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从吴大澂吴湖帆祖孙递藏,在苏博看清代藏家的传家与精神
2017年12月16日,苏州博物馆“清代苏州藏家”系列学术特展之二“梅景传家——清代苏州吴氏的收藏”开幕。
这也是继“吴门四家”和“顾氏过云楼收藏展”后推出的又一大展。此次展览将分前后两期,汇集来自故宫博物院、中国国家图书馆、上海博物馆以及加拿大、美国相关文博机构的吴大澂、吴湖帆祖孙所藏青铜器、玉器、书画、古籍、碑帖、文房精品130件文物。策展人李军对“澎湃新闻”(www.thepaper.cn)介绍说,展览前期展品侧重吴大澂、吴湖帆祖孙递藏关系,而后期换展作品将侧重吴湖帆、潘静淑的夫妻唱和。二楼2个展厅的作品几乎将全部更换。从愙斋到梅景书屋的传承和变化、追寻以吴氏为代表的苏州收藏家的日常生活与精神世界。
苏州博物馆展览现场自古以来,苏州便是文脉鼎盛之地,明代吴门继承元代文人画体系,成为明以后中国传统绘画的主流。到了清代,苏州更是收藏家汇聚。其中,尤以郡中几大家族最为著名,涌现出一批收藏家,他们对中国青铜器、玉器、书画、碑帖、文房的蒐集与鉴赏,既代表了传统文人的趣味,也代表了苏州这座城市文化的面貌。过云楼的顾文彬、愙斋的吴大澂、攀古楼的潘祖荫等互相交织的递藏关系也架构起自己的收藏王国。
此次“梅景传家——苏州吴氏的收藏”从祖父吴大澂开始,就以所藏青铜器、玉器、书画、碑帖、古籍、文房等闻名江南,至梅景书屋主人吴湖帆,在继承祖父藏品的基础上,继续四方蒐集书画、碑帖,因此成为近代最著名的书画家、鉴赏家。
愙鼎(细部),西周中期(约公元前1046—前771),南京博物院藏从愙斋到梅景书屋,斋号体现收藏变化
吴大澂的愙斋,以其所获愙鼎而得名。自同治末年他放任外官后,二十余年间,愙斋收藏迅速增长,门类囊括吉金、古玉、书画、碑帖、古印、封泥、文房等,除收藏外,吴大澂也擅书画,推崇“清初四王”的正统风格。但他晚年仕途失意,收藏不无散失,幸得嗣孙吴翼燕(后改名湖帆),克绍箕裘,守护先人遗物,得以弗失。
吴大澂仿戴熙山水生于苏州的吴湖帆,在上海嵩山路生活了近半个世纪。“梅景书屋”所在地嵩山路88号虽已在2003年被拆除,但吴湖帆艺术却影响至今。梅景书屋之名,源自宋刻《梅花喜神谱》,它是夫人潘静淑三十岁的生日礼物,并与宋米芾《多景楼诗帖》、元吴镇《渔父图》、宋拓《梁永阳王敬太妃双志》,合称为 “吴氏文物四宝”。
宋拓梁萧敷敬妃墓志铭册,上海博物馆藏梅景书屋中,汇聚了祖父吴大澂愙斋、外祖父沈树镛宝董室、岳家潘氏攀古楼三宗收藏。1934年9月,吴湖帆鉴定故宫书画,由此开阔眼界,上溯宋元,收藏以历代书画为主广肆搜罗,精加鉴别。甚至以家藏“商王之母黎方尊”易得黄公望《剩山图》。
从收藏青铜器、古玉,到致力画学,铭心绝品,吴氏祖孙的收藏,递相授受,历经百余年,间或流散,复有珠还,而今分布海内外,为南北各文博机构所珍藏。可谓反映了清末以降,文化思潮和社会形态的流变。
展览的策展人、苏州博物馆副研究员李军向“澎湃新闻”(www.thepaper.cn)解析了其中缘由。他表示,一方面这是由当时环境造成的,晚清收藏金石鼎盛因为文物出土后,大家都竞相追逐,但到了吴湖帆,更多学者是研究的是古文字,对青铜器的赏鉴也有所差别。再者,收藏家面对乱世,对重器的认识也发生了变化,这些青铜器也已经磨难最终归博物馆居多。
愙鼎内的铭文书画、碑拓、青铜玉器,三个展厅呈现吴氏面貌
与苏博的其他大型特展一样,此次展览了贯穿了地下一层的特展厅以及二层的两个吴门书画展厅,将分前、后两期,呈现130件吴氏收藏,前、后两期将于2018年1月29日换展,持续至2018年3月11日结束。
走进地下一层展厅,映入眼帘的是多件青铜器,而众星拱月的位置摆放吴大澂的收藏——愙鼎,吴大澂“愙斋”的别号,即源出于此鼎。
展览现场的愙鼎此器一名师眉鼎,传清同光间出土于陕西凤翔。口沿下有分体长尾凤纹一周,以扉界分成三段,每段内有长鸟两双,均以云雷纹衬地。口内侧铸铭文五行二十八字,记载师眉荐于王,为周客,王赏赐贝五朋,师眉为此铸造二鼎二簋。吴大澂考证出此鼎为宋微子之鼎,其《鼎长歌》叙述了鼎的历史,考证了鼎的铭文,诗中流露出吴氏获此鼎后的得意之情,并很快将此事写信遍告潘祖荫、陈介祺、王懿荣等金石界好友,寄鼎拓片共赏。但愙鼎传至吴湖帆时,恰逢乱世,此鼎竟于荒乱中佚去,吴湖帆耿耿于怀,引为大憾,后多次辗转在相失44年后重金购回,故物复归旧主。最终,吴湖帆于1955年12月将此鼎捐赠南京博物院。
展览现场《愙斋集古图》(青铜拓印局部)展览现场青铜器
在愙鼎两边的展柜中,季良父盉、芮公鬲、趩觯等多件《愙斋集古图》中表现的青铜器与任薰的作品对应展示,他们虽造型各异,且如今藏于各地博物馆,但都以铭文的方式记录了西周的历史。而任薰的《愙斋集古图》描绘了吴大澂欣赏其藏品的场景,形象古朴,设色明艳,除人物外,画家还对形制各异的青铜器做了细致逼真的描绘,并为其一一注明名称。从此卷中观众可见吴大澂收藏之富和吴湖帆鉴藏的家学渊源。
任薰《愙斋集古图》(局部)往里走一字排开展示了愙斋藏玉,虽上海博物馆藏吴氏玉器数量最为可观,但此次选展玉器37件中,最大、最被关注的是一宗来自加拿大皇家安大略博物馆的良渚玉璧。
玉璧,良渚时代,加拿大皇家安大略博物馆藏此玉呈不均匀黄褐色,不透明,局部有灰白色斑状和条状沁色。有原配黄花梨木托。木托两面镌刻文字,正面为“苍璧,青玉无文,制作浑朴,亦三代礼天之器”及“愙斋题”。木托背面铭刻为“旧藏南浔顾子嘉处,徐翰卿以诸女方尊易得之,今归愙斋”,以及“十圭山房”(吴氏室名之一),简述了该璧的由来,即徐熙用一件青铜尊从浙江湖州南浔顾子嘉处换得此玉璧,后归吴大澂收藏。但因种种原因,木托未能一同展出。
宋哥窑盘此外,地下一楼展览还展示了吴氏祖孙的愙斋、梅景书屋的陈设精雅,并觅得其文房中日用陈设之物10 余件,藉窥一斑。内如苏州博物馆藏宋哥窑盘,同时有吴湖帆赠予女儿、女婿之明白玉雕苍龙教子带钩,赠予外孙之汉见日之光铜镜。另有吴大澂随身携带之黄杨木对章,一朱一白,无边款,惜不知为何人所镌。上海博物馆藏明代犀角雕花卉游龙杯、清丁敬铭二十八宿端砚,俱为罕见精品。
汉见日之光铜镜二楼的两个展厅,右边陈列的是书画展品。自吴大澂祖父开始,吴氏一族的书画收藏一脉相承,而屡有散失。从愙斋到梅景书屋,古物的递相授受,其他皆守其成而已,唯书画之鉴藏,无论数量还是质量,吴湖帆都后来居上,集其大成。第一期展品包括吴大澂未改名前所经眼之宋魏了翁《文向帖》、元朱玉《揭钵图》、清恽寿平等《楝亭图咏》诸卷等。吴大澂、吴湖帆祖孙递传之物,有元吴镇《多福图》、明周臣的《柴门送客图》、清王翚《关山秋霁图》轴、王原祁《仿倪瓒山水图》轴等。据策展人李军介绍,第一期展品注重吴氏祖孙的递藏,而第二期更注重吴湖帆与潘静淑的书画唱和。
展览现场呈现的“清初四王”作品在第一期展品中,《楝亭图咏》因与《红楼梦》的关系。《楝亭图咏》的缘起于曹寅的父亲曹玺任江宁织造时,曾建造一座小亭,且“移来燕子矶边树(黄楝)”,手植于江宁织造署庭院之中,“久之,树大可荫,爰作亭于其下,因名之曰‘楝亭’,作为偃息之所和课子(曹寅、曹宣)之堂”。曹玺去世后,曹寅继其父职,也看到旧亭倒塌出资重建。由于亭旁是那棵楝树,故名为楝亭。为此,曹寅请友人为楝亭作画、题文,作为纪念。《楝亭图咏》则是由曹寅发起的“命题”式创作了,包括绘画、诗赋文字,还有书法等多种作品。吴大澂《辛丑日记》载,咸丰十一年避难上海时,曾于翁大年处鉴赏并借临此卷。此后此卷归张伯驹,1949年后捐存北京图书馆。
《楝亭图咏》中恽寿平一开而一卷倪瓒《行书跋水竹居卷》也是吴湖帆收藏中十分重要的作品。其前半图绘部分系张大千仿造,而题跋部分自盛麟以后八家,如曹诜、陆广、倪瓒、陶宗文等,皆为元人所题真迹。据倪云林跋语,乃为俞倬的私园水竹居而作。饶有趣味的是,卷中八位元人题跋真迹,在乾隆八年(1743)之际,尚属现藏苏州博物馆的过云楼旧藏杰作——《元吴镇与柯九思、赵天裕、赵原、顾安、张绅七君子图》卷中之物,即该卷中乔崇修题跋指出的“右盛麟以下八人题咏”。这种真伪交集的手段,为古书画鉴定提供了一个极具启发性的实例。而吴湖帆是否仅仅出于对卷后八位元代文人墨宝的珍爱而不吝题跋,或出于别的原因,似乎很难下结论。
元倪瓒,《行书跋水竹居卷》,上海博物馆藏元倪瓒,《行书跋水竹居卷》(局部),上海博物馆藏另宋元工笔人物的殿军朱玉,他细致入微的白描作品《揭钵图》也曾是吴大澂的藏品,此卷后有吴大澂和外祖父韩崇题跋,但题跋中署名“吴大淳”(后因避光绪名讳改名吴大澂),足见此卷的珍贵。
朱玉《揭钵图》(局部)二楼右边展厅陈列的是碑拓展品。碑帖的收藏、玩赏,吴湖帆较之祖父吴大澂,俨然有后来居上之势。其中此次展出的金农本《隋常丑奴墓志》由吴湖帆外祖沈韵初、祖父吴大澂递藏,吴湖帆、潘静淑夫妇视若传家重宝,迭有考证题跋、钤印以示珍贵,此次苏博展厅内《隋常丑奴墓志》全册展示。另宋拓《梁萧敷敬妃墓志铭》亦被奉为重宝。
明拓隋常丑奴墓志铭(册) 上海博物馆藏 展览现场《明拓隋常丑奴墓志铭》全册展示此外,这一展厅还呈现了《愙鼎》全形拓轴,以及两册黄易“访碑图”其中保持着传统文人山水的艺术特质,又承载了乾嘉金石学显学的历史内涵,尤为后人所推重。
《愙鼎》全形拓轴据悉,此次“梅景传家”特展的展品来自故宫博物院、中国国家图书馆、天津博物馆、上海博物馆、南京博物院、浙江省博物馆、旅顺博物馆、苏州文物商店,以及加拿大皇家安大略博物馆、美国旧金山亚洲艺术博物馆等10家文博机构的吴氏祖孙所藏。其中美国、加拿大所藏青铜器、玉器,在去国数十年后,首次归来与国内各处所储吴氏祖孙旧藏金石、书画、碑帖、文房等文物再聚吴门。
展览现场配合“梅景传家”特展,苏州博物馆不但邀请策展人和白谦慎、凌利中业内多位专家举办六场系列文博论坛讲座,还策划有全形拓制作艺术课程、文人印章篆刻课程、洛阳嵩山研学之旅、梅花主题诗歌吟诵雅集等多项展览专属教育活动,力求实现学术性与普及性并重,知识性与观赏性兼顾的办展思路。“梅景传家”结束后,苏州博物馆还将与2018和2019年分别推出“攀古奕世——清代苏州潘氏的收藏”、“须静观止——清代苏州潘氏的收藏”特展。
附:前后两期展品目录
- 报料热线: 021-962866
- 报料邮箱: news@thepaper.cn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31120170006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沪B2-2017116
© 2014-2025 上海东方报业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