澎湃Logo
下载客户端

登录

  • +1

“双碳”目标下,我国碳氢市场如何协同发展?

澎湃新闻记者 王蕙蓉
2022-07-15 19:21
来源:澎湃新闻
能见度 >
字号

氢能作为一种来源丰富、储运灵活、热值高的低碳清洁能源,被誉为是21世纪的“终极能源”。有专家提出,我国氢能发展要与碳市场充分融合。

目前,我国是世界上最大的制氢国。据中国氢能产业联盟与石油和化学规划院的统计,2019年我国氢气产能约4100万吨每年,产量约3342万吨,按照能源管理,换算热值占终端能源总量份额仅2.7%。至2050年,氢能在交通运输、储能、工业、建筑等领域广泛使用,氢气年需求量将提升至6000万吨,在我国终端能源体系中占比达10%,产业产值达到12万亿,可减排7亿吨二氧化碳。

在我国“双碳”目标下,脱碳逐步成为国内氢能发展的重要驱动力。据中国氢能产业联盟预测,在2060年碳中和目标下,我国氢气的年需求量有望到2060年增至1.3亿吨左右,在终端能源消费中的占比约为20%,其中可再生能源制氢产量可达1亿吨,工业领域用氢占比仍然最大,占总需求量的60%,其次分别为交通运输领域、新工业原料、工业燃料等。

7月16日,恰逢全国碳排放权交易市场(简称碳市场)启动上线交易将满一周年。截至7月11日,全国碳市场运行平稳,减排效果初显,开市以来累计成交碳排放配额1.94亿吨,累计成交额超84.9亿元。上海环境能源交易所业务创新部副部长聂利彬认为,随着全国碳交易市场逐渐成熟,碳排放价格信号越来越清晰,将为不同的氢气生产工艺核定真实生产成本、收益提供重要参考依据。

聂利彬表示,从我国供给侧来看,目前我国生产的氢气主要以化石能源制氢为主,生产端的碳排放依然较高。在不考虑碳排放成本的情景下,相比于可再生能源制氢,煤制氢等化石能源制氢工艺成本相对较低,具有较大的成本优势。但其负外部性效应显著,在全球应对气候变化的大背景下,碳定价的覆盖行业和范围不断扩大且碳价不断攀升,这一趋势有助于化石能源制氢与清洁氢尽早实现平价。

国际可再生能源署(IRENA)知识政策与金融中心项目官员Emanuele Taibierib BIANCO去年提出,要实现零排放的目标,绿氢必须成为解决方案的一部分。在中国氢能联盟与国际可再生能源署联合发布的首部报告《绿氢政策制定指南》中,也提出了构建氢能战略框架的建议,以便更好地将绿氢推向主流市场。

根据国际可再生能源署预测,到2050年,将有30%以上的氢气实现跨境交易。从目前全球已开展的贸易情况看,生产过程中低排放甚至零排放的清洁氢显然更受青睐,尤其是在欧盟、日本等减排压力较大的地区和国家。

前述专家认为,从碳市场的角度看,作为一种清洁能源,清洁氢的减排效益显著,减排量可观,完全具备成为相关减排产品的条件。未来,在全球碳定价体系不断优化的背景下,氢能产业的发展要与碳定价充分结合,实现碳氢协同发展。

    责任编辑:李跃群
    校对:栾梦
    澎湃新闻报料:021-962866
    澎湃新闻,未经授权不得转载
    +1
    收藏
    我要举报
            查看更多

            扫码下载澎湃新闻客户端

            沪ICP备14003370号

            沪公网安备31010602000299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31120170006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沪B2-2017116

            © 2014-2024 上海东方报业有限公司

            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