澎湃Logo
下载客户端

登录

  • +1

98岁叶嘉莹,用一生传递诗词之美。

2022-07-14 19:48
来源:澎湃新闻·澎湃号·湃客
字号

1.

一生即是一首诗,一生只做一件事

一个人穷尽一生只做一件事,会发生怎样的变化?

近百岁高龄的叶嘉莹,便用一生践行了这句话。

3岁识字,13岁写下人生第一首诗。一生桃李万千,受聘于国内外多所高校讲学,培养大批中国传统文化和古典文学人才。

席慕蓉唤她为“诗魂”。白先勇感叹“叶先生是引自己进入古典诗词殿堂的人”。

她被称为中国最后一位“穿裙子的士”,

是2015—2016年度“影响世界华人大奖”终身成就奖的获得者,

更是 “加拿大皇家学会院士”获得者。

2018年,她变卖了北京和天津的两处房产,把自己毕生积蓄近3600万元捐赠给了南开大学,作为教育基金。

记者问:您当时捐这笔钱,想到大家伙儿会这么关注吗?

叶嘉莹答:我本来也没有要他们公布,捐了就是捐了。

记者又问:周围舆论对这事儿这么关注,您怎么看?

叶嘉莹答:我觉得这些人很无聊,这些人眼睛里只有钱。

而就在此刻,叶先生把头转向了一叠辛苦准备的厚厚学术材料,发出“我本来是想和你聊学问的,看来你不感兴趣”的感叹,一代大师的风骨展露无遗。

2020年,叶嘉莹获“感动中国”十大人物称号。组委会为她写下颁奖辞:

桃李天下,传承一家。

你发掘诗歌的秘密,人们感发于你的传奇。

转蓬万里,情牵华夏,

续易安灯火,得唐宋薪传,继静安绝学,贯中西文脉。

你是诗词的女儿,你是风雅的先生。

“若有诗书藏在心,岁月从不败美人”。直到看见叶嘉莹先生,才知此言不虚。

席慕蓉形容初见叶先生的场景:她满头银发,一身素色衣裙,襟前别着一朵胸花,如一朵淡紫色的蝴蝶兰,素淡从容,让人过目不忘。

近百年的时光,虽然在她头上留下了缕缕白发,在她脸上刻上了条条皱纹,可却无法驱散她那优雅隽永的气质。

“掬水月在手,弄花香满衣”。在时间沉淀之下,那份优雅与从容,氤氲而出,旁人注视到,便深受感染。

而感人至深的是,叶嘉莹先生用自己的一生,在浩瀚的文学长河里,双手捧起清泉,为更多人照见了那轮催生李杜诗篇的明月。

2.

一生多磨难,寸心如水月

当所有人都聚焦于这位“中国最后一位女先生”,惊叹她穿梭于时代与岁月的美感时,却不可忽略她坎坷多磨的一生。

1924年,她生于北平的书香世家,与纳兰性德同属叶赫那拉氏。因伯父拥有深厚的国学修养,对爱好诗词、过目不忘的她甚是钟爱,于是闲暇时光,常教她吟诵、写诗。从薄暮到清晨,那些古诗词里幽深、静谧的情感一点点融入了她的世界。

王国维说:“天以百凶成就一词人”,苦与乐交织的经历,像极了对叶嘉莹一生经历的注解。

青年时期的她经历了日本侵华战争爆发,与父亲走散,经历丧母之痛,她悲泣地写下八首哭母诗,其中写道:“诗句吟成千点泪,重泉何处达亲知。”

辗转流落至台湾,师从诗词名家顾随。当顾随先生看到其青年时期写下的一句句诗词时,便发出“青年有清才如此,当善自护持”的评价。

后来经从前的老师介绍,叶嘉莹认识了丈夫赵东荪,二人走进婚姻殿堂。无奈的是,婚后丈夫因思想问题入狱。照顾老父,抚养幼女,压力重重。无计可施,叶嘉莹只得抱着年幼的女儿寄居在亲戚家的门廊前,写下“剩抚怀中女,深宵忍泪吞”的词句。

当她读到王安石《拟寒山拾得》:“众生造众业,各有一机抽”,如当头棒喝,一下子让她从悲苦中振奋了起来。

她说:“要把精神感情完全杀死,杀死了,就不再为它烦恼。”

生活的刻刀一点点雕琢着人心,但却让她更显宽厚而热忱。而后叶嘉莹开始于多所高校讲学,所及之处,座无虚席。

平淡的生活只持续了短短几年。1976年3月,长女言言与婿永廷因车祸罹难。忍受沉痛打击的叶嘉莹,在料理完女儿女婿的后事后,闭门不出,日日哭泣,写了十首哭女诗,其中写道:“平生几度有颜开,风雨逼人一世来。”

经此一难,叶嘉莹顿悟:“把一切建在小家、小我之上,不是一个终极的追求和理想。”而后她一直用“以无生之觉悟为有生之事业,以悲观之体验过乐观之生活”鼓舞自己。

1978,她开始向中国政府申请回国教书。

3.

书生报国成何计,难忘诗骚李杜魂

她说:“其实我一生经过了很多苦难和不幸,但是在外人看来,我却一直保持着乐观、平静的态度,这与我热爱古典诗词的确有很大的关系。”

“现在有一些青年人竟因为被一时短浅的功利和物欲所蒙蔽,而不再能认识诗歌对人的心灵和品质的提升功用,这是一件极可遗憾的事情。如何将这遗憾的事加以弥补,这原是我这些年来的一大愿望。”

孤独、心酸与漂泊的岁月,叶嘉莹全然承受,甚至讲述这些经历时出奇地平和与从容。

诗词陪伴她走过了艰辛的岁月,而她把自己的一生回馈给了古诗词。

“这么好的东西怎么能不讲给年轻人知道?你不能讲给青年人知道,不但是对不起下面的青年人,上也对不起古人。”

她不希望年轻人对诗词之美无知无觉,“如入宝山,空手而归”。

当被问及,为何在近百岁高龄,仍坚持推广吟诵时,叶先生这样感叹:

以前自己上课大多是在讲批评啊、讲欣赏啊,但是没有教吟诵。近代之后,吟诵被认为是腐朽落寞的文化,逐渐不被提倡。

离开台湾后,她觉得吟诵要是断绝了真的可惜。不留下正统的吟诵,她觉得对不起下一代的学生。

她坦言自己平生有两个最大的心愿:“一是把自己对于诗歌中之生命的体会,告诉下一代的年轻人;二是把真正的诗歌吟诵传给后世。”

而这样的精神在其早年的诗句里便可寻得:“甘为夸父死,敢笑鲁阳痴。”

她说:“夸父是追太阳的,我当然也没有什么大的本领,但是我真的喜欢诗词。我看到了诗词的好处,我应该把我所见到的这么好的东西说出来,传下去。”

年近百岁的叶嘉莹常常在南开为学生们讲授古诗词。每每开讲,整个教室座无虚席,甚至有同学为了听到一堂叶先生的课,不惜伪造听课证。

叶先生说诗词陪她走过了忧患的岁月,她希望引年轻读者进入诗词的那个美好、高洁的世界。诗词使人心不死!为完成这一心愿,晚年的叶先生携弟子全面普及古诗词,而其最先解读的便是《寂寞人间五百年:秦观词》。堪称好读、好看、好听的诗词课!

如果你曾读过“两情若是久长时,又岂在朝朝暮暮”,则一定不可错过这本大师解读的秦观词。

那么秦观到底有多厉害呢?他被誉为“婉约词宗”。

古人称赞他有“屈原、宋玉”的资才,更感叹“他人之词,词才也;少游,词心也。”

文豪苏轼把它的词抄在折扇上、形影不离。康震惊呼:“他把人的心思、男女的情感都写透了”!

这本书以日本内阁文库所藏乾道高邮军学本《淮海集》中长短句三卷为底本,完整收录秦观词96首。

每阙词均附题解、注释,典故、风俗、历史等不一而足。极为珍贵的是附赠了叶先生原声讲解吟诵音频及其近两万字的导读。

先生把自己一生于诗词中得到的生发感动融入了解读之中,也把诗词的种子洒入了读者心中。而这本小书便带着叶先生的心愿,真正的走进了这个时代。为还原时代美感,图书内文100%复刻古籍版式,“书中有书”;纸页做旧泛黄,古色古香。

全彩锁线装订,可180度摊开,收录近百幅花草图。创意小开本,随时翻开都是一场视觉盛宴!

文末另有叶先生亲传弟子李东宾的秦观小传,一本书轻松解锁秦观的词作和人生。

与大师相伴,一起读诗词!

—END—

[ 今日荐书 ]

书名:《寂寞人间五百年》

作者:叶嘉莹 著

出版社:北京联合出版有限公司

原标题:《98岁叶嘉莹,用一生传递诗词之美。》

阅读原文

    本文为澎湃号作者或机构在澎湃新闻上传并发布,仅代表该作者或机构观点,不代表澎湃新闻的观点或立场,澎湃新闻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申请澎湃号请用电脑访问http://renzheng.thepaper.cn。

    +1
    收藏
    我要举报

            扫码下载澎湃新闻客户端

            沪ICP备14003370号

            沪公网安备31010602000299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31120170006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沪B2-2017116

            © 2014-2024 上海东方报业有限公司

            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