澎湃Logo
下载客户端

登录

  • +1

拜登中东行能否实现美国利益?盟友们都很清醒,成果或有限

澎湃新闻记者 王露
2022-07-13 20:48
来源:澎湃新闻
全球速报 >
字号

在俄乌持续冲突、美国国内通胀高企之际,忧心忡忡的美国总统拜登开启了执政以来的首次中东之行。

据白宫公布的行程,拜登中东行首站选择的是传统盟友以色列。接着,他将访问巴勒斯坦约旦河西岸,预期将重申对巴以问题“两国方案”的承诺。之后,拜登还将前往沙特,在全球能源危机升级之际,拜登不得不考虑重新“校准”美沙关系。

当地时间2022年7月12日,以色列特拉维夫,美国总统拜登将对以色列展开正式访问,机场人员正在做最后的准备。澎湃影像 图

上海外国语大学中东研究所教授刘中民向澎湃新闻(www.thepaper.cn)分析称,“拜登此行带着三大议题——安抚中东盟友,以解决欧洲能源问题;组建‘中东防空联盟’,意图建立针对伊朗的‘中东版北约’;象征性地推进巴以和谈。”

实际上,自拜登执政以来,美国的战略重心已转向大国竞争,在中东地区呈现出战略收缩态势。然而,随着俄乌冲突的爆发,美国面临内外交困局面,拜登政府意识到需要重新争取中东盟友的支持与配合,尤其是能源供应,以抗衡俄罗斯。可以说,拜登此次中东行更像是“功利主义”使然。

此前急于从中东“抽身”的拜登,此行能否让中东的盟友“回心转意”?刘中民分析称,拜登此行或在一定程度上达到安抚盟友的目的,但美国恐难以抓住中东安全的主导权。与此同时,在美国国内面临结构性治理体系危机的情况下,此次中东之行给拜登政府带来的成果也将是有限的。

讨油是“头号任务”

俄乌冲突爆发以来,国际油价一路飙升。尽管拜登此前一直试图淡化访问沙特旨在降低燃油价格的说法,但外界仍普遍认为,在美国国内通胀高企、拜登支持率长期低迷的情况下,拜登此行的“头号任务”恐怕绕不开说服沙特等海湾国家增加产能,降低油价。

拜登本月9日在《华盛顿邮报》发表的一篇名为“我为什么去沙特阿拉伯”的署名文章,则较为直接地指明了访问沙特的意图。拜登在文中称,他此行的目的是为加强美沙两国的“战略伙伴关系”。他还表示,由于俄罗斯在乌克兰开展军事行动后受到制裁,中东的能源供应非常关键,“对我们所依赖的全球贸易和供应链都极为重要”。

美国总统拜登 视觉中国 资料图

但是,拜登能否得到沙特等国的增产承诺?部分专业人士对此表示质疑。美国战略与国际研究中心高级研究员本·卡希尔告诉彭博社:“沙特石油产量似乎不太可能大幅增长……沙特和欧佩克+的闲置产能非常有限,他们必须谨慎管理。”

本·卡希尔还补充称,预计沙特会发表一些安抚性的声明,帮助平衡全球石油市场,满足全球需求,支持进口国的经济增长和稳定。

能源咨询机构Rapidan Energy Group总裁、前白宫官员鲍勃·麦克纳利也向彭博社分析称,沙特和阿联酋可能会做出一项泛泛的增产承诺,以稳定原油市场,但它们仍将继续维持“闲置产能”,以应对预计将在今年晚些时候出现的供应趋紧的情况。

事实上,拜登在此次中东行之前,已通过向欧佩克+施压,获得了相应的增产承诺。6月初,欧佩克+同意7月、8月每日增产64.8万桶,远超当前增产幅度43.2万桶/日,也超过市场预期。这意味着欧佩克+将其石油供应增加幅度扩大了约50%。

对此,刘中民分析称,“中东国家在稳定能源价格,弥补俄罗斯能源供应缺口方面,具备一定能力。拜登此次访问旨在进一步巩固上述增产承诺。”不过,刘中民也指出,海湾产油国加大马力增产并不意味着能源就能迅速运往欧洲,无论是管道运输还是海运,仍需要耗费一定周期才能落地。

为促使沙特在能源领域继续“配合”美国,就在拜登开启此行前夕,白宫还向沙特释放“利好”信号。路透社7月12日援引知情人士消息称,美国政府正考虑解除对沙特阿拉伯出售攻击性武器的禁令,但最终决定仍取决于沙特能否终止军事干涉也门。实际上,近几个月,沙特官员曾多次向美方施压,要求取消攻击性武器禁售。

着眼于近期美国与沙特的互动,刘中民分析道,双方的行为更像是一种博弈,即沙特以能源领域的配合,换取美国在军事方面的支持。尽管此行可能在某种程度上实现拜登安抚盟友的目标,但在刘中民看来,拜登政府仍在中东地区面临着“尴尬”的局面,其中东盟友都清楚美国正减少对中东地区的投入,对该地区的安全保障能力也在下降。

组建“中东版北约”恐难如愿

除了争取沙特等海湾产油国的增产承诺外,拜登政府欲拉拢盟友,组建“中东版北约”的意图昭然若揭。

白宫方面释放消息称,拜登将在访问期间同以色列和阿拉伯盟国讨论应对“来自伊朗的威胁”以及加强防空领域合作等议题。

此前,以色列国防部长甘茨于6月下旬在向以色列议会国防与外交事务委员会作报告时证实,以色列与其地区盟友正在美国领导下打造一个“区域防空联盟”,以应对伊朗导弹和无人机威胁。

伊朗官方已对所谓“中东防空联盟”的构想深表不满。伊朗外交部发言人纳赛尔·卡纳尼本月12日在一份声明中指出,要想让中东更加稳定和安全,美国就必须停止分化地区国家、停止向这一地区输出武器、尊重地区各国主权和领土完整并停止制造“伊朗恐惧症”。

卡纳尼警告称,如果不能“纠正这些错误以及引发危机的政策”,美方将成为中东地区不稳定的“主要责任方”。

就在美国向中东国家兜售“中东防空联盟”的同时,美伊两国围绕伊核协议恢复履约的谈判仍在继续。“美国一方面在推进伊核协议谈判,另一方面又试图建立针对伊朗的联盟,这种对伊政策既自相矛盾,又体现出美国的两面性。”刘中民分析称,这或使得受到刺激的伊朗难以接受,甚至有可能中止伊核协议谈判,并以更加大胆的核开发和激进的反制措施回应反伊阵营的挑战。

从可行性角度来看,美国想要组建“中东防空联盟”仍面临诸多阻碍。美国政治新闻网站Politico分析称,中东地区国家之间的不信任以及技术水平上的差异,意味着组建任何形式的联盟都可能耗费数年时间。半岛电视台也认为,中东国家之间缺乏共识。以伊朗问题为例,不少海湾阿拉伯国家认为,与伊朗对话才是解决安全关切的最安全方式。

值得注意的是,拜登政府在中东地区欲实现的安全目标,不仅只是组建针对伊朗的中东盟友体系,还有大国战略竞争的考量。正如拜登此前在《华盛顿邮报》的署名文章中写道,“作为(美国)总统,保持我们国家的强大和安全是我的工作。我们必须对抗俄罗斯的‘侵略’,让我们处于最佳位置上胜过与中国的竞争。”

北约秘书长斯托尔滕贝格在马德里峰会期间也承诺,将为非洲和中东国家提供更多支持,以抗衡俄罗斯等国在这些地区日渐增长的影响力。

谈及拜登此番中东之行更为深层次的战略考量,刘中民分析指出,“从美国的对外战略部署来看,尽管中东的战略地位在下降,但目前拜登也意识到中东处在美国应对与俄罗斯等大国竞争的一个重要中枢环节。因此,美国欲重新抓住中东安全的主导权。”

不过,美国想借助中东地区遏制俄罗斯恐难如愿。路透社报道称,以沙特为代表的海湾国家也一直试图避免在美俄之间“选边站”,没有迹象表明沙特准备牺牲与俄罗斯的长期关系,以换取从美国那儿获得的短期外交利益。刘中民也认为,考虑到与俄罗斯频繁的往来,多数中东国家也不愿过分得罪俄罗斯。

另据沙特媒体《阿拉伯新闻》民调显示,西亚、北非的阿拉伯国家约66%的受访者对俄乌冲突持中立立场,认为美国和北约的政策是刺激俄动武的主要原因,并批评美西方对乌克兰危机和中东冲突完全持双重标准。

    责任编辑:张无为
    图片编辑:施佳慧
    校对:丁晓
    澎湃新闻报料:021-962866
    澎湃新闻,未经授权不得转载
    +1
    收藏
    我要举报
            查看更多

            扫码下载澎湃新闻客户端

            沪ICP备14003370号

            沪公网安备31010602000299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31120170006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沪B2-2017116

            © 2014-2025 上海东方报业有限公司

            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