人做的色卡
中国人却不能堂堂正正的使用它
这种复杂的情绪
每一个中国人都有
本期「了不起的匠人」
我们想借由中国传统色的话题
强调美育的意义
独家专访《中国传统色》作者郭浩
并带来新书
《中国传统色:国民版色卡(2022限定)》
郭浩给高考生的寄语:
知识就是力量。
我向各位考生同学作证,这是真真切切的。
● 《中国传统色:故宫里的色彩美学》
耗时两年,考据出整整384种中国传统色,并对每种颜色的名称来历、包含的意蕴做了细致解读。
又根据24节气、72物候,从几十万件故宫文物中选取应时应节的96件,以手绘的方式复原文物被磨损的色彩,提取传统色色谱。
● 郭浩
文化学者,文创投资人
前哈佛大学肯尼迪学院访问学者
现正从事中国传统色彩美学的研究和普及、
中国美学的新创作
已出版的著作包括
《中国传统色:故宫里的色彩美学》
《中国传统色:色彩通识100讲》
《中国传统色(青少版)》
《中国传统色:国民版色卡(2022限定)等
所谓初心
是美的感动,更是使命
谈起郭浩与中国传统色的结缘
需要回溯到2018年
当时故宫文创的一个
《故宫大婚》的重点项目
让他近距离的感受到传统色的丰富与美
那一年,《延禧攻略》的热播
也让莫兰迪色成为热议的话题
也许,从那个时候开始
创意的传承、传统的当代表达
就已经在他心里埋下了伏线
他想,为什么不能把故宫的传统色都整理一遍呢
● 《延禧攻略》中服化道对莫兰迪色的应用
一次去日本出差
在东京一所公立小学里
看到他们的走廊和大量公共空间
都是用日本传统色粉刷墙面
行走在空间里,欣赏色彩的同时
日本传统色背后的意义也得到了传播
● 郭浩在日本看到的日本传统色空间应用
当时的郭浩
被日本这种沉浸式的美学教育打动了
为什么我们
有那么丰富的传统文化宝库
却没有被大众知道
没有充分的传承下去?
2021年潘通发布极致灰(Ultimate Gray)
与亮丽黄(Illuminating)
一时成为风靡世界的流行色
而如此灰+黄的组合
在中国传统色中早已找到答案
所有宏大的使命感
源于最初小小的感动
他觉得他似乎可以做这件事
● 清·雍正 雍正款胭脂水粉彩花蝶小碗
● 清 月白色暗花绸串玻璃珠朵花纹学士盔
● 清·乾隆 掐丝珐琅番莲纹冰箱
● 清 珊瑚翡翠吉庆有余盆景
● 清·乾隆 镶宝石碧玺花簪
为传统色
找到前世今生的故事
传承传统色的第一步
是基于当代审美的甄别
在故宫丰富的传统色中
有哪些是我们现代人依然觉得美的
它的生命力依然是流淌的
确认了色彩之后
最难的是给它们正名
找到一种色彩的来历并确认
需要在浩如烟海的典籍中寻找它前世的标记
在故宫收录的档案中
有些色彩是有记录的
比如服饰上前人贴的标签
写明了色彩的名称
但大部分是没有的
需要跳出故宫的维度
在经史子集里找到色彩的渊源
在寻找和确认的过程中
他渐渐发现
色彩,折射出的是精粹的中国文化
在经书中,先贤对于色彩的表述
常常蕴含着哲学思辨和礼教认识
在史书中
有国家对于色彩的制度安排和事件记录
百家著述里
有诸子对于色彩的价值提炼和认知再造
诗词歌赋里
有文学家对于色彩的意象和想象
在整整两年的时间里
他独自沉浸于几百本典籍的翻阅里
为色彩找到它们的身份证明
以及背后蕴藏的文化标识
● 珊瑚赫
其色如珊瑚出海
● 挼蓝
白居易《春池上戏赠李郎中》
“直似挼蓝新汁色,与君南宅染罗裙”
● 紫蒲
张籍讲“紫蒲生湿岸,青鸭戏新波”
大部分的资料是很难在网上找到的
郭浩搜罗了不少古典线装书
他发现
此前在故宫的色彩记录
只解决了色相的部分
而中国传统色是没有一个成文的色名系统
从来没有过一本色谱完整的记录下来
只能在经史子集的边角去找
● 简直就是又潮又雅的口红色号
● 估计会卖断货的眼影色
郭浩自述:
关于色彩前世今生的小例子
在古代经典里面会涉及到两种描述,一种描述是文学性的,比如诗词歌赋里赞美一种色彩,比如凝脂这种色彩就是白猪油的颜色,“春寒赐浴华清池,温泉水滑洗凝脂”,但是它的色相怎么办呢?
就需要到各种典籍里去找。最后我查到中医书,明代卢之颐写过一个《本草乘雅半偈》,提到碗边有梨花蜜色如凝脂,所以找到现在梨花蜜的颜色,就可以把凝脂的色相取出来。
高考日全网首发
国民版色卡
郭浩的第一本书
《中国传统色》发布以后
也听到了一些争议的声音
有人觉得,中国传统色的发布
不应该加入那么多文学性的解读
它应该是一个标准一样的色卡
让大家更方便的应用
郭浩认为
文学性可能是中国传统色与生俱来的
中国传统色的魅力也在于此
真实与虚构交融
物质与文学组合
每一种传统色都有它背后的故事
争议也给了他启发
郭浩对于传统色的探索
渐渐生发出一个小小的野心
他想要做一个标准版的中国传统色色卡
经过对敦煌传统色彩的提取与印证
融入物质和观念结合的理念
这样一本有温度的国民版色卡
在高考日首发
小小的仪式感,希望这本国民版色卡
能像它的名字一样
能推动中国的美育哪怕往前一点点
您认为传承传统文化是源自天然的自觉吗?
作为一个中国人,我们理所当然的认为我们会传承中国文化,但实际上传承真的不是一件天然的事情。有一句著名的话叫做“The past is a foreign country.”
譬如书法,中国人并不是天生就懂书法,除非有很特殊的渊源,普通人对书法作品只是表面观看,对它的本质并不了解。
传承不是天然的,它需要系统化的总结,系统化的教育。
还需要找到传统文化与现代的共情,我这几年就是不断用共情的方法把中国传统色的系统搬回到当代。
做中国传统色的系统整理,遇到的最大的难点是什么?
第一个难点是中国传统色并没有一个谱系,它散落在边边角角,要不断的找,颜色找到之后,要花挺长时间去考证它的准确性,找到跟当代的共情,这都是难点所在。
第二个难度就是断代的问题。有一位贤哲说过,你睁开眼看到的第一个东西是色彩,离开世界,最后一个看到的是色彩。
甚至马克思的《政治经济学批判》里面写过一句话,色彩的感觉是一般美感中最大众化的形式。
色彩实际上是最大众的东西,谁都能讲,但是中国传统色的渊源,它的专业知识,不是所有人都能说出个究竟来,那么我来衔接这个事情也是有难度的。
● 中国传统色,来自最质朴的生活观您怎么看中日两国现在的美育?
在上个世纪80年代日本人均GDP已经与今天的中国持平,想象一下,温饱满足之后,人们会去追求什么?
物质极大丰富之后,人们开始思考什么是美。
美是指什么?愉悦感。对于愉悦感的追求有一个顶层架构,就是美学。美学是在人在追求愉悦感的理论升华,但是在中国来说,美学教育是欠缺的。
日本的美育做的那么好,它其实展现的是中国未来20年的面貌。
我做中国传统色的梳理,是在搭建美学基础设施,就像现在中国对于芯片很重视,因为这是做科技的基础设施。您如何理解对传统文化“戏说”型的传播和普及?
我认为任何中国传统的东西不能用段子手和戏说的方法去继承。
真正的传承,首先要用考据的态度去找到它的本相,然后慢慢找到跟当代社会共情的东西表现出来。
中国的古装剧多是不靠谱的,虽然它是文化消费产品,但是我现在看到的,古装剧对于历史的态度太随意了。
100部古装剧里面,可不可以有一部是真正尊重历史的,值得我们去重视的作品,如果一部都没有,那一定是我们的理念和工作方法出了问题,这是我的态度。用一句话推荐您的书,您会如何推荐?
色彩源自传统,致敬未来中国。
您是如何去理解匠人精神的?
真正好的匠人首先是有一颗天籁之心。
他们对天地万物怀着美好的感觉,你跟他们相处,你能感受到他们对人生、对大自然,对周围的人是美好而松弛的,跟城市里忙忙碌碌的人不同。
我认识的匠人,对他们做的事情研究得很深的,一定要有敬业的精神。
您如何定义您自己的身份?
我觉得我是在学者和一个通识的普及者之间的一个人,我大概更擅长的是用共情的方法去做美学的普及,这是我给自己的定位。
你最希望拥有哪种才华?
对专业的热情,保持对社会趋势的共情
你最珍惜的财产是什么?
我的好奇心
还在世的人中你最钦佩的是谁?
巫鸿老师
你使用最频繁的单词或短语是什么?
共识
你生命中的至爱是什么人或物?
我的书,我家有三分之二的空间都是书
就像住在一个图书馆里
你现在的心境如何?
春山在望
你最喜爱的职业是什么?
我现在的职业
你最出众的特质是什么?
对文字的敏感和记忆力
我是88年青岛市的文科状元
你最欣赏男人的哪种品质?
温柔
你最欣赏女人的哪种品质?
也是温柔
你最重视朋友身上的哪点品质?
真诚
如果你能选择的话,你希望让什么重现?
能重现唐代的长安城
你认为程度最浅的痛苦是什么?
电脑崩溃了
你认为最完美的快乐是什么?
每天都被这种传统的美所滋养着
还能传递给别人
运营 | 匠匠
排版 | 羊园
原标题:《国民版色卡首发:为什么中国传统色色卡,版权却在日本?》
本文为澎湃号作者或机构在澎湃新闻上传并发布,仅代表该作者或机构观点,不代表澎湃新闻的观点或立场,澎湃新闻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申请澎湃号请用电脑访问http://renzheng.thepaper.cn。
- 报料热线: 021-962866
- 报料邮箱: news@thepaper.cn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31120170006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沪B2-2017116
© 2014-2024 上海东方报业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