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湖南人是中国版的普鲁士人,是中国版的斯巴达人
中国两河流域竞争了将近2000年,才轮到中南地区的湖南人出场。有人说,湖南人是中国版的普鲁士,是中国版的斯巴达。为什么湖南能出狠人,能批量出狠人?原因很多,这里试着从地理和人文两个角度找找原因。(当然这不一定准确,只是一种角度,如果你有新的看法,欢迎留言)
1.地理原因:洞庭湖是古代湖南的经济发动机
2.人文原因:湖湘移民文化,敢为天下先
简单说来,湖南是块热土,吸引代代中原人不断南下湖南创业,由此开创了湖广熟,天下足,进而问鼎中原。当然他们问鼎中原的底气是“霸蛮”。具体过程请听我慢慢道来。
首先解释一下,什么叫“狠人”,“狠人”就是对自己不留情面,比如打架,还没开打,先给自己捅一刀,然后再跟你打,一般人看到这个场面,基本就认怂了,不认怂也被这股气势折服。
你看左宗棠抬着棺材去收复新疆,够狠吧!表达的意思很明确:收复新疆这件事,老子连命都不要了,你们看着办。不要以为这种仗势只能吓唬敌人,身边人也能感同身受,你想,去新疆这一路又是沙漠,又是戈壁,还有沙尘暴,谁愿意去这鬼地方打战,一看大帅亮出了立场,这不,咬咬牙也要扛下来。用湖南话说,这就是霸蛮,什么叫霸蛮,就是认死理,不服输。
再看曾国藩,他和太平天国周旋了十多年,开始屡败屡战,最后他摸索了一套六字战法,“结硬寨,打呆仗”,既然打不赢,我就跟你耗耐心,两军对阵,他不是去寻找战机突破,而是就地挖坑,营盘外里三层外三层挖战壕,等着敌人来找你,这叫创造战机,然后任凭你叫骂,坚守不出,这是结硬寨,等到敌人泄气时,再攻其不备。打得你没脾气,打得你目瞪口呆。这叫打呆仗。你看,霸蛮并不是一味使蛮劲,而是蛮中带巧。什么叫霸蛮,就是既有耐心,又有蛮劲。总结起来就是:吃得苦,耐得烦,霸得蛮。
在曾左二人身上我们能看出,霸蛮的湖南人,可不是南蛮仔,而是上马能打仗,下马能讲经治国,是文武双全型人才。不仅如此,湖南人还识时务,有眼界,有思想、有格局。曾左二人不用说,看看浏阳人谭嗣同,他可是最早提出废科举,办时务学堂,修铁路,开工厂的人,他对变法的迫切心情,从他英勇就义的壮举就能看出来,他本来可以逃走,但是为了让更多人觉醒,不惜以身就义。临刑前的写出的诗,喊出了湖南人的气概:我自横刀向天笑,去留肝胆两昆仑。
还有更多的湖南人我就不举例了,大家都知道,以毛主席为首的新一代湖湘学人,撑起了中国人的脊梁,让中国从此走向世界,彻底实现了谭嗣同的理想。回到主题:“为什么湖南能出狠人,能批量出狠人”?
先说地理原因,湖南湖南,先有湖,后有湖南,湖南的地理密码,就在洞庭湖。一个洞庭湖激活三湘大地,盘活整个湖南。怎么理解?(看地图)洞庭湖原是断陷盆地,也就是说这个地方,曾经是一个超级大坑,地势足够低,所以它能吸引三湘四水在此积聚。发源于广西的湘江,携带南岭、罗霄山脉和雪峰山脉的支流,最后盆满钵满流进洞庭湖;再看资水、沅江和澧水,这三条大江把湘西崇山峻岭的水源,也一股脑儿收进洞庭湖,不要以为有了三湘四水,洞庭湖就可以嘚瑟了,洞庭湖更厉害的招数是吸引长江,你看长江冲出三峡后,携洪荒之力,本可以一泻千里,直接投奔大海,但是因为洞庭湖地势太低,吸引力太强,不得不先拐一个大湾,来洞庭湖报到,然后再折回去继续东行。(当然东行还要被鄱阳湖再次折腰)你看连奔腾到海不复回的长江,都要向洞庭湖看齐,洞庭湖的家底自然丰厚。
也就是说,洞庭湖就像一个聚宝盆,把湖南和湖北的水都集聚在这里,要不是南岭拦截,连两广的风水都会吸过来,要知道地质史上的洞庭湖区面积达5万平方公里,5万平方公里,什么概念,相当于八个上海,地盘包括今天的常德、益阳、岳阳临湖区域,还有长沙、湘潭、株洲的部分区域,也就是说,当时的湘江从永州流出来,到株洲段就算完事了,因为一到株洲,就被洞庭湖接管了。水就是财,盘活了,当然人杰地灵。
当然如此大的水量,自然会带来相应的泥沙,经年累月这个超级大坑终于填平了,所以今天能看到的洞庭湖不足三千平方公里,大部分变成肥沃的良田和鱼塘。你看,洞庭湖丢掉了广阔的水域,却获得鱼米之乡的实惠,超级湖泊变成超级粮仓,吸引力更大了。每当中原战乱时,大批流民争先恐后来到洞庭湖耕作定居。他们开发洞庭湖,开发湘江沿线。使洞庭湖成为古代湖南的经济发动机。也就是说,洞庭湖成为古代湖南招商引资,人才引进的金字招牌。
今天洞庭湖和湘江沿线大部分居民,都是历朝历代移民的后代,移民最显著的特点,就是开拓创新,他们带来中原先进的文化,对冲荆楚遗留的南蛮作风,两者一中和,竟然孕育出独特湖湘文化。就是前面讲的霸蛮,能吃苦,有耐心,不服输。到了清代以后,来湖南定居的就更多了,要知道清代时期的湖南,有“湖广熟,天下足”的美誉,把苏湖熟,天下足狠狠地压下去了。你看,湖湘文化,就是洞庭湖和湘江的生存文化。
从整个中国版图看,洞庭湖就像长江上的漏斗,水陆畅通,长江的精华都漏到洞庭湖,古往今来,但凡经过长江的人都要洞庭湖看看,一看,这个湖很悠长,还能通岭南,于是一个个仁人志士顺着湘江下湖南,把整个湘江都激活了。牛人是一拨又一拨的,人文始祖炎帝走到株洲,舜帝走到永州,两人最后都留在湖南。循着他们的脚步的是屈原,贾谊,再后来是刘禹锡、柳宗元、朱熹等人。范仲淹虽然人没到,但是天下人都知道,范仲淹给湖南人写了一篇好文章,文章的核心是劝导天下人要有忧患意识,所谓生于忧患死于安乐。这篇文章被湖南人狠狠地记住了,而且一直在践行,曾国藩、左宗棠、毛泽东等先辈多少受到这篇文章的激发。
你可能会说,湖湘文化不就是水文化吗,论水上生存,江浙到处都是河流,为什么江浙不出狠人呢?因为江浙地区,尤其杭嘉湖平原,都是纯粹的水乡,不像湖南,湘江虽然通透,但架不住两边都是山,你看,东边是罗霄山脉,西边是雪峰山脉,再加上南岭形成U字形包围,也就是说,从湘江走出来的人,难免不受山的熏陶,既有河湖的开放,也有大山的倔强。这两种性格综合在一起,就是执拗,不服输,说到底,湖南人的狠劲,和湖南的地形多少有点关系。
延伸阅读:
从中国版图看,湖南和江西就像凹进去的两个超级大洞,生活在中原一带的人们,只要入了这两个洞,人就变复杂了,你想黄河中下游和长江中下游都是平原,大家都在一个平面,没有遮挡,但是只要深入山区,那就不一样了。你看中原人迁居到江西,变成客家人,从“客”可以看出,没有话语权,没有存在感。所以客家人,建个房子像建碉堡一样。为什么,怕当地山民打劫呀。
你看,都是中原人,到了江西建碉堡,到了湖南变得霸蛮,一个是武装设备,一个野蛮其精神。这又是为什么呢?这个话题,留到下期再说。
本文为澎湃号作者或机构在澎湃新闻上传并发布,仅代表该作者或机构观点,不代表澎湃新闻的观点或立场,澎湃新闻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申请澎湃号请用电脑访问http://renzheng.thepaper.cn。
- 报料热线: 021-962866
- 报料邮箱: news@thepaper.cn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31120170006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沪B2-2017116
© 2014-2025 上海东方报业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