澎湃Logo
下载客户端

登录

  • +1

百花文学奖颁出,作家阿来同时获得小说奖与散文奖

澎湃新闻记者 高丹发自天津
2017-12-11 14:34
来源:澎湃新闻
文化课 >
字号

12月8日,第十七届百花文学奖颁奖活动在天津举办。经过读者线上线下投票和专家评审,共有28部小说、6篇散文以及4位作家荣获各类奖项。

百花文学奖的前身为百花文艺出版社1984年创立的《小说月报》百花奖,每两年一届,从2015年起增加散文奖项,升级为百花文学奖。三十多年来,百花文学奖一直以读者投票为特色,其获奖者也代表着不同时期国内创作的中坚力量与文学潮流。第十七届百花文学奖评选于2017年初启动,评选范围为《小说月报》《小说月报·原创版》《散文》《散文海外版》等文学期刊2015—2016年刊发的作品。

颁奖现场

获得本届“百花文学奖”的作者包括王蒙、冯骥才、李存葆、韩少功、苏童、迟子建、范小青、叶广芩、裘山山等多届百花奖得主,也有近年活跃于文坛的70后、80后代表作家徐则臣、双雪涛、张楚、弋舟、葛亮、石一枫、周李立等,茅盾文学奖得主阿来本次则凭借小说与散文获得双奖。

另外,本届评选新增了“开放叙事奖”和“影视剧改编价值奖”两个奖项。“开放叙事”是《小说月报》新创品牌栏目,本次获奖者为任晓雯与郝景芳。郝景芳是成为继刘慈欣之后第二位获雨果奖的中国作家,任晓雯近年在《南方周末》开设的专栏《浮生》,也展现了传播媒介与小说样态、叙事方式的互动之中新的写作的可能性。影视剧改编价值奖,获奖作品为《如果没有明天》,作者为余耕。该作品改编的舞台剧《我是余欢水》最近在北京繁星戏剧村上演,影视改编也已进入操作阶段。

来自《人民文学》《收获》《十月》《天津文学》等十余家报刊的编辑获得本届优秀编辑奖。

第十七届百花文学奖颁奖季期间,还将有文学朗读者晚会、文学沙龙、新书分享、作家签售、高校讲座、文学影视论坛、舞台剧演出、文学改编电影联展等文化活动同时展开,全部获奖入围作品也由百花文艺出版社结集推出。

此次颁奖典礼中,获奖作家均到现场,有的作家也尤其引人关注,如作家冯骥才。

冯骥才与迟子建

此次冯骥才以其《俗世奇人新篇》摘得短篇小说奖。冯骥才1942出生于天津,祖籍浙江慈溪,已出版有《冯骥才文集》等多种作品。中篇小说 《啊》、短篇小说《雕花烟斗》分获1979年全国优秀小说奖。小说《神鞭 》《 雪夜来客 》《—对夫妻的三千六百五十天 》《 拾纸救夫 》《炮打双灯》《市井人物》《石头说话》《俗世奇人》《抬头老婆低头汉》分获《小说月报》第一、三、四、五、六、 七、九、十二届百花奖。

冯骥才在文章《又冒出一群人》中谈道:二十年前,脑袋忽冒出一群人物,全是我家乡天津卫的奇人异士。天津这块地里边,有碱有盐还有硝,因生出各色性格的人, 又热又辣又嘎又不好惹。因之,自儿时耳朵里就装满一群群乡土怪客与民间英雄,叫我称奇叫绝,心里佩服。我信如果没这些人物,就不知道嘛叫作天津卫。

冯骥才说:“写小说的只想把这一方水土独有的人物写出来,由此实实在在棒出此地的性情与精神,所以自从我写小说,此地的人物就会自个儿钻出我的笔管,然后一个个活脱脱站出来。”

冯骥才认为任何地域性格,都是在其历史某一时期中表现得最充分和最耀眼,比如清末的北京、三四十年代的上海和清末民初的天津。在《俗世奇人新篇》中,冯骥才前后写的三十六个都是清末民初的人物。

冯骥才

这是冯骥才第十一次拿到百花文学奖,冯骥才在“获奖感言”中说:“我从1990年代中期做文化遗产抢救,城镇化和现代化的剧烈的冲击下,很多珍贵的文化遗产已经濒危。今年我七十五岁了,我跑不动了,很多我想去的村子也去不了了。写作是一件让我觉得温暖的事情,文字是有温度的。”

此次颁奖典礼上,四川省作协主席、作家阿来凭借中篇小说《三只虫草》与散文《士与绅的最后遭逢》同时获得小说奖与散文奖,拿下百花文学奖历史上首个双奖。

阿来,1959年出生于四川。上世纪80年代中后期转向小说创作。主要作品有诗集《棱磨河》,小说集《旧年的血迹》、《月光下的银匠》,长篇小说《尘埃落定》、《空山》,长篇地理散文《大地的阶梯》,散文集《就这样日益在丰盈》。《尘埃落定》于2000年荣获第五届茅盾文学奖。

阿来的获奖小说《三只虫草》是对近些年的冬虫夏草热的思索,并以此钩沉整个青藏高原地区的环境和社会。他以向游客兜售虫草的逃学的少年为切入口,通过写与这个孩子相遇的人来尽量展现社会幅面。

阿来称:”这些年,出于对现实的因应,我对环境问题有了越来多的关注,也一直想写与此相关的小说。”“一篇小说是否成立,并不决定于是否写出了一种新的现实,也不决定于是否有一个敏锐的主题。仅仅有此两点,还不能算是一篇真正意义上的小说。小说的核心是人,大部分情况下会被现实的社会生活支配的人,同时又试图突破这种支配的人。人这种有意无意间突破现实规定性的努力,或者成功,或者部分成功,或者完全归于失败,都是现实生活为人生提供的可能选项,也是为小说写作提供的可能选项。这就是小说可供开辟的空间,也是其张力之所在。”阿来也对小说写作提出了自己的思索。

除了冯骥才、王蒙、阿来、韩少功、苏童、迟子建等作家,不少年轻的作家也在这次颁奖典礼中崭露头角,如双雪涛、葛亮、石一枫等。

双雪涛,1983年,出生于沈阳,他写作了《翅鬼》《天吾手记》《聋哑时代》《平原上的摩西》《飞行家》等,他是首位入围台北文学奖的大陆作家,华文世界电影小说奖首奖得主,以及华语文学传媒大奖“年度最具潜力新人”。他的大部分作品,已经被影视公司看中,即将搬上荧幕。

双雪涛谈道:“我喜欢写小说的一个重要原因是小说可以展示,大部分时候在展示,但是与此同时,更多的东西在隐藏,而隐藏的东西也是展示的一部分,这种暧眛的辩证法,使我一直在干这个写小说的活计,以此为生。也因为这个工作,而使自己产生了更多的困惑。这困惑并不使我惊慌,因为我也可以把困惑写进去,这是小说家的特权,也是展示与隐藏的一个方法。”

石一枫,1979年生于北京,现居北京;1998年考入北京大学中文系,文学硕士。2016年 6月25日,石一枫的《世间已无陈金芳》获得“首届海峡两岸新锐作家好书评选”十部作品之一。此次他的《地球之眼》获得百花文学奖短篇小说奖,他谈道:“《小说月报》是天津的杂志,受到全国人民的喜爱。说个题外话,对于另一个靠说话吃饭的行当也就是相声而言,在北京说得天花乱坠不算能耐,必得到天津受到座儿的认可,那才算会说了。作为一个爱听相声的北京作家,这个奖对我而言有着独到的意义。”

《烈日灼心》剧照

本次颁奖典礼之前也举办了关于文学影视化的论坛。《门第》的作者连谏、《烈日灼心》的作者须一瓜、《耳光响亮》的作者东西,电视剧《大军师司马懿之军师联盟》的导演张永新,电影《金陵十三钗》的文学策划周晓枫进行了分享。

《大军师司马懿之军师联盟》剧照

IP在资本的炒作目前已经成为热词,所谓的IP热就是指具备巨大流量的文学作品,这个现象是这一阶段市场审美、这阶段的快消文化所导致的,社会在变化、审美的变化、视听渠道的改变都在共同促成这个现象的发生。无论是《门第》《烈日灼心》还是《耳光响亮》都是文学改编为影视作品较为成功的案例,且影视作品的热播某种程度上也带动了书籍的阅读。

作家东西谈道:“现在总提一个问题:好的小说是否等于好的电影,我觉得大家对于好小说和好电影的标准还没有弄清楚,这二者的定义和标准是不一样的。影视经纪人向作家买版权,有的作家卖了版权就不管了,比如余华,他就觉得《活着》拍成了影视剧就不是自己的小说了。在好的电影和好的小说之间是有分歧的,比如菲兹杰拉德的《本杰明巴顿奇事》,在拍成电影后,妻子那条线加进来,妻子和本杰明的故事一个反着推一个顺着推,形成了一个好的结构,这是书里没法儿呈现的。陈凯歌的《霸王别姬》也非常精彩,这个电影的小说大家读得却不多。但是像韩少功的《马桥词典》和卡夫卡的作品都是没法儿改成电影的,电影有它的市场和规律。”

“好的作品都是有精神高度的,有很多非常好的小说不一定可以改编为影视剧,《百年孤独》无法改成影视作品,很多一流的小说可以改编为二流的影视作品。文字是无声无色的,但是是特别丰富的影视作品具像化了,限制了思维的发展。”作家连谏说。

《烈日灼心》作者须一瓜谈道:“谈起电影《烈日灼心》,我也觉得灼心,我有不太自在的感觉,我很难去评价,这是两个不同的艺术形式,小说有小说的手段,电影有电影的形式。但是写《烈日灼心》的时候,我的确是极尽了那一个阶段我全部的创作能力,它最后变成什么不是我可以左右的。书籍改成电影一定会有变数,这个变数无法控制,而这个变数也可能是魅力所在。”

《大军师司马懿之军师联盟》的导演张永新谈道:“《军师联盟》的上半部叫《大军师司马懿之军师联盟》,下半部叫《军师联盟之虎啸龙吟》,在北大做研讨会时,北大的学生提问非常尖锐,一种说我们这个戏严谨不严肃、认真不较真儿,也有学生说是一本正经地胡说八道。每个人心中有影视的逻辑,影视化改造对于影视人来说太难了。《三国演义》是一座大山,但是也可能压垮我们。按照老版本拍就是拾人牙慧 ,我们发现诸葛亮一死,有的人就不看三国了,所以司马懿是大家熟悉的陌生人,我们就想到从他入手。”

“老的三国演义的基石是忠义,戏曲影视都是在忠义的基础上。但我们是谈仁义,忠义是没有原则的,仁义是你不仁我可以不义,某种程度上更具有现代意识。我们是有所取舍地刻画我们的主人公,建构我们自己的86集故事的。”张永新说。

附录:第十七届百花文学奖获奖名单

短篇小说奖

冯骥才《俗世奇人新篇》

徐则臣《摩洛哥王子》

苏童《万用表》

东西《私了》

须一瓜《灰鲸》

弋舟《出警》

范小青《谁在我的镜子里》

叶弥《雪花禅》

何大草《印红》

葛亮《问米》

麦家《日本佬》

刘庆邦《杏花雨》

中篇小说奖

阿来《三只虫草》

刘建东《阅读与欣赏》

王 蒙《奇葩奇葩处处哀》

双雪涛《平原上的摩西》

石一枫《地球之眼》

张欣《狐步杀》

尹学芸《士别十年》

裘山山《琴声何来》

张楚《风中事》

迟子建《空色林澡屋》

杨映川《马拉松》

叶广芩《苦雨斋》

李铁《越狱》

长篇小说奖

连谏《你是我最疼爱的人》

阿袁《师母》

开放叙事奖

郝景芳《北京折叠》

任晓雯《浮生》

小说新人奖

周李立

钟二毛

影视剧改编价值奖

余耕《如果没有明天》

散文奖

阿 来《士与绅的最后遭逢》

韩少功《守住秘密的舞蹈》

李存葆《龙城遐想》

存 朴《我一生都在祈求安宁》

李汉荣《河流记——大地伦理与河流美学》

米 兰《一部书的留传》

优秀编辑奖

《人民文学》徐则臣、李兰玉

《收获》王彪、走走、王继军

《十月》季亚娅、宗永平

《花城》李倩倩

《钟山》贾梦玮

《作家》王小王

《美文》庞洁

《北京文学》张颐雯、王童

《上海文学》甫跃辉

《天津文学》崔健

《长江文艺》丁东亚、吴佳燕

《人民日报》马涌

小说组评审:

王春林 李敬泽 吴义勤 张莉 贺绍俊 梁鸿鹰 谢有顺(以姓氏笔画排列)

《小说月报》徐晨亮

《小说月报·原创版》韩新枝

散文组评审:

王雁翎 宁肯 周晓枫 祝晓风 穆涛(以姓氏笔画排列)

《散文》张森

《散文海外版》王燕

    校对:张亮亮
    澎湃新闻报料:021-962866
    澎湃新闻,未经授权不得转载
    +1
    收藏
    我要举报
            查看更多

            扫码下载澎湃新闻客户端

            沪ICP备14003370号

            沪公网安备31010602000299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31120170006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沪B2-2017116

            © 2014-2025 上海东方报业有限公司

            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