澎湃Logo
下载客户端

登录

  • +1

“一大会址”日记|一大藏宝·烈士衣冠冢中藏《共产党宣言》

澎湃新闻驻中共一大会址报道组记者 陈伊萍
2017-12-19 22:23
来源:澎湃新闻
浦江头条 >
字号
中共一大会址纪念馆馆长张黎明讲述镇馆之宝《共产党宣言》背后的故事。澎湃新闻见习记者 杨帆 刘瑞 剪辑 杨帆 龚唯(02:22)
【编者按】

10月31日,党的十九大闭幕仅一周,习近平总书记带领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集体瞻仰上海中共一大会址和浙江嘉兴南湖红船,在广大党员干部群众中引起热烈反响。

连日来,全国各地前往一大会址纪念馆参观的党员群众络绎不绝,在中国共产党人的精神家园,他们回顾建党历史,重温入党誓词,不忘初心,砥砺前行。

澎湃新闻推出“一大会址”日记,派出记者常驻中共一大会址,近距离观察、感受、记录会址每天的新闻,讲述一大的红色故事,传承中国共产党人的初心。

1920年8月版和9月版的共产党宣言,被称为《共产党宣言》“姐妹本”。中共一大会址纪念馆的新展览中,两个版本的《共产党宣言》共同展出,均为馆藏的国家一级文物,也是该馆的“镇馆之宝”。

12月19日,中共一大会址纪念馆馆长张黎明为大家介绍1920年9月版的《共产党宣言》,讲述其背后感人的保存者故事。

1920年9月版《共产党宣言》的保存者名为张静泉(后改名张人亚),他的故事,曾在一大会址纪念馆的情景党课《忠诚与信仰》中展示过。

张人亚,1898年出生在浙江宁波霞浦镇,是家里的老二。他16岁时,为谋生到上海南京路上的老凤祥银楼做金银饰品制作工人。1921年加入上海社会主义青年团,后加入中国共产党。也是宁波最早的中共党员。

张人亚入党后,以社会职业为掩护,开展革命工作。他最初主持上海金银业工人俱乐部,领导上海金银业的工人运动。后来他又担任中国社会主义青年团上海地方执行委员会书记、中共江浙区委宣传部分配局负责人等多个职位,拥有并保存了一批珍贵文件和书刊。1924年曾赴苏联学习(在莫斯科的东方劳动者共产主义大学)。

1927年大革命失败后,“白色恐怖”笼罩上海。1928年冬,张人亚为了保护身边的这些文件,秘密回到宁波老家,请父亲把这批书刊和文件收藏好。

张人亚的父亲张爵谦非常理解和支持儿子的工作,为了不被人发现,老人家对外称儿子张人亚已经去世,并为他和他早逝的妻子修了一合葬墓,张人亚一侧是座衣冠冢,安放的是藏有他带回来的书刊文件的空棺,老人把张人亚带回的那一大包书刊文件用好几层油皮纸精心包好,埋在墓穴里。

张人亚回到上海后,继续从事党的工作,1932年初到瑞金,担任中央工农监察委员会的委员,又兼任中央印刷局局长,主管苏区的印刷事业,因陋就简,艰苦创业,经常受到中央表扬。同年6月,他接任中央出版局局长,因积劳成疾,于当年12月病故于由瑞金赴汀州的路上。

张人亚的家人一直再未有他的消息,直到上海解放,老父亲将衣冠冢中的文件取出,委托三儿子张静茂交给了上海政府。其中仅著作、杂志就有几百本。张人亚的弟弟在捐献的书籍封面上加盖了刻有“张静泉(人亚)同志秘藏山穴二十余年的书报”字样的长方形印章,以志纪念。

张人亚及其家人保护下的这些出版物,现在分别被国家博物馆和中共一大会址纪念馆永久珍藏,其中就有这本弥足珍贵的1920年9月版《共产党宣言》。

    责任编辑:徐晓阳
    校对:施鋆
    澎湃新闻报料:021-962866
    澎湃新闻,未经授权不得转载
    +1
    收藏
    我要举报
            查看更多

            扫码下载澎湃新闻客户端

            沪ICP备14003370号

            沪公网安备31010602000299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31120170006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沪B2-2017116

            © 2014-2025 上海东方报业有限公司

            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