澎湃Logo
下载客户端

登录

  • +1

山东柳疃镇:培育乡村文化生态 打造乡村振兴样板

2022-07-13 10:46
来源:澎湃新闻·澎湃号·媒体
字号

近年来,潍坊市各级党委政府深刻认识和充分把握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在“五位一体”总体布局和“四个全面”战略布局中的地位和作用,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夯实主体责任,完善设施网络,丰富产品供给,拓展文旅空间,稳步推进城乡公共文化服务体系一体建设,基本公共文化服务标准化均等化建设全面推进,覆盖城乡的公共文化设施网络更加健全,优质公共文化产品和服务日趋丰富,以文化繁荣助力乡村振兴作用日益显现,群众文化获得感幸福感显著增强,连续6年群众文化生活满意度位居全省前列,涌现出一批具有较强示范引领作用的先进镇村。

培育乡村文化生态 打造乡村振兴样板

柳疃镇位于昌邑市区以北,渤海莱州湾南岸,面积324.7平方公里(其中浅海面积100平方公里),海岸线长19公里,辖72个行政村,户籍人口4.7万人,常住人口7.2万人。2020年实现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39.84亿元,公共财政预算收入1.27亿元。柳疃镇是著名的“丝绸之乡”,是近代中国海上丝绸之路的起点之一,先后荣获全国文明镇、全国重点镇、全国生态镇、国家小城镇经济综合开发示范镇、中国丝绸文化之乡、山东省重点示范镇、山东省农业产业强镇、山东省生态文化名镇等荣誉称号。近年来,柳疃镇坚持党建引领,深度挖掘文化资源,重塑乡村文化生态,打造乡村振兴样板。

1

“规划”执笔健全文旅发展机制

柳疃镇将文化建设和旅游发展纳入乡镇经济和社会发展长期规划,并不断创新工作机制落实文旅发展规划。

一是强化组织保障。成立文旅专班,专项推进各项文旅事业;成立“博物馆小镇”创建工作领导小组,整镇制推进乡村博物馆建设进程……形成党委书记亲自抓,社区书记靠上促,村支部书记具体干的文旅发展大格局,责任明确、层层落实,为各项工作开展提供了坚强的组织保障。

二是建立长效考核机制。特别是2019年来制定《柳疃镇村级工作“十个一”工程实施方案》,将“每村建设一处村史馆(乡村博物馆)、每村写一本村志、每村至少有一支文艺队伍、每村至少有一处文体活动场所”等新时代文明实践、精神文明建设等工作纳入村“两委”班子考核指标;制定《关于开展“十大攻坚行动”的实施方案》《关于开展“十大示范引领工程”的实施方案》,将“文旅产业培植壮大”作为攻坚行动之一,将特色博物馆建设、创建“美丽村级公园”“景区化村庄”“最佳村史馆(乡村博物馆)”纳入考评表彰项目,督促引导全镇上下争着上、比着干。

三是加大文旅投入,以文惠民。柳疃镇投资3000万余元,对小龙河进行清淤、引水、绿化,打造了“一院两路三舍四园八景”的“烟柳水岸”景观,大绿量、高品质的“龙溪湿地”打造了“碧水清流、岸绿景美、人文彰显”的美丽画卷,为沿岸群众提供一处生态宜居、幽静自然的生活环境。

2

夯实阵地打造公共文化服务样板

柳疃镇综合文化站位于柳疃政务服务中心四楼,是山东省三级文化站,室内面积600多平方米,设有图书馆、书刊阅览室、电子阅览室、多媒体培训室、儿童活动室、书画创作室、文体活动室等功能室,图书馆藏书2万余册,阅览坐席60个,电子阅览设施20套,乐器10余种。文化站配备4名本科以上学历、专业性强、组织协调能力到位的工作人员,为更好地服务群众,积极打造免费办证、免证阅览、免费饮水、免费寄存、免费WIFI、免费观影为主要内容的“六免费”服务品牌。为响应国家提出的“发扬中华传统文化”和柳疃镇提出的建设“锦绣柳疃”的号召,柳疃组织社区内5-10岁的适龄儿童参加儿童读书会,进行诵读国学经典阅读,打造文化服务新品牌。配套建设面积2.8万平米的朝阳广场,配备有源音响、广场灯、篮球架,健身器材20余套。综合文化站建成昌邑市文化馆柳疃分馆,积极拓宽服务渠道,聘请专业老师对各村文艺团队进行辅导培训;每年定期开展文艺展演活动,组织开展“迎新春”、“闹元宵”、 “迎七一”、“庆国庆”等群众文艺汇演活动,通过丰富多彩的活动,活跃了群众的文化生活。

除了标配的综合文化站,柳疃镇还立足深厚的丝绸文化、华侨文化、农耕文化等,打造了各种公共文化服务阵地。位于柳疃镇小龙河畔的潍坊侨史馆,是山东省首个以侨乡、侨史、侨胞为题材的展馆,充分展现了潍坊华侨开拓创新、不屈不挠、实业救国、回馈桑梓的高尚情操,为海内外侨胞提供了一处铭记历史、回忆乡愁的精神家园。

投资2亿元建设柳疃丝绸文化博物馆共征集文物古籍3万余件,再现了柳疃丝绸的历史沿革和发展历程,丰富了柳疃丝绸的相关史料知识,让人们直观感受柳疃丝绸历史文化的厚重。依托昌邑华信丝绸有限公司的老厂房、旧设备进行高标准改造提升的丝路绸语文化创意园区,融入现代元素,增加文化符号,建设而成的集文化创意、产业孵化、休闲娱乐三大板块为一体的文化创业示范园区,其中的“半屋伴读”书屋成为富有特色的网红打卡书房,并定期开展市级非遗“永庆成”糕点制作研学活动。在市文旅局的帮助下修缮百年老屋“史家大屋”,将昌邑茧绸与“一带一路”重要文化遗产成功保存,成为山东省第五批省级文物保护单位,为村庄发展注入新活力。2019年,柳疃镇获评潍坊市首批公共文化建设示范镇。

3

以文化人凝聚共建之力

一是队伍稳定活跃。柳疃镇业余文艺骨干、农村乡土文化人才和村级文化管理员队伍健全。全镇有50多支文艺骨干队伍,包括文山诗书社龙河分社、秧歌表演队、票友演出队、广场舞队等,成员可达600余人。

二是活动丰富多彩。每年都组织文化活动,各社区迎新春文艺展演、戏曲巡回演出、书画展、夜嗨节,五一、七一、十一等“我们的节日”进行文艺汇演等,还指导村开展群众文化活动,消夏节目不断,这些活动的开展,使群众文化活动高潮迭起、亮点频出,丰富了基层群众文化生活,参与人员达数万余人次。

三是文旅品牌坚挺。截至目前,柳疃镇“桑葚采摘节”已连续举办五届,“群众文化艺术节”已连续举办四届,“丝绸文化节”“国潮民俗节”“苜蓿美食节”等节会接连不断,形成富有特色的柳疃文旅品牌。

4

非遗传承守护奋斗初心

一是非遗资源异彩纷呈。柳疃镇现有非遗丰富多彩,一项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柳疃传统织绸工艺,省级传承人魏耀琳,潍坊市级传承人韩良忠;两项潍坊市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郭家庄打秧歌、柳供月饼制作技艺。郭家庄打秧歌潍坊市级传承人郭景来;六项昌邑市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恒顺公黄酒制作工艺、柳疃永庆成古法烘焙制作技艺、金豆子的传说、李朝天夜点黑豆兵、土龙的传说、柳疃剪纸。2006年12月,柳疃丝绸技艺入选山东省第一批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柳疃丝绸技艺项目传承人魏耀琳带领团队参加第七届中国成都国际非物质文化遗产节,在世界面前展现茧绸魅力。郭家庄打秧歌2012年开始对秧歌戏唱段、唱词进行挖掘,丰富完善项目材料,2014年12月,郭家庄打秧歌入选潍坊市第四批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名录。

二是传承阵地全面开花。柳疃丝绸文化博物馆设有一处非遗传承和体验大厅,占地600平方米,拥有木质织机25台,辅助机具30件,每日按时开放,可供游客体验和观赏,潍坊市级传承人1人,新传承人3人,每年前来参观和体验的游客数量约10万人,极大的传承了柳疃丝绸技艺,让更多人认识了解茧绸,喜欢茧绸制品,爱上中国丝绸文化之乡——柳疃。丝路绸语文化创意园设有非遗工坊和研学教室、非遗展示厅,占地3000平米,向游客展示中国养蚕缫丝史,利用蚕茧和丝绸制品开展手工制作体验,研学教室向游客讲授养蚕缫丝技艺、展示特有文创丝绸品牌,每月接待200余旅游团,每年参观人数80000余人,宣传丝绸文化,带动当地经济发展。华裕茧绸博物馆是山东省民营博物馆、全省及县以下历史文化展示工程“十百千”示范点,建筑面积500平方米,展厅面积300平方米,库房100平方米,社会公共服务区100平方米。

藏品有:手工织机、器材、用具45台套,丝绸生产经营记录帐本及商标等11件,传统手工丝绸产品及现代丝绸产品实物754件。博物馆设有固定陈列厅2个,展示了清代至建国初期昌邑茧绸纺织机械及古籍、产品等藏品,仿造一处清代丝绸之家生产生活场景。中央电视台记录频道对昌邑丝绸的传统工艺进行了全程拍摄,制作大型记录片《锦绣记》,在中央9台播放,其中第一集第一部《手工织绢》就是在华裕茧绸博物馆拍摄的。

三是“乡土记忆工程”赓续传统文化。柳疃镇现有百姓大舞台20个,村村设有活动广场,尤其是近年来,柳疃镇依托丰富独特的文化资源禀赋,探索“三级共建+整镇推进+公众参与”的工作模式,统筹考虑镇域历史文化遗产、现代设施、百姓生活等方面,建设形成了包括柳疃镇史馆、柳疃丝绸文化博物馆、潍坊侨史馆等5个核心展馆以及72个村史馆在内的博物馆集群聚落,形成了独具特色的“博物馆小镇”。传统与现代、人文和自然相互交融映衬,在满足人们精神文化需求的同时,类型丰富、主体多元的博物馆更是完全融入了居民生活,为乡村振兴和区域经济社会发展提供了“博物馆”力量。

柳疃镇太平集村以红色文化为主题,深入挖掘优秀组工干部徐迈的英雄事迹,建成徐迈事迹陈列馆,生动记述了徐迈从参加革命到为组织事业鞠躬尽瘁的一生,其“办学育人不收学费”“追寻光明奔向延安”“不畏艰险守护档案”等一个个真实的故事,深深的感动激励着每一位前来参观学习的人。张家车道、刘家车道村史馆以铭记历史、展望未来为主题,精心展示村庄发展历史和在外名人,起到了良好的教育作用;北闫村以乡愁记忆为主题,搜集历史物件千余件,建成乡愁记忆村史馆;李家庙子村依托悠久的木匠文化,建设木匠村史馆;后官村将自己村的纺织印染工业历史刻进村史馆,并建设了文化大院供村民休闲娱乐;青阜农业综合体在抓牢粮食安全的基础上,以农文旅为发展方向之一,实施了 “稻香渔歌”“丰收坛”等项目,将百姓大舞台建在万顷良田中,在乡村振兴实践中心设立农耕文化展示馆,阐述农业发展历程,传承农耕文化,促进乡村文明,2020年青阜村获评全国文明村……

独具特色的文化内涵形成了柳疃镇乡村博物馆的“一村一品”的品牌,为坚持传统尊老爱幼、忠义仁厚、勤俭持家等文化传统,树立文明新风,提升群众素质,凝聚党群力量、促进村庄发展保驾护航。2021年10月,柳疃镇作为唯一乡镇在山东省博物馆综合业务现场培训班上作了典型发言。

5

文旅融合助力乡村振兴

柳疃镇以丝绸文化、农耕文化为主题,开发培育了柳疃特色文旅品牌,成为了聚人气、传文化、促发展的靓丽名片,催生了以丝绸文化为核心,农耕文化为重点的工业旅游、研学旅游、艺术创意等乡村旅游新型业态,激活了整个昌邑市相关产业的发展,呈现了“人来、企活、业兴、文盛”之势。

一是文化引领盘活产业效能。柳疃镇被评为中国丝绸文化之乡,是江北最大的装饰布生产基地和棉纺织品交易市场,因丝绸而起,缘丝绸而兴,带动当地丝绸、纺织、超纤、印染产业发展兴盛,建有全国棉纺城、工业园区,纺织印染企业300余家,个体工商户500余家,纺织印染约占全国20%的市场份额,超纤产业占全国90%的市场份额。青阜农业综合体成为山东土地经营规模最大、机械化程度最高、基础设施配套最全的现代农业项目,趟出了一条农业提质增效、农村美丽宜居、农民增收致富的乡村全面振兴新路子,形成了可复制可推广、较为成熟的农业农村现代化“青阜路径”。他的成功得益于对农耕文明的尊重与传承,得益于农耕文化的“吸金石”作用。将懂农业爱农村爱农民的人才团队、科技团队、高精尖的农用机械设备齐聚于此,将寸草不生的10万亩盐碱地变成盈车嘉穗的“吨粮田”。

二是文创品牌延续品质经典。柳疃丝绸文化博物馆织造的纯手工茧绸创造了“柳疃丝绸”品牌,成为中国驰名商标;“丝路绸语”文化创意园开发了“丝路绸语”“隆茂合”等多个文创品牌,仅蚕丝被、丝绸等产品年营业收入可达6000多万元;山东省共5家丝织厂,柳疃镇就存有两家,其所生产的丝绸原料直供爱马仕和LV等大品牌,创造了“潍柳”“雅风”等丝绸品牌,深受消费者喜爱。青阜农业综合体开发“青阜农业”系列农产品,每年增加收益1800多万元,农产品附加值大幅提高,实施“互联网+”工程,推动线上线下联动运营,年实现线上销售收入1000多万元。

三是产业融合提升文化价值。柳疃镇依托文化生态推动一二三产业融合,拉长产业链条,将文化软实力转化为经济效益。开发培育了研学游路线,将学生课堂搬到室外,在传承文化的同时增长知识。在柳疃文化博物馆可以知晓“一丝不苟”“岁月如梭”“子不学断机杼”等成语真谛;在茧绸文化博物馆和丝路绸语文化创意园可以体验养蚕缫丝的乐趣;在青阜农业综合体可以习得 “粒粒皆辛苦” 的艰苦奋斗精神。成立“田间课堂”,将农业科研与良种培育、职业农民培训等板块融入其中,前沿农业技术及时转化为实践。开发文旅农业,发展休闲垂钓、亲子教育等经营活动,打造了集观光旅游、休闲娱乐、餐饮服务于一体的乡村旅游新地标。

来源:昌邑市柳疃镇

编辑:孙朝阳(实习)

监审:卜庆鹏

声明:该账号所发布文章均出于传递更多信息的目的。转载文章会标注来源,如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更正、删除。文章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数字乡村频道的立场及观点。如有其他需求,也可与我们联系。

邮箱地址:ishuzixiangcun@163.com

    本文为澎湃号作者或机构在澎湃新闻上传并发布,仅代表该作者或机构观点,不代表澎湃新闻的观点或立场,澎湃新闻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申请澎湃号请用电脑访问http://renzheng.thepaper.cn。

    +1
    收藏
    我要举报
            查看更多

            扫码下载澎湃新闻客户端

            沪ICP备14003370号

            沪公网安备31010602000299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31120170006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沪B2-2017116

            © 2014-2025 上海东方报业有限公司

            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