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黛安娜·马尔卡希:一口气工作40年然后再退休不太合理了
零工经济的增长由两股方兴未艾的浪潮同时推动:全职工作正在消失;许多公司不到万不得已,不会选择雇用全职员工。
全职工作正在消失
以前,私营部门创造和增加就业机会的年均增速是2%至3%。2000年互联网泡沫破灭时,这一数字低于2%。2008年,就业机会增加的速度进一步下降至1%以下,并且在2015年全年都无法突破这一历史最低水平。
就业机会减少的原因之一在于就业增长的引擎已经出了故障,并逐渐停止运转。事实证明,年轻的企业创造了最多的就业机会,而不是大家普遍认为的小企业。虽然年轻企业的增长速度已经从20世纪70年代的16%下降到了2011年的8%,下降了一半,但是它们依然很重要。
更糟的是,这些新兴企业创造的就业机会正在减少。过去,它们每年带来约300 万个就业岗位,但现在这一数字下降到了刚刚超过200 万。尤因·马里昂·考夫曼基金会(我在其中担任高级研究员)把这一现象称作“创造就业机会的长期漏洞”,很多人认为该漏洞导致“新兴企业的数量下降,员工数量减少,增长速度放缓,为美国就业市场带来的就业机会也越来越少”。
此外,企业正在通过裁员、精简、重组来逐步减少其已有的全职岗位。它们还把之前的全职工作分解成小项目或小任务,然后用自动化、外包或承包的方式去完成,这种做法成本低、方式灵活、效率高。例如,报社现在提供的全职工作很少,多数是自由撰稿的岗位。在零工经济中,曾经提供职位的单位现在逐渐提供的仅仅是一个工作机会。
全职雇员:企业的“情非得已”
对于企业来说,雇用全职员工的成本最高,灵活性最低。在美国劳动力市场,企业需要支付最高昂的税金,并为全职员工提供最佳福利和最大保护。这就意味着,一位全职员工的雇用成本要比相应的兼职者高出30% 至40%。美国劳工部尚未有任何举措来改变该状况,相反,它们选择维持现状,把更多的资源放在找出那些把正式雇员混作临时合同工的企业上。鉴于政府对这两个工种的定义模糊,它们的此项工作无疑是徒劳的。
不出意料,雇用独立合同工来代替正式员工的趋势已经越来越普遍了。降低劳动力成本的企业会拥有更大的灵活性,以项目、任务和时长为参考来购买所需的劳动力会让企业实现更高的效率。例如,一家企业可以通过雇用一个兼职公关人员、一个负责社交媒体的合同工和外包文案来代替一份全职营销经理的工作。这样,企业就可以仅在需要的时候,去精确地分配工作并支付薪水。
即便如此,企业对全职员工的需求并没有,也不会完全消失。企业总会有一个全职雇员核心团队,包括核心员工、紧俏人才和高级管理人员。这样做的原因很多,要么是为了确保得到某类人才和技能,才保留那些注重与客户接触、建立情感联系的职位,要么是为了确保企业核心业务的高质量和稳定性。除此核心团队之外,只要美国劳工部延续区别对待合同工和正式员工(在经济上意义重大)的政策,企业对独立劳动者的需求就将继续增长。
零工经济对员工意味着什么?
零工经济对人们的影响取决于你从事哪种类型的工作。零工经济是一种技能经济,所以技能型劳动者会是鱼与熊掌兼得的大赢家。他们的技能优势让他们可以拿到高薪,并享有最好的机会去设计自己的职业生活,创造自己的未来。技能型劳动者可以利用这一大好机会去打造一种灵活、自主和有意义的职业生活,他们可以将一份不错的工作变为一份杰出的工作。
中层管理者和拿“死工资”的企业员工似乎不是零工经济的胜者,他们的技能需求量少,也更容易被机器自动化、外购或外包代替。也许他们正被悬挂在自己所攀爬的摇晃不定、残缺不全的职业阶梯上,或是心神不宁地死守着自己已经成功找到的全职工作。这些人的收入停滞不涨,福利也正在萎缩,而他们却慢半拍,难以接受自己已经失去了工作保障的现实。于是,他们在全职工作中努力求生,而一旦失去工作便会举步维艰。
零售业、服务业的工人以及其他低技能劳动者的命运在零工经济中会略微有所改变,但他们的境况仍将是最糟糕的。他们所从事的大多是工资低且不稳定的兼职工作,福利很少甚至完全没有,对自己的工作安排一点儿也做不了主。他们的工资正在停滞或缩水,他们的工作也最容易被自动化所替代。麻省理工学院斯隆管理学院的副教授泽伊内普·托恩称这类工作为“糟糕的工作”,但这些糟糕的工作在零工经济中不会消失,它将是我们的经济和社会的长期祸害。
零工经济不是一颗“银色子弹”,它可以解决终极问题,它并不会彻底淘汰糟糕的工作岗位以及低薪工人,但是它能为这些低技能工人带来一些积极的变化。在零工经济中,这些工人的灵活性和自主性会更高,也可以对自己的工作和生活有更大的控制权。优步司机的工作环境和大多数出租车司机的工作环境很相似,他们都是合同工,没有福利,没有加班费或是最低工资保障,更没有失业保险。但是很多人愿意成为优步司机而不是出租车司机,其中一个原因就是前者能够自己掌控工作时间和强度。
零工经济真的是新概念吗?
如果进一步分析零工经济及其在人类工作史上的地位,我们会发现它其实并不是一个新概念。兼职工作,以及合同工、顾问零工由来已久。新鲜的是,零工经济已经扩展到中产阶级、白领的工作中,并逐渐融入到了高价值、高度透明的科技初创企业的商业模式里。
过去,不提供福利的合同工作、兼职工作主要是指在快餐业、零售业和其他服务公司的“糟糕的工作”。而现在,合同工作正在渗入到中产阶级核心行业中,并越来越受到关注。现在我们可以以按小时付费的方式,在美国、印度或世界上任何地方雇用一个虚拟助理。如果我们需要一位会计师或簿记员,就可以下载财务管理软件来自动实现这一职位的大部分功能,或是通过领英或者在线网络兼职平台雇用一名合同工。
在美国许多高等院校中,兼职教授、非全职和非终身教师(我就是其中一员)虽然仍是少数,但数量仍在持续增长,所以大学对老师们早已是以课程为标准付费了。多久以后,我们的公立中小学也会采取这样的教学模式呢?零工经济表明,脑力和专业工作也可以被重组、外包,或是更便宜地购买到,但越是这样,它所带来的“破坏性”就越明显。
不知何故,当我们在快餐厅遇到只拿工资的兼职工人或者在出租车里碰上合同工司机时,我们并不觉得新鲜,这与我们拿起手机,召唤同样的兼职工或合同临时工为我们送东西或载我们去某个地方时的感受并不相同。像优步和任务兔子这样的科技平台,是以合同劳动为模型建立的,并且得到了极高的估值,有关它们的新闻比一位普通出租车司机或某个人的私人助理的新闻更能吸引我们点击进去。既然这是一则科技新闻,那么劳工问题似乎也突然值得关注了。
零工经济所引发的劳工问题根本不是新近出现的,早在1995 年,美国劳工部就认为我们的劳动力市场激励机制是有悖常理的。它们总结到,我们目前的机制会鼓励雇主多雇用合同临时工,少雇用全职雇员,以大大节约成本:现行的税收、劳动和就业法规会刺激雇主和雇员建立临时性的雇用关系,这种选择不是考虑到灵活性或效率,而是为了逃避承担法律义务。根据劳动和就业法律,雇主可以不为临时工缴纳社会保险、失业保险、劳工赔偿和医疗保险,可以节省扣缴税款的管理费用,并且不用承担对工人的责任。
上述报告已经发表了20 多年,但是我们的劳工政策依然没改变……可随着越来越少的人从事着单一雇主的全职工作,该政策也逐渐丧失了意义。零工经济是关于工作的经济,但是我们的劳工政策只为从事传统工作的雇员提供福利和保护。
零工经济规模多大?
我们很难确切地知道零工经济的规模有多大,或者它的增长速度有多快。通常,收集有关就业数据和劳动力市场趋势数据的责任会落在劳工统计局身上。但是劳工统计局迄今为止试图量化零工经济增长情况的工作进行得很糟糕,它们最近一次针对临时性劳工的调查还是在2005年进行的。尽管如此,最近的几项研究总算提供了一些早期证据,证明零工经济是一股不容忽视的力量,并且在迅速增长。
来自哈佛大学的经济学家拉里·卡茨和普林斯顿大学的艾伦·克鲁格对税收数据进行了详细分析,他们发现:在过去10年中,美国人从事替代性工作的比例从2005年的10%到2015年的15.8%,增长了50%以上。C类税表提交者中的个人所占比例从1980年的约8.5%增加到2014年的16%以上,几乎翻了一番。(C类税表是指个体自营户或独资经营者提交的关于收入和损失的表格。)其中最引人注目的发现是,“2005年至2015年美国经济中所有的就业净增长似乎都来自替代性的工作安排方式”,而非全职工作。
目前,全职工作的雇员仍然是工作中的主导力量,但是雇主正在逐渐抛弃这种模式,雇员们也是如此。新创造的就业机会越来越少,公司雇用越来越多的合同临时工和兼职工作者,员工福利也在缩水,许多人更喜欢在选择工作时拥有更大的独立性、灵活性和选择权。我们现在仍然不能给出一个确切的数字,来说明目前在零工经济中工作的人数到底有多少,但有证据表明,这个数字正在稳步且快速地增长。
别再找工作了
零工经济将我们的职业劳动市场转变为工作劳动市场,从而打乱了我们现有的工作方式。它为公司和工作者提供了别的选择,来替代一种所谓的“完全通用”的全职员工做着全职工作的模式。
对于技术型工作者来说,零工经济为他们提供了把不错的工作变为杰出工作的机会。对于从事传统意义上“糟糕的工作”的低技能工人来说,零工经济则提供了把糟糕的工作转变成比较好的工作的可能性。通过将工作从固定模式中分离出来,工作者可以获得不同程度的独立性、灵活性和掌控权,而在传统意义上这些都是无法实现的。
零工经济也在颠覆我们现有的生活方式,因为高杠杆、高固定成本的传统生活方式在一个工作和收入都充满变数的经济中是行不通的。一口气工作40年然后再退休的生活方式不太合理了,因为我们完全可以在中途抽出更多的休息时间,更加平衡地分配一生的工作和闲暇时间。
这里所说的“取得成功”并不是指找到一份固定工作,而是指打造一种更为协调、更为平衡的生活,并找到满意的工作任务,实现个人理想中的职业成功以及个人生活成功。
所以,别再找工作了,在零工经济中开始创造你自己的生活吧。
(本文整理自中信出版集团2017年11月出版的《零工经济》,作者:黛安娜·马尔卡希,美国考夫曼基金会资深研究员,巴布森学院客座讲师。澎湃新闻授权转载。)- 报料热线: 021-962866
- 报料邮箱: news@thepaper.cn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31120170006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沪B2-2017116
© 2014-2024 上海东方报业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