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疫”瞬间 | 烈日下的“大白”谢谢你的“手”护
“大白”是人们对辛勤付出的医务工作者起的一个亲切的昵称。
在连日来的核酸检测中,“大白”们一直是最辛苦的人。一轮轮检测下来,她们很少说话、很少喝水。我们看到了她们逆行、看到了奋斗和坚守,却忘了问问她们的名字,看看她们的样子。面罩和防护服的背后,究竟是一群怎样的医护工作者?
今天,我们采访了两位身处一线的医务工作者,让我们一起走近“大白”了解藏在一套套防护服后面的真实面孔和防疫故事。
普通采集:每轮为千人做核酸 穿上防护服就湿透
今天记者见到的第一位“大白”,是来自南昌市第八医院的一位医务工作者——付甜。这两天都在渊明北路社区的普采点负责核酸检测工作。
“不好意思,您可以等采集结束再来吗?”,得到记者肯定的答复后,付甜转身又投入到核酸检测采样工作中。旁边做完检测的居民得知是来采访“大白”们,纷纷向记者夸赞道:“她们真的好辛苦,每天五点不到就到点位开始工作,每个人身上都湿掉了一片。”
“还有最后一个,就收管。不好意思,久等了!”付甜略带抱歉的向记者说道。当问起每轮要给多少居民进行核酸检测,付甜说:“在我这条采样通道的,今天应该有900多位居民,不到一千人。”
“穿上防护服感觉,就像在蒸笼里。而且,一穿就是一轮,整个人被憋着密不透风。特别是在爬楼的时候,就会感觉心跳加速,一看太阳就会眩晕。更准确地说,从换上防护服的那一刻,就已经开始出汗,汗水就开始从头上一直流到大腿。”付甜形容穿上防护服的感觉,让记者感同身受。只是在现场站了十分钟,记者背上就已经汗如雨下。
其实难的不是这闷热的感受,而是如何控制水分的摄入。付甜告诉记者,“为了避免穿上防护服后,出现上厕所这类状况,在穿上前我们一般都控制住不喝水或者尽量少的摄入。”问其原因,付甜的回答是,不浪费防护服,让每一件都能最大限度的得到利用。
上门采集:每次爬上千级台阶 手被泡成“凤爪”
“脱下手套,加点泡椒,有凤爪那味了。”翻开袁平思这条略带自嘲的朋友圈,看到的不仅是“大白”在防疫中的艰辛,更多的是心疼。她留言说,家里肯定心疼啊,谁还不是家里的宝呢!
早上九点见到袁平思的时候,她刚完成上门采集的任务,脱下防护服。“从早上六点开始采集,刚结束。我们上门采集的队员分成三组,每人搭配一位社区网格员,完成各自网格内的户数量,我今天两个网格内有30户需要进行上门采集的居民。”
上门采集的对象主要是,残障人士以及行动不便的老年人。袁平思向记者介绍道,“由于每户之间都是分散在不同楼栋和楼层,再加上老城区楼道普遍没有电梯,所以每轮采集下来,我们都要爬上千级台阶。”由于穿着防护服,我们在上门采集的过程中,累了也只能简单靠着墙或坐在台阶上休息下。
袁平思是南昌市第一医院的一名护士,她接到核酸采样任务时,还接到了一个特别的任务。在保证采样工作正常开展的同时,负责一线的拍摄工作,抓拍队友们的工作瞬间。
聊起队友们的工作瞬间,袁平思仿佛打开了话匣子。“我们这个队伍很年轻,最小的只有00年。虽然年龄小,但是感动的瞬间却不少。这两天,有个队友脱下防护服和手套的瞬间,汗水就直接倒水似的流出来,双手更是被浸泡的起皱、泛白。”还有一些队友来生理期,但依然坚持在防疫一线。“没有一位队友想过退缩,大家都还是按时、按任务去完成。”这些不仅仅是感动我的瞬间,更激励着我。
其实像付甜、袁平思这样始终坚守一线,不辞辛苦的医务人员还有很多。
她们舍小家为大家,用无私奉献守护着居民群众的健康安全。在这里,让我们为这群可爱的“大白”们点赞!
原标题:《“疫”瞬间 | 烈日下的“大白”谢谢你的“手”护》
本文为澎湃号作者或机构在澎湃新闻上传并发布,仅代表该作者或机构观点,不代表澎湃新闻的观点或立场,澎湃新闻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申请澎湃号请用电脑访问http://renzheng.thepaper.cn。
- 报料热线: 021-962866
- 报料邮箱: news@thepaper.cn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31120170006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沪B2-2017116
© 2014-2024 上海东方报业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