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武大郎只是个卖炊饼的小贩,为何能住得起紫石街的小楼?
原创 团队特邀作者 朝文社
作者|我方特邀作者张苏君
《朝文社》(原《我们爱历史》)为头条号签约群媒体
字数:3165,阅读时间:8分钟
《水浒传》中,景阳冈打虎是极精彩的章节,武松因此步入人生快车道,进入“公务员”序列,谋得都头职务。
不久,武都头遇到亲哥哥,受哥嫂相邀,搬入武大在紫石街的二层小楼。有人很是纳闷,北宋的百姓都这么富裕,一个卖炊饼的小商贩,居然也买得起小二层?其实,这完全是误会。《水浒传》明确说明,武大郎的房子是租的,“搬来这阳谷县紫石街赁房居住” 。通过名著细微处的信息,见微知著,共同探究北宋工薪阶层的住房及收入情况,他们的人间烟火味。
一、租房是常态
北宋的城市化得到了大力发展,十万户以上的城市,从唐代的十多个增加到四十多个。据现代各项数据对比,北宋城市化比率在20%左右,这是相当高的数字。
城市化促进了商业的蓬勃,催生大量商人的涌现,宋代诗人释智愚《颂古一百首》写得很形象:短袴长衫白苎巾,咿咿月下急推轮。洛阳路上相逢著,尽是经商买卖人。
宋朝人口首次破亿。以文制武的国策,科举制度的盛行,让各地文人纷纷加入科举行列。宋朝分权制衡的架构设计,文官数量众多,或调动、或贬谪、或升迁,需要经常更换任职地点。
城市化、商业发展、人口数量,三者因素的共同作用,就是流动的人变得空前多了。据包伟民先生估算,京都汴梁的人口密度约为每平方公里1.2万人。人地矛盾凸显,农业用地和住宅用地都极为紧张,房价自然居高不下,除了极少数高级官员、巨商外,租房成了很普通的一件事。
比如寇准,“历富贵四十年,无田园邸舍,入谨则住僧舍或僦居。”为官40年,在首都没有自己的房子,被称为“无地起楼台相公”。 欧阳修官至枢密副使、参知政事(相当于宰相),依然买不起房,只能去郊区租房,42岁才在颍州买了二手房。无怪名相韩琦说道:“自来政府臣僚,在京僦官舍私宇居止,比比皆是。”都是租客,谁也别笑话谁。
大文豪苏东坡,宦海沉浮多年,脚步几乎遍及大半个中国。被贬湖北黄冈时,当地官员将城东驻军的十亩荒地拨给他,他顺带修建几间草屋,自号“东坡居士”。被贬广东雷州,租赁民宅而居。政敌章惇诬陷他强夺民居,欲治其罪,因苏轼与房东之间的“僦券甚明”,故避免于难。可见,当时房屋租赁政策已相当成熟,租赁契约的标准化程度极高。
与历朝不同,北宋打破了“农为本,商为末”的思想观念,范仲淹曾写过“尝闻商者云,转货赖斯民……上以利吾国,下以藩吾身。周官有常籍,岂云逐末人……”算是官方背书,充分肯定了商业的地位。1077年,宋朝的财政收入7070万贯,其中工商业税收的占比达到了70%,说明宋朝不再是传统上的农业国,而是一个庞大的商业国。
据《宋会要辑稿》记载,1017年京城公租房月租金500文,到1025年月租金降至430文。武大郎居住的地方,是距离京城500里外的阳谷县,租赁一个二层小楼,租金与京城单间相仿,大约应在500文左右,翻个倍也就1000文,顶天了。
二、百姓收入情况
宋朝的经济繁荣程度前所未有,农业、印刷业、造纸业、丝织业、制瓷业均有重大发展,被陈寅恪大师总结为:华夏民族之文化,历数千载之演进,造极于赵宋之世。
《东京梦华录》记载了当时京都的繁华:“雕车竞驻于天街,宝马争驰于御路,金翠耀目,罗绮飘香……八荒争凑,万国咸通……”北宋画家张择端的《清明上河图》,更是有图有真相的“写实”,浓郁的商业气息、繁荣的市场交易、热闹的市井生活:骑马的官吏、做生意的商贾、叫卖的商贩、送快递的小哥……三教九流,无所不备。
三百六十行,行行出状元。庞大的非农业劳动力,流入了各行各业之中,城市出现较成熟的人力市场,又促进着商业的发展。
在四川成都,“邛州村民日趋成都府小东郭桥上卖工,凡有钱者,皆可雇其充使令担负也” 。在京城开封,每天早晨,“桥市巷口,皆有木竹匠人,谓之杂货工匠,以至杂作人夫、道士僧人,罗立会聚,候人请唤……砖瓦泥匠,随手即就”。
吕南公(1047-1086年)在《灌园先生集》里记载:“淮西达佣,传者逸其名氏。佣不习书,未尝知仁义礼乐之说,翳茨为居,与物无竞,力能以所工,日致百钱,以给炊烹。或时得羡于常,则尽推赢易酒肉以归。”淮西的一位打工者,没有什么文化,给别人家里当厨师,每天可收入100文钱。若日收入超过100文,就会用多余的钱买酒买肉,回家与家人共享。
熙宁(1068-1077年)年间,四川九陇县园户石光义等人“各为雇召人工,每日雇钱六十文,并口食在外” 。受雇于茶园,每日工价60文,还管工人用餐。
而数十年后,宋徽宗(1100-1126年)年间,州县官往外地赴任,雇人搬家,搬运工的日工价是200文。“日给雇钱人二百,(搬运工)往往远指程驿,务多得雇钱” 。
同时代的张耒写诗《感春》:“山民为生最易足,一身生计资山木。负薪人市得百钱,归守妻儿蒸斗粟。”周行己也曾提到一件趣事:“鄂之人有乐生者,任水鬻于市,得百钱即罢休。既归,又鼓笛以歌,日以为常” 。每天只要赚到100文钱,便不再做生意,回家吹笛唱歌,享受人生。
综合以上信息,大体可看出,宋徽宗时期,社会底层人员每天收入约在100-200文之间。武大郎卖炊饼,作为实体店的店主,收入不低于零工,日收入应在200文左右,月收入6000文。
三、实际的购买力
先科普个知识:其实在宋朝,铜钱是钱本位,白银为官银,民间支付用的是铜钱,银子不能直接使用,必须兑换铜钱后才可流通。《水浒传》作者施耐庵是明朝人,当时大量白银流入中国,明朝实现白银“自由”,老百姓才用白银交易,但这在宋代是难以想象的。
宋朝国祚为319年,经济学常识告诉我们,同等数额的金钱,在不同时期购买力各不相同。以《水浒传》宋徽宗时代为背景,1两银子可兑2贯钱,1贯约为1000文。按金价、米价、食品三个维度作参照,得出1两银子或1文钱的购买力。
金价基准:2022年7月11日,沪金主力收盘价376元/克,宋制1市斤16两为640克,1两黄金=40克*376元/克=15040元。1两黄金约合10两白银,按此标准,1两银子约为1500元,1文约为0.75元。
米价基准:《宋史·食货志》记载“熙、丰以前,米石不过六七百”,《宋史·职官志》记载“每斗折钱三十文”,1贯钱可买2~3石大米。据沈括《梦溪笔谈》,宋朝1石为59.2KG,现米价6~7元/KG,故1两银子=710~1243元,1文约为0.5元。
食品基准:《清明上河图》画卷上,位于孙羊店左边的开封肉铺,挂着招牌,上书“斤六十足”,羊肉是每斤60文足钱,目前羊肉市场价每斤约40-50元,按此口径,1两银子约折合1400元,1文约为0.7-0.8元。
三者综合对比,基本可知:1两银子购买力约为1500元,1文钱约为0.75元。
再按此结论,对应《水浒传》以佐证。吴用游说三阮时,取出一两银子,沽了一瓮酒,买了二十斤生熟牛肉,一对大鸡,顺带还了阮小二欠的酒钱。乡下散装一瓮酒100元,20斤熟牛肉1200元,一对大鸡100元,1500元大体靠谱。
郓哥出庭作证时,担心老爹赡养问题,武松给了五两银子,郓哥心中盘算了一笔账:“这五两银子,如何不盘缠得三五个月?”5两银子7500元,那不就是老爹三五个月的生活费。
京城资深社会实践家,牛二曾说“甚么鸟刀,要卖许多钱!我三十文买一把,也切得肉,切得豆腐”。30文钱就是20元,能买一把菜刀,还不能是进口品牌。
所以,武大郎每月收入6000文,基本为4500元左右。妻子不上班,两口之家,付点租金,加上日常开销,虽然算不上小康,但也能轻松应付过去。
名著是历史的一面镜子,透过这面镜子,我们能更好地了解过往的社会状况,人物的悲欢离合。而这又丰富了我们感知历史的温暖,延伸了我们读懂世界的眼界。
参考资料:
施耐庵《水浒传》
孟元老《东京梦华录》
徐松《宋会要辑稿》
原标题:《武大郎只是个卖炊饼的小贩,为何能住得起紫石街的小楼?》
本文为澎湃号作者或机构在澎湃新闻上传并发布,仅代表该作者或机构观点,不代表澎湃新闻的观点或立场,澎湃新闻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申请澎湃号请用电脑访问http://renzheng.thepaper.cn。
- 报料热线: 021-962866
- 报料邮箱: news@thepaper.cn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31120170006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沪B2-2017116
© 2014-2024 上海东方报业有限公司