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来太平老街,寻找江南最初的模样
太平老街有很多独有的标记,如千年古银杏、明代荻溪仓旧址、南宋王皋后裔故居、现代的书香小院……它就像一本历史书记载了千年传承的文脉,以历史积淀文化、以文化促进发展、以发展焕发新生吸引着人们去阅读和探寻。
老街说长不长,却很有看头,斑驳的墙壁布满了岁月的“皱纹”,来往的船只搅动一河清水,街巷里时不时传来亲切的乡音,江南最初的模样,在这里一览无遗。
老街最显著的地标,便是太平禅寺前的那颗有着千年历史的古银杏,相传为南宋名臣王皋次子王铎种植,是相城区生长树龄最长的古树之一,太平人敬称为“灵岩树”。
太平人的童年记忆里总有这样一幕,在古银杏树下过家家、做游戏,吃着萝卜丝饼,数着银杏叶......令人称奇的是,银杏树千年不枯,树干上还长出了一株百年枸杞,千年古树焕发新生。
此外,老街还是抗战时期吴县第一个县级党组织中共苏州县(工作)委员会及“江抗”驻太平桥办事处的所在地。其时,中共东路特委也迁移至此。历史悠久、文化底蕴深厚、历经千年传承,太平人逐渐将文化融入进生活、融合到产业。
要说老街的网红打卡地,非老街上的荻溪仓旧址莫属。荻溪仓依傍济民塘,始建于明代,是用于储备粮食的社仓。民国18年,裕元米厂在此开办,是太平地区最早最大的民族工业。上世纪60年代末米厂停办后建成今太平粮管所北库,之后新建6个砖园粮仓。蓝天白墙黛瓦,别具一格。如今,古粮仓通过改造巧妙地变成了文创产品展示区,吸引不少游客前来打卡。
在老街,不吃一碗太平素面实在是一件憾事。“待到银杏金黄时,太平禅寺前祈福。已是秋风萧瑟时,一碗素面可暖身。”这是一位网友写下的打油诗。天气微凉时,对于四方食客来说,一碗素面便能温暖身心,每日精心制作的素面,不用味精,只用各类蔬菜和菌类来调鲜,却味醇鲜美,五味俱全。
一条老街、一棵银杏、一碗素面……不管岁月如何流逝,这些都是留在太平人心中最柔软的一面,而且随着时间的迁徙,这些记忆一定会越来越深刻,越来越美好。
本文为澎湃号作者或机构在澎湃新闻上传并发布,仅代表该作者或机构观点,不代表澎湃新闻的观点或立场,澎湃新闻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申请澎湃号请用电脑访问http://renzheng.thepaper.cn。
- 报料热线: 021-962866
- 报料邮箱: news@thepaper.cn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31120170006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沪B2-2017116
© 2014-2025 上海东方报业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